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指关节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5022发布日期:2019-05-07 21:30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气动指关节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用于人体康复的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气动指关节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生活品质逐步提高,国民逐渐对康复理疗提高重视。对于一些手部机能失效人员而言,多运动手指可以刺激手指上的末梢神经,进而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大脑及各内脏的供血,可有效缓解心脑血管疾病。现在市场上存在很多针对手指关节康复的设备,而现有技术中的指关节康复设备均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体积过大、安全系数较低、结构过于复杂、与正常人手活动的模拟度不足、固定不够平稳、不够舒适、需要人主动运动等,导致目前没有更好的指关节康复设备应用于患者,令患者尽快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气动指关节康复装置,以令气动指关节康复装置体积小、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动指关节康复装置,基于电子控制器的控制,包括作为安装基础的载体,固设于载体上用于对病患手指进行康复训练的支架机构,所述支架机构设有在电子控制器控制下连续充气、放气的气囊,所述支架机构在气囊的充放气带动下做曲张运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支架机构包括分别与人体五根手指对应设置的五根支架,每个支架包括三根沿手指长度方向依次连接、通过固定机构固设于载体上的管道,其中两根所述的管道分别对应每根手指的中节指骨与近节指骨,另一根管道作为进气管道其入气口通过一分流器连接基于电子控制器控制的气动驱动机构;还包括三个长度可收缩的气囊,所述气囊分别对应设于每根手指的关节处,其中两个气囊分别用于连接进气管道与对应近节指骨的管道、对应近节指骨的管道与对应中节指骨的管道,对应中节指骨的管道的末端设置有第三个气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分流器内于每根支架的进气管道入口处设有气体流量调节器,所述气体流量调节器为垂直插入进气管道的可旋转销钉,所述销钉的顶端伸出分流器外可手动旋转,所述销钉于进气管道内的钉杆处开有与钉杆轴线垂直的通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管道为塑料管道,所述固定机构为U形的金属支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气动驱动机构的限定:所述气动驱动机构为双向气泵。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载体的限定:所述载体为手套。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有气囊,通过气囊的充放气能够控制支架的曲张,进而控制患者的手指自动屈伸,能够自动完成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无需人工照料,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直接将支架机构固设于载体上,而载体直接采用手套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体积更小,更容易携带;

(2)本实用新型的气动驱动机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双向气泵,不仅能够对气囊进行充气,而且可以抽气令气囊放气,不仅结构更简单,且采用气流驱动,驱动力更加柔和,避免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3)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气泵基于电子控制器的控制,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相应调节双向气泵正转、反转的时间间隔,进而控制气囊充气、放气的频率,以令本实用新型适用不同要求的患者;

(4)本实用新型的设有气体流量调节器,能够分别控制每根手指的弯曲程度,对手指分别进行锻炼,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能够自动完成对患者的康复训练。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意手指机能失效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套装于人手且控制人手处于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人手食指弯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与每根手指对应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流器的剖面图。

图中:1、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第三管道;4、分流器;5、第一气囊;6、第二气囊;7、第三气囊,8、U形金属支架,9、气体流量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气动指关节康复装置

本实施例基于电子控制的控制,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控制器即可,其驱动电路采用现有的驱动即可。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

1、载体,所述载体作为安装基础,本实施例采用手套作为载体,而由于本实施例需要对患者的五根手指进行曲张训练,因此作为载体的手套须采用软质、耐弯折的材料,例如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皮质材料。

2、支架机构,所述支架机构固设于载体上,通过自身的曲张用于对病患手指进行康复训练。本实施例的支架机构设有在电子控制器控制下连续充气、放气的气囊,所述支架机构在气囊的充放气带动下做曲张运动。

为了实现支架机构的曲张运动,所述支架机构包括五根支架,每根支架分别与人体五根手指对应设置,且每个支架包括三根管道,即图1中的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第三管道3,所述第一管道1至第三管道3沿手指长度方向依次连接,每根管道均通过固定机构固设于载体上。其中第一管道1对应每根手指的中节指骨设置,第二管道2则对应每根手指的近节指骨设置,即第一管道1设于病患手指的中节指骨上,而第二管道2则设于病患手指的近节指骨上。第三管道3则作为进气管道其入气口通过一分流器4连接基于电子控制器控制的气动驱动机构。

为了令本实施例重量更轻,体积更小,所述第一管道1至第三管道3均采用塑料材质的管道,而将管道固定设于载体上的固定机构则采用U形的金属支架8。

为了保证支架机构的曲张,本实施例的支架机构还包括三个长度可收缩的气囊,即图1中所示的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第三气囊7,所述第一气囊5至第三气囊7分别对应设于每根手指的关节处,且第一气囊5用于连接第二管道2与第三管道3,第二气囊6则用于连接第二管道2与第一管道1,第三气囊7则设于第一管道1未连接第二管道2的一端,进而第一管道1至第三管道3、第一气囊5至第三气囊7构成了串联的气体通道。

为单独控制每个支架是否曲张及曲张角度,本实施例的分流器4内于每根支架的第三管道3的入口处设有气体流量调节器9,所述气体流量调节器9为垂直插入第三管道3内的可旋转销钉,所述销钉的顶端伸出分流器外可手动旋转,所述销钉于第三管道3内的钉杆处开有与钉杆轴线垂直的通孔,当通孔与第三管道3的管道孔没有重合区域时,相应气体流量调节器9控制的支架为未启动状态;旋转销钉,当通孔与第三管道3的管道孔有联通区域时,则相应的支架对其进行放气和抽气,并可通过联通区域的大小来控制放气和抽气量,从而控制气囊的弯曲角度。

为了完善本实施例,令本实施例的控制更加简,所述气动驱动机构为双向气泵,气囊采用的为沿气囊长度方向具有折皱。即气动驱动机构既能够为各个气囊充气,令气囊伸长,又能够为各个气囊抽气,令各个气囊恢复初始状态或者压缩。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电子控制器具有开关,首先将本实施例穿戴于病患的手上,然后开启电子控制器的开关,电子控制器驱动双向气泵工作,令双向气泵正转、反转交替动作,通过控制每个支架上的气体流量调节阀,控制每个支架是否工作,当气体流量阀与进气管道处于接通状态时,相应支架上的气囊交替伸张收缩,当气囊伸张时,由于各个管道为固定设置,进而令气囊弯曲,自动带动病患的相应手指弯曲握拳(图2所示食指的状态);而当气囊收缩时,气囊恢复初始状态或压缩,进而带动病患的相应手指伸直,通过气囊的伸缩运动,带动手指自然运动,完成对病患的康复训练。

由于本实施例基于电子控制器的控制,因此可以根据不同要求调整气囊的伸缩频率,通过调整电子控制器控制双向气泵的工作频率即可。本实施例中的气囊的调节范围为1-10 S /次,可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