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养生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9203发布日期:2020-03-17 15:11阅读:1058来源:国知局
量子养生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量子养生舱,尤指一种可借由远红外线照射,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及僵硬、缓和肌肉的神经痛,且可借由水床波状的交互,达到疏解压力并兼具按摩功效的量子养生舱。



背景技术:

现代人由于普遍缺乏运动,导致身体代谢不佳,无法完全的将体内的毒素与重金属代谢排出,故仅能借长期规划运动和避免有害物的接触吸收来达到体内环保,但由于现代人工作忙碌,具体实行运动确实有现实上的困难,而为方便现代人做好体内环保。

而众所周知,蜂巢式远红外线的特性是:(1)能被人体吸收,引起温热效应(2)具有渗透力(3)能引起体内物质的共振,以使人体细胞活化(4)无副作用,所以远红外线用于对人体的医疗与健康的维护上,深具有开发的价值。但现有的远红外线太空舱等产品,为单纯的远红外线的照射作用,并不兼具有其它的功能,实也为该等产品的缺憾。申请人有鉴于此,经不断研究、实验,遂萌生设计一种量子养生舱,使养生舱构成远红外线照射,以及疏解压力、按摩的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量子养生舱,以供使用者躺卧,借由蜂巢式远红外线照射,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及僵硬、缓和肌肉的神经痛的作用,且可借由水床波状的交互,达到疏解压力并兼具按摩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量子养生舱,包括舱体以及组设于该舱体的蜂巢式远红外线装置与水床。其中,该舱体设有可沿舱体掀合的盖体,其内缘设有容置空间,该远红外线装置设于盖体后侧内缘面,该水床设于舱体表面,其底缘设有传动机构。使用时,供使用者将身体躺卧于该容置空间,令使用者身体能以远红外线照射,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及僵硬、缓和肌肉的神经痛,且于照射过程中,该水床得以借由传动机构使水床面作波状的交互起伏以改变压力,以达到疏解压力并兼具按摩的功效。

前述的量子养生舱,其中该设于水床底缘的传动机构,包括数个马达及枢接于马达,借由马达带动的凸轮,借由凸轮对水床的交互顶持,以构成波状的交互起伏动作。

前述的量子养生舱,其中该盖体的内缘设有容置空间,前缘设有一半圆状的开孔,并于开孔设有一遮布,当使用者身体躺于舱体及盖体内于盖体盖合后。使用者的头部得以由开孔向外突露。

前述的量子养生舱,其中该舱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油压棒,使两油压棒的顶端连接于盖体的适当位置,借由该两油压棒的伸缩,构成盖体的掀起或盖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供使用者躺卧,借由蜂巢式远红外线照射,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及僵硬、缓和肌肉的神经痛的作用,且可借由水床波状的交互,达到疏解压力并兼具按摩的功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蜂巢式远红外线装置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状态图。

图中标号说明:

1、舱体

11、盖体

12、油压棒

13、开孔

14、遮布

15、操作面板

16、控制电路

17、固定座

18、网体

19、固定架

2、蜂巢式远红外线装置

21、外壳体

211、进气孔

212、出气口

22、远红外线元件

221、发热部

222、穿孔部

23、风扇

24、固定元件

25、导电元件

26、供电组件

3、水床

4、传动机构

41、马达

42、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并配合图3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及结构图,以及蜂巢式远红外线装置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舱体1以及组设于该舱体1的蜂巢式远红外线装置2与水床3。其中,该舱体1设有可沿舱体1掀合的盖体11(盖体11与舱体1的后缘相互枢接,使盖体11可沿舱体1向上开启或盖合于舱体1),该舱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油压棒12,使两油压棒12的顶端连接于盖体11的适当位置,借由该两油压棒12的伸出及收缩,以构成盖体11的向上掀起或向下盖合。

