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充气泵的压力监控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2265发布日期:2019-06-11 23:53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充气泵的压力监控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自动充气泵的压力监控仪。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疗应用中,带充气气囊的导管常被用来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等,当气囊压力不足时会引发误吸增加患者肺炎的感染率,气囊压力过高会导致患者毛细血管损伤的现象,因此需要对带充气气囊进行充放气,并且对气囊内压力进行控制。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气囊压力控制装置通过压力感应器对气囊内部压力进行监测,可设定压力范围,压力值不在设定值范围内时,内置电路板控制自动充气泵与电磁阀进行充放气,且带有报警功能提醒医务人员患者气道压力异常,但其缺点在于:在对气囊进行充放气时,自动充气泵与电磁阀无法避免漏气的情况,即装置的气密性不高;患者咳嗽或其它动作造成自动充气泵与电磁阀非必要的动作频次高、设备报警频繁,降低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对患者进行人工吸痰时,患者喉部肌肉对气囊形成压迫引起电磁阀放气过多,导致位于气囊上方的声门分泌物会流入肺部,威胁患者健康;目前的控制装置无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具有自动充气泵的压力监控仪,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自动充气泵的压力监控仪,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壳和顶壳,底壳外部安装有夹子,所述底壳侧边设有数据接孔,底壳与顶壳对接后形成的空腔内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下电路板、上电路板和缓冲气囊,所述缓冲气囊通过管路与外部气管插管的气囊相连通,所述下电路板上设有芯片和吸痰控制模块;顶壳上开多个通孔,其中一个通孔为吸痰模式按钮通孔,所述上电路板上设置有吸痰模式按钮,吸痰模式按钮伸出所述吸痰模式按钮通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的安装结构为:包括安装在底壳中的下电路板、缓冲气囊、自动充气泵、四通阀和电池,所述下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蜂鸣器、电磁阀、电源座、数据接口座和排孔,底壳一侧壁处固定有连接至外部气管插管的气管接头;所述自动充气泵出气口通过单向阀与缓冲气囊的进气口连接,缓冲气囊出气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至所述四通阀,四通阀通过三条第二管路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气管接头连接,所述气管接头一端连接所述电磁阀,另一端连接至外部的插管气管;下电路板通过排孔与上电路板连接,上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排孔相卡接的排柱,还安装有显示屏、开关、开始按钮、放气按钮、设置按钮、微增按钮、微减按钮、运行指示灯、提示指示灯、报警指示灯及所述吸痰模式按钮,所述显示屏、开关、开始按钮、放气按钮、设置按钮、微增按钮、微减按钮、运行指示灯、提示指示灯、报警指示灯及所述吸痰模式按钮分别通过顶壳上设置的相应通孔固定于顶壳的外表面。

缓冲气囊的结构为:包括壳体,其内部设有囊体,囊体内存储有起缓冲作用的气体,囊体上设有短接头和长接头,短接头和长接头均穿出壳体外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和单向阀连接。

所述长接头伸入至囊体底部。

所述底壳内部的结构为:底壳一侧壁开有连接外接电源的电源接孔,另一侧壁开有固定气管接头的气管接孔,底壳上部边缘开有散热孔,在底壳四个顶角处设有与所述顶壳固定连接的底壳支柱,四个底壳支柱的内圈设有四个用于固定下电路板的电路板支柱,位于其中一侧两个底壳支柱之间设有气囊卡槽与自动充气泵卡槽,自动充气泵卡槽一侧设有固定第一管路的管路卡槽,还包括固定四通阀的四通卡槽、固定气管接头的接口卡槽,以及固定电池的电池座和电池挡板;底壳中部设有螺母座,其一侧设有一组夹座孔。

所述夹子安装结构为:包括夹座,夹座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弹簧卡口与夹爪连接,夹座的外侧面上设有一组间隔设置的抵柱和一个螺母孔,螺母孔通过螺母与底壳固定,所述抵柱成倒钩状,与底壳内设置的一组夹座孔相卡接,螺母与底壳内设置的螺母座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提高了自动充气泵的气密性,从而提高装置的气密性和气囊压力的控制精度,降低自动充气泵和电磁阀的非必要动作频次,且便于输出监测数据。同时,本发明还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气囊增大了整个装置内管路系统中气体的储量,当患者咳嗽或其它动作引起喉部肌肉收缩对气管插管气囊造成压迫时候,由于缓冲气囊的缓冲作用,插管气囊的压力短时间内不会发生较大改变,降低了自动充气泵与电磁阀的工作频次。

