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头式可伸缩皮下剥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6222发布日期:2019-11-08 23:26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头式可伸缩皮下剥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头式可伸缩皮下剥离器。



背景技术:

在美容外科手术中,皮下剥离手术是常用的美容矫正手术,其通过针管进行皮下刺入,剥离表皮与深层组织间的粘连,使深层组织表面产生微小的创口。利用深层组织自身的恢复功能,矫正皮肤的下凹、松垂。目前,美容院 采用的皮下剥离器大多是一杆体,其末端为剥离头。使用这种剥离器时,其刺入的创口位置、深度以及刺入的力度完全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来控制,容易发 生偏离和误差。据检索,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652337Y提供了一种除皱剥离器。 该剥离器的剥离头为弧形,但是该剥离器的剥离头单一,不能满足其他需求,且其剥离的深度等,仍需要靠经验来把控。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针头式可伸缩皮下剥离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头式可伸缩皮下剥离器,包括管体、第一剥离杆、第二剥离杆,所述第一剥离杆、所述第二剥离杆均设置于所述管体内,所述第一剥离杆、所述第二剥离杆与所述管体之间设置有深度监控机构,所述第一剥离杆一端设置有镰刀型剥离头,所述第二剥离杆一端设置有直线型剥离头,所述管体对应所述镰刀型剥离头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镰刀型剥离头或直线型剥离头出入的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剥离头,从而操控第一剥离杆或第二剥离杆向出口移动,观察设置于所述第一剥离杆、所述第二剥离杆与所述管体之间的深度监控机构,确认手术中刺入的深度,实用性强,操作简单、精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深度监控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剥离杆相对所述镰刀型剥离头的另一端的第一可视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剥离杆相对所述直线型剥离头的另一端的第二可视件和设置于所述管体上的可视管部,所述第一可视件、所述第二可视件均设置于所述管体内,所述可视管部设置于所述管体对应所述第一可视件、第二可视件的位置,所述可视管部为透明状,所述可视管部上设置有刻度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管体内存在第一剥离杆与第二剥离杆,所以分别采用第一可视件与第二可视件分别监控第一剥离杆与第二剥离杆的移动距离(即剥离头进入皮肤下的深度),通过管体的可视管部观察管体内第一可视件或第二可视件,根据可视管部上的刻度线掌握刺入深度,避免刺入过深或过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可视件相对所述第一剥离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二可视件相对所述第二剥离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操作部,所述管体对应所述第一操作部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二操作部的一端均穿过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管体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操作部操控镰刀型剥离头,通过第二操作部操控直线型剥离头,第一操作部与第二操作部都通过同一通孔进行操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可视件为半圆柱状,所述第一可视件半径与所述管体内径相适配,所述第一可视件对应所述第二可视件的一侧的两端设置有可视半环,所述可视半环半径与所述管体内径相适配,所述第二可视件为半圆柱状,所述第二可视件设置于所述可视半环内,所述第二可视件半径与所述可视半环内径相适配,所述第一可视件相对所述可视半环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观察所述第二可视件的观察通道,所述观察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操作部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管体内存在两组可视件,可避免手术中角度变化造成另一组可视件阻碍医护人员观察使用中的可视件的视线,使用第一可视件时,当从第二可视件的角度看去,可通过可视半环判断第一可视件的位置;使用第二可视件时,当从第一可视件的角度看去,可通过观察通道确认第二可视件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可视件对应所述第一剥离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二可视件对应所述第二剥离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容纳部,所述管体内壁对应所述第一容纳部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相对应的第三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第三容纳部之间设置有相适配的弹簧,所述第二容纳部与所述第三容纳部之间设置有相适配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簧,通过弹簧的反作用力避免刺入力度过大。

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四;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管体,11.出口,12.通孔,13.第三容纳部,2.第一剥离杆,21.镰刀型剥离头,3.第二剥离杆,31.直线型剥离头,4.深度监控机构,41.第一可视件,411.第一操作部,412.可视半环,413.观察通道,414.第一容纳部,42.第二可视件,421.第二操作部,422.第二容纳部,43.可视管部,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参见附图1-7,一种针头式可伸缩皮下剥离器,包括管体1、第一剥离杆2、第二剥离杆3,所述第一剥离杆2、所述第二剥离杆3均设置于所述管体1内,所述第一剥离杆2、所述第二剥离杆3与所述管体1之间设置有深度监控机构4,所述第一剥离杆2一端设置有镰刀型剥离头21,所述第二剥离杆3一端设置有直线型剥离头31,所述管体1对应所述镰刀型剥离头21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镰刀型剥离头21或直线型剥离头31出入的出口11。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深度监控机构4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剥离杆2相对所述镰刀型剥离头21的另一端的第一可视件41、设置于所述第二剥离杆3相对所述直线型剥离头31的另一端的第二可视件42和设置于所述管体1上的可视管部43,所述第一可视件41、所述第二可视件42均设置于所述管体1内,所述可视管部43设置于所述管体1对应所述第一可视件41、第二可视件42的位置,所述可视管部43为透明状,所述可视管部43上设置有刻度线。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可视件41相对所述第一剥离杆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操作部411,所述第二可视件42相对所述第二剥离杆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操作部421,所述管体1对应所述第一操作部411的一端设置有通孔12,所述第一操作部411、所述第二操作部421的一端均穿过所述通孔12设置于所述管体1外。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可视件41为半圆柱状,所述第一可视件41半径与所述管体1内径相适配,所述第一可视件41对应所述第二可视件42的一侧的两端设置有可视半环412,所述可视半环412半径与所述管体1内径相适配,所述第二可视件42为半圆柱状,所述第二可视件42设置于所述可视半环412内,所述第二可视件42半径与所述可视半环412内径相适配,所述第一可视件41相对所述可视半环412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观察所述第二可视件42的观察通道413,所述观察通道41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操作部421的宽度。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可视件41对应所述第一剥离杆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容纳部414,所述第二可视件42对应所述第二剥离杆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容纳部422,所述管体1内壁对应所述第一容纳部414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纳部414、所述第二容纳部422相对应的第三容纳部13,所述第一容纳部414与所述第三容纳部13之间设置有相适配的弹簧5,所述第二容纳部422与所述第三容纳部13之间设置有相适配的弹簧5。

上述的“之间”并不仅仅指方位、位置之间,还包括指不同零件的相互作用之间的意思。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管体1,出口11,通孔12,第三容纳部13,第一剥离杆2,镰刀型剥离头21,第二剥离杆3,直线型剥离头31,深度监控机构4,第一可视件41,第一操作部411,可视半环412,观察通道413,第一容纳部414,第二可视件42,第二操作部421,第二容纳部422,可视管部43,弹簧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