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磁共振骨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5164发布日期:2019-08-09 21:1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磁共振骨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磁共振骨架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磁共振设备不可避免的是,操作者经常站在非常靠近磁共振单元的磁体的位置,以将患者放置在患者支撑装置上,支撑装置如病床通常设计成只能从磁体的空腔中移出到一定的位置。此外,诸如开关,小键盘及显示单元等设备也设置在磁共振单元的外部,使得操作者通常必须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直接靠近磁铁,以调整或控制磁共振单元。

尽管目前对磁共振设备的了解,它们并不构成人体的危害,但是随着日益增强的磁场趋势。常年的磁场辐射可能会存在对人体一定的危害可能性,例如,现有的磁共振设备的磁通密度为2特斯拉,不久的将来,磁共振装置将运行在3特斯拉,7特斯拉、10特斯拉甚至是更高,故对于长期的磁共振设备操作者来说,在远离磁共振设备进行操作是由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核磁共振骨架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核磁共振骨架设备,所述核磁共振骨架设备包括:

核磁共振设备主体;

前端防护板,所述前端防护板可移动地与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连接;

内罩,所述内罩安装在所述前端防护板上;

病床,所述病床上设有第一滑动轮,所述第一滑动轮用于带动所述病床移动,将所述病床移动至所述内罩内或将所述内罩内的病床移出;

控制机箱,所述控制机箱与所述前端防护板连接,所述控制机箱上设有第二滑动轮,所述第二滑动轮用于带动内罩、病床以及前端防护板整体移动,将所述内罩和病床移动至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内,并通过所述前端防护板将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密封;或将所述内罩和病床从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内移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头部射频线圈,所述头部射频线圈与所述控制机箱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显示控制装置,所述显示控制装置与所述控制机箱连接,所述显示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前端防护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罩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病床的底部,所述第一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半圆,并可以所述病床的底部为轴心转动;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病床的底部,所述第二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半圆,并可以所述病床的底部为轴心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罩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病床的底部,所述第一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四分之一圆,并以所述病床的底部为轴心转动;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四分之一圆,所述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可相互转动;

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设置在所述病床的底部,所述第三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四分之一圆,并以所述病床的底部为轴心转动;

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四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四分之一圆,所述第四壳体、第三壳体可相互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罩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病床的底部,所述第一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八分之一圆,并以所述病床的底部为轴心转动;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八分之一圆,所述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可相互转动;

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设置在所述病床的底部,所述第三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八分之三圆,并以所述病床的底部为轴心转动;

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四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八分之三圆,所述第四壳体、第三壳体可相互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核磁共振骨架设备通过所述控制机箱上的第二滑动轮带动内罩、病床以及前端防护板整体移动,将所述内罩和病床移动至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内,并通过所述前端防护板将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密封;或将所述内罩和病床从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内移出。使得操作者可以在远离核磁共振设备主体上对病人进核磁共振前的操作,防止操作者常年且长时间被磁场辐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核磁共振骨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核磁共振骨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核磁共振骨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核磁共振骨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内罩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内罩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内罩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核磁共振设备主体10;

磁体101;

病人空间102;

内罩20;

前端防护板30;

病床40;

第一滑动轮401;

病床滑动导轨402;

病床支撑柱403;

控制机箱50;

第二滑动轮501;

显示控制终端60;

控制开关70;

病人80;

护理人员90;

头部射频线圈1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核磁共振骨架设备,所述核磁共振骨架设备包括:核磁共振设备主体10;内罩20、病床40、前端防护板30和控制机箱50;所述前端防护板30设置在所述内罩20的一端,所述前端防护板30可移动地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10连接;所述内罩20安装在所述前端防护板上;所述病床40上设有第一滑动轮401,所述第一滑动轮401用于带动所述病床40移动,将所述病床40移动至所述内罩20内或将所述内罩20内的病床40移出;所述控制机箱50与所述前端防护板30连接,所述控制机箱50上设有第二滑动轮,所述第二滑动轮501用于带动内罩20、病床40以及前端防护板30整体移动,将所述内罩20和病床40移动至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10内,并通过所述前端防护板30将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10密封;或控制所述内罩20和病床40从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10内移出。

