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6238发布日期:2019-11-08 23:2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



背景技术:

CT、MRI引导下的介入检查与治疗技术定位精确、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诊断准确率高且疗效较好,已经成为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检查与治疗方法。CT、MRI引导穿刺的体内靶点、体表穿刺点、穿刺角度及深度可以由CT、MRI扫描图像精确定位与测量,但是由于现在缺少相关引导穿刺的定向装置,在穿刺时,医生通常手持穿刺针根据上述参数以及自身感觉直接进行穿刺,这样导致进针方向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以至于多数情况下要经过多次试穿后才能找到最佳的方向,造成手术时间长、辐射剂量大(CT)、并发症多、患者痛苦大等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检查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缺少相关引导穿刺的定向装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前”“后”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包括穿刺针固定器、第一量角器底座、第二量角器底座、水准泡底座、量角器和量角器指针;所述穿刺针固定器包括右端通过合页相铰接的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和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所述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和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相对面的中部在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形凹槽和第二半圆形凹槽,且第一半圆形凹槽和第二半圆形凹槽分别与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和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等高,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和第二半圆形凹槽相对设置形成的通孔与穿刺针的针体过盈配合;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和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的左端边缘设置有前后贯穿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和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的第一锁定螺栓;所述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的前端通过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连接杆连接至第一量角器底座的左端,所述第一量角器底座的前后方向上设置有第一转轴通孔,所述第一转轴通孔中穿置有与第一转轴通孔间隙配合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前端设置有向后延伸的第一矩形插槽,所述第一量角器底座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转轴抵紧配合的第二锁定螺栓,位于所述第一量角器底座靠近前端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量角器指针固定槽;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固定连接至第二量角器底座前端的下部,所述第二量角器底座的上部左右方向贯穿有第二转轴通孔,所述第二转轴通孔中穿置有与第二转轴通孔间隙配合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右端设置有向左延伸的第二矩形插槽,所述第二矩形插槽和第一矩形插槽大小相等,所述第二量角器底座后端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二转轴抵紧配合的第三锁定螺栓,位于所述第二量角器底座靠近右端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量角器指针固定槽,所述第二量角器指针固定槽与所述第一量角器指针固定槽大小相等;所述第二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至水准泡底座的右端,所述水准泡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圆水准泡;所述量角器的刻度线位于右端面,所述量角器左端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矩形插槽和第二矩形插槽均能够相卡接的量角器插轴;所述量角器指针包括支撑臂和指针头,所述支撑臂的下部与所述第一量角器指针固定槽以及第二量角器指针固定槽均能够卡接配合,所述指针头设置在所述支撑臂的上部并且指针头的自由端延伸至量角器上表面,且所述指针头与量角器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连接杆的中部前后方向贯穿设置有方位标定杆穿行孔,所述方位标定杆穿行孔中穿置有方位标定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和第二半圆形凹槽的上端向四周扩展形成与穿刺针的针尾限位配合的矩形凹槽。用于CT、MRI引导穿刺的穿刺针尾部均有一个矩形块,将穿刺针尾部的矩形块卡设在所述矩形凹槽内可以有效的避免穿刺针发生转动,有助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的准确定向。

优选的,所述第一锁定螺栓与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螺纹配合并且与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锁定螺栓与第一量角器底座螺纹配合;所述第三锁定螺栓与第二量角器底座螺纹配合。所述第一锁定螺栓先穿过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再穿过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并且第一锁定螺栓与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螺纹配合,从而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和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可以通过第一锁定螺栓而紧固;所述螺纹配合是一种相对容易实现的紧固手段,可以节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的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一锁定螺栓穿过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以及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的尾部设置有第一螺母。第一锁定螺栓的尾部设置有第一螺母同样可以起到紧固所述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和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的作用,而且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连接杆和第一量角器底座三者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量角器底座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转轴与水准泡底座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指针头设置为片状等腰三角形、圆锥形或针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和第二半圆形凹槽的内壁涂覆有硅胶层。在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和第二半圆形凹槽的内壁涂覆硅胶层可以增大穿刺针与第一半圆形凹槽和第二半圆形凹槽间的摩擦力,进一步的避免穿刺针发生松动或是转动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在CT、MRI引导穿刺中的操作过程:

