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背以及跨脚角度可调电动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8243发布日期:2019-06-19 01:06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靠背以及跨脚角度可调电动轮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轮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靠背以及跨脚角度可调电动轮椅。



背景技术:

授权公开号为CN20608087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后背角度可调的轮椅及其随动扶手机构,其轮椅,包括轮椅架,轮椅架上设置有坐垫,轮椅架上于座垫的两侧凸设有向上延伸的扶手管,坐垫的后部具有椅背,椅背转动装配在轮椅架上,所述轮椅还包括随动扶手机构,随动扶手机构的伸缩挡杆的一端铰接在扶手管上、另一端铰接在椅背的侧边上。本实用新型的坐垫与椅背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伸缩挡杆,伸缩挡杆的一端铰接在坐垫侧边处的轮椅架上,伸缩挡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椅背的侧边上,伸缩挡杆会阻挡衣服外飘,伸缩杆的结构简单,可以随着椅背的角度伸缩。然而该调节方式复杂,不方便进行角度调节。

其次,现有的轮椅在跨脚大多为F管结构,在进行角度调节时也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对后背以及跨脚进行角度调节、且调节机构体积较小的电动轮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靠背以及跨脚角度可调电动轮椅,包括车架、前轮、后轮、扶手以及跨脚机构,所述车架包括一个靠背部和乘坐部,还包括调节连接片,所述调节连接片的一端与乘坐部固定,另一端设置有销孔,用通过销孔的转轴将调节连接片和靠背部连接,在调节连接片上设置有若干调节孔,调节孔到销孔的距离相同,在靠背部底部设置有可轴向调节位置的销轴组件,销轴组件穿过其中一个调节孔将调节连接片和靠背部进行固定;所述跨脚包括立柱,在立柱底部设置脚垫,所述跨脚还包括通过铰链连接的旋转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车架上,所述旋转部安装在立柱上,在旋转部和固定部之间设置一个限位齿轮,在旋转部和固定部内均设置与限位齿轮形状对应的齿轮槽,所述跨脚包括用于将限位齿轮复位的复位机构以及将限位齿轮从其中一侧的齿轮槽中推出的分离机构,限位齿轮在自然状态下部分位于旋转部的齿轮槽中,部位位于固定部的齿轮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销轴组件包括限位套筒、销轴以及弹簧,限位套筒位于靠背部中,弹簧位于限位套筒中,销轴的前端伸入调节孔中,后端与弹簧相抵,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套筒内端面相抵,弹簧对销轴进行复位,销轴的后端设置有延伸部,且延伸部伸出限位套筒。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连接片为两个,分别位于靠背部两侧,销轴组件为两组与调节连接片一一对应,两组销轴组件的销轴延伸之间通过一个拉绳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机构为弹簧,分离机构包括一个盖板,盖板上设置有凸起,盖板位于固定部的外侧,凸起伸入固定部内侧且与限位齿轮一侧相抵,弹簧位于限位齿轮的另一侧,两端分别与限位齿轮和旋转部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端部呈卡勾状,在固定部上设置有卡槽,凸起伸入卡槽中,凸起端部与卡槽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齿轮的齿牙的横截面呈三角状。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个防后倒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架和滚轮,支架倾斜设置,支架的一端与轮椅车架通过水平转轴连接固定,滚轮位于支架的另一端部,且滚轮上任意一点到后轮轴心线的垂直距离均大于后轮的半径,且滚轮位于后轮的后方。

进一步的,所述防后倒装置还包括阻尼弹簧,阻尼弹簧一端固定在轮椅车架上,另一端与支架连接,且连接点和滚轮位于水平转轴的同一侧,支架可绕水平轴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包括一个U形管体以及背带,所述背带一端固定在U形管体的一侧,另一端越过U形管体的另一侧弯折后与背带的另一面可拆式连接。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利用限位齿轮与齿轮槽的离合,可以实现跨脚整体的角度调节,且不占用体积,方便整个轮椅的折叠等功能的设计;当需要调节后背角度时,松开销轴组件,此时转动后背,当转动到合适角度时,再将销轴组件插入对应的调节孔中,将调节连接片和靠背部进行固定。拉动拉绳可以实现同步拉动两侧的销轴,无需分别调节两侧的销轴组件,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销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跨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跨脚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靠背以及跨脚角度可调电动轮椅包括车架10、前轮80、后轮30、扶手60、控制器70以及跨脚机构20,所述车架10包括一个靠背部50和乘坐部40。还包括调节连接片54,所述调节连接片54的一端与乘坐部40固定,另一端设置有销孔51,用通过销孔51的转轴将调节连接片和靠背部连接。在调节连接片上设置有若干调节孔52,调节孔52到销孔51的距离相同,且调节孔间距相同,本实用新型设置有5个调节孔。在靠背部底部设置有可轴向调节位置的销轴组件90,销轴组件90穿过其中一个调节孔将调节连接片和靠背部进行固定。

