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孔内间隙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4316发布日期:2019-05-17 20:1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孔内间隙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孔内间隙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经常遇到地下空隙较大的地层(如崩塌堆积体),造成钻探取芯困难,空隙位置和大小无法确定,进而导致无法确定地基处理方法(例如灌浆量)。特别是在岩溶地区,经常遇到溶洞,并且这样的地层非常容易出现垮孔的问题。这对这些技术难度,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井下电视,但是由于井下电视成本非常高,遇到垮孔的情况,导致损失较大,因此迫切需要成本低廉、简单实用的孔内间隙探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采用井下电视存在着成本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孔内间隙检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便于在容易出现垮孔的地层进行孔内间隙检测,降低成本。

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孔内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观测探头,所述观测探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套设中空的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的外围能够在第一滑动杆上滑动的套管,套管的外围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滑动杆的底部经轴承连接有端板,端板的外围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端部铰接在一起,第一连杆与套管之间和第二连杆与端板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复位的扭簧,套管与端板之间的第一滑动杆上套设有安装套管,安装套管的外围安装有摄像头,安装套管的外围经连接绳连接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点上;摄像头的数据连接绳与外部的手机数据传输口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杆上套设有用于带动套管在第一滑动杆上转动和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用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穿出的通孔。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套管上端外围的齿圈,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滑动槽,滑动槽内安装有能够在滑动槽内滑动的正反转电机,正反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与齿圈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置有可拆卸的挡板,挡板的边缘延伸出主动齿轮的外圆周并与主动齿轮的外圆周形成“凹”字型的空腔,齿圈伸入空腔内与主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齿条,正反转电机安装在齿条上,滑动槽内设置有微型驱动电机,微型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齿条相互啮合的齿轮。

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只要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能够实现伸缩功能即可,例如采用市面上常见的气弹簧。

所述连接绳为弹性绳。

所述套管的下端套设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和安装套管之间连接有多个伸缩支撑杆,滚动轴承和安装套管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套管和安装套管复位的复位弹簧,伸缩支撑杆套设在复位弹簧的外围,所述伸缩支撑杆上安装有微型电机,安装套管的外围还设置有从动齿圈,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与从动齿圈相互啮合的主动齿圈。

所述安装套管的外圆周上开设有环形滑槽,环形滑槽内套设有能够在环形滑槽内滑动的连接块,连接绳的一端与连接块连接,连接绳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铰接点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孔内间隙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处于竖立的状态,在下放的过程中,摄像头发现具有间隙的时候,通过微型电机的驱动,带动安装套管进行转动,从而对孔内间隙进行拍摄并通过数据连接绳将拍摄的视屏信息事实传输给外部的手机,通过手机即可对孔内间隙进行观测从而进行判断。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井下电视,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容易垮孔的地层使用。

当在拍摄过程中由于孔内间隙出现部分垮塌的时候,正反转电机驱动套管在第一滑动杆内滑动并且沿着第一滑动杆进行滑动,从而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从外壳的通孔中穿出,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作用能够对孔内间隙处部分垮塌的孔进行清理,便于通过摄像头彻底的检测到间隙的情况,从而对孔内间隙的检测更加准确,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孔内间隙由于出现部分垮塌而无法清理导致孔内间隙检测不准确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示意图;

