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烟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4056发布日期:2019-08-16 22:15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烟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无烟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也称为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但是,作为具有诸多良好功能的艾灸,其艾灸所用的器械确存在着如下不足:一、艾灸效果较好的器械多加个昂贵,且体积庞大,能够购买的起并运用的多为医疗机构,无法满足平民化的日常使用;二、而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便于平民化消费发明的艾灸多为传统的艾灸方法,艾灸效果十分差,且对艾柱或艾绒浪费严重。目前,艾灸器集中供热效果差,火力小,治病养生效果差,艾灸室烟雾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烟艾灸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控制艾灸供热效果,过滤烟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无烟艾灸装置,包括下套筒以及套合于下套筒上方的旋转升降的上燃烧筒,下套筒形成有中空的可供储烟与储温的熏疗室,所述下套筒的中下部设置有过滤垫层,过滤垫层上均匀分布有出烟孔,下套筒的底部围绕底面边缘设有粘贴层,所述上燃烧筒的中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上设有固定片,固定片上固定有穿刺固定针,穿刺固定针内穿于艾柱的端部内并将其固定,所述下套筒的周侧设有过滤吸附层。

进一步的,所述下套筒为正五边形棱柱筒,所述下套筒的五个侧面上均设有所述过滤吸附层。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吸附层采用具有透气和过滤烟尘作用的纸质材料或者膜质材料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吸附层采用桑皮纸制作,下套筒上的过滤吸附层为正五边形,上盖片上的过滤吸附层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上燃烧筒为中空的圆柱筒,上燃烧筒的顶部设有上盖片,上盖片中部也设有过滤吸附层,上燃烧筒的底部与下套筒的顶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片为正五边形,与下套筒的顶面形状和大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粘贴层采用医用压敏胶制作,粘贴层的表面设有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通过将艾柱固定在穿刺固定针上,然后点燃艾柱,将上燃烧筒与下套筒扣合后将下套筒的粘贴层贴在需要艾灸的穴位处,然后去掉粘贴层上的保护层,将粘贴层粘附在穴位处,开始进行艾灸。通过旋转上燃烧筒,调节上燃烧筒与下套筒之间的重合高度来调节艾柱的燃烧部位与人体穴位的距离,控制艾灸的温度,同时设有过滤吸附层用于过滤烟尘,过滤烟尘达90%以上。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并且价格低廉,便于平民化消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倒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套筒,2—上燃烧筒,2-1—上盖片,3—熏疗室,4 —过滤垫层,5—出烟孔,6—粘贴层,7—过滤网,8—固定片,9—穿刺固定针,10—过滤吸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的一种无烟艾灸装置,包括下套筒1以及套合于下套筒1上方的旋转升降的上燃烧筒2,下套筒1形成有中空的可供储烟与储温的熏疗室3,所述下套筒1的中下部设置有过滤垫层4,过滤垫层4上均匀分布有出烟孔5,下套筒1的底部围绕底面边缘设有粘贴层6,所述上燃烧筒2的中部设有过滤网7,过滤网7上设有固定片8,固定片8上固定有穿刺固定针9,穿刺固定针9内穿于艾柱的端部内并将其固定,所述下套筒1的周侧设有过滤吸附层10。

所述下套筒1为正五边形棱柱筒,所述下套筒1的五个侧面上均设有所述过滤吸附层10。所述过滤吸附层10采用桑皮纸等具有透气和过滤烟尘作用的纸质材料或者膜质材料制作。

所述上燃烧筒2为中空的圆柱筒,上燃烧筒2的顶部设有上盖片 2-1,上盖片2-1中部也设有过滤吸附层10,上燃烧筒2的底部与下套筒1的顶部连通。所述上盖片2-1为正五边形,与下套筒1的顶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所述粘贴层6采用医用压敏胶制作,粘贴层6的表面设有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将艾柱固定在穿刺固定针上,然后点燃艾柱,将上燃烧筒与下套筒扣合后将下套筒的粘贴层贴在需要艾灸的穴位处,然后去掉粘贴层上的保护层,将粘贴层粘附在穴位处,开始进行艾灸。通过旋转上燃烧筒,调节上燃烧筒与下套筒之间的重合高度来调节艾柱的燃烧部位与人体穴位的距离,控制艾灸的温度,同时设有过滤吸附层用于过滤烟尘,过滤烟尘达90%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并不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