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口腔科用口腔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3504发布日期:2019-06-13 15:5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新型口腔科用口腔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口腔科用口腔镜。



背景技术:

口腔科,医学学科分类之一。主要口腔科疾病包括: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颌下间隙感染、颌面部淋巴管瘤、齿状突发育畸形、上颌窦恶性肿瘤、颌骨造釉细胞瘤、慢性筛窦炎、下颌后缩、四环素牙、舌白斑等疾病。

在口腔科治疗中常常需要使用到口腔镜。现有口腔镜的把手长度多为固定的,当对不同口型的患者进行检测时,由于伸入口腔部分的长度不同,相同的把手长度就需要医生的进行多次的调整拿持,给医生的检查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口腔科用口腔镜,解决了现有口腔镜的把手长度多为固定的,当对不同口型的患者进行检测时,由于伸入口腔部分的长度不同,相同的把手长度就需要医生的进行多次的调整拿持,给医生检查带来了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口腔科用口腔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底端与螺纹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外表面卡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卡接在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壳体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螺纹筒的底端穿过壳体下表面开设的通孔并延伸至壳体外,所述螺纹筒的外表面卡接有转盘,所述第一滑杆的左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左侧面与把手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上表面与第二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杆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套内,所述第二滑套卡接在滑槽内壁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滑杆的顶端穿过卡孔与卡槽内壁的上表面搭接,所述卡槽开设在第一滑杆的左侧面,所述第二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滑块的上表面通过弹簧与滑槽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孔开设在卡块的上表面,所述卡块卡接在卡槽内,所述卡块的左侧面与镜壳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镜壳的下表面卡接有镜面。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环绕在壳体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套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滑杆的形状为矩形。

优选的,所述镜面为防雾镜面,所述镜面的形状为矩形。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杆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卡孔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卡孔内壁的直径与第二滑杆的直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卡槽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卡块的尺寸与卡槽的尺寸相匹配。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口腔科用口腔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型口腔科用口腔镜,通过设置转盘、螺纹筒、轴承、螺纹柱、第一滑杆和第一滑槽,通过正转转盘带动螺纹筒在轴承内转动,螺纹筒转动带动螺纹连接的螺纹柱向下移动,螺纹柱向下移动带动第一滑杆在第一滑套内向下移动,第一滑杆向下移动带动镜面向下移动,从而使得镜面与壳体之间的距离能够根据需要来进行调节,方便了医生对不同口型病人的口腔情况进行检查,提高了使用的效果。

(2)、该新型口腔科用口腔镜,通过设置滑块、滑槽、第二滑杆、第二滑套、把手、卡块和卡孔,通过向下拉动把手带动滑块在滑槽内向下移动,滑块向下移动带动第二滑杆向下移动移出卡孔,此时镜面和卡块能够从卡槽内移出,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镜面进行拆卸清洗,保证了镜面的洁净卫生。

(3)、该新型口腔科用口腔镜,通过设置第一滑杆和第一滑套,且第一滑杆和第一滑套均为矩形,从而避免了螺纹筒转动时带动螺纹柱自身的转动,从而使得螺纹柱的移动更加稳定,避免了镜面在第一滑杆移动时发生转动,方便了医生的使用,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支撑板、3轴承、4螺纹筒、5通孔、6转盘、7螺纹柱、8第一滑杆、9第一滑套、10滑槽、11滑块、12把手、13第二滑杆、14第二滑套、15弹簧、16卡孔、17卡块、18镜壳、19镜面、20防滑纹、2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口腔科用口腔镜,包括壳体1,壳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20,防滑纹20环绕在壳体1的外表面,通过设置防滑纹20,从而方便了医护人员的使用,壳体1的上表面卡接有第一滑套9,第一滑套9的形状为矩形,第一滑杆8的形状为矩形,通过设置第一滑杆8和第一滑套9,且第一滑杆8和第一滑套9均为矩形,从而避免了螺纹筒4转动时带动螺纹柱7自身的转动,从而使得螺纹柱7的移动更加稳定,避免了镜面19在第一滑杆8移动时发生转动,方便了医生的使用,第一滑套9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8,第一滑杆8的底端与螺纹柱7的顶端固定连接,螺纹柱7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4,螺纹筒4的外表面卡接有轴承3,通过设置轴承3和支撑板2,从而使得螺纹筒4在轴承3内的转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螺纹柱7和第一滑杆8的移动更加稳定,轴承3卡接在支撑板2的上表面,支撑板2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壳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

