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艾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4064发布日期:2019-08-16 22:15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艾灸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姜药大灸盒。



背景技术:

中医理论认为,艾灸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能使人体元气充足,精力旺盛,抗衰延年的效果。从古至今,艾灸技术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艾灸疗法是将艾叶捻揉成团或是现今工艺制卷,将其点燃产生的热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热刺激经络之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治疗方法。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艾灸盒又叫温灸盒,是艾灸的首选器具,并且由于其体积小,操作简单方便,集养生防病、治病和美容美颜于一身,一直以来深受家庭养生者的青睐。艾灸盒是通过艾火的热力渗透肌肤,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温经止痛,平衡阴阳,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集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现有艾灸疗法是将艾叶直接捻揉成团置于皮肤上,或仅仅是加上姜片隔姜加热,也有工艺制成卷条状,由人工操作,点燃后对准皮肤直接进行加热治疗。亦有使用艾柱在艾灸盒中进行艾灸治疗,对于现有的艾灸盒在艾绒燃烧后的灰烬可能出现烫伤人体,且针对人体不同穴位进行艾灸时需要重复更换药草或姜。市场现有类似艾灸盒盒体也有采用金属或易导热材料制备,施灸时因盒体导热,温度过高,也不能调整灸盒内艾灸的位置,很容易造成意外烫伤,造成针灸操作不便,且针对不同穴位进行隔药灸或隔姜灸就需要另外重新铺设药粉或姜,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大方,调温效果好,防烫伤的姜药大灸盒。

1.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艾灸盒,包括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结构的盒体以及盖合在所述盒体上开口的盖体,所述盒体内侧壁上嵌设有内衬套,所述内衬套上下两端为开口结构,所述盒体内设有用于留置艾绒燃烧灰烬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固定连接在所述内衬套下端,所述盒体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散热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上设置有调节盖,所述调节盖与所述盒体外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盒体下开口处设有与滑槽滑动连接的姜药仓,所述姜药仓包括框体和设置在框体中间的透气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设姜药仓提高了安全性,艾绒燃烧后的灰烬不会烫伤人体皮肤,隔姜灸和隔药灸时药草和姜片不直接接触人体皮肤,对不同穴位进行艾灸时也不需要重复更换药草或姜片;内衬套的设置使得使用人员在进行艾灸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不慎烫伤的情况从而实现整个艾灸盒的安全以及便捷的使用。

进一步地,其周向方向延伸有凸台,所述内衬套底部抵接于所述凸台上表面。在盒体内嵌设内衬套和凸台,可以对盒体起到一定程度的隔热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当长时间使用后,还可以延长了整个艾灸盒的使用周期。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内嵌设有隔热阻燃材料制成的盖套,方便使用人员后续抓握盖体时不被烫伤,也方便人员对其的清理等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与所述盖套上开设有贯穿两者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盖体的中心位置,且所述的通气孔设置有可旋转的孔盖。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连接在所述内衬套下端的过滤网有两层,且两层金属网的网孔交错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姜药仓外侧壁设有卡扣,所述盒体外侧壁设有与所述姜药仓外侧壁相适配的固定扣。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一侧与盒体活动连接,所述盖体对称的另一侧设置有可以将所述的盖体与盒体固定的锁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姜药仓的框体上开设有用于散热的通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盒体、盖体和姜药仓均采用竹质或木质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天然竹质材料或木质材料制成的盒体、盖体和姜药仓触感对患者更加的温和,同时也更加的健康,有利于拉近与使用者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艾灸盒结构简单,通过增设姜药仓提高了安全性,艾绒燃烧后的灰烬不会烫伤人体皮肤,隔姜灸和隔药灸时药草和姜片不直接接触人体皮肤,对不同穴位进行艾灸时也不需要重复更换药草或姜片;内衬套的设置使得使用人员在进行艾灸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不慎烫伤的情况,保证了整个艾灸盒的安全以及便捷的使用。