具体的,参阅图1,在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二滑动轮501带动内罩20、病床40以及前端防护板30整体移动,从而将所述内罩20、病床40以及前端防护板30整体移出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10;另外,可通过所述第一滑动轮401 将所述病床40从所述内罩20中移动出。所述前端防护板30上固定有病床滑动导轨402,从而对病床的移动进行导向。所述内罩20的下侧设置在所述病床滑动导轨402上。操作者将病人80移动到所述病床40后,可站远离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10处对病人80进行核磁共振前的相应的检查,以及设备的连接等工作。避免电磁波辐射到操作者身上。例如,给病人80的被检查部位安装射频线圈(比如,头部射频线圈11)。所述射频线圈连接到所述控制机箱50内,操作者通过所述显示控制装置,对所述射频线圈进行核磁共振前的工作检查,进而判断所述射频线圈是否正常工作。例如,是否通电正常或连接正确。

作为优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前端防护板30上。由于操作者可站在所述前端防护板30的远离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10一侧进行核磁共振前的相关检查工作,使得所述前端防护板30可进一步将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10开口出的电磁波进行阻挡,进一步避免电磁波辐射到操作者身上。

在操作者检查完成核磁共振前的检查以及对所述射频线圈调试完成后,通过所述第一滑动轮401将所述病床40以及病人80移动到所述内罩20内。然后通过所述第二滑动轮501将所述内罩20、病床40,病床40上的病人80以及前端防护板30整体移动,将所述内罩20、病床40以及病床40上的病人80移动到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10的内部。并通过所述前端防护板30将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10密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核磁共振骨架设备通过所述控制机箱50上的第二滑动轮带动内罩20、病床40以及前端防护板30整体移动,将所述内罩20和病床40移动至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10内,并通过所述前端防护板30将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10密封;或将所述内罩20和病床40从所述核磁共振设备主体10内移出。使得操作者可以在远离核磁共振设备主体10上对病人80进核磁共振前的操作,防止操作者常年且长时间被磁场辐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头部射频线圈11,所述头部射频线圈11与所述控制机箱50连接。

具体的,所述头部射频线圈11用于配带到病人80的头部,从而对病人80 的头部进行检查,所述头部射频线圈11与所述控制机箱50连接,从而可将接收的射频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机箱50,所述控制机箱50对所述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并成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控制装置,所述显示控制装置与所述控制机箱连接,所述显示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前端防护板30上。

具体的,所述显示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前端防护板30上,可随所述前端防护板30移动,从而方便用户对进行相应的操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罩20包括: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病床40的底部,所述第一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半圆,并可以所述病床40的底部为轴心转动;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病床40的底部,所述第二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半圆,并可以所述病床40的底部为轴心转动。

具体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所述床底的轴心转动,也就是说在需要将病人80进一步进行固定时,可将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闭合,由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的横截面积为半圆,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闭合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成筒形状。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打开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转动,将病人80的上部打开,操作者对病人80进行护理工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罩20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病床40的底部,所述第一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四分之一圆,并以所述病床40的底部为轴心转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四分之一圆,所述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可相互转动;所述第三壳体设置在所述病床40的底部,所述第三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四分之一圆,并以所述病床40的底部为轴心转动;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四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四分之一圆,所述第四壳体、第三壳体可相互转动。

具体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可以所述床底的轴心转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并可相互转动;所述第四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并可相互转动。

也就是说,在需要将病人80进一步进行固定时,可将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进行闭合。由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四分之一圆,在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闭合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构成筒形状。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打开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分别转动,将病人80的上部打开,操作者对病人80进行护理工作。

由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只有四份之一圆,使得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被打开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可隐藏在所述病床40的下方,从而方便操作者对病人80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罩20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病床40的底部,所述第一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八分之一圆,并以所述病床40的底部为轴心转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八分之一圆,所述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可相互转动;所述第三壳体设置在所述病床40的底部,所述第三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八分之三圆,并以所述病床40的底部为轴心转动;所述第四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四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八分之三圆,所述第四壳体、第三壳体可相互转动。

具体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可以所述床底的轴心转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并可相互转动;所述第四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并可相互转动。

也就是说,在需要将病人80进一步进行固定时,可将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进行闭合。由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三壳体的横截面积分别为八分之一圆、所述第二壳体和第四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八分之三圆,在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闭合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构成筒形状。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打开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分别转动,将病人80的上部打开,操作者对病人80进行护理工作。

由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三壳体的横截面积分别为八分之一圆、所述第二壳体和第四壳体的横截面积为八分之三圆,使得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被打开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和第四壳体可隐藏在所述病床40的下方的更加隐蔽的地方,从而方便操作者对病人 80进行操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