卧式中药制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2387发布日期:2019-08-07 01:4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卧式中药制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中药制丸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方便、快捷的丸类食品、保健品、中药受到人们的追捧,并推动制丸机的快速发展。中药制丸机能够生产各种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中药药丸。

目前,授权公告日为2016.12.21、授权公告号为CN205814698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卧式中药制丸机,包括制丸机主体、制条机构、控制器、制丸机构,制丸机构设置在制条机构的斜下方,制丸机构下方设有输送带。该中药制丸机使用时,将混合好的药坨投入到制条机构中形成药条,药条在制丸机构的作用下制成药丸,药丸通过输送带输送包装。由于该制丸机构采用制丸刀轮,且制丸刀轮在将药条切磋形成药丸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药丸大小不一的情况,而且药丸在掉落到输送带上时,药丸很容易因受力分为两半形成半药丸,因此需要操作人员在输送带的输出端人工筛选,将半药丸或小药丸筛选出来,其不仅增加了人工劳动成本,而且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中药制丸机,其具有自动筛分半药丸或小药丸的优点,提高了药丸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卧式中药制丸机,包括进料斗、制条机构、设置于制条机构斜下方的制丸机构,所述制丸机构下方设置有用于筛选药丸和输送药丸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接半药丸或小药丸的储存机构,所述储存机构位于制丸机构正下方,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支架、设置于输送支架上的驱动电机、转动连接于输送支架两端的转动轴、固设于转动轴两端的链齿轮以及设置于输送支架两侧的链条,其中一个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驱动电机输出端同轴线固定连接,所述链条套设于两个转动轴于位于同一侧的链齿轮上形成腰形环,两条所述链条之间设置有多根间隔设置的筛杆,相邻所述筛杆之间的距离小于药丸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药陀经过制条机构形成药条,经过制丸机构形成药丸,并于制丸机构掉落于输送机构的筛杆上,由于相邻两个筛杆之间的距离小于药丸的直径,药丸在输送机构的带动下移动。且因药丸在掉落于筛杆上而破裂形成的半药丸或者小药丸从相邻两个筛杆之间掉落,并掉落于储存机构内。多根筛杆不仅实现了对药丸的输送作用,而且实现了对药丸的筛选功能,提高了药丸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筛杆呈圆柱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半药丸或小药丸从相邻筛杆之间的间隙掉落更方便、更顺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筛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条链条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半药丸或小药丸和筛杆抵触时,半药丸或小药丸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给予筛杆向下的作用力,由于筛杆和链条转动连接,从而使筛杆转动,进一步提高了半药丸或小药丸从相邻筛杆之间的间隙掉落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存机构包括储存本体以及与储存本体插接的承接件,所述承接件呈上端开口的中空形设置,且所述承接件沿筛杆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输送支架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相邻筛杆之间掉落的半药丸或小药丸掉落于承接件内,在需要将承接件内的半药丸或小药丸取出时,由于承接件和储存本体插接,且承接件的高度高于地面,将承接件从储存本体内取出,并放于预先准备的移动小车上,避免了储存本体的移动,防止移动储存本体而影响承接件于输送机构下方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腰形环的上侧和下侧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对半药丸或小药丸进行导向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横截面呈凹形设置,所述输送支架侧面开设有与导向板相连通的让位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药丸或小药丸从腰形环上侧的相邻筛杆之间的间隙掉落到导向板上,且经过输送支架上的让位通槽,落于储存机构内,防止半药丸或小药丸卡接于腰形环下侧的相邻筛杆之间的间隙内,提高了输送机构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板内底面设置为沿筛杆长度方向向靠近让位通槽方向倾斜设置的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半药丸或小药丸掉落于导向板时,半药丸或小药丸沿斜面滚动,并落于储存机构内,使半药丸或小药丸的收集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板内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清扫板,所述清扫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转动连接于导向板上的螺杆,所述螺杆轴线和导向板内底面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半药丸或小药丸黏附于导向板上时,转动螺杆,螺杆带动清扫板于导向板内滑动,从而使半药丸或小药丸顺利滚落于储存机构内,防止半药丸或小药丸在导向板内积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扫板远离螺杆一端滑移连接有固设于导向板上的滑杆,所述滑杆轴线和导向板内底面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杆和清扫板滑移连接,防止清扫板在导向板内滑动时出现倾斜,甚至断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一侧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与清扫板滑移连接的第一防护挡板,所述螺杆、半药丸或小药丸位于第一防护挡板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护挡板将螺杆、半药丸或小药丸分离,防止半药丸或小药丸掉落于螺杆上或滚落于螺杆下方,进而影响螺杆和清扫板的螺纹连接以及螺杆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支架远离让位凹槽侧面开设有与导向板相连通的让位通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清扫板将导向板内的半药丸或小药丸扫入储存机构时,清扫板位于导向板于靠近让位通槽一侧,反向转动螺杆,落于导向板内的半药丸或小药丸通过输送支架上的让位通口落于储存机构内,防止采用停机的方式使用清扫板,提高了药丸的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卧式中药制丸机,其具有自动筛分半药丸或小药丸的优点,提高了药丸的生产效率;

