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4329发布日期:2019-05-17 20:1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艾灸材料产生的烟气基本均作用于人体艾灸部位上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



背景技术:

艾灸是利用燃烧艾灸材料(由艾叶制成)产生的艾热烟气,来刺激患者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节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现在常用的艾灸材料有盘状的艾香、柱形的艾条等,为了实现对艾香和艾条的燃烧,出现了诸多的艾灸装置,使用过程中,将点燃的艾香或艾条放入艾灸装置,然后将装置放置于人体待艾疗部位,以实现对人体的艾热熏蒸。

但对于现有的艾灸装置来说,通常采用自然进气和自然出气的形式,艾灸材料在其中燃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较高温度的烟气都是朝上逸出的,这就使得具有艾疗功能的烟气大部分都不能与治疗部位接触,导致实际的治疗效果不佳。同时,现有的艾灸装置基本不具有温控功能,如果患者感到温度过热,需要将艾灸装置上的进气口关闭一些,通过减小进气来降低艾灸材料的燃烧速度,进而降低人体感应到的温度,这导致艾灸装置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包括壳体、底座、风循环装置、承载装置和控制电路,底座固定于壳体的下方,壳体的内部为内腔,承载装置设置于内腔中,用于放置待燃烧的艾灸材料;其特征在于:底座的下端开口,底座下部形成艾灸烟气与治疗部位相接触的艾灸腔,底座的中央开设有连通内腔与艾灸腔的出气腔,底座的四周开设有艾灸烟气逸出的下出气孔;风循环装置用于形成气流依次在内腔、艾灸腔、下出气孔的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所述风循环装置采用吹风或抽风的形式;在采用吹风的形式下,风循环装置由风扇和风扇电机组成,壳体的上方设置有上盒体,控制电路设置于上盒体的内部空腔中;上盒体的底部为底板,底板上设置有风扇电机座,风扇位于内腔的上部,风扇的转轴穿过底板与风扇电机相连接;上盒体的上壁上开设有上进风口,底板上开设有下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所述壳体由同轴设置的内层壁和外层壁组成,内层壁的内部形成内腔,外层壁与内层壁之间形成外腔,外腔的下部经下出气孔与艾灸腔相通,外腔的上端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逸气孔,外腔中填充有对艾灸烟气进行吸附的吸附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所述承载装置由升降电机、升降电机座、支撑板、丝杠和艾灸座组成,升降电机座固定于内腔的内壁上,支撑板固定于升降电机座上;丝杠的两端转动设置于支撑板上,升降电机固定于支撑板的上端,丝杠与升降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艾灸座设置于丝杠上。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所述承载装置由螺杆、下螺母、上螺母和艾灸座组成,螺杆位于内腔中,螺杆的下端固定于底座上,下螺母、上螺母均设置于螺杆上,艾灸座设置于螺杆上并位于上螺母与下螺母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所述底座的出气腔上设置有承载艾灸烟灰的隔离网,所述底座的艾灸腔中设置有减缓艾灸烟气流动的内环和外环。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对外腔进行密封的环形垫,环形垫的中部开设有中央空腔,环形垫上开设有与下出气孔相通的上出气孔;环形垫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上磁铁块,底座上设置有多个与上磁铁块相配合的下磁铁块。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所述中央空腔的内表面为锥形面,底座的上方设置有与锥形面相配合的锥形凸台;所述底座的四周侧壁与底座经密封锥面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所述底座的艾灸腔中设置有接触式温度探头,底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接触式温度探头相连接的两个金属弹簧,环形垫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金属弹簧相接触的金属片,金属片穿过环形垫后经导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所述控制电路蓄电池、微控制器及与微控制器相连接的设置按键、增量按键、减量按键、电源指示灯、充电指示灯、电子调速器、电机驱动模块组成,蓄电池连接有充电接口,蓄电池经开关按键进行供电,接触式温度探头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壳体内腔中设置有放置燃烧的艾灸材料的承载装置,实现了艾灸材料在内腔中的燃烧;底座中的艾灸腔经出气腔与内腔相通,艾灸腔的四周开设有下出气孔,在风循环装置的作用下,可使艾灸燃烧产生的烟气依次经内腔、出气腔进入艾灸腔中,烟气在艾灸腔中实现对人体特定部位的熏蒸后,再经下出气孔逸出,实现了艾灸烟气与人体的长时间、充分接触,可将艾灸材料的药效性能全部发挥出来,有利于人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解决了现有艾灸烟气朝向逸出所导致的治疗效果差的问题,有益效果显著。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由风扇和风扇电机组成的风循环装置,在控制电路对风扇电机转速的控制作用下,可调节内腔、出气腔、艾灸腔的空气流量,进而实现温度调节;通过设置由升降电机、丝杠和艾灸座组成的承载装置,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可调节艾灸座在丝杠上的位置,进而改变艾灸材料距离人体皮肤的距离,实现艾灸腔中温度的调节;实现了通过改变风速和/或调节艾灸材料位置来实现自动控温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垫与底座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7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底座与壳体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底座,3内腔,4出气腔,5艾灸腔,6下出气孔,7外腔,8逸气孔,9吸附材料,10风扇,11风扇电机,12上盒体,13底板,14上进风口,15下进风口,16控制电路,17隔离网,18内环,19外环,20环形垫,21上出气孔,22接触式温度探头,23金属弹簧,24金属片,25中央空腔,26定位销,27定位孔,28上磁铁块,29下磁铁块,30锥形凸台,31锥形面,32密封锥面,33艾灸部位,34风扇电机座,35通线孔,36卡板,37卡口,38微控制器,39充电接口,40蓄电池,41开关按键,42设置按键,43增量按键,44减量按键,45电源指示灯,46充电指示灯,47电子调速器,48柱形艾灸,49电机驱动模块,50升降电机,51升降电机座,52支撑板,53丝杠,54艾灸座,55盘形艾灸,56螺杆,57下螺母,58上螺母,59码管显示屏,60红外红温度传感器,61探测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分别给出了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的主视图、剖视图、俯视图和仰视图,其由壳体1、上盒体12、底座2、风循环装置、承载装置和控制电路组成,承载装置由于放置待燃烧的艾灸材料,壳体1的内部为内腔3,承载装置位于内腔3中。上盒体12和底座2分别设置于壳体1的上端和下端。为了更换艾灸材料,可将底座2与壳体1做成可分离的形式,也可将上盒体12与壳体1做成可分离的形式,以方便将艾灸材料固定在承载装置上,本实施例中采用底座2与壳体1相分离的形式。