螺纹筒4的底端穿过壳体1下表面开设的通孔5并延伸至壳体1外,螺纹筒4的外表面卡接有转盘6,通过设置转盘6,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转动螺纹筒4,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调整第一滑杆8的长度,第一滑杆8的左侧面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1,通过设置滑槽10和滑块11,从而使得滑块11在滑槽10内的移动更加稳定,从而保证了第一滑杆8移动的稳定性,滑块11的左侧面与把手1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滑块11的上表面与第二滑杆13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滑杆13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套14内,第二滑杆13的形状为圆柱形,卡孔16的形状为圆柱形,卡孔16内壁的直径与第二滑杆13的直径相匹配,通过设置第二滑杆13,从而使得第二滑杆13能够将卡块17卡在卡槽21内,从而使得镜面19与第一滑杆8的固定更加稳定,第二滑套14卡接在滑槽10内壁的上表面,第二滑杆13的顶端穿过卡孔16与卡槽21内壁的上表面搭接,卡槽21开设在第一滑杆8的左侧面,第二滑杆13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15,通过设置弹簧15,从而使得第二滑杆13能够在弹簧15拉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从而方便了医护人员拆卸清洗镜面19,滑块11的上表面通过弹簧15与滑槽10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卡孔16开设在卡块17的上表面,卡块17卡接在卡槽21内,卡块17的形状为矩形,卡槽21的形状为矩形,卡块17的尺寸与卡槽21的尺寸相匹配,通过设置卡块17和卡槽21,从而使得镜面19能够通过卡块17卡接在卡槽21内,使得镜面19能够与第一滑杆8之间的卡接更加稳定,卡块17的左侧面与镜壳18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镜壳18的下表面卡接有镜面19,镜面19为防雾镜面19,镜面19的形状为矩形,通过设置镜面19,且镜面19为防雾镜面19,从而避免了镜面19伸入口腔后因为温度变化而导致镜面19起雾。

使用时,通过正转转盘6带动螺纹筒4在轴承3内转动,螺纹筒4转动带动螺纹连接的螺纹柱7向下移动,螺纹柱7向下移动带动第一滑杆8在第一滑套9内向下移动,第一滑杆8向下移动带动镜面19向下移动,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停止转动转盘6,当需要伸长镜面19时,通过反转螺纹筒4带动螺纹柱7向上移动,螺纹柱7带动第一滑杆8向下移动带动镜面19伸长。

综上可得,1、该新型口腔科用口腔镜,通过设置转盘6、螺纹筒4、轴承3、螺纹柱7、第一滑杆8和第一滑槽10,通过正转转盘6带动螺纹筒4在轴承3内转动,螺纹筒4转动带动螺纹连接的螺纹柱7向下移动,螺纹柱7向下移动带动第一滑杆8在第一滑套9内向下移动,第一滑杆8向下移动带动镜面19向下移动,从而使得镜面19与壳体1之间的距离能够根据需要来进行调节,方便了医生对不同口型病人的口腔情况进行检查,提高了使用的效果。

2、该新型口腔科用口腔镜,通过设置滑块11、滑槽10、第二滑杆13、第二滑套14、把手12、卡块17和卡孔16,通过向下拉动把手12带动滑块11在滑槽10内向下移动,滑块11向下移动带动第二滑杆13向下移动移出卡孔16,此时镜面19和卡块17能够从卡槽21内移出,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对镜面19进行拆卸清洗,保证了镜面19的洁净卫生。

3、该新型口腔科用口腔镜,通过设置第一滑杆8和第一滑套9,且第一滑杆8和第一滑套9均为矩形,从而避免了螺纹筒4转动时带动螺纹柱7自身的转动,从而使得螺纹柱7的移动更加稳定,避免了镜面19在第一滑杆8移动时发生转动,方便了医生的使用,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