2.本实用新型的增设置了吸痰模式,在该模式下,压力传感器及电磁阀的功能将暂时被禁用,即使气管插管的气囊压力超过设定值,自动充气泵也不会进行泄压工作,当人工吸痰结束时,气囊压力会自动回复设定值,降低患者肺部感染风险。

3.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阀防止气体由自动充气泵漏气而产生气囊压力的减小,从而减少了患者的风险和自动充气泵的使用频次,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的下电路板上设有数据存储芯片,底壳上设有数据接孔,气管插管气囊的压力值会被记录在存储芯片内,需要时使用者可通过数据接孔进行数据导出。

5.本实用新型的气压传感器设有两个,压力值为两个传感器所读取数据的平均值,提高了气囊压力检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6.本实用新型的上电路板上增加提示指示灯并通过顶壳进行显示,当由于患者咳嗽或者其他的动作而导致气囊压力正常变化时,指示灯会提示医务工作者不需对压力变化进行处理,提高了对患者健康管理工作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去除上电路板)。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的上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夹子的爆炸图。

其中:1、夹子;2、底壳;3、控制装置;4、顶壳;5、缓冲气囊;6、下电路板;7、上电路板;8、四通阀;9、电池;10、单向阀;11、第一管路;12、第二管路;13、自动充气泵;14、气管接头;101、夹座;102、弹簧卡口;103、夹爪;104、抵柱;105、螺母孔;106、螺母;201、数据接孔;202、电源接孔;203、气管接孔;204、底壳支柱;205、电路板支柱;206、气囊卡槽;207、自动充气泵卡槽;208、管路卡槽;209、四通卡槽;210、接口卡槽;211、电池座;212、电池挡板;213、散热孔;214、螺母座;215、夹座孔;401、吸痰模式按钮通孔;51、壳体;52、囊体;53、短接头;54、长接头;61、第一压力传感器;62、第二压力传感器;63、蜂鸣器;64、电磁阀;65、电源座;66、数据接口座;67、排孔;701、排柱;702、显示屏;703、开关;704、开始按钮;705、放气按钮;706、设置按钮;707、微增按钮;708、微减按钮;709、运行指示灯;710、提示指示灯;711、警指示灯;712、吸痰模式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自动充气泵的压力监控仪,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壳2和顶壳4,底壳2外安装有夹子1,底壳2侧边设有用于输出数据的数据接孔201,底壳2与顶壳4对接后形成的空腔内安装有用于控制气管插管气囊压力的控制装置3,控制装置3包括下电路板6、上电路板7和缓冲气囊5,缓冲气囊5通过管路与外部气管插管的气囊相连通,下电路板6上设有用于存储数据的芯片和控制吸痰模式下气管插管气囊压力的吸痰控制模块;顶壳4上开多个通孔,其中一个通孔为吸痰模式按钮通孔401,上电路板7上设置有吸痰模式按钮712,吸痰模式按钮712伸出所述吸痰模式按钮通孔401。

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的安装结构为:包括安装在底壳2中的下电路板6、缓冲气囊5、自动充气泵13、四通阀8和电池9,下电路板6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61、第二压力传感器62、蜂鸣器63、电磁阀64、电源座65、数据接口座66和排孔67,底壳2一侧壁处固定有连接至外部气管插管的气管接头14;自动充气泵13出气口通过单向阀10与缓冲气囊5的进气口连接,缓冲气囊5出气口通过第一管路11连接至四通阀8,四通阀8通过三条第二管路12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61、第二压力传感器62和气管接头14连接,气管接头14一端连接电磁阀64,另一端连接至外部的插管气管;