当需要调节后背角度时,松开销轴组件,此时转动后背,当转动到合适角度时,再将销轴组件插入对应的调节孔中,将调节连接片和靠背部进行固定。

销轴组件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销轴组件包括限位套筒93、销轴92以及弹簧95,限位套筒93插入于靠背部中,弹簧位95填装在限位套筒93中,销轴92的前端可伸入调节孔中,后端与弹簧95相抵,弹簧95的另一端与限位套筒内端面相抵,弹簧95用于对销轴进行复位,销轴35的后端设置有延伸部94,且延伸部94伸出限位套筒。

调节连接片为两个,分别位于靠背部两侧,销轴组件为两组与调节连接片一一对应,两组销轴组件的销轴延伸之间通过一个拉绳96连接,拉绳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拉动拉绳可以实现同步拉动两侧的销轴,无需分别调节两侧的销轴组件,操作方便。

如图4所示,所述跨脚20包括立柱2,在立柱2底部设置脚垫1,所述跨脚的角度调节机构由通过铰链连接的旋转部3和固定部4等组成,所述固定部设置在车架10上,在固定部的端部设置有柱状塞体部5和横截面呈弧形的连接片6,在连接片6上设有螺孔并且通过螺栓将连接片固定在待连接的管体外周面,柱状塞体部5用于塞入待连接的管体端部,柱状塞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沿轴向分布的加强筋。柱状塞体部5的轴心线与连接片的螺孔垂直设置,螺孔位于连接片的中心位置。

将该跨脚安装在轮椅上时,首先将柱状塞体部塞入轮椅车架的水平管体中,连接片与管体的外周面相抵,用沿管体径向设置的螺栓将管体与连接片固定,从而将跨脚安装在车架上。

如图5所示,旋转部3固定在立柱上,在旋转部3和固定部4之间设置一个限位齿轮32,在旋转部3和固定部4内均设置与限位齿轮形状对应的齿轮槽41(旋转部的齿轮槽图中未显示),限位齿轮在自然状态下部分位于旋转部的齿轮槽中,还有一部分位于固定部的齿轮槽中,由于限位齿轮的作用,旋转部无法进行转动。

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弹簧31和分离机构,其中分离机构包括一个盖板43,盖板上设置有凸起42,盖板43位于固定部的外侧,凸起42伸入固定部内侧且与限位齿轮一侧相抵。当按下盖板时,凸起推动限位齿轮将其推出固定部的齿轮槽41中,使两者分离,此时旋转部可以进行转动,进行角度调节。弹簧31位于限位齿轮与旋转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者相抵,当角度调节完毕后,松开盖板,弹簧将限位齿轮推动到固定部的齿轮槽中,从而阻止旋转部的转动。可以用穿过固定部、限位齿轮以及弹簧的铆钉33将旋转部和固定部连接起来。

凸起42端部呈卡勾状,在固定部上设置有卡槽44,凸起42伸入卡槽中,凸起端部与卡槽相配合。限位齿轮的齿牙的横截面呈三角状,齿数可以根据角度调节精度进行设定,数量越多,精度越高。

如图2所示,本发明配备了包括一个防后倒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架8和滚轮9,支架8倾斜设置。支架8的一端与轮椅车架10通过水平转轴连接固定,滚轮9位于支架8的另一端部,且滚轮9上任意一点到后轮轴心线的垂直距离均大于后轮的半径,且滚轮9位于后轮的后方。当轮椅向后倾倒时,位于后方的滚轮会接触地面,从而阻止轮椅继续向后倾倒。

防后倒装置还包括阻尼弹簧7,阻尼弹簧7一端固定在轮椅车架上,另一端与支架连接,且连接点和滚轮9位于水平转轴的同一侧,支架可绕水平轴转动。阻尼弹簧不仅可以起到减震作用,还可以对支架转动起到缓冲作用,减少支架损坏。滚轮的底部与后轮的底部高度差为10~15cm,通过高度差可以限制轮椅向后倾斜的角度。

为了适应一些驼背的老人,设置了如下结构。所述靠背包括一个U形管体98以及背带97,所述背带97一端固定在U形管体的一侧,另一端越过U形管体的另一侧弯折后与背带的另一面可拆式连接,如采用魔术贴、纽扣等形式。通过调节背带的横向长度以适应驼背者的后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