A、通过CT(MRI)机扫描患者相应部位,根据检查或治疗目的在CT(MRI)机所显示的图像中确定靶点、选择合适的进针路线、确定体表最佳穿刺点位置,测量进针路线所在平面与人体标准横断面的夹角α、进针路线在所在平面内与前后正中线的夹角β、体表最佳穿刺点与体表专用定位标志物所在标准横断面间的距离d1、体表最佳穿刺点与体表专用定位标志物所在矢状面的距离d2以及靶点到体表最佳穿刺点的距离d3;

B、根据距离d1、d2在体表标记出最佳穿刺点位置,并在附近体表选择合适位置绘制与CT(MRI)机的激光灯投影所在直线平行的方位标定线1条;

C、医生灭菌,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暴露体表最佳穿刺点及方位标定线,局部消毒,局部麻醉;

D、 无菌操作取出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首先将量角器插轴的自由端与第二矩形插槽紧密嵌合,量角器指针的支撑臂的下部与第二量角器指针固定槽紧密嵌合,转动量角器,使量角器指针指向-β对应的刻度线,通过第三锁定螺栓将第二转轴固定;将量角器插轴的自由端与第一矩形插槽紧密嵌合,量角器指针的支撑臂的下部与第一量角器指针固定槽紧密嵌合,转动量角器,使量角器指针指向-α对应的刻度线,通过第二锁定螺栓将第一转轴固定,然后取下量角器与量角器指针,在方位标定杆穿行孔内插入方位标定杆;最后将穿刺针安放于穿刺针固定器,拧紧第一锁定螺栓;

E、医生手持穿刺针,将针头置于最佳穿刺点,调整针尾的方向,直至水准泡保持在水平位,同时方位标定杆与体表绘制的方位标定线平行时,即确定好穿刺针方向,进而沿穿刺针方向穿刺进针,并根据距离d3确定进针深度,之后松开第一锁定螺栓,将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和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打开,去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根据CT、MRI引导穿刺扫描时确定靶点、皮肤表面进针点、进针角度及深度的实际操作过程而设计,设计科学、精确,结构简单、精巧,且操作方便,能够精确的引导穿刺时的进针方向,节省了手术时间,避免了辐射剂量过大而带来的副作用,避免了不必要的并发症,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故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CT及MRI引导的介入检查诊断与治疗的过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2-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3-合页;4-第一半圆形凹槽;5-第二半圆形凹槽;6-矩形凹槽;7-第一锁定螺栓;8-连接杆;9-方位标定杆穿行孔;10-方位标定杆;11-第一量角器底座;12-第一转轴;13-第一矩形插槽;14-第二锁定螺栓;15-第一量角器指针固定槽;16-第二量角器底座;17-第二转轴;18-第二矩形插槽;19-第三锁定螺栓;20-第二量角器指针固定槽;21-水准泡底座;22-圆水准泡;23-量角器;24-支撑臂;25-指针头;26-量角器插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附图1、图2和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进行说明。

