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用循环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4317发布日期:2019-05-17 20:1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中医肿瘤用循环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装置,尤其涉及中医肿瘤用循环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是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作用途径包括艾燃烧过程对穴位的温热刺激、艾燃时的挥发物的药理作用等多个环节。传统艾灸主要采用艾炷灸和艾条灸,但是不论是艾炷灸还是艾条灸,施灸时烟非常大,气味刺鼻,污染环境,为病人和医生所难以接受,严重制约了艾灸的运用,同时艾绒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和烟气大部分都被浪费,影响治疗效果,且操作也不方便,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中医肿瘤用循环艾灸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中医肿瘤用循环艾灸装置,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中医肿瘤用循环艾灸装置,包括储存盒、固定套、第一螺栓、放置盒、挡网、第一排热孔、第二排热孔、排气孔、排气管、排风扇、储存罐、进气管、进气孔,所述的固定套贯穿于储存盒顶部中端,所述的固定套与储存盒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螺栓贯穿固定套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一螺栓与固定套螺纹相连,所述的放置盒位于储存盒内部,所述的放置盒与储存盒活动相连,所述的挡网位于放置盒内部下端,所述的挡网与放置盒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排热孔位于放置盒内部底端中侧,所述的第一排热孔为通孔,所述的第二排热孔位于储存盒内部底端中侧,所述的第二排热孔为通孔,所述的排气孔位于放置盒内部后端下侧,所述的排气孔为通孔,所述的排气管贯穿储存盒外部后端下侧,所述的排气管一端与储存盒螺纹相连,所述的排风扇位于排气管内部,所述的排风扇与排气管螺纹相连,所述的储存罐位于排气管另一端,所述的储存罐与排气管螺纹相连,所述的进气管位于储存罐右侧上端,所述的进气管与储存罐螺纹相连,所述的进气孔位于放置盒内部前端下侧,所述的进气孔为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放置盒右侧还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与放置盒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放置盒内部左侧还设有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与放置盒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储存盒左侧还贯穿有第二螺栓,所述的第二螺栓与储存盒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排气管外壁还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与排气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进气管外壁还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的第二单向阀与进气管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储存盒底部左右两侧还设有绑带,所述的绑带与储存盒铆钉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绑带外壁左侧下端还设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与绑带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绑带内壁右侧下端还设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与绑带缝合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中医肿瘤用循环艾灸装置,使用前,首先医护人员将排风扇与外界电源相连接,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用手将绑带绑与患者的治疗部位,以此将第二排热孔与患者的治疗部位相对应,医护人员再将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相互粘贴,以此让该装置与患者连接稳固,医护人员再将艾条灸的首端点燃,医护人员再将点燃后的艾条灸插入固定套内,以此让艾条灸的首端面对挡网,此时,艾条灸的尾端处于第一螺栓位置处,所述的艾条灸的外径与固定套的内径一致,医护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第一螺栓,在第一螺栓与固定套螺纹传动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螺栓对艾条灸实行挤压力,以此让艾条灸在固定套内的位置被固定,此时,点燃后的艾条灸所产生的烟气穿过挡网由第一排热孔排入第二排热孔,再由第二排热孔排向患者的治疗部位,以此让带有热气的烟气对患者的治疗部位进行艾灸处理,同时,艾条灸燃烧后的残留物滴落至挡网上,因艾条灸的不断燃烧,导致患者治疗部位处的烟气会不断上升,即患者治疗部位处的温度会逐渐上升,医护人员再用手开启排风扇,排风扇将患者治疗部位处的烟气由排气孔排入排气管内,再由排气管排入储存罐内,此时,患者治疗部位处的烟气会逐渐减少,即患者治疗部位处的热气会逐渐减少,此时,排入储存罐内的烟气由进气管排入进气孔内,再由进气孔排入患者的治疗部位,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患者治疗部位处的热气,通过以上方式,使得艾条灸产生的烟气通过循环的方式在患者的治疗部位处流动,确保了患者治疗部位热气的稳定性,即确保了患者治疗部位艾灸的恒温性,该中医肿瘤用循环艾灸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可将艾灸时产生的烟气在患者的治疗部位处于循环流动的方式,不仅避免了艾灸时烟气的浪费,还确保了患者治疗部位艾灸时的恒温性,即确保了患者的艾灸效果,同时,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用手逆时针旋转第二螺栓,在第二螺栓与储存盒螺纹传动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螺栓脱离螺纹孔,医护人员再用手拉动把手,使得把手带动放置盒脱离储存盒,医护人员再将挡网上的残留物倒入指定区域即可,第二单向阀是为了防止患者治疗部位处的烟气由进气管排入储存罐内,确保了烟气由排气管排入储存罐内的稳定性,第一单向阀是为了防止排入储存罐内的烟气回流至排气管内。

附图说明

图1是中医肿瘤用循环艾灸装置的局部主视剖视图;

图2是储存盒与放置盒的俯视剖视图;

