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型人工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1159发布日期:2019-05-24 21:41阅读:8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型人工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型人工肾。



背景技术:

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装置,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它将血液引出体外利用透析、过滤、吸附、膜分离等原理排除体内过剩的含氮化合物,新陈代谢产物或逾量药物等,调节电解质平衡然后再将净化的血液引回体内。亦有利用人体的生物膜(如腹膜)进行血液净化。在血液灌流的吸附过程中,肝素等抗凝剂应用不当、血液回路管不畅或血液流速过慢时也极易引起灌流器的凝血。在组合型人工肾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灌流器凝血现象,护士也必须断开血液回路,拆下凝血的灌流器以及相关管路。在拆下凝血的灌流器以及相关管路的过程中,也极大地增大了血液净化治疗的风险性。如果能够在使用组合人工肾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灌流器突发凝血时,拆卸灌流器的过程中不用断开血液回路、进行拆卸和短接等一系列操作,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护士的工作量,降低患者丢失血液和细菌入侵血液的风险,减少病人的痛苦,使组合型人工肾的使用更加安全,能够更好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组合型人工肾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人工肾灌流器拆卸易造成患者失血或感染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组合型人工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组合型人工肾,包括血液泵,所述血液泵的输入端通过导管与患者的动脉相连通,所述血液泵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导管依次并联设有灌流器和备用灌流器,所述灌流器和备用灌流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导管上均固定设有截止阀,所述截止阀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血液泵输出端导管远离所述灌流器和备用灌流器的一侧通过所述导管连接设有抗凝剂注射针,所述灌流器和备用灌流器的输出端一侧通过所述导管连通设有血液渗析器,所述血液渗析器内部为聚砜类空心纤维膜结构,所述纤维膜空心壁外侧依次通过所述导管连接设有透析液供给装置和废液收集袋,所述血液渗析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导管连接设有气泡检测器,所述气泡检测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导管连接设有限流阀,所述限流阀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导管与患者的静脉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灌流器和备用灌流器均为型号是HA的一次性灌流器。

优选的,所述透析液供给装置的型号为KH-AB。

优选的,所述气泡检测器为超声气泡检测器。

优选的,所述血液渗析器与所述气泡检测器间的导管外壁设有保温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型人工肾,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灌流器、备用灌流器及截止阀间的相互配合,使组合型人工肾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灌流器突发凝血时,可截止灌流器两端的截止阀,并开启备用灌流器两端的截止阀,避免了更换灌流器而引发的失血或感染现象,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组合型人工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血液泵1、抗凝剂注射针2、灌流器3、备用灌流器4、截止阀5、血液渗析器6、透析液供给装置7、废液收集袋8、气泡检测器9、导管10、保温器11、限流阀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组合型人工肾,包括血液泵1,血液泵1的输入端通过导管10与患者的动脉相连通,血液泵1的输出端通过导管10依次并联设有灌流器3和备用灌流器4,灌流器3和备用灌流器4均为型号是HA130的一次性灌流器,灌流器3和备用灌流器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导管10上均固定设有截止阀5,截止阀5的数量为四个。

血液泵1输出端导管10远离灌流器3和备用灌流器4的一侧通过导管10连接设有抗凝剂注射针2,灌流器3和备用灌流器4的输出端一侧通过导管10连通设有血液渗析器6,血液渗析器6内部为聚砜类空心纤维膜结构,纤维膜空心壁外侧依次通过导管10连接设有透析液供给装置7和废液收集袋8,透析液供给装置7的型号为KH-20AB。

血液渗析器6的输出端通过导管10连接设有气泡检测器9,气泡检测器9为超声气泡检测器,血液渗析器6与气泡检测器9间的导管10外壁设有保温器11,气泡检测器9的输出端通过导管10连接设有限流阀12,限流阀12的输出端通过导管10与患者的静脉相连接,通过保温器11和气泡检测器9的设置,使患者透析后的血液在输回静脉时,不易凝血并可及时检查血液中的气泡,避免了血液输回的不适感。

使用时,通过灌流器3、备用灌流器4及截止阀5间的相互配合,使组合型人工肾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灌流器3突发凝血时,可截止灌流器3两端的截止阀5,并开启备用灌流器4两端的截止阀5,避免了更换灌流器3而引发的失血或感染现象,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