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支架立体定位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0693发布日期:2019-06-26 01:1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脑支架立体定位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脑支架立体定位仪。



背景技术:

脑支架立体定位仪是应用于神经外科的一种新兴技术。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因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CT机的问世被大量用于临床手术,为传统的脑支架立体定位技术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随着CT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颅内大脑结构和病灶的位置、形态和大小,同时能获得精确的三维位置,能获得准确的手术模型。但是,传统的脑支架其结构复杂,结构复杂且操作不易,医生无法直觉且准确的判断穿刺针的入针点位置,而且传统的脑支架不能辅助医生调整入针角度,需要其他辅助设备平台,不利于手术的快速普及,而且脑支架定位技术结合CT技术,大大提高了在微创定向手术的准确性、高效性、安全性和手术成功率,应用的领域随之扩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脑支架立体定位仪,结构设计简单、实用,可辅助医生调整穿刺位置和入针角度,可与CT技术结合,大大提高了在微创定向手术的准确性、高效性、安全性和手术成功率,应用的领域随之扩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脑支架立体定位仪,包括外壳、头部固定框架、半圆弓形定位架、穿刺针滑动器、穿刺针固定器,其中,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头部固定框架与所述半圆弓形定位架之间,所述外壳内分布有至少一根CT断层扫描铜尺,所述头部固定框架通过颅骨定位螺钉固定在人体头部上且与人体头部紧密相连;所述半圆弓形定位架通过导向臂组件转动连接在所述头部固定框架上,且可相对于头部固定框架旋转;所述穿刺针滑动器安装在所述半圆弓形定位架上,且可相对于所述半圆弓形定位架移动;所述穿刺针固定器安装在所述穿刺针滑动器上,且可相当对于所述穿刺针滑动器移动,所述穿刺针固定器上设有穿刺针安装孔,所述穿刺针安装孔内装设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一端伸入所述外壳内。

优选的,所述头部固定框架包括固定框、滑动立柱,其中,所述滑动立柱固定在所述固定框内,所述滑动立柱的后端设有与所述颅骨定位螺钉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滑动立柱的前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通过螺纹钉与所述固定框内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臂组件包括圆形基座、旋转套、导向臂,所述圆形基座内部中空,所述圆形基座上设有与所述圆形基座的中心轴线互相垂直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所述头部固定框架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旋转套套设在所述圆形基座上,且与所述圆形基座转动配合;所述导向臂的前端固定在所述旋转套的外表面,所述导向臂与所述圆形基座的中心轴线互相平行,所述导向臂的后端与所述半圆弓形定位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滑动杆通过连接板与所述头部固定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左侧设有竖向凹槽,所述头部固定框架卡接在所述竖向凹槽内,且通过定位螺栓与所述竖向凹槽的内壁紧固配合,所述连接板的右侧设有横向凹槽;所述滑动杆伸入所述横向凹槽内,且通过定位螺栓与所述横向凹槽的内壁紧固配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向臂通过固定板与所述半圆弓形定位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导向臂卡接在所述固定板的固定槽内,且与所述固定槽的内壁紧固配合;所述固定板通过螺钉与所述半圆弓形定位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至少一个所述导向臂组件的导向臂上设有长度刻度,所述导向臂上设置有能沿所述导向臂滑动的游标尺。

进一步优选的,至少一个所述导向臂组件的圆形基座上设有角度刻度。

优选的,所述穿刺针滑动器的底面设有横向安装槽,所述半圆弓形定位架卡接在所述横向安装槽内,且与所述横向安装槽的内壁紧固配合。

优选的,所述穿刺针滑动器的顶面设有两个对称的竖向安装槽,所述穿刺针固定器包括两个铰接固定组件,所述铰接固定组件包括铰接固定座、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前端固定在所述铰接固定座上,所述固定杆的后端穿过所述竖向安装槽,且与所述竖向安装槽的内壁紧固配合;所述穿刺针安装孔设置在所述铰接固定座上,且贯穿所述铰接固定座的前后表面,两个所述铰接固定组件的穿刺针安装孔处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头部固定框架下方还设有头枕支架,所述头枕支架与所述头部固定框架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脑支架立体定位仪,为穿戴式设计,可引导医生精准掌握穿刺针的穿刺位置和角度,具体的,通过导向臂组件上的滑动杆相对头部固定框架上的固定臂上下或前后移动,从而带动半圆弓形定位架、穿刺针滑动器、穿刺针固定器上下或前后移动;通过导向臂组件上的导向杆相对半圆弓形定位架移动,调整穿刺针滑动器、穿刺针固定器与头部固定框架的相对位置距离;并在两两垂直的头部固定框架上的固定臂、导向臂组件上的滑动杆和导向组件上的导向杆设置长度刻度,形成X、Y、Z三维坐标抽,方便使用者精确调整穿刺针的坐标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导向臂组件的旋转套围绕圆形基座旋转,从而带动半圆弓形定位架、穿刺针滑动器、穿刺针固定器旋转,实现穿刺针在多维空间上的位置调整,而且圆形基座上设有角度刻度,方便使用者精确调整其旋转角度。

