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刺套圈及其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1101发布日期:2019-05-03 19:20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刺套圈及其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一种带刺套圈及其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时代的到来,以及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环境不断的改善;EMR通过对早癌及巨大扁平息肉等病灶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使病变粘膜有足够范围及深度的完整切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少等优点;这些技术在消化道全程切除病变最常见的并发症即为出血,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止血方式有药物止血或者机械止血如常见的止血夹;这些方式虽然止血效果明显但是并不是预防性的止血,在内镜手术出血后如果止血不及时会导致消化系统大出血、出血过度甚至危及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刺套圈及其释放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刺套圈及其释放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套圈本体和一组刺钉,一组刺钉等间距的嵌在套圈本体上,套圈本体在释放前,一组刺钉全部朝向套圈本体一侧;套圈本体在释放后,套圈收缩且一组刺钉共同朝向套圈本体中心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刺钉包括后端的连接部位和前端的尖刺部位,连接部位嵌入套圈本体,尖刺部位伸出套圈本体,所述尖刺部位上设有用于固定的限位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套圈本体为环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了一种带刺套圈的释放装置,所述释放装置包括透明硬管和透明软接头,所述透明软接头设置在透明硬管一端,透明硬管上套有带刺套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套圈本体为橡胶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刺套圈能够预防性的阻断消化道全程切除的出血源头,特别是消化道(如肠道)全程切除,实现先缝合再切除,不仅降低了手术费用、而且降低手术时间及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带刺套圈手术前状态图;

图3是带刺套圈手术后状态图;

图4是手术过程示意图;

图5是手术过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内镜下带刺套圈的释放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刺套圈及其释放装置,包括套圈本体1、刺钉2、限位管3、透明软接头4、透明硬管5和带刺套圈9,本实施例中刺钉2有五个,等间距嵌在套圈本体1上,刺钉2前端的尖刺部位伸出,用于刺入组织,尖刺部位处利用限位管3进行限位,防止刺钉从套圈本体1上滑出。

如图4和图5,刺钉2包括后端的连接部位6和前端的尖刺部位7,连接部位嵌入套圈本体,尖刺部位伸出套圈本体,所述尖刺部位上设有用于固定的限位管。

如图6,整套装置由带刺套圈及其释放装置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由牵引绳7连接在一起,操作部分中的中轴13位于底座11的直角壁上,中轴132的一端固定连接转柄10另一端连接转轮12,转轮12上绕着牵引绳7,牵引绳7的一端固定在转轮12的结节14处,牵引绳7的另一端穿过导管8进入内镜活检通道7,直至活检孔7的下端与牵拉环15连接,牵拉环15与下面的拉线16,连接;透明硬管5与透明软管4连接;透明软管4与内镜管6连接;透明硬管5的远端壁上只设有1个条形缝18和1个细孔19,;透明硬管5上并排套有至少1个套圈1;拉线16每隔一定距离上打一个结,每个结都卡在条形缝18上;由细孔19进入透明硬管5中的拉线16,再通过透明软接头4通过拉线环15与牵拉绳7连接在一起。

透明软接头4配合少量胶水套于透明硬管5带台阶一端,刺钉2穿过并固定于套圈本体1上。套圈本体1通过弹性变形套装于透明硬管5上,刺钉2可以在此之前钉于套圈1上也可以在此之后装于套圈1上。

本实施例中,套圈本体1为橡胶材料制成。

将底座11上的导管8插入并固定在内窥镜活检孔17近端入口处,将牵引绳7通过内镜活检孔17;拉线16每隔一定等长距离上打结,并将每一个结卡于条形缝18上;拉线16绕在套圈1上,依次将套圈1套在透明硬管5的外壁上;将拉线16尾端由外向内穿过细孔19,再穿过透明软接头4,再与拉线环15连接,拉线环15再与牵拉绳7连接;再将透明软接头4的内壁插套在内镜管6远端的外壁上,再将牵引绳7尾端拉紧,即做好了术前准备工作。

带刺套圈通过患者口腔进入食道、胃、肠道,对病变处,按动吸引器产生负压,使得病变处被吸入透明硬管5的内腔,然后转动旋柄10,每半圈弹片9响一下,就有一个套圈1被拉下套住病变处,按此方法将套圈1依次分别套住每一处病变,完成套扎。

本实施例中,一根透明硬管5上设置两个带刺套圈,带刺套圈的数量可根据手续的需要确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刺套圈及其释放装置,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