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浴理疗装置用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2161发布日期:2019-07-31 20:34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气体浴理疗装置用气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浴理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气体浴理疗装置用气囊。



背景技术:

氧气是维持生命的五大要素之一,为每一个细胞提供生命能量,抵制细菌和病毒的入侵分解体内的毒素与有害物质,医学权威强调,新陈代谢失调最主要的原因是血液缺氧,如果大气氧含量降至10%以下,人就会窒息死亡。因此,气体浴(氧气浴)理疗有助于人体健康,现有的气体浴理疗装置一般包括可供人平躺的气囊及为气囊充气的气体供给装置组成。而现有的气囊由于缺乏气压检测,常常因气压过大而伤害人体健康,安全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安全性的气体浴理疗装置用气囊。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气体浴理疗装置用气囊,包括气囊本体,该气囊本体具有可容置人的气体容腔,该气囊本体设有一与气体容腔连通以允许向气体容腔充入气体的充气气嘴和一与气体容腔连通以供人进出气体容腔的进出口,该进出口处设有可选择地打开或者关闭该进出口的密封件,该气囊本体还设有一当气体容腔内压力超过预设值时自动开启以使气体容腔泄压的泄压阀。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泄压阀可提高安全性,尤其是保障置于气囊的气体容腔内的人的人身安全,避免因压力过高而损害人体。本实施例中,泄压阀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泄压阀。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气体浴理疗装置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气体浴理疗装置的俯视图;

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气体浴理疗装置的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气体浴理疗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气体浴理疗装置的折叠床的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气体浴理疗装置的折叠床折叠后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气囊、101气囊本体、102气体容腔、103充气气嘴、104进出口、105密封件、106泄压阀、107观察窗部;

20折叠床、201床框组件、202基座、203框架、204端部支脚、205床面板、206收容空腔、207充气气管、208气管气嘴、209门口、210门板、211压力显示器、212控制开关、213斜拉杆、214护栏板、215端部挡板、216把手、217滚轮组件、218C型箍圈;

30粘扣带机构、301带条、302气囊绒毛面、303折叠床绒毛面、304气囊钩毛面、305折叠床钩毛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氧气是维持生命的五大要素之一,为每一个细胞提供生命能量,抵制细菌和病毒的入侵分解体内的毒素与有害物质,医学权威强调,新陈代谢失调最主要的原因是血液缺氧,如果大气氧含量降至10%以下,人就会窒息死亡。

本实用新型强调人的生存环境,模仿远古大气环境。将压、氧、负氧离子、植物精气、生物等有机地密闭在一个舱体(即气囊的气体容腔)内,使人置身其中,提升血氧含量,恢复细胞活力。

让每个细胞沐浴在氧气中,借助压力使离散距离加长,从而调节代谢功能使体内各项功能逐步趋于平衡,对心脑血管疾病有辅助效果,并能及时改善疲惫、失眠、头痛、痛风等亚健康状态。

具体地,如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气体浴理疗装置,包括气囊10及用于承托充气后的气囊的折叠床20,该气囊与折叠床之间设有用于限止被承托于折叠床上的充气后的气囊掉落的限位机构。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可以起到防护的作用,尤其是可避免被承托于折叠床上的气囊掉落,提高安全性。

该限位机构包括粘扣带机构30,该粘扣带机构30包括带条301、设于气囊上的气囊绒毛面302以及设于折叠床上的折叠床绒毛面303,该带条的一端设有与气囊绒毛面相互粘接的气囊钩毛面304,该带条的另一端设有与折叠床绒毛面相互粘接的折叠床钩毛面305。该技术方案公开的限位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该粘扣带机构30有四组,在气囊10的两个端部中,每个端部的两侧分别布置一组粘扣带机构30。该技术方案采用四组粘扣带机构可以提高气囊被限位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该气囊10包括气囊本体101,该气囊本体101具有可容置人的气体容腔102,该气囊本体101设有一与气体容腔102连通以允许向气体容腔102充入气体的充气气嘴103和一与气体容腔102连通以供人进出气体容腔102的进出口104,该进出口104处设有可选择地打开或者关闭该进出口的密封件105,该气囊本体101还设有一当气体容腔102内压力超过预设值(本实施例中,该预设值不应高于人体能够承受的气压值,该预设值例如可以是标准大气压的0.5倍、1倍、2倍、3倍等等)时自动开启以使气体容腔102泄压的泄压阀106。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泄压阀可提高安全性,尤其是保障置于气囊的气体容腔内的人的人身安全,避免因压力过高而损害人体。本实施例中,泄压阀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泄压阀(例如使用在设备或管道内的泄压阀)。本实施例中,该气囊本体还可以设置有可供手动操作的放气阀,通过操作放气阀以排出气体容腔内的气体。