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文中的方向以图1为准),包括穿刺针固定器,第一量角器底座11、第二量角器底座16、水准泡底座21、量角器23和量角器指针;所述穿刺针固定器包括右端通过合页3相铰接的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1和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2,所述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1和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2相对面的中部在竖直方向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半圆形凹槽4和第二半圆形凹槽5,且第一半圆形凹槽4和第二半圆形凹槽5分别与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1和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2等高,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4和第二半圆形凹槽5相对设置形成的通孔与穿刺针的针体过盈配合;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1和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2的左端边缘设置有前后贯穿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1和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2的第一锁定螺栓7;所述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1的前端通过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连接杆8连接至第一量角器底座11的左端,所述第一量角器底座11的前后方向上设置有第一转轴通孔,所述第一转轴通孔中穿置有与第一转轴通孔间隙配合的第一转轴12,第一转轴12的前端设置有向后延伸的第一矩形插槽13,所述第一量角器底座11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转轴12抵紧配合的第二锁定螺栓14,位于所述第一量角器底座11靠近前端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量角器指针固定槽15;所述第一转轴12的后端固定连接至第二量角器底座16前端的下部,所述第二量角器底座16的上部左右方向贯穿有第二转轴通孔,所述第二转轴通孔中穿置有与第二转轴通孔间隙配合的第二转轴17,所述第二转轴17的右端设置有向左延伸的第二矩形插槽18,所述第二矩形插槽18和第一矩形插槽13大小相等,所述第二量角器底座16后端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二转轴17抵紧配合的第三锁定螺栓19,位于所述第二量角器底座16靠近右端的上端设置有第二量角器指针固定槽20,所述第二量角器指针固定槽20与所述第一量角器指针固定槽15大小相等;所述第二转轴17的左端固定连接至水准泡底座21的右端,所述水准泡底座21的上端设置有圆水准泡22;所述量角器23的刻度线位于右端面,所述量角器23左端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矩形插槽13和第二矩形插槽18均能够相卡接的量角器插轴26;所述量角器指针包括支撑臂24和指针头25,所述支撑臂24的下部与所述第一量角器指针固定槽15以及第二量角器指针固定槽20均能够卡接配合,所述指针头25设置在所述支撑臂24的上部并且指针头25的自由端延伸至量角器23上表面,且所述指针头25与量角器23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连接杆8的中部前后方向贯穿设置有方位标定杆穿行孔9,所述方位标定杆穿行孔9中穿置有方位标定杆10。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4和第二半圆形凹槽5的上端向四周扩展形成与穿刺针的针尾限位配合的矩形凹槽6。将穿刺针尾部的矩形块卡设在所述矩形凹槽6内可以有效的避免穿刺针发生转动,有助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的准确定向。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锁定螺栓7与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1螺纹配合并且与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2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锁定螺栓14与第一量角器底座11螺纹配合;所述第三锁定螺栓19与第二量角器底座16螺纹配合。所述螺纹配合是一种相对容易实现的紧固手段,可以节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锁定螺栓7穿过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1以及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2的尾部设置有第一螺母。第一锁定螺栓7的尾部设置有第一螺母同样可以起到紧固所述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1和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2的作用,而且操作过程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1、连接杆8和第一量角器底座11三者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转轴12与第二量角器底座16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转轴17与水准泡底座21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指针头25设置为片状等腰三角形、圆锥形或针形。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4和第二半圆形凹槽5的内壁涂覆有硅胶层。在所述第一半圆形凹槽4和第二半圆形凹槽5的内壁涂覆硅胶层可以增大穿刺针与第一半圆形凹槽4和第二半圆形凹槽5间的摩擦力,进一步的避免穿刺针发生松动或是转动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在CT、MRI引导穿刺中的操作过程:

A、 通过CT(MRI)机扫描患者相应部位,根据检查或治疗目的在CT(MRI)机所显示的图像中确定靶点、选择合适的进针路线、确定体表最佳穿刺点位置,测量进针路线所在平面与人体标准横断面的夹角α、进针路线在所在平面内与前后正中线的夹角β、体表最佳穿刺点与体表专用定位标志物所在标准横断面间的距离d1、体表最佳穿刺点与体表专用定位标志物所在矢状面的距离d2以及靶点到体表最佳穿刺点的距离d3;

B、根据距离d1、d2在体表标记出最佳穿刺点位置,并在附近体表选择合适位置绘制与CT(MRI)机的激光灯投影所在直线平行的方位标定线1条;

C、医生灭菌,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暴露体表最佳穿刺点及方位标定线,局部消毒,局部麻醉;

D、 无菌操作取出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首先将量角器插轴26的自由端与第二矩形插槽18紧密嵌合,量角器指针的支撑臂24的下部与第二量角器指针固定槽20紧密嵌合,转动量角器23,使量角器指针指向-β对应的刻度线,通过第三锁定螺栓19将第二转轴17固定;将量角器插轴26的自由端与第一矩形插槽13紧密嵌合,量角器指针的支撑臂24的下部与第一量角器指针固定槽15紧密嵌合,转动量角器23,使量角器指针指向-α对应的刻度线,通过第二锁定螺栓14将第一转轴12固定,然后取下量角器23与量角器指针,在方位标定杆穿行孔9内插入方位标定杆10;最后将穿刺针安放于穿刺针固定器,拧紧第一锁定螺栓7;

E、医生手持穿刺针,将针头置于最佳穿刺点,调整针尾的方向,直至水准泡保持在水平位,同时方位标定杆10与体表绘制的方位标定线平行时,即确定好穿刺针方向,进而沿穿刺针方向穿刺进针,并根据距离d3确定进针深度,之后松开第一锁定螺栓7,将第一穿刺针固定夹板1和第二穿刺针固定夹板2打开,去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CT、MRI引导穿刺辅助定向装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