如图2所示,下电路板6通过排孔67与上电路板7连接,上电路板7上设有与排孔67相卡接的排柱701,还安装有显示屏702、开关703、开始按钮704、放气按钮705、设置按钮706、微增按钮707、微减按钮708、运行指示灯709、提示指示灯710、报警指示灯711及吸痰模式按钮712,显示屏702、开关703、开始按钮704、放气按钮705、设置按钮706、微增按钮707、微减按钮708、运行指示灯709、提示指示灯710、报警指示灯711及吸痰模式按钮712分别通过顶壳4上设置的相应通孔固定于顶壳4的外表面。

如图3所示,缓冲气囊5的结构为:包括壳体51,其内部设有囊体52,囊体52内存储有起缓冲作用的气体,囊体52上设有短接头53和长接头54,短接头53和长接头54均穿出壳体51外并分别与第一管路11和单向阀10连接。长接头54伸入至囊体52底部。

如图5所示,底壳2内部的结构为:底壳2一侧壁开有连接外接电源的电源接孔202,另一侧壁开有固定气管接头14的气管接孔203,底壳2上部边缘开有散热孔213,在底壳2四个顶角处设有与顶壳4固定连接的底壳支柱204,四个底壳支柱204的内圈设有四个用于固定下电路板6的电路板支柱205,位于其中一侧两个底壳支柱204之间设有气囊卡槽206与自动充气泵卡槽207,自动充气泵卡槽207一侧设有固定第一管路11的管路卡槽208,还包括固定四通阀8的四通卡槽209、固定气管接头14的接口卡槽210,以及固定电池9的电池座211和电池挡板212;底壳2中部设有螺母座214,其一侧设有一组夹座孔215。

如图6所示,夹子1安装结构为:包括夹座101,夹座101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弹簧卡口102与夹爪103连接,夹座101的外侧面上设有一组间隔设置的抵柱104和一个螺母孔105,螺母孔105通过螺母106与底壳2固定,抵柱104成倒钩状,与底壳2内设置的一组夹座孔215相卡接,螺母106与底壳内设置的螺母座214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若气管插管的气囊压力值小于设定的范围值,自动充气泵13开始进行自动充气,若压力值大于设定的范围值,电磁阀64控制自动充气泵13开始放气动作,气体只能从自动充气泵13经单向阀10单向流如缓冲气囊5,单向阀10防止了气体由自动充气泵13漏气而产生气囊压力的减小,从而减少了患者的风险和自动充气泵13的使用频次,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缓冲气囊5存储了大量气体起到了缓冲作用,当患者因咳嗽或其它动作引起的对插管气囊的瞬间挤压,因为缓冲气囊5的缓冲作用,管路内部总压的不会立即发生变化,从而维持了气囊内部压力的稳定性,避免了电磁阀64放气和当咳嗽或其它动作结束后气囊压力减小而需要自动充气泵13动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缓冲气囊5的长接头54靠近囊体52底部,使气囊上方的气体排出,整个气体在气囊内部形成从下往上的流通通道;

散热孔213可散发上、下电路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同时将报警声传播出去,电路板支柱205起固定支撑下电路板6的作用,底壳支柱204起固定顶壳4的作用。夹座101上的抵柱104卡接在夹座孔215上,起到限位与固定夹座101的作用。螺母座214与螺母106相配合起到固定夹子1的作用;电池座211与电池挡板212固定电池9,避免电池9在是运输或者使用过程中的移位,电池9为内部供电电源,当外接电源意外脱落或者不供电的情况下,电池9可临时供电防止因该装置停止工作而导致的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情况产生。

当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值超出设定的压力范围时,且超出范围的持续时间不大于30s时,提示指示灯710会亮起,提醒使用者患者当前插管气囊压力不在范围内,当压力值不在压力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大于30s时,报警指示灯711会亮起,增加了压力值判断的准确度和灵活性,节约了使用者和患者的时间;当患者需要进行吸痰时,开启吸痰模式按钮712,在该模式下,第一压力传感器61、第二压力传感器62及电磁阀64的功能将暂时被禁用,即使插管气囊压力超过设定值,本实用新型也不会进行泄压工作,当人工吸痰结束时,气囊压力会自动回复设定值内,降低了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