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针进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3639发布日期:2019-10-08 20:5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针进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针进针器。



背景技术:

管针进针法是临床针灸治疗上进针常用的一种方法,系一种由金属或者塑料制成的小圆管,毫针置于馆内,管身略短于选用的毫针尺寸,使用时选平柄毫针装入针管,上端露出针柄2-3分,然后快速将针拍入穴位内,再将针管抽去,施行各种手法;管针的优点在于进针快,痛苦小,且较传统进针法更能严格控制无菌;

临床上使用的管针多为两头同样大小的细长圆管,使用时有难以在皮肤上固定位置、多次使用无法分辨皮肤接触块与操作端的问题,加大了进针难度,增加污染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针进针器,便于固定且进针迅速,进针痛苦小且避免污染,同时结构简单且方便调节,实用性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管针进针器,包括上进针器本体和下进针器本体,所述上进针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放置凹槽,所述下进针器本体的一端设置延伸端,所述延伸端滑动设置于所述放置凹槽内;

所述上进针器本体内设置第一中空槽,所述下进针器本体内设置第二中空槽,且所述第一中空槽和所述第二中空槽上下对应设置;

所述上进针器本体的上部设置弹射机构,所述弹射机构包括固定架、弹射皮筋和弹射套,所述固定架设置有两个,且所述固定架分别设置于所述上进针器本体的两相对侧端;所述弹射皮筋的中间端设置于所述弹射套,且所述弹射皮筋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固定架;

所述下进针器本体的下部设置接触块,所述接触块内设置出针孔,且所述第一中空槽、所述第二中空槽和所述出针孔依次对应设置,所述出针孔的上部圆角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弹射套内设置防掉块,所述防掉块为海绵材质构件。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进针器本体和所述下进针器本体的外壁均设置刻度线,所述刻度线设置有若干,且所述刻度线依次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进针器本体的外壁设置照明灯和电源,所述照明灯和所述电源依次设置,且所述电源与所述照明灯串接。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源的外壁设置USB充电插口。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下进针器本体的中间端设置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置有两个,且所述导向机构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下进针器本体的两相对侧端。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调节手柄、调节轴和导向套,所述调节轴贯穿所述下进针器本体的内壁,且所述调节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调节手柄和所述导向套;

所述导向套设置于所述第二中空槽内,且所述导向套为半圆弧状构件。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触块的下部设置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为圆弧状构件,且所述固定端沿所述接触块的周边环绕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接触块的下部设置消毒层,所述消毒层内设置消毒棉。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针进针器,包括:上进针器本体和下进针器本体,所述上进针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放置凹槽,所述下进针器本体的一端设置延伸端,所述延伸端滑动设置于所述放置凹槽内;所述上进针器本体内设置第一中空槽,所述下进针器本体内设置第二中空槽,且所述第一中空槽和所述第二中空槽上下对应设置;所述弹射机构包括固定架、弹射皮筋和弹射套,所述弹射皮筋的中间端设置于所述弹射套,且所述弹射皮筋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固定架;所述下进针器本体的下部设置接触块,所述接触块内设置出针孔,且所述第一中空槽、所述第二中空槽和所述出针孔依次对应设置;基于以上机构,进针迅速且进针痛苦小,避免污染,同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射套内设置防掉块,所述防掉块为海绵材质构件;基于以上机构,避免弹射时毫针掉落,影响进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进针器本体和所述下进针器本体的外壁均设置刻度线,所述刻度线设置有若干,且所述刻度线依次设置;基于以上机构,方便满足不同长度毫针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进针器本体的外壁设置照明灯和电源,所述照明灯和所述电源依次设置,且所述电源与所述照明灯串接;基于以上机构,在光线不足时使用,保障治疗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源的外壁设置USB充电插口;基于以上机构,所述电源长时间的持续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进针器本体的中间端设置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设置有两个,且所述导向机构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下进针器本体的两相对侧端;基于以上机构,从两端调节,保障导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调节手柄、调节轴和导向套,所述导向套设置于所述第二中空槽内,且所述导向套为半圆弧状构件;基于以上机构,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实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接触块的下部设置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为圆弧状构件,且所述固定端沿所述接触块的周边环绕设置;基于以上机构,方便进针位置的凸起,定位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接触块的下部设置消毒层,所述消毒层内设置消毒棉;基于以上机构,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管针进针器,定位准确且进针痛苦小,安全性好,同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一种管针进针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上进针器本体,11、放置凹槽,12、第一中空槽,13、刻度线,2、下进针器本体,21、延伸端,22、第二中空槽,3、弹射机构,31、固定架,32、弹射皮筋,33、弹射套,331、防掉块,4、接触块,41、出针孔,5、照明灯,51、电源,52、USB充电插口,6、导向机构,61、调节手柄,62、调节轴,63、导向套,7、固定端,8、消毒层,81、消毒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针进针器,包括上进针器本体1和下进针器本体2,上进针器本体1的一端设置放置凹槽11,下进针器本体2的一端设置延伸端21,延伸端21滑动设置于放置凹槽11内;通过延伸端21的调节满足不同的毫针需求;

上进针器本体1和下进针器本体2的外壁均设置刻度线13,刻度线13设置有若干,且刻度线13依次设置;通过使用刻度线13和毫针的长度进行对比,便于方便确定是否需要拉伸延伸端21进行调节,

上进针器本体1内设置第一中空槽12,下进针器本体2内设置第二中空槽22,且第一中空槽12和第二中空槽22上下对应设置;毫针在第一中空槽12和第二中空槽22内移动;

上进针器本体1的上部设置弹射机构3,弹射机构3包括固定架31、弹射皮筋32和弹射套33,固定架31设置有两个,且固定架31分别设置于上进针器本体1的两相对侧端;弹射皮筋32的中间端设置于弹射套33,且弹射皮筋32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固定架31;

进针时,将毫针设置于弹射套33内,拉紧弹射皮筋32将毫针射出,毫针沿第一中空槽12、第二中空槽22射出;弹射套33内设置防掉块331,防掉块331为海绵材质构件;避免弹射时毫针掉落,影响进针;

下进针器本体2的中间端设置导向机构6,导向机构6设置有两个,且导向机构6分别对应设置于下进针器本体2的两相对侧端;导向机构6包括调节手柄61、调节轴62和导向套63,调节轴62贯穿下进针器本体2的内壁,且调节轴62的两端分别连接调节手柄61和导向套63;导向套63设置于第二中空槽22内,且导向套63为半圆弧状构件;

调节时将旋转调节手柄61,将调节轴62转动带动导向套63前后移动,根据不同直径的毫针进行调节,起到进行导向的作用;

下进针器本体2的下部设置接触块4,接触块4内设置出针孔41,且第一中空槽12、第二中空槽22和出针孔41依次对应设置,出针孔41的上部圆角设置;接触块4直接接触皮肤;

接触块4的下部设置固定端7,固定端7为圆弧状构件,且固定端7沿接触块4的周边环绕设置;固定端7将治疗的部位直接罩住产生凸起,定位更加的准确;

接触块4的下部设置消毒层8,消毒层8内设置消毒棉81;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安全性高;

上进针器本体1的外壁设置照明灯5和电源51,照明灯5和电源51依次设置,且电源51与照明灯5串接;在光线不足时使用,保障治疗的进行;电源51的外壁设置USB充电插口52,电源51长时间的持续使用;装置定位准确且进针痛苦小,安全性好,同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有利于推广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