图3是排气管的内部局部剖视图。

储存盒1、固定套2、第一螺栓3、放置盒4、挡网5、第一排热孔6、第二排热孔7、排气孔8、排气管9、排风扇10、储存罐11、进气管12、进气孔13、第二螺栓101、第二单向阀102、绑带103、第一魔术贴104、第二魔术贴105、把手401、螺纹孔402、第一单向阀9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所示,中医肿瘤用循环艾灸装置,包括储存盒1、固定套2、第一螺栓3、放置盒4、挡网5、第一排热孔6、第二排热孔7、排气孔8、排气管9、排风扇10、储存罐11、进气管12、进气孔13,所述的固定套2贯穿于储存盒1顶部中端,所述的固定套2与储存盒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螺栓3贯穿固定套2右侧上端,所述的第一螺栓3与固定套2螺纹相连,所述的放置盒4位于储存盒1内部,所述的放置盒4与储存盒1活动相连,所述的挡网5位于放置盒4内部下端,所述的挡网5与放置盒4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排热孔6位于放置盒4内部底端中侧,所述的第一排热孔6为通孔,所述的第二排热孔7位于储存盒1内部底端中侧,所述的第二排热孔7为通孔,所述的排气孔8位于放置盒4内部后端下侧,所述的排气孔8为通孔,所述的排气管9贯穿储存盒1外部后端下侧,所述的排气管9一端与储存盒1螺纹相连,所述的排风扇10位于排气管9内部,所述的排风扇10与排气管9螺纹相连,所述的储存罐11位于排气管9另一端,所述的储存罐11与排气管9螺纹相连,所述的进气管12位于储存罐11右侧上端,所述的进气管12与储存罐11螺纹相连,所述的进气孔13位于放置盒4内部前端下侧,所述的进气孔13为通孔,所述的放置盒4右侧还设有把手401,所述的把手401与放置盒4螺纹相连,所述的放置盒4内部左侧还设有螺纹孔402,所述的螺纹孔402与放置盒4一体相连,所述的储存盒1左侧还贯穿有第二螺栓101,所述的第二螺栓101与储存盒1螺纹相连,所述的排气管9外壁还设有第一单向阀901,所述的第一单向阀901与排气管9螺纹相连,所述的进气管12外壁还设有第二单向阀102,所述的第二单向阀102与进气管12螺纹相连,所述的储存盒1底部左右两侧还设有绑带103,所述的绑带103与储存盒1铆钉相连,所述的绑带103外壁左侧下端还设有第一魔术贴104,所述的第一魔术贴104与绑带103缝合相连,所述的绑带103内壁右侧下端还设有第二魔术贴105,所述的第二魔术贴105与绑带103缝合相连。

该中医肿瘤用循环艾灸装置,使用前,首先医护人员将排风扇10与外界电源相连接,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用手将绑带103绑与患者的治疗部位,以此将第二排热孔7与患者的治疗部位相对应,医护人员再将第一魔术贴104和第二魔术贴105相互粘贴,以此让该装置与患者连接稳固,医护人员再将艾条灸的首端点燃,医护人员再将点燃后的艾条灸插入固定套2内,以此让艾条灸的首端面对挡网5,此时,艾条灸的尾端处于第一螺栓3位置处,所述的艾条灸的外径与固定套2的内径一致,医护人员再用手顺时针旋转第一螺栓3,在第一螺栓3与固定套2螺纹传动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螺栓3对艾条灸实行挤压力,以此让艾条灸在固定套2内的位置被固定,此时,点燃后的艾条灸所产生的烟气穿过挡网5由第一排热孔6排入第二排热孔7,再由第二排热孔7排向患者的治疗部位,以此让带有热气的烟气对患者的治疗部位进行艾灸处理,同时,艾条灸燃烧后的残留物滴落至挡网5上,因艾条灸的不断燃烧,导致患者治疗部位处的烟气会不断上升,即患者治疗部位处的温度会逐渐上升,医护人员再用手开启排风扇10,排风扇10将患者治疗部位处的烟气由排气孔8排入排气管9内,再由排气管9排入储存罐11内,此时,患者治疗部位处的烟气会逐渐减少,即患者治疗部位处的热气会逐渐减少,此时,排入储存罐11内的烟气由进气管12排入进气孔13内,再由进气孔13排入患者的治疗部位,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患者治疗部位处的热气,通过以上方式,使得艾条灸产生的烟气通过循环的方式在患者的治疗部位处流动,确保了患者治疗部位热气的稳定性,即确保了患者治疗部位艾灸的恒温性,同时,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用手逆时针旋转第二螺栓101,在第二螺栓101与储存盒1螺纹传动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螺栓101脱离螺纹孔402,医护人员再用手拉动把手401,使得把手401带动放置盒4脱离储存盒1,医护人员再将挡网5上的残留物倒入指定区域即可,第二单向阀102是为了防止患者治疗部位处的烟气由进气管12排入储存罐11内,确保了烟气由排气管9排入储存罐11内的稳定性,第一单向阀901是为了防止排入储存罐11内的烟气回流至排气管9内。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