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型新生儿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2242发布日期:2019-06-11 23:52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腔型新生儿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腔型新生儿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使用中新生儿气管导管:是单腔导管,存在以下2点弊端:

1.没有独立注药腔管。气管內使用固尔苏(肺表面活性物质)时,临床采取2种方法:一种需中断复苏囊按压或机械通气,抽取药液的注射器去除针头,通过气管插管末端缓慢注入;第二种用无菌针头穿刺气管导管,药液通过注射器沿着气管导管管壁缓慢注入,但药液推注完毕气管导管留有穿刺孔,需使用无菌不透气敷料封闭,封闭不当易导致漏气。当患儿咳嗽反射明显时,以上2种药液推注方法过程中,易出现药物返流与溢出,影响治疗效果。

2.不能封闭式吸痰。对气管插管的患儿吸痰时,中断复苏囊按压或机械通气进行开放式吸痰,导致患儿不能有效持续通气,而且污染概率大。部分医院新生儿科临床上为了确保不中断复苏囊按压或机械通气下吸痰,在气管导管末端连接一次性密封式吸痰管,进行封闭式吸痰,但目前使用于国内外新生儿科临床上的一次性密封式吸痰管三通连接处死腔大,对于肺活量较小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不利于肺的有效通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中断复苏气囊按压或者呼吸机通气的情况下,实现吸痰或气管內注射药品,无增加通气死腔,也无需刺穿气管插管进行气管內注射药品的双腔型新生儿气管导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腔型新生儿气管导管,包括通气腔管,所述通气腔管同轴方向一侧设有注药腔管,向外延伸约3cm;

所述通气腔管同轴方向与所述注药腔管对侧孔处开设吸痰入口腔,向外延伸约7cm;

所述通气腔管末端设有复苏气囊或呼吸机开口的导管接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痰入口腔包括设置在通气腔管侧壁的吸痰入口孔,所述吸痰入口孔的端面设有端面盖,所述面盖铰接安装在所述吸痰入口孔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痰入口孔处设有吸痰内管,所述吸痰内管外包覆有吸痰支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痰入口腔末端设有第一硅胶塞。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痰入口腔末端还设有控制开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注药腔管末端设有第二硅胶塞。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能够在不中断复苏气囊或者呼吸机的情况下,实现气管內吸痰或注射药品,更无需刺穿气管插管,在注药管的入口与吸痰入口处设有可避免漏气的硅胶塞子,在吸痰入口腔入气管导管主体处设有开关,吸痰完毕关闭开关,避免气管导管內气体流向吸痰入口腔。避免了目前临床上在使用中的封闭式吸痰增加通气死腔或开放式吸痰中断机械通气的弊端,同时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双腔型新生儿气管导管,包括通气腔管,所述通气腔管同轴方向一侧设有注药腔管;所述通气腔管同轴方向与所述注药腔管对侧孔处开设吸痰入口腔;所述通气腔管末端设有复苏气囊或呼吸机开口的导管接头;在不中断复苏气囊按压或者呼吸机通气的情况下,实现吸痰或气管內注射药品,无增加通气死腔,也无需刺穿气管插管进行气管內注射药品。避免了老式密封式吸痰增加通气死腔或开放式吸痰中断机械通气的弊端,同时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气腔管;2-注药腔管;3-复苏气囊或呼吸机开口的导管接头;4-吸痰内管;5-吸痰支管;6-第一硅胶塞;7-控制开关;8-第二硅胶塞;9-吸痰入口孔;10-端面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双腔型新生儿气管导管,包括通气腔管1,所述通气腔管1同轴方向一侧设有注药腔管2,向外延伸约3cm;

所述通气腔管1同轴方向与所述注药腔管2对侧孔处开设吸痰入口腔,向外延伸约7cm;

所述通气腔管1末端设有复苏气囊或呼吸机开口的导管接头3。

所述吸痰入口腔包括设置在通气腔管侧壁的吸痰入口孔9,所述吸痰入口孔9的端面设有端面盖10。

所述吸痰入口孔9处设有吸痰内管4,所述吸痰内管4外包覆有吸痰支管5。

所述吸痰入口腔末端设有第一硅胶塞6。

所述吸痰入口腔末端还设有控制开关7。

所述注药腔管2末端设有第二硅胶塞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双腔型新生儿气管导管,包括通气腔管,所述通气腔管同轴方向一侧设有注药腔管;注药腔管与通气腔管连接处可以额外设有敷贴,即注药腔管注药完毕后扒开注药腔管,使用敷贴覆盖扒开注药腔管所留下的圆孔,所述通气腔管同轴方向与所述注药腔管对侧孔处开设吸痰入口腔;所述通气腔管末端设有复苏气囊或呼吸机开口的导管接头;在不中断复苏气囊按压或者呼吸机通气的情况下,实现吸痰或气管內注射药品,无增加通气死腔,也无需刺穿气管插管进行气管內注射药品。避免了老式密封式吸痰增加通气死腔或开放式吸痰中断机械通气的弊端,同时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