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减脂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5445发布日期:2019-04-20 03:1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减脂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布局简单且具有多种健身功能的多功能减脂健身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健身器械款式多样、品种繁多,特别是一种专用于消耗人体多余脂肪的甩脂机更是深受广大健身者的喜爱,这种甩脂机通常由本体、立柱、甩脂传动机构、振动板组件、控制面板、线路板、开关、保险管等结构构成,人站立在振动板组件上,经控制面板操纵甩脂传动机构工作,使振动板组件产生高频率振动,从而达到消耗人体腹部、腰部、大腿、小腿等处多余脂肪的目的,但是该甩脂机除了甩脂功能外,却无法进行腰部运动,为此,有些生产厂家就赋予甩脂机能扭腰的功能,例如在甩脂机的振动板组件上增设一个可360°旋转的扭腰盘,人站立在扭腰盘上左右转动即可达到扭腰目的,这种结构在进行甩脂和扭腰时,必须分别对应站立在振动板组件和扭腰盘上才能进行,使用较为麻烦,并且扭腰还需通过人体自身转动才能进行的,故无法做到省力健身的目的;当需要同时进行甩脂和扭腰运动以达到更好健身目的时,该机构显然也不具备这种同时使用的功能。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CN200920200667.0公开了一种旋扭式甩脂机,其甩脂传动机构和扭腰传动机构均是作用于振动板上,需要避免该振动板在上下振动和水平扭转之间的相互影响,其结构复杂,各零件之间分布紧凑,不易装卸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布局简单且具有多种健身功能的多功能减脂健身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减脂健身器,包括:座架以及设置在该座架上的振动机构和振动板,所述振动机构驱动振动板振动,还包括扭转机构,所述扭转机构包括旋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及连接杆,所述从动轮通过一转轴可转动设置于座架上,所述振动机构和振动板设置于该从动轮上,所述旋转电机连接主动轮以驱动所述主动轮旋转,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离心轨道上,进而使主动轮的转动驱动从动轮及设置在该从动轮上的振动板扭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振动板与从动轮之间设有导向组件,所述振动机构驱动振动板在该导向组件的导向轨迹上振动。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从动轮上的导向套以及设置在振动板上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套接于导向套内,实现振动板与从动轮之间的导向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振动机构包括音圈马达,所述音圈马达的振动端作用于振动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一立柱,所述立柱枢接于座架上,所述立柱与座架之间还设有第一复位机构,该第一复位机构的复位力驱动该立柱在座架上摆动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为第一扭簧复位机构,包括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二扭簧臂分别限制于立柱和座架上,外力作用于立柱上,使该立柱克服第一扭簧的扭力进行摆动,撤去外力时,通过该第一扭簧的弹性回复驱动该立柱在座架上摆动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还设有扩胸组件。

再进一步的,所述扩胸组件包括分别枢接于立柱两侧的二扶手,所述立柱与扶手之间设有第二复位机构,以驱动该扶手复位。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复位机构为第二扭簧复位机构,包括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二扭簧臂分别限制于立柱和扶手上,外力作用于扶手上,使该扶手克服第二扭簧的扭力进行摆动,撤去外力时,通过该第二扭簧的弹性回复驱动该扶手在立柱上摆动复位。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振动机构和扭转机构的输入端,以分别控制振动机构和扭转机构运行,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与控制模块双向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振动机构和振动板设置在扭转机构的从动轮上,振动机构驱动振动板振动,扭转机构驱动振动机构和振动板一同扭转,同时具有振动和扭转功能,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其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装卸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一中多功能减脂健身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实施例一中多功能减脂健身器省去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中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所示为实施例一中多功能减脂健身器的部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实施例二中多功能减脂健身器的部分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减脂健身器,包括:座架10、振动机构、扭转机构和振动板40,所述扭转机构包括:旋转电机21、主动轮22、从动轮23及连接杆24,所述从动轮23通过一转轴231可转动设置于座架10上,所述旋转电机21连接主动轮22以驱动所述主动轮22旋转,所述连接杆24的两端分别枢接于主动轮22和从动轮23的离心轨道上,进而使主动轮22的转动驱动从动轮23扭转。

所述振动机构包括音圈马达30,所述音圈马达30固定设置在从动轮23上,其振动端作用于振动板40上,所述振动板40和从动轮23之间还设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从动轮23上的导向套52以及设置在振动板40上的导向杆51,所述导向杆51套接于导向套52内,实现振动板40与从动轮23之间的导向连接。所述音圈马达30驱动振动板40在导向组件的导向方向振动,即上下振动。所述扭转机构的主动轮22的转动驱动从动轮23及设置在该从动轮 23上的振动板40扭转,实现振动和扭转功能,且结构分布简单,布局合理,装卸维修方便。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音圈马达30也可以用现有技术中的振动马达等具有振动功能的器件进行替换。

还包括一立柱60,所述立柱60通过转动副61枢接于座架10上,所述立柱 60与座架10之间还设有第一复位机构(未示出),该第一复位机构的复位力驱动该立柱60在座架10上摆动复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为第一扭簧复位机构,其包括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二扭簧臂分别限制于立柱60和座架10上,外力作用于立柱60上,使该立柱60克服第一扭簧的扭力进行摆动,撤去外力时,通过该第一扭簧的弹性回复驱动该立柱60在座架10上摆动复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复位机构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具有弹性复位功能的机构,如拉簧复位机构等,具体的复位机构的连接结构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能够轻易实现连接的,在此不再详述。该立柱采用枢接结构,可使健身者同时锻炼手臂的推拉力。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60还设有扩胸组件,所述扩胸组件包括分别枢接于立柱60两侧的二扶手70,所述立柱60与扶手70之间设有第二复位机构(未示出),以驱动该扶手70复位。所述第二复位机构为第二扭簧复位机构,包括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二扭簧臂分别限制于立柱60和扶手70上,外力作用于扶手70 上,使该扶手70克服第二扭簧的扭力进行摆动,撤去外力时,通过该第二扭簧的弹性回复驱动该扶手70在立柱60上摆动复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复位机构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具有弹性复位功能的机构,如拉簧复位机构等,具体的复位机构的连接结构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能够轻易实现连接的,在此不再详述。增加该扩胸组件,可使健身者同时进行扩胸锻炼。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模块(未示出)和人机交互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振动机构和扭转机构的输入端,以分别控制振动机构和扭转机构运行,具体的,所述控制模块为常规具有控制功能的模块,如单片机或PLC 等。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与控制模块双向连接,以实现人机交互;具体的,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包括按钮82和显示屏81,能够更好的控制该健身器运行。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架10上还设有壳体11,以罩住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振动板40上还套有振动垫41,起到舒适的作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与实施例一中的多功能减脂健身器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振动机构还包括弹簧31,弹簧31安装在振动板40与从动轮23之间,其数量为四个,呈均匀分布,弹簧31起到支承作用的同时,还起到了适当减振及畜力储能的作用,保持振动均匀及增强振动力度。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弹簧3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此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轻易实现的,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振动机构和振动板设置在扭转机构的从动轮上,振动机构驱动振动板振动,扭转机构驱动振动机构和振动板一同扭转,同时具有振动和扭转功能,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其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装卸维修方便。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