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鼻插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2273发布日期:2019-06-11 23:5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鼻插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鼻插管组件。



背景技术:

在重症患者监护科室中,多数面对的是昏迷或者镇静的患者,而为了恢复患者的正常生理机理,如呼吸,需要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现有技术中气管插管多数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即连接呼吸机的管路由患者口腔延伸至患者气门,辅助患者呼吸,但是由于患者在监护期间不单单需要维持呼吸正常,还需要定时定量地进食,而经口气管插管辅助治疗中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造成医护人员工作繁重,一旦患者较多,将无法保证更加全面地照顾到所有患者。

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这一技术缺陷,研发出了经鼻插管,即该种插管是连接呼吸机的管路经由患者鼻腔延伸至气门或者食道,以便能够辅助患者呼吸或者进食,同时该种经鼻插管能够避免患者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拨动或者咬持管道,也能够保证患者的健康;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经鼻插管仅仅是一根管道,医护人员进管或者拔管完全凭借经验控制进管或者拔管的速度,但是对于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容易因为进管速度过快而划伤患者;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经鼻插管需要利用胶带将管道粘贴固定在患者鼻子以下,确保该管路不会移动,但是长时间利用胶带粘贴将会产生压疮、同时,个别患者还会对胶带过敏,所以现有技术中的经鼻插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临床的需要,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管路移动速度、方便固定的经鼻插管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经鼻插管组件,包括:

插管,所述插管具有插入部和连接部,所述插入部通过鼻腔延伸至患者喉部,所述连接部与外部机构连通;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形成于所述插管上,且所述固定组件具有一固定体,该固定体上形成有夹持体,所述夹持体能够夹持于患者的鼻腔外壁;

所述固定体沿其轴向形成有插管孔,所述插管通过所述插管孔贯穿所述固定体;

至少所述插管孔的两端与所述插管过盈配合;

所述插管为分体式结构,该插管包括通过连接接头装配固定的连接管和插入管,所述连接管为所述连接部,所述插入管为所述插入部;

所述连接接头与所述插入管一体式结构,且所述插管的插入管穿过所述固定体,所述连接接头置于所述固定体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接头远离所述插入管一端具有内螺纹,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连接接头可拆卸地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所述固定体,所述固定体呈直径逐渐减小的圆台状结构,且所述固定体小直径一端朝向患者鼻腔,所述固定体轴向开设有两端内径小于中间内径的所述插管孔;

所述插管孔中间部分的内径大于所述插入管的外径,所述插管孔两端的内径等于或者小于所述插入管的外径;

所述插管孔两端的内径小于所述插入管的外径时,所述插入管的外径与所述插管孔两端的内径的差值不大于2mm。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体靠近大直径一端的端部的上方向形成有倾斜设置的夹持体,所述夹持体包括与所述固定体固连的变形段、以及与所述变形段固连的压持段;

所述变形段为波纹管体,该变形段能够通过掰动以调整所述压持段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体上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夹持体。

进一步的,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的所述外部机构为呼吸机或者食物注射器;

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的外部机构为呼吸机时,所述连接管为呼吸管;

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的外部机构为食物注射器时,所述连接管为食物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经鼻插管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经鼻插管组件利用连接管和插入管之间的固定组件实现固定,其主要是利用固定组件的夹持体对患者鼻腔的外壁以夹持的方式固定,同时,插入管与固定组件的固定体以过盈配合的方式避免管路自行滑动以及控制进管速度,以确保该组件不会由于医护人员的误操作、或者是患者有意识/无意识地活动而导致插管移动,避免划伤患者,以及保证正常的临床监护;

2、本实用新型的经鼻插管组件的插管为分体式结构,连接管和插入管通过连接接头实现可拆卸地连接,这样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临床需要更换适合的连接管,如需要辅助呼吸时,更换为与呼吸机连通的呼吸管;需要进食时,更换为与食物注射器连通的食物管,而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注射器可以直接采用医疗器械中常见的针管,利用压力实现对食物的输送,同时,还可以利用压力促使进食后插入管内没有食物堵塞,保证了装置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经鼻插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经鼻插管组件的连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经鼻插管组件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插管;2、固定组件;

101、连接管;102、插入管;103、连接接头;

201、固定体;202、插管孔;203、变形段;204、压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至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经鼻插管组件,包括:

插管1,插管1具有插入部和连接部,插入部通过鼻腔延伸至患者喉部,连接部与外部机构连通;

固定组件2,固定组件2形成于插管1上,且固定组件2具有一固定体,该固定体201上形成有夹持体,夹持体能够夹持于患者的鼻腔外壁;

固定体201沿其轴向形成有插管孔202,插管1通过插管孔202贯穿固定体201;

至少插管孔202的两端与插管1过盈配合;

插管1为分体式结构,该插管1包括通过连接接头103装配固定的连接管101和插入管102,连接管101为上述连接部,插入管102为上述插入部;