2、姜药仓采用抽屉式设计,并且通过卡口与盒体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清理。

3、艾灸盒盒体内设置用于过滤艾绒燃烧后的灰烬的过滤网,可以将燃烧后的艾条灰烬挡住,盒体外侧壁设有可以调节风孔大小的通风孔,可以根据不同治疗要求或个人习惯保证人体接收不同的艾灸热辐射。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姜药大灸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姜药大灸盒的部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姜药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姜药大灸盒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2-盖体;3-内衬套;4-过滤网;5-第一通气孔;6-第一调节盖;7-姜药仓;8-框体;9-透气垫;10-装订孔;11-滑槽;12-凸台;13-盖套;14第二通气孔;15-第二调节盖;16-卡扣;17-固定扣;18-锁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型艾灸盒,包括上下两端均为开口结构且呈六棱柱状的盒体1以及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盒体1上开口的盖体2,打开盖体2后即可添加艾绒,所述盒体1内侧壁上嵌设有隔热阻燃材料制成的内衬套3,所述内衬套3上下两端为开口结构,内衬套3的设置使得使用人员在进行艾灸的过程中,不会出现不慎烫伤的情况,保证了整个艾灸盒的安全以及便捷的使用。所述盒体1内设有用于留置艾绒燃烧灰烬的过滤网4,所述过滤网4固定连接在所述内衬套3下端,所述过滤网4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过滤网4中部还垂直设置有限定艾绒燃烧范围的周向过滤网,所述盒体1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散热的第一通气孔5,第一通气孔5沿盒体1外侧壁周向方向间隔阵列设置,第一通气孔5位于过滤网上方,且与周向过滤网 4中部相对应。所述第一通气孔5上设置有第一调节盖6,所述第一调节盖6与所述盒体1外侧壁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第一调节盖6的角度,实现对第一通气孔5气流大小的调节,从而实现根据不同治疗要求或个人习惯保证人体接收不同的艾灸热辐射的目的。所述盒体1下开口处还套设有可抽拉的姜药仓7,所述姜药仓7包括框体8和设置在框体中间的透气垫9,所述姜药仓7通过框体8与滑槽11滑动连接,使用后方便清理,所述框体8上还设置有装订孔10,所述透气垫9通过装订孔10与框体8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艾绒燃烧后的灰烬不会烫伤人体皮肤,隔姜灸和隔药灸时药草和姜片不直接接触人体皮肤,对不同穴位进行艾灸时也不需要重复更换药草或姜片,使用者也可以根据具体艾灸情况手动调节设置在盒体外侧壁上的第一通气孔5与第一调解盖6的闭合区间进行药草和姜片的燃烧速度调解,实现对艾灸盒体表温度的控制。

上述盒体1内侧壁沿其周向方向延伸有凸台12,所述内衬套3底部抵接于所述凸台12上表面。在盒体内嵌设内衬套3和凸台12,可以对盒体1起到一定程度的隔热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当长时间使用后,还可以拆卸内衬套3与盖套13,用于更换新的内衬套3,延长了整个艾灸盒的使用周期。

上述盖体1内嵌设有隔热阻燃材料制成的盖套13,方便使用人员后续抓握盖体时不被烫伤,同时方便使用人员对艾灸盒的清理等工作。

上述盖体1与盖套13上开设有贯穿两者的第二通气孔14,所述第二通气孔14位于所述盖体1的中心位置,且所述的第二通气孔14设置有可旋转的第二调节盖15,通过转动第二调节盖15的角度,实现对第二通气孔14气流大小的调节,从而实现根据不同治疗要求或个人习惯保证人体接收不同的艾灸热辐射的目的,人员也可以根据艾绒的实际燃烧情况,选择是否将第二调节盖15覆盖第二通气孔14,可以更加便利迅速地调整艾条的燃烧情况。

本盒体内固定连接在所述内衬套3下端的过滤网4有两层,且两层过滤网4的网孔交错排布,以便不阻挡热量的传递,也更有利于留置艾绒燃烧后的灰烬,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4为金属网。

上述姜药仓7外侧壁设有卡扣16,所述盒体1外侧壁设有与所述姜药仓7外侧壁相适配的固定扣17,所述锁紧固定扣17即实现盒体2与姜药仓7的固定。

具体地,上述盖体2一侧与盒体1活动连接,所述盖体2对称的另一侧设置有可以将所述的盖体2与盒体1固定的锁紧装置18。

上述盒体1、盖体2和姜药仓7均采用多端竖直设置的竹质或木质材料粘贴制成,天然竹质材料或木质材料制成的盒体1、盖体2和姜药仓7触感对患者更加的温和,同时也更加的健康,有利于拉近与使用者的距离。

如图4所示,为了更加美观,在盖体2上设置伏羲八卦图样。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