2、筛杆呈圆柱形设置,且转动连接于链条上,方便了半药丸或小药丸从相邻筛杆之间的间隙掉落,防止半药丸或小药丸在筛杆上的积累;

3、通过在腰形环的上侧和下侧之间设置导向板,防止半药丸或小药丸卡接于腰形环下侧的相邻筛杆之间的间隙内,提高了输送机构使用的稳定性;

4、通过在导向板内设置清扫板,防止半药丸或小药丸在导向板内积累;让位通口的设置,采用停机的方式使用清扫板,提高了药丸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A-A方向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B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中为了表示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C-C方向的部分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中储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D-D方向的部分剖视图。

图中,1、进料斗;2、制条机构;3、制丸机构;4、输送机构;41、输送支架;411、让位通槽;412、让位通口;42、驱动电机;43、转动轴;44、链齿轮;45、链条;46、筛杆;5、储存机构;51、储存本体;52、承接件;521、助把手;53、输送漏斗;54、紧固组件;541、抵触板;5411、加强杆;5412、拉把手;542、连接杆;543、拉伸弹簧;6、导向板;61、清扫板;62、螺杆;621、手柄;63、滑杆;64、第一防护挡板;65、第二防护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卧式中药制丸机,如图1所示,包括进料斗1、制条机构2、制丸机构3,制丸机构3设置在制条机构2的斜下方,制丸机构3下方设有输送机构4,输送机构4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接半药丸或小药丸的储存机构5,储存机构5位于制丸机构3的正下方。

如图1所示,输送机构4包括输送支架41以及设置在输送支架41上的驱动电机42。结合图2所示,输送支架4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转动轴43,其中一个转动轴43的一端与驱动电机42输出端固定连接,且同轴线设置。转动轴43的两端分别固设有链齿轮44。输送支架4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链齿轮44相适配的链条45,链条45套设于两个转动轴43于位于同一侧的链齿轮44上形成腰形环。两条链条45之间转动连接有多根间隔设置的筛杆46,筛杆46呈圆柱形设置,且相邻两个筛杆46之间的距离小于药丸的直径。

药陀经过制条机构2形成药条,经过制丸机构3形成药丸,并于制丸机构3掉落于输送机构4的筛杆46上,由于相邻两个筛杆46之间的距离小于药丸的直径,药丸在输送机构4的带动下移动。且因药丸在掉落于筛杆46上而破裂形成的半药丸或者小药丸从相邻两个筛杆46之间掉落。在半药丸或小药丸和筛杆46抵触时,半药丸或小药丸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给予筛杆46向下的作用力,由于筛杆46和链条45转动连接,从而使筛杆46转动,提高了半药丸或小药丸从相邻筛杆46之间的间隙掉落的效率。多根筛杆46不仅实现了对药丸的输送作用,而且实现了对药丸的筛选功能,提高了药丸的生产效率。

如图4所示,在半药丸或小药丸从相邻两个筛杆46之间掉落时,为了防止半药丸或小药丸卡接于链条45形成的腰形环下侧的相邻筛杆46之间的间隙内,链条45形成的腰形环的上侧和下侧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对半药丸或小药丸进行导向的导向板6,结合图3所示,导向板6横截面呈凹形设置,且导向板6的开口端朝上设置,导向板6的两端固设于输送支架41上。输送支架41于远离进料斗1侧面开设有与导向板6相连通的让位通槽411。