连接接头103与插入管102一体式结构,且插管1的插入管102穿过固定体201,连接接头103置于固定体201的外部。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需胶带固定管路的经鼻插管组件,其包括插管1以及形成于插管1上的固定组件2,其中,插管1采用了分体式结构,该插管1包括通过连接接头103可拆卸连接的插入管102和连接管101,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由于插入管102需要经过患者鼻腔直插患者喉部(或是气门、或是食道),因此,为了减少患者的不适感需要确保插入管102直径足够小,而连接管101就不需要保证直径足够小了,只要能够起到输送流体即可满足设计要求,而一般的连接管101直径都不会小于插入管102,所以本实施例设计了上述能够将两个管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接头103,并且本实施例涉及的连接接头103一般为变径接头,也就是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同时两端之间以直径逐渐改变的趋势形成。另外,本实施例为了控制进管、拔管速度,至少需要保证插管孔202的两端与插管1采用过盈配合,也就是说插管1(主要是插入管102)的外径需要等于或者略大于插管孔102两端的内径,而插管1一般为弹性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产生一定的变形量,这样既可以保证插管1正常移动,还可以利用插管孔202的夹持限制并防止进管速度过快。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连接接头103远离插入管102一端具有内螺纹,连接管101与连接接头103可拆卸地螺纹连接。

参见图3所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2包括固定体201,固定体201呈直径逐渐减小的圆台状结构,且固定体201小直径一端朝向患者鼻腔,固定体201轴向开设有两端内径小于中间内径的插管孔202;插管孔202中间部分的内径大于插入管102的外径,插管孔202两端的内径等于或者小于插入管102的外径;本实施例具体介绍了固定体201以及固定体201上开设的插管孔202的结构,其中,为了能够方便固定,需要将固定体201部分伸入患者鼻腔内,但是还需要保证安装的顺畅以及考虑到患者的舒适度,本实施例将固定体201设计成一端直径大于另一端的圆台状结构,能够方便固定体201部分插入鼻腔内,同时还可以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另外,说明了插管孔202的结构,其两端的内径相比中间部分的直径较小,通过两端能够与插管1形成过盈配合。

当插管孔202两端的内径小于插入管102的外径时,插入管102的外径与插管孔202两端的内径的差值不大于2mm。另外,当插管孔202两端的内径小于插入管102的外径时,一般来说不能过小,如果插管孔202两端的内径过小,将会导致进管困难,所以最优选的方案是插管孔202两端的内径相比插入管102的外径小1~2mm即可,这样是过盈配合最优选的方案,可以利用插入管102的形变实现插入管102顺利移动。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固定体201靠近大直径一端的端部的上方向形成有倾斜设置的夹持体,夹持体包括与固定体201固连的变形段203、以及与变形段203固连的压持段204;变形段203为波纹管体,该变形段203能够通过掰动以调整压持段204的位置。本实施例公开的固定体201能够实现固定主要是利用其上的夹持体,本实施例的夹持体为了能够适应不同人员,设计了变形段203作为夹持体主要连接部件,变形段203采用波纹管体,众所周知,波纹管体具有一定记忆功能,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波纹管体的摆动位置,从而带动端部的压持段204根据不同人员调整摆放和压持的位置。这样设计提高了使用效果。

为了保证固定体固定更加牢固,本实施例中固定体201上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持体。

一般来说,通过上述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该实用新型的经鼻插管组件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更换连接管101,因此,与连接管101连通的外部机构为呼吸机或者食物注射器;

当与连接管101连通的外部机构为呼吸机时,连接管101为呼吸管;

当与连接管101连通的外部机构为食物注射器时,连接管101为食物管。一般来说,本实施例的食物注射器可以直接采用医疗上常见的针管注射器,其能够通过加压的方式将流体食物推入插管1中,并利用压力对食物实现输送;另外,本实施例如果采用了针管注射器的话可以在进食后利用压力疏通管路,确保流体食物不会堵塞管路,当然,针对于本实施例的插管组件,其具有更换方便的特点,以及难以清理,可以更换连接管101部分或者是整根插管1都更换,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针对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也很适用,能够保护患者不受伤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经鼻插管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经鼻插管组件利用连接管101和插入管102之间的固定组件2实现固定,其主要是利用固定组件2的夹持体对患者鼻腔的外壁以夹持的方式固定,同时,插入管102与固定组件2的固定体201以过盈配合的方式避免管路自行滑动以及控制进管速度,以确保该组件不会由于医护人员的误操作、或者是患者有意识/无意识地活动而导致插管1移动,避免划伤患者,以及保证正常的临床监护;

本实用新型的经鼻插管组件的插管1为分体式结构,连接管101和插入管102通过连接接头103实现可拆卸地连接,这样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临床需要更换适合的连接管101,如需要辅助呼吸时,更换为与呼吸机连通的呼吸管;需要进食时,更换为与食物注射器连通的食物管,而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注射器可以直接采用医疗器械中常见的针管,利用压力实现对食物的输送,同时,还可以利用压力促使进食后插入管102内没有食物堵塞,保证了装置的正常使用。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