(2)本实用新型还是一种可与CT影像设备配合使用的精密医疗器械,用于后续CT影像做断层扫描,然后经过算法来确定颅内病灶空间点位置,得出CT片上三维坐标位置参数,从而可以安全快速将手术器械导入颅内完成治疗。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实用,采用高分子材料,降低重量,减轻病人负担,通过材料和机构的优化进一步降低成本,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使更多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实惠。

附图说明

图1为脑支架立体定位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除去外壳后的脑支架立体定位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头部固定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向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导向臂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半圆弓形定位架与导向臂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穿刺针滑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穿刺针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铰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铰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左”、“右”、“前”、“后”、“上”和“下”,如无特别说明,均是以脑支架立体定位仪为参照的。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脑支架立体定位仪,包括外壳1、头部固定框架2、半圆弓形定位架3、穿刺针滑动器4、穿刺针固定器5,其中,外壳1设置在头部固定框架2与半圆弓形定位架3之间,外壳1内分布有至少一根CT断层扫描铜尺6,头部固定框架2通过颅骨定位螺钉(图中未示出)固定在人体头部上且与人体头部紧密相连;半圆弓形定位架3通过导向臂组件7连接在头部固定框架2上,且可相对于头部固定框架2旋转或水平移动;穿刺针滑动器4安装在半圆弓形定位架3上,且可相对于半圆弓形定位架3移动;穿刺针固定器5安装在穿刺针滑动器4上,且可相对于穿刺针滑动器4移动,穿刺针固定器5上设有穿刺针安装孔51,穿刺针安装孔51装设有穿刺针,穿刺针可延伸入外壳1内。

进一步的,脑支架立体定位仪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采用高分子材料,将大幅降低脑支架立体定位仪的重量,减轻病人负担。

进一步的,外壳1包括左壳面11、后壳面12、右壳面13、上壳面14,其中,左壳面11、后壳面12、右壳面13依次连接,上壳面14的左端与左壳面11连接,上壳面14的右端与右壳面12连接,上壳面14的后端与后壳面12的上端留有空隙15。进一步的,头部固定框架2下方还设有头枕支架8,头枕支架8与头部固定框架2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的,头枕支架8包括弧形头枕81、第一支撑杆82、第二支撑杆83,第一支撑杆82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头部固定框架2上,第一支撑杆82的下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弧形头枕81上;第二支撑杆83的上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头部固定框架2上,第二支撑杆83的下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弧形头枕81上。

第一支撑杆82的上端固定在头部固定框架2的下部,第二支撑杆83的上端固定在头部固定框架2的上部。

第一支撑杆82的下端和第二支撑杆83的下端均设有不少于2个螺纹孔,第一支撑杆82的下端和第二支撑杆83的下端均通过螺钉和螺纹孔与弧形头枕81紧固连接。

更进一步的,头枕支架8还包括托板84,托板84的前端固定在弧形头枕81上,托板84的后端延伸至外壳1内。

如图1~3,头部固定框架2包括固定框21、滑动立柱22,其中,滑动立柱22固定在固定框21内,滑动立柱22的后端设有与颅骨定位螺钉相适配的螺纹孔221,滑动立柱22的前端设有T字形滑槽222,T字形滑槽222内设有倒T字形滑块223,倒T字形滑块223通过螺纹钉224与固定框21固定连接。使用时,可推动滑动立柱22,使得滑动立柱22相对于滑块223和头部固定框架2移动,确保能固定不同尺寸的头颅。

进一步的,固定框21由四个环环相扣的支杆211组成,支杆211的一端上设有梯形槽(图中未示出),支杆211的一端设有梯形连接块212,相邻支杆211之间的梯形连接块212卡接在梯形槽中,且通过固定螺钉213与梯形槽的内壁紧固配合。四个环环相扣的支杆211的长度相同或不同。

外壳1在与滑动立柱22对应的位置设有上空槽16,既方便使用者将颅骨定位螺钉穿过滑动立柱22上的螺纹孔221,并与人体头颅紧固连接,又方便人们穿过空槽16调整滑动立柱22的位置。

进一步的,四个环环相扣的支杆211中的任意三个上设有长度刻度。

如图1~2、4~6所示,导向臂组件7包括圆形基座71、旋转套72、导向臂73,圆形基座71内部中空,圆形基座71上设有与圆形基座71的中心轴线互相垂直滑动杆74,滑动杆74与头部固定框架2连接;旋转套72套设在圆形基座71上,且与圆形基座71转动配合;导向臂73的前端固定在旋转套72的外表面,导向臂73与圆形基座71的中心轴线互相平行;导向臂73的后端与半圆弓形定位架3连接。