半药丸或小药丸经过腰形环上侧的相邻筛杆46之间的间隙,掉落在导向板6上,且经过输送支架41上的让位通槽411,落于储存机构5内,提高了输送机构4使用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为了使半药丸或小药丸顺利的从导向板6掉落于储存机构5内,导向板6内底面设置为斜面,且斜面沿筛杆46轴线方向向靠近让位通槽411方向倾斜。结合图3所示,为了防止半药丸或小药丸黏附于导向板6上,导向板6内滑移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清扫板61。清扫板61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杆62,螺杆62的轴线和导向板6内底面平行设置,螺杆62的两端转动连接于导向板6上,螺杆62的一端贯穿输送支架41固设有手柄621。清扫板61另一端滑移连接有滑杆63,滑杆63的轴线和导向板6内底面平行设置,滑杆63的两端固设于导向板6上。

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半药丸或小药丸掉落于螺杆62上或滚落于螺杆62下方,影响螺杆62和清扫板61的螺纹连接,螺杆62的一侧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防护挡板64,第一防护挡板64和清扫板61滑移连接,且第一防护挡板64固设于导向板6内底面上,且半药丸或小药丸、螺杆62位于第一防护挡板64的两侧。为了防止半药丸或小药丸掉落于滑杆63上或滚落于滑杆63下方,影响滑杆63和清扫板61的滑移连接,滑杆63的一侧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二防护挡板65,第二防护挡板65和清扫板61滑移连接,且第二防护挡板65固设于导向板6内底面上,且半药丸或小药丸、滑杆63位于第二防护挡板65的两侧。

如图5所示,在使用清扫板61将导向板6内的半药丸或小药丸扫入储存机构5时,清扫板61位于导向板6于靠近让位通槽411一侧,为了防止采用停机的方式使用清扫板61,实现卧式中药制丸机的连续运行,输送支架41于靠近进料斗1侧面开设有与导向板6相连通的让位通口412。

如图6所示,储存机构5包括储存本体51,储存本体51内插接有用于盛放半药丸或小药丸的承接件52,承接件52呈上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设置,承接件52的上端向上延伸设置有输送漏斗53,输送漏斗53呈上端开口的中空倒平台形设置。承接件52沿筛杆46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输送支架41的长度。承接件52的侧面固设有便于操作的助把手521。

在需要将承接件52内的半药丸或小药丸取出时,由于承接件52和储存本体51插接,且承接件52的高度高于地面,将承接件52从储存本体51内取出,并放于预先准备的移动小车上,避免了储存本体51的移动,防止移动储存本体51而影响承接件52于输送机构4下方的位置。

如图6所示,为了使承接件52更稳定的插接于储存本体51内,承接件52和储存本体51之间设置有实现两者紧固的紧固组件54。紧固组件5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紧固组件54分别位于承接件52的两侧。结合图7所示,紧固组件54包括用于紧固承接件52的抵触板541,抵触板541于靠近储存本体51侧面固设有与储存本体51滑移连接的连接杆542。储存本体51侧面开设有安装槽,且储存本体51于安装槽内底面开设有与连接杆542相适配的滑移槽,连接杆542于滑移槽内滑动。安装槽内底面和连接杆542于位于抵触板541一端的外周面固设有套设于连接杆542上的拉伸弹簧543。

在紧固组件54处于紧固状态时,承接件52插接于储存本体51内,抵触板541的一端和承接件52侧面相抵触、另一端和储存本体51侧面相抵触,拉伸弹簧543处于拉伸状态。在需要将承接件52取出时,转动抵触板541,使抵触板541的两端分别和储存本体51、承接件52分离,且抵触板541的两端和储存本体51侧面相抵触。

如图7所示,在紧固组件54处于紧固状态时,为了防止抵触板541发生转动,抵触板541的两端于靠近储存本体51侧面分别固设有加强杆5411,储存本体51侧面开设有与加强杆5411相适配的限位凹槽,承接件52侧面开设有与加强杆5411相适配的限位凹槽,在紧固组件54处于紧固状态时,两个加强杆5411分别位于承接件52的限位凹槽、储存本体51的限位凹槽内。结合图6所示,在紧固组件54处于松弛状态时,为了防止加强杆5411和储存本体51侧面相抵触,使拉伸弹簧543长期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影响拉伸弹簧543的使用寿命,储存本体51侧面开设有与两个加强杆5411一一对应的让位凹槽,两个储存本体51的让位凹槽之间形成的连线和储存本体51的限位凹槽、承接件52的限位凹槽之间形成的连线交叉设置。为了便于紧固组件54的操作,抵触板541远离储存本体51侧面固设有拉把手5412。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