图中标记:1、第一滑动杆,2、外壳,3、齿圈,4、套管,5、通孔,6、第一连杆,7、连接绳,8、第二连杆,9、端板,10、安装套管,11、摄像头,12、伸缩支撑杆,13、复位弹簧,14、滚动轴承,15、微型电机,16、主动齿圈,17、从动齿圈,18、环形凹槽,19、连接块,20、滑动槽,21、正反转电机,22、主动齿轮,23、挡板,24、齿条,25、微型驱动电机,26、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型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孔内间隙检测装置,包括观测探头,所述观测探头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内套设中空的第一滑动杆1,所述第一滑动杆1的外围能够在第一滑动杆上滑动的套管4,套管4的外围铰接有第一连杆6,第一滑动杆1的底部经轴承连接有端板9,端板9的外围铰接有第二连杆8,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8的端部铰接在一起,第一连杆6与套管4之间和第二连杆8与端板9之间均设置有用于复位的扭簧,通过扭簧来实现复位的作用,当套管向上运动的时候,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扭簧的作用力下自动复位,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收缩到外壳2的内部,套管4与端板9之间的第一滑动杆1上套设有安装套管10,安装套管10的外围安装有摄像头11,安装套管10的外围经连接绳7连接在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8的铰接点上;摄像头11的数据连接绳与外部的手机数据传输口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杆1上套设有用于带动套管4在第一滑动杆1上转动和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外壳2上开设有用于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8穿出的通孔5。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套管4上端外围的齿圈3,所述外壳2的内壁上设置有滑动槽20,滑动槽20内安装有能够在滑动槽20内滑动的正反转电机21,正反转电机2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与齿圈3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22,主动齿轮2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设置有可拆卸的挡板23,挡板23的边缘延伸出主动齿轮22的外圆周并与主动齿轮的外圆周形成“凹”字型的空腔,齿圈3伸入空腔内与主动齿轮22相互啮合,通过挡板的作用能够将主动齿轮22和齿圈3稳固在一起,从而当正反转电机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套管4能够跟随一起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挤压,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延伸出通孔5对孔内间隙坍塌部分进行清理,便于摄像头11对孔内间隙进行检测;所述滑动槽20内设置有齿条24,正反转电机21安装在齿条24上,滑动槽20内设置有微型驱动电机25,微型驱动电机25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齿条24相互啮合的齿轮26。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8均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只要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能够实现伸缩功能即可,例如采用市面上常见的气弹簧;从而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可调,便于满足不同孔内间隙的观测,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绳7为弹性绳,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绳将安装套管10进行连接,从而使得当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伸出通孔5的时候,在连接绳的牵引作用下,使得摄像头的位置对应着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点周围的情况,理所应当的,摄像头的位置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铰接点之间应当有错开的位置,防止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遮挡摄像头的位置,当然,外壳上开设有用于摄像头进行观测的观察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套管4的下端套设有滚动轴承14,所述滚动轴承14和安装套管10之间连接有多个伸缩支撑杆12,滚动轴承14和安装套管10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套管和安装套管复位的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的作用既能够便于在观测过程中与连接绳一起调节安装套管10与套管4之间的间距,同时在完成观测后,还能够起到复位的作用,伸缩支撑杆12套设在复位弹簧13的外围,通过滚动轴承使得复位弹簧和伸缩支撑杆都能够进行旋转,从而使得安装套管10能够沿着套管4进行独立的旋转,所述伸缩支撑杆13上安装有微型电机15,安装套管10的外围还设置有从动齿圈17,微型电机15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与从动齿圈17相互啮合的主动齿圈16。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套管10的外圆周上开设有环形滑槽18,环形滑槽18内套设有能够在环形滑槽18内滑动的连接块19,连接绳7的一端与连接块19连接,连接绳7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杆6和第二连杆8的铰接点上,通过环形滑槽和连接块的设计,使得安装套管在旋转过程中,连接绳7的位置可以在环形滑槽18内滑动,从而防止连接绳7出现缠绕卡滞的情况,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讲述的摄像头、正反转电机、微型电机、微型驱动电机、手机均属于现有技术产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能明白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孔内间隙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处于竖立的状态,在下放的过程中,摄像头发现具有间隙的时候,通过微型电机的驱动,带动安装套管进行转动,从而对孔内间隙进行拍摄并通过数据连接绳将拍摄的视屏信息事实传输给外部的手机,通过手机即可对孔内间隙进行观测从而进行判断。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井下电视,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容易垮孔的地层使用。

当在拍摄过程中由于孔内间隙出现部分垮塌的时候,正反转电机驱动套管在第一滑动杆内滑动并且沿着第一滑动杆进行滑动,从而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从外壳的通孔中穿出,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作用能够对孔内间隙处部分垮塌的孔进行清理,便于通过摄像头彻底的检测到间隙的情况,从而对孔内间隙的检测更加准确,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孔内间隙由于出现部分垮塌而无法清理导致孔内间隙检测不准确的技术难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