进一步的,旋转套72的内壁上设有定位槽721,导向臂73上还设有卡板731、定位螺栓732,导向臂73在靠近旋转套的一端设有卡位槽733,定位螺栓732的一端贯穿卡板731且延伸至旋转套72上的定位槽721内,且与定位槽721的内壁螺纹连接,旋转套72通过定位螺栓732与圆形基座71紧固配合。使用时,拧开定位螺栓732后,即可推动旋转套72相对圆形基座71旋转(旋转角度的范围为0~360°,优选为0~180°),待旋转至特定角度后,通过拧紧定位螺栓732,使旋转套72与圆形基座71紧固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滑动杆74通过连接板75与头部固定框架2固定连接,连接板75的左侧设有竖向凹槽751,头部固定框架2卡接在竖向凹槽751内,且通过定位螺栓与竖向凹槽751的内壁紧固配合,连接板75的右侧设有横向凹槽752;滑动杆74伸入横向凹槽752内,且通过定位螺栓与横向凹槽752的内壁紧固配合。

进一步的,圆形基座71包括第一固定套711、第二固定套712,第一固定套711的左端设有第一凸肩713;第二固定套712的左端套设在第一固定套711的右端,且与第一固定套71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套712的右端设有第二凸肩714;旋转套72套设在第二固定套712上,且位于第一凸肩713和第二凸肩714之间。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导向臂组件7的圆形基座71上设有角度刻度715。

进一步的,导向臂73通过固定板76与半圆弓形定位架3可拆卸连接,固定板76上设有固定槽761,导向臂73卡接在固定板76的固定槽761内,且与通过螺钉与固定槽761的内壁紧固配合;固定板76通过螺钉(图中未示出)与半圆弓形定位架3固定连接。使用时,取出固定板76上的螺钉后,可拧松竖向凹槽751上的定位螺栓,即可推动连接板75相对于头部固定框架2上下移动,从而调整导向组件7的高度;拧松横向凹槽752上的定位螺栓,可推动滑动杆74相对于头部固定框架2和连接板75前后移动,从而调整导向组件7的长度;还可拧开固定板76上的螺钉,即可调整导向组件7的固定板76在半圆弓形定位架3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导向臂组件7的导向臂73上设有长度刻度。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导向臂组件7的导向臂73上设置有能沿导向臂73滑动的游标尺733。

如7所示,穿刺针滑动器4的底面设有横向安装槽41,半圆弓形定位架3卡接在横向安装槽41内,且与横向安装槽41的内壁紧固配合。

如图7~9所示,穿刺针滑动器4的顶面设有两个对称的竖向安装槽42,穿刺针固定器5包括两个铰接固定组件,铰接固定组件包括铰接固定座52、固定杆53,固定杆53的前端固定在铰接固定座52上,固定杆53的后端穿过竖向安装槽42,且与竖向安装槽42的内壁紧固配合;穿刺针安装孔51设置在铰接固定座52上,且贯穿铰接固定座52的前后表面。

更进一步的,至少一个铰接固定组件的固定杆53上设有长度刻度。

更进一步的,两个铰接固定组件的穿刺针安装孔51处于同一直线上。

更进一步的,铰接固定座52包括第一铰接座521、第二铰接座522,第一铰接座521设置在第二铰接座522的下方,第一铰接座521与第二铰接座522相接触的一面凹陷形成的穿刺针安装孔51。

第一铰接座521的一端设有第一螺纹孔5211,第一螺纹孔5211贯穿第一铰接座521的底面和顶面,第二铰接座522在与第一螺纹孔5211相对的位置上设有第二螺纹孔5221,第一铰接座521的第一螺纹孔5211与第二铰接座522的第二螺纹孔5221通过螺钉连接;第一铰接座521的另一端设有凸台5212,凸台5212上设有贯穿凸台5212两侧面的转轴5213;第二铰接座522设有横向容置槽5222,横向容置槽5222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与竖向容置槽5223,凸台5212容置于横向容置槽5222内,且与横向容置槽5222间隙配合,转轴5213穿设于竖向容置槽5223内,且与竖向容置槽5223间隙配合。安装穿刺针时,可将螺钉从第一铰接座521的第一螺纹孔5211与第二铰接座522的第二螺纹孔5221中取出,抬起第一铰接座521的一端,使得第一铰接座521的绕转轴5213旋转,此时铰接固定座52呈打开状态,将穿刺针放置于第二铰接座522的弧面上,再将第一铰接座521复原,并用螺钉插入第一铰接座521的第一螺纹孔5211与第二铰接座522的第二螺纹孔5221,此时,铰接固定座52呈关闭状态,穿刺针的安装完毕。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