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伤口压迫敷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1116发布日期:2019-05-03 19:20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伤口压迫敷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后伤口以及外伤伤口急救止血、包扎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弹性伤口压迫敷贴。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将快速康复、快速治疗、快速处理做为快速康复医学理念。传统手术,术后伤口为敷贴粘贴伤口,如遇到可疑出血伤口,需应用绷带加压包扎伤口,包扎过紧,影响血液供应,不利于伤口愈合;压迫过松,起不到压迫止血作用,尤其是基层医院,无手术电刀设备,无法对伤口进行电凝止血,术后伤口内出血,积血、积液、伤口感染情况时有发生。同时我们发现在病人急救时,遇到病人一般情况不佳、酗酒、无法配合医生的患者,出现伤口出血,且不宜加压包扎的部位,如腹部、背部、颈部等,需要急救医生或者家属,用手人工压迫止血,由于患者的移动,以及长时间压迫,急救者手部酸痛,压迫部位出现变化,不准确、不能持久,出现止血效果不佳,由于无专用的伤口压迫敷贴,给医疗工作者以及患肢带来一定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伤口压迫敷贴,它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弹性伤口压迫敷贴,包括粘贴角、伤口侧面、伤口侧面撕开线、吸水绵、皮条固定端、非伤口侧面、非伤口侧面撕开线、弹性皮条;所述伤口侧面撕开线与非伤口侧面撕开线为相同撕开线。

进一步,所述粘贴角为四个,且可经过伤口侧面撕开线撕开。

进一步,所述伤口侧面全部覆盖有粘贴胶。

进一步,所述吸水绵为伤口压迫敷贴中央区较厚吸水绵。

进一步,所述皮条固定端为将弹性皮条固定在粘贴角上。

进一步,所述非伤口侧面上有弹性皮条。

进一步,所述弹性皮条为伤口压迫敷贴上交叉的两根弹性皮条。

进一步,所述皮条固定端位于非伤口侧面撕开线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弹性伤口压迫敷贴,采用本实用新型可轻松的对可疑出血伤口进行压迫止血,尤其适用于无电刀止血设备的基层医院和外伤出血需急诊抢救的病人,对外伤出血以及小手术术后伤口进行压迫,防止出血。首先将敷贴粘贴于伤口处,根据可能出血程度,将撕开线撕开后,粘贴于较远处伤口周围的皮肤上,利用弹性皮条的弹力,对伤口进行压迫,同时吸水绵较厚,吸走积血、积液同时可进行伤口压迫。经过临床试验,此敷贴更方便、更精确压迫可疑出血的伤口,使用方便灵活,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尤其适合基层无止血设备的医院和急诊抢救伤口出血病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伤口侧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非伤口侧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粘贴角1、伤口侧面2、伤口侧面撕开线3、吸水绵4、皮条固定端5、非伤口侧面6、非伤口侧面撕开线7、弹性皮条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弹性伤口压迫敷贴,包括粘贴角1、伤口侧面2、伤口侧面撕开线3、吸水绵4、皮条固定端5、非伤口侧面6、非伤口侧面撕开线7、弹性皮条8;所述伤口侧面撕开线3与非伤口侧面撕开线7为相同撕开线。

进一步,所述粘贴角1为四个,且可经过伤口侧面撕开线3撕开。

进一步,所述伤口侧面2全部覆盖有粘贴胶。

进一步,所述吸水绵4为伤口压迫敷贴中央区较厚吸水绵。

进一步,所述皮条固定端5为将弹性皮条8固定在粘贴角1上。

进一步,所述非伤口侧面6上有弹性皮条8。

进一步,所述弹性皮条8为伤口压迫敷贴上交叉的两根弹性皮条。

进一步,所述皮条固定端5位于非伤口侧面撕开线7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在设计时:通过一种弹性伤口压迫敷贴,可方便的对各类伤口压迫止血,具体操作为:根据伤口大小,选择与伤口大小相匹配的吸水绵,粘贴伤口处,吸水绵可吸走积血、积液而膨胀压迫止血,如遇到伤口出血较多,不容易止血时,可将四个非伤口侧面撕开线撕开,将粘贴角粘贴在伤口较远处,使弹性皮条的弹力,对伤口进行压迫止血。当出现止血仍不满意时,可再取本敷贴压盖住原敷贴进行止血操作,操作使用方法相同。经临床使用,本敷贴使用方便,压迫出血伤口准确、快速、同时可以很方便调整压迫力度大小,值得临床推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