所示壳体1为由内层壁和外层壁组成的双层壁结构,壳体1的内层壁中形成内腔3,外层壁与内层壁之间形成外腔7。底座2固定于壳体1的下端,底座2的中央开设有出气腔4,底座2的下端开口,底座2的下部形成艾灸腔5,艾灸腔5经出气腔4与内腔3相通。艾灸腔5四周上部的底座2上开设有与外腔7相通的下出气孔6,以便艾灸腔5中完成对人体熏蒸后的烟气经下出气孔6进入外腔7中。外腔7上部的壳体1上开设有逸气孔8,以外腔7中的气体排入外界大气中。外腔7中填充有吸附材料9,吸附材料9可采用活性炭等对烟气具有吸附功能的材料,吸附材料9实现对烟气的吸附,使得逸出气体中基本不含烟气,避免了对外部空气的影响。

所示出气腔4的上部设置有隔离网17,艾灸材料燃烧产生的烟灰落至隔离网17上,可避免与人体皮肤的接触,以避免对人体皮肤灼伤和污染。风循环装置设置于内腔3的顶部,在风循环装置的作用下,可使气流依次经内腔3、出气腔4、艾灸腔5、下出气孔6、外腔7、逸气孔8排出,内腔3中燃烧的艾灸材料(如盘形艾灸55、柱形艾灸48等)产生的烟气,通过出气腔4进入到艾灸腔4中后,会在艾灸腔4中与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充分接触,以实现对人体的艾灸治疗。

所示的承载装置由升降电机50、升降电机座51、支撑板52、丝杠53和艾灸座54组成,升降电机座51设置于内腔3的壁上,丝杠53的两端转动设置于支撑板52上,升降电机50固定于支撑板52的上端,且升降电机50的输出轴与丝杠53相连接,以便升降电机51驱使丝杠53进行转动。支撑板52固定在升降电机座51上,艾灸座54的一端设置于丝杠53上,由于支撑板52对艾灸座54的转动限位,在丝杠53转动的过程中,可驱使艾灸座54上下升降,进而驱使艾灸座54上的盘形艾灸55上下升降,通过改变盘形艾灸55与人体皮肤之间的距离,来达到调节烟气与人体皮肤接触部位温度的目的。

风循环装置可采用吹风或抽风的形式,在采用抽风的形式下,应将抽风装置与逸气孔8相连通,其结构可采用在壳体1上方逸气孔8上套一环罩,环罩与壳体1之间用胶或超声焊接密封,然后将环罩用管路与抽风装置(真空泵)连接,即可实现对烟气的抽吸。本实施例中的风循环装置采用吹风形式,其由风扇10和风扇电机11组成。控制电路16设置于上盒体12中,上盒体12的上壁上开设有上进风口14,上盒体12的下部为底板13,如图5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底板13可采用卡扣的形式固定在上盒体12上,底板15上开设有下进风口15。底板15上表面的中央设置有风扇电机座34,风扇电机11固定于风扇电机座34中,风扇10位于内腔3的上部,风扇10的转轴穿过底板13与风扇电机11的输出轴相连接,在风扇电机11的驱动作用下可驱使风扇10进行转动,也可对风扇10的转速进行控制。底板15的下表面上均匀固定有多个(如3个)卡板36,如图6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壳体1上端开口的四周上开设有与卡板36相配合的卡口37,通过将底板15上的卡板36卡在卡口37中并旋紧,即可实现上盒体12与壳体1的固定连接。

