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栓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8188发布日期:2019-08-09 21:28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溶栓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血管外科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溶栓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动、静脉病变尤其是动、静血栓的形成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见,介入治疗以其微创、有效、低风险等优点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留置溶栓导管于血栓之中,并经溶栓导管灌注溶栓药物,是目前治疗动、静脉血栓形成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使用溶栓导管的过程中,由于治疗时间往往较长,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留置溶栓导管部位,如下肢、颈部或腹股沟区难免会移动,此时溶栓导管容易发生位移,甚至脱落。

为避免溶栓导管,目前医院常用方法为,将导管鞘和导管一并用胶带贴于患者皮肤上,此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如患者出汗后,胶带易脱落,不可靠等。

为此,专利CN204502040U提出了一种溶栓导管固定装置,但其存在的问题为:1、固定卡扣的长度不可调节,其针对患者的不同部位无法通用,实用性差;2、固定溶栓导管的方式不合理,其采用将溶栓导管插入患者下肢静脉后,再将溶栓导管按压在固定块的竖槽内,该操作必然导致溶栓导管后端的抬起再放下,使溶栓导管在患者静脉内活动,有刺伤静脉的风险;进而,溶栓导管按压在竖槽内后,也容易上下窜动,因此固定也不牢靠;3、透气性差,其采用的固定片为整块密封式,患者被固定片遮蔽处容易出汗,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栓导管固定装置,针对现有技术和专利的不足之处,综合实现:1、通过可调节的固定机构,针对患者的不同部位都可通用;2、对溶栓导管的固定牢靠合理,不会产生二次操作溶栓导管,避免刺伤静脉的情况出现;3、良好的透气性,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溶栓导管固定装置,包括主体布片,所述主体布片中心开设有插入溶栓导管的空洞,所述主体布片表面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下部设有纸板区,两侧边连接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橡筋条、定位柱、连接带和若干串接单元;所述橡筋条一端连接定位柱中部,另一端连接于主体布片一侧;所述连接带连接于主体布片相对橡筋条的一侧,其自由端开设有一个串接孔;所述串接单元包括延展片、分设于延展片两侧的串接孔和串接杆,以及垂直于串接孔/串接杆呈直线等距布置的一排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匹配且可插入其内;所述串接杆和串接孔匹配且可插入其内。

优选的,还包括与透气孔错位设置在主体布片背面的硅胶凸起;所述硅胶凸起截面呈圆形、圆环型、W型或S型。

优选的,所述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mm。

优选的,所述纸板区由厚度1~3mm的瓦楞纸板构成。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有两套成对设置于主体布片上下两侧。

优选的,所述延展片内设有伸缩橡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可调节的固定机构,针对患者的不同部位都可通用。

2、对溶栓导管的固定牢靠合理,不会产生二次操作溶栓导管,避免刺伤静脉的情况出现。

3、良好的透气性,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串接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主体布片1、空洞2、透气孔3、纸板区4、橡筋条5、定位柱6、连接带7、串接单元8、延展片81、串接孔82、串接杆83、定位孔84、硅胶凸起9、溶栓导管10、胶带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一种溶栓导管固定装置,包括主体布片1,所述主体布片1中心开设有插入溶栓导管10的空洞2,所述主体布片1表面开设有若干透气孔3,下部设有纸板区4,两侧边连接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橡筋条5、定位柱6、连接带7和若干串接单元8;所述橡筋条5一端连接定位柱6中部,另一端连接于主体布片1一侧;所述连接带7连接于主体布片1相对橡筋条5的一侧,其自由端开设有一个串接孔82;所述串接单元8包括延展片81、分设于延展片两侧的串接孔82和串接杆83,以及垂直于串接孔82/串接杆83呈直线等距布置的一排定位孔84;所述定位柱6与定位孔84匹配且可插入其内;所述串接杆83和串接孔82匹配且可插入其内。

使用时,先根据患者需留置溶栓导管的不同部位尺寸,如下肢、颈部或腹股沟,选择合适数量的串接单元8首尾由串接杆83和串接孔82串联成带状,然后将带状的串接单元8群体中群首的串接杆83插入连接带7的串接孔82内,即实际需求多长的串接单元8,就自行组装多少个。将整个装置缠绕在患者需留置溶栓导管10处,空洞2对准待刺入溶栓导管10的位置,接下来,将带状的串接单元8群体中群尾的串接孔82拉伸至橡筋条5处,并将定位柱6穿过群尾串接单元8中合适位置的定位孔84内,实现最终主体布片1的定位。最后,医务人员由空洞2刺入溶栓导管10,保证溶栓导管10的导管鞘(图中有其对应结构,无数字标识)正好位于纸板区4上部,然后采用胶带11将导管鞘固定于纸板区4上,实现溶栓导管10的最终固定。该操作是先刺入溶栓导管,后进行固定,无二次操作溶栓导管的动作,固定形式合理,不会对静脉产生任何刺伤的风险。同时,因为主体布片1表面开设有若干透气孔3,使本装置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可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

最终固定栓导管10(的导管鞘),采用胶带的形式,主要是考虑到胶带在医疗体系中随处可得,十分方便。同时,胶带的粘胶与纸板的配合,也是相对牢靠的,固定的部位是导管鞘,也不会对导管或是针头部分产生粘胶污染。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定位孔84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mm,以此保证固定机构中最外侧串接单元8的定位孔84与定位柱6匹配时单次可调节距离更小,调节精度更高。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纸板区4由厚度1~3mm的瓦楞纸板构成,具有1~3mm的厚度,使其可经过多次胶带11的粘贴撕扯,瓦楞纸板相对于木屑纸板等材料,表面粗糙度更加均匀,其与胶带11粘接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固定机构有两套成对设置于主体布片1上下两侧,两套相对于专利CN204502040U中的一套固定卡扣,该设计可更好的将主体布片1固定于患者肢体上。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的延展片81内设有伸缩橡筋(图中未示出),以增加延展片81的可伸缩性,使得固定机构固定在患者的不同部位都能实现更佳紧实的固定。

实施例二

如图3,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与透气孔3错位设置在主体布片1背面的硅胶凸起9,硅胶凸起9能使主体布片1与患者的皮肤之间有一个缝隙,更能增加通风性,同时采用硅胶材料,对患者皮肤也更加轻柔无伤;本实施例中,硅胶凸起9截面呈圆形,即硅胶凸起9本身为半球状结构,其还能对患者皮肤有一定按压/按摩作用。当然,也可以是是圆环型、W型或S型,这些形状与皮肤接触后具有较好的防滑性,防止主体布片1的脱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