该盖体11的内缘设有容置空间,前缘设有一半圆状的开孔13,并于开孔13设有一具有缺口的遮布14,开孔13的上方设一操作面板15,使该操作面板15连接于一控制电路16,使该操作面板15突露于盖体11前缘表面,且使前述设于舱体1两侧的两油压棒12分别连接于该控制电路16,借由控制电路16控制该两油压棒12的伸缩动作。

该蜂巢式远红外线装置2,设于舱体1后侧内缘面,其至少包含包含一外壳体21,用于收容该远红外线元件22,该外壳体21设有一进气孔211及出气口212,于邻近该进气孔211处设有一风扇23;该远红外线元件22上设有至少一用于加热该远红外线元件22的发热部221,并于该远红外线元件22上设有多个穿孔部222,且该远红外线元件22为蜂巢状,该远红外线元件22上设有一固定元件24,用于固定该远红外线元件22,而该固定元件24的一侧设有一连接远红外线元件22发热部221的导电元件25;至少一与该固定元件24电性连接的供电组件26,用于将供电的交流电转为直流电,且该供电组件26与风扇23电性连接,用于该远红外线元件22吹风,使其热能扩散至该舱体1内。

该水床3设于舱体1表面,其底缘设有传动机构4,于本实施例,该传动机构4包括数个马达41,以及枢接于该等马达41轴心的凸轮42,该等马达41分别连接于前述的控制电路16。借由控制电路16的驱动,使该等马达41分别带动凸轮42呈同方向或不同方向转动,以构成对水床3的交互顶持,进而使水床3构成波状的交互起伏动作。

借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量子养生舱。使用时,由操作面板13设定时间及相关的数据后,借由操作面板15的启动操作,由控制电路16驱动两油压棒12的伸出动作使盖体11向上掀起,以供使用者将身体躺卧于舱体1的水床3上,经由控制电路16将盖体11驱动两油压棒12的收缩使盖体11盖合,令使用者身体躺于舱体1及盖体11内,于盖体11盖合后使用者的头部由开孔13向外突露,于激活后令使用者身体能借由蜂巢式远红外线装置2以远红外线照射,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及僵硬、缓和肌肉的神经痛,且于照射过程中,该水床3得以借由传动机构4使水床3面作波状的交互起伏以改变压力,进而达到疏解压力并兼具按摩的功效。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敬请配合图2及图3,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先由操作面板15设定使用时间及相关的数据,由操作面板15的按压操作将盖体11向上掀开,以供使用者躺卧于舱体1所设的水床3上,再经由操作面板15的按压操作使盖体11向下盖合,于盖体11盖合后使用者的头部由开孔13向外突露,并借由遮布14适当的遮蔽,从而使身体整个被包覆于舱体1及盖体11内,俾借由蜂巢式远红外线装置2自动构成对身体部位的远红外线照射,以及借由水床3面作波状的交互起伏以改变压力。

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状态图。敬请配合图2及图3,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使用者的身体躺卧于舱体1内的水床3上,从而借由舱体1及盖体11将身体部位整个包覆,仅头部由盖体11的开孔向外突露,于激活后令使用者身体能借由蜂巢式远红外线装置2以远红外线照射,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及僵硬、缓和肌肉的神经痛。

前述本实用新型于且于远红外线照射过程中,由于该水床3包括数个马达41及枢接于马达41,借由控制电路16驱动马达41分别带动凸轮42,其中,该等马达41的转动角度分别有差异,使马达41所带动的凸轮42呈交互的对水床3顶持,借由凸轮42对水床3的交互顶持,得以使水床3面作波状的交互起伏以改变压力,进而达到疏解压力并兼具按摩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包含舱体及可掀合的盖体,配合组设于舱体及盖体的水床及蜂巢式远红外线装置,构成量子养生舱。以供使用者躺卧,借由远红外线照射,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及僵硬、缓和肌肉的神经痛的作用,且可借由水床波状的交互,达到疏解压力并兼具按摩的功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