为了实现对壳体1中外腔7下端的密封,所示壳体1的下端固定有环形垫20,为了保证密封性能,环形垫20与壳体1可采用粘合的形式固定在一起。环形垫20的中部设置有中央空腔25,环形垫20的四周开设有上出气孔21,上出气孔21的位置与下出气孔6相对应,以便艾灸腔5中的气体经下出气孔6、上出气孔21进入到外腔7中。如图7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垫与底座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8、图9分别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垫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环形垫20上均匀固定有多个(如4个)上磁铁块28,底座2上固定有与上磁铁块28相配合的下磁铁块28,通过上、下磁铁块的配合,可方便底座2与壳体1(实际为环形垫20)之间的拆卸和连接,以便于进行艾灸材料的更换,如图12所示,给出了底座与壳体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所示底座2的艾灸腔5中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内环18和外环19,内环18和外环19的下沿均高于底座2外围的下沿,这样当底座2的下部扣在人体上后,烟气可在出气腔4至艾灸腔5中流通,同时由于内环18和外环19的存在,可延长烟气在艾灸腔5中的停留时间,更有利于对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进行熏蒸,更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如图10和图11所示,分别给出了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7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为了实现对艾灸过程中人体体感温度的测量,应设置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温度检测装置,在采用接触式温度检测装置时:所示外环19的下端固定有接触式温度探头22,底座2上表面上设置有两个沉孔,两个沉孔中均设置有金属弹簧23,金属弹簧23经导线与接触式温度探头22相连接。所示环形垫20上与金属弹簧2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两金属片24,金属片24穿过环形垫20后经导线与控制电路16相连接。为了实现底座2与环形垫20的准确连接,所示底座2的上表面上固定有2个定位销26,环形垫20上开设有与定位销26相配合的定位孔27,通过将定位销26插入到定位孔27中,可实现下出气孔6与上出气孔21的对准、下磁铁块29与上磁铁块28的对准、金属弹簧23与金属片24的对准。在采用非接触式温度检测装置时,其由红外温度传感器60构成,红外温度传感器60构固定于壳体1的内壁上,底座2上开设有用于红外温度传感器60检测光线通过的检测通孔61,红外温度传感器60发出的红外检测光线穿过检测通孔61,经艾灸位置处的人体皮肤反射后再被红外温度传感器60接收,以实现人体艾灸部位体感温度的测量。

同时,为了保证底座2与环形垫20相连接后的密封性,环形垫20的中央空腔25的内侧面为上窄下宽的锥形面31,底座2的中央设置有与锥形面31相配合的锥形凸台30,这样可保证底座2与环形垫20连接出的密封性,保证内腔3中的烟气不会经锥形面31与锥形凸台30的接触部位漏出。所示环形垫20的侧面的四周与底座2也通过密封锥面32相接触,以保证接触部位的密封性,不会产生漏气现象。

如图13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其由微控制器38及与其相连接的接触式温度探头22、设置按键42、增量按键43、减量按键44、数码管显示屏59、电源指示灯45、充电指示灯46组成,微控制器38具有信号采集、数据运算和控制输出的作用,上盒体12中还设置有蓄电池40,蓄电池40连接有充电接口39,蓄电池40经开关按键41对各模块进行供电。所示的设置按键42、增量按键43、减量按键44、数码管显示屏59、电源指示灯45、充电指示灯46、充电接口39、开关按键41均设置于上上盒体12的上盖上。按下设置按键42用于对控制温度进行调节,待调节的温度经过3位数码管显示屏59显示出来,通过按下增量按键43和减量按键44,可对想要控制艾灸部位的温度进行调节,如在38~42℃的范围进行温度调控。

微控制器38通过接触式温度探头22检测人体艾灸部位的温度,通过电子调速器47对风扇电机48的转速进行控制,通过改变风速来调节艾灸部位的温度。微控制器38经电机驱动模块49对升降电机50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进行控制,以对艾灸座54上的艾灸材料的位置进行控制,进而调节人体艾灸部位的温度。当人体艾灸部位温度过高时,首先通过降低风扇10的转速来减少进风量来降低温度,如果转速降低至最低仍不满足要求,则通过升高艾灸材料的高度来降温,直至温度满足要求。当人体艾灸部位的过度过低时,首先通过增加风扇10的转速来增大进风量,以增加艾灸材料的燃烧和热烟气流通,来提高温度;当通过增加风扇转速仍不满足要求时,则通过降低艾灸材料的高度来降温,直至温度满足要求。

如图14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温式无烟艾灸仪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除了承载装置与上述的实施例不同外,其余结构均相同。本实施例中的承载装置由螺杆56、下螺母57、上螺母58、艾灸座54组成,螺杆56的下端固定于底座2上,上螺母58和下螺母57均设置于螺杆56上,艾灸座54的端部穿在螺杆56上,且艾灸座54位于上螺母58与下螺母57之间,这样,底座2与壳体1分离后,通过手动调节上螺母58和下螺母57在螺杆56上的位置,并利用上螺母58和下螺母57将艾灸座54锁紧,即可将艾灸座54稳定地固定在螺杆56的某一高度上,艾灸座54上亦可放置柱形艾灸48,柱形艾灸48可按照竖向形式固定,如图14中的实线所示,也可以横向的形式固定在艾灸座54上,如图中的虚线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