该气囊本体101还设有透明的而允许观察气体容腔102内部的观察窗部107。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观察窗部允许气囊本体外的人随时留意置于气体容腔内的人的情况,以便于双方的交流(例如通过肢体语言交流),也提高了安全性。

该密封件105为气密拉链,通过气密拉链打开或者关闭进出口;

该气体容腔102的大小被设置成可允许人坐或躺。

该折叠床20包括两组床框组件201和一基座202,各床框组件201包括框架、端部支脚204以及设于框架203上的床面板205,基座202的两侧分别连接一组床框组件201(也就是说,基座位于该两组床框组件之间,基座有作为中间支腿之用);

在各床框组件201中,框架203靠近基座202的一端与基座202铰接,端部支脚204铰接于框架203远离基座202的一端,本实施例中,两组床框组件可以实现以基座为中心的对折折叠;

该基座202内设有一收容空腔206,该收容空腔206内设有气体供给装置(图中未示出),该气体供给装置具有充气气管207,该充气气管207的端部设有气管气嘴208;该气体供给装置于气管气嘴208与气囊的充气气嘴103对接时为气囊的气体容腔102充气;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于气管气嘴与气囊的充气气嘴对接时,通过气体供给装置向气囊的气体容腔内充入新鲜的空气及氧气,使气体容腔内形成1.3个标准大气压的大气环境。使结合氧饱和度快速提升至99%以上,从而打开人体快速吸收氧气的黄金通道,使体内溶解氧通道溶解氧量提升5倍以上。

该基座202设有与收容空腔206连通以供设有气管气嘴的充气气管的端部进出收容空腔的门口209,该门口209配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该门口209的门板210,本实施例中,该门板可以是铰接在基座上并配有锁,也可以是通过卡扣结构与基座连接。

该收容空腔206大小被设置成可收容未充气的气囊10。也就是说,该收容空腔除了用于放置气体供给装置和充气气管外,还用于放置以收容未充气的气囊,将未充气的气囊压缩后存放在收容空腔内。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收容空腔以便于气囊的存放,使得气囊与折叠床在不使用时能够一起存放,避免气囊的丢失。

该基座202上还设有压力显示器211和用于控制气体供给装置是否工作的控制开关212。触动控制开关可以选择使气体供给装置在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本实施例中,压力显示器可显示气囊的气体容腔在充气后的气体压力,可便于使用。

该收容空腔内还设有蓄电池组件(图中未示出);该蓄电池可以为气体供给装置以及压力显示器提供工作电源,本实施例中,气体供给装置可以包括气体发生器(例如氧气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植物精气发生器)和泵。

各床框组件201还包括连接于框架203与端部支脚204之间的斜拉杆213;

各床框组件的床面板205为柔性面板;

各床框组件的框架203的两侧分别设有护栏板214;该两组床框组件中,其中有一组床框组件的框架设有一端部挡板215(如图6所述,位于图中基座左侧的床框组件的框架设有端部挡板215,而位于图中基座右侧的床框组件的框架则未设有端部挡板215),该端部挡板215位于框架203远离基座202的一端处;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护栏板和端部挡板可以起到防护的作用,尤其是可避免被承托于折叠床上的气囊掉落。

该端部挡板215上设有把手216;以便于提或拉折叠床。

该基座202的底部设有滚轮组件217;通过设置滚轮组件以便于折叠床的搬运。本实施例中,滚轮组件有四组,这四组滚轮组件分布于一个方形的四角位置。

该气囊于充气后呈圆柱状,各床框组件的框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围抱充气后的气囊以限止充气后的气囊的弹性抱臂218,各弹性抱臂218的一端铰接于与其处于同一侧的护栏板214上,各弹性抱臂218的另一端为可抵触充气后的气囊的自由端。本实施例中,各弹性抱臂呈弧形。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四组弹性抱臂以围抱充气后的气囊,由此可以对充气后的气囊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充气后的气囊掉落折叠床。采用铰接的方式安装各弹性抱臂可以实现弹性抱臂相对框架的折叠,减少折叠床占用的空间,也便于各弹性抱臂围抱充气后的气囊的操作。本实施例中,各床框组件的弹性抱臂的铰接点位于该床框组件的中部位置,比例设计合理,以便于更稳定地限止充气后的气囊。各床框组件的弹性抱臂的自由端于折叠床折叠时可朝向基座摆置,以便于折叠。

本实施例中,护栏板、端部挡板以及弹性抱臂均可作为限位机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