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止鼾按摩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9899发布日期:2019-09-20 21:5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止鼾按摩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多功能止鼾按摩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颈椎病逐渐增加,特别是上班族长时间面对着电脑,或低头看手机,颈椎缺少经常的活动,造成颈部肌肉劳损。另外,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打鼾,极大的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在民间传统观念里,打呼噜是一个人睡得好的表现,最多只是给别人造成一些困扰。然而现代医学表明,打鼾并不代表睡眠质量高,反而恰恰是睡眠时身体对自身的不适。打鼾容易引起睡眠呼吸暂停,造成机体的血氧浓度下降,而危害身心健康。

因此一款枕头,如果能够被赋予止鼾、按摩、理疗等功能,那么能够极大的便利人们的生活,而目前市场上暂未出现一种集止鼾、按摩、理疗及助眠功能于一体的枕头产品。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实用性强的多功能止鼾按摩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止鼾按摩枕,该多功能止鼾按摩枕包括内置有止鼾结构、按摩结构和理疗结构的枕头本体、控制单元和连接构件;

所述止鼾结构包括充气气囊、用于采集用户头部位置的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和用于提取用户的鼾声信号的鼾声提取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气泵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和所述鼾声提取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头部位置和所述鼾声信号生成充放气指令给所述气泵;

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连接所述气泵,所述气泵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分别连通所述充气气囊,以根据所述充放气指令实现对所述充气气囊的充放气控制;

所述控制电路板还控制连接所述按摩结构和所述理疗结构,以实现按摩和理疗功能。

基于上述,所述枕头本体还包括枕套正面、枕芯、枕芯载体和枕套背面,所述枕芯载体正面开设有用于放置止鼾结构的止鼾凹槽,所述枕芯载体背面自上至下开设有用于放置按摩结构的按摩凹槽和用于放置理疗结构的理疗凹槽。

基于上述,所述头部位置检测单元为分别设置在所述充气气囊表面的压力形变片,所述压力形变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采集所述充气气囊表面的压力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控制电路板,以确定用户头部位置;

所述鼾声提取单元包括麦克风以及差分放大电路,所述麦克风采集鼾声信号,经所述差分放大电路放大后发送至所述控制电路板,以确定用户是否打鼾。

基于上述,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枕头本体上的保护套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护套内的导气管和电路信号线,所述气泵通过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充气气囊,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电路信号线连接所述头部位置检测单元、所述鼾声提取单元、所述按摩结构和所述理疗结构。

基于上述,所述按摩结构包括按摩转子和降噪电机,所述降噪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所述按摩转子连接,根据所述控制电路板发送的按摩数据控制所述按摩转子进行按摩。

基于上述,所述理疗结构为红外加热装置或磁石条,所述理疗结构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根据所述控制电路板发送的理疗数据进行理疗。

基于上述,所述充气气囊为4-6个独立的医用级TPU气囊,每个医用级TPU气囊的爆破压力至少为0.25Mpa。

基于上述,所述枕芯载体为记忆棉或硅胶套,所述枕芯为决明子或薰衣草类静神安眠枕芯。

基于上述,所述止鼾按摩枕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上设置有止鼾按钮、按摩按钮、理疗按钮和用于发射控制指令的信号发射组件,所述控制单元上对应所述遥控器上的信号发射组件设置有信号接收组件。

基于上述,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蓝牙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蓝牙无线传输模块与移动设备通信。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巧妙的运用载体进行凹槽化设计,在不增加枕头整体高度的同时,使得枕头正面具有止鼾功能,枕头背面具有按摩和理疗功能,产品具实现了智能化,可以较大的满足睡眠用户应用需求;同时通过采用决明子或薰衣草等静神安眠类枕芯,达到助眠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枕芯载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枕芯载体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止鼾凹槽;2.充气气囊;3.枕芯载体正面;4.枕芯载体背面;5.按摩凹槽;6.理疗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止鼾按摩枕,包括枕头本体、控制单元以及连接构件,所述枕头本体包括枕套正面、枕芯、枕芯载体和枕套背面,所述枕套两侧安装有固定带,优选的,所述枕芯载体为记忆棉或硅胶套,所述枕芯为决明子或薰衣草类静神安眠枕芯,用户可以随意进行替换。

如图2所示,所述枕芯载体正面3开设有用于放置止鼾结构的止鼾凹槽1,所述止鼾结构包括充气气囊2、用于采集用户头部位置的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和用于提取用户的鼾声信号的鼾声提取单元;优选的,所述充气气囊2为4-6个独立的医用级TPU气囊,每个医用级TPU气囊具有唯一的编号,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医用级TPU气囊的爆破压力为0.25Mpa以上;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气泵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头部位置检测单元和所述鼾声提取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头部位置和所述鼾声信号生成充放气指令给所述气泵;

所述控制电路板控制连接所述气泵,所述气泵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分别连通所述充气气囊2,以根据所述充放气指令实现对所述充气气囊2的充放气控制。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气泵的气口之间连通有储气单元,用于缓冲所述充气气囊2放气时对所述气泵的气流冲击,降低充放气过程中的噪音。

具体的,所述头部位置检测单元为独立的贴在每个医用级TPU气囊表面的压力形变片,所述压力形变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采集所述充气气囊表面的压力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多个压力形变片的压力信号判断用户头部下部的医用级TPU气囊的编号,确定用户头部位置;

所述鼾声提取单元包括麦克风以及差分放大电路,所述麦克风采集鼾声信号并经所述差分放大电路放大后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鼾声信号判断是否用户是否打鼾。

如图3所示,所述枕芯载体背面4上部开设有用于放置按摩结构的按摩凹槽5,所述枕芯载体背面4下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理疗结构的理疗凹槽6,所述按摩结构和所述理疗结构分别通过所述连接构件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以实现按摩和理疗功能。

具体的,所述按摩结构包括按摩转子和降噪电机,所述按摩转子和所述降噪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根据所述控制电路板发送的按摩数据对用户头部进行按摩,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理疗结构包括红外加热装置或磁石条,所述红外加热装置或磁石条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根据所述控制电路板发送的理疗数据对用户颈部进行理疗,以达到保护颈椎的目的。

所述止鼾按摩枕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上设置有止鼾按钮、按摩按钮、理疗按钮和用于发射控制指令的信号发射组件,所述控制单元上对应所述遥控器上的信号发射组件设置有信号接收组件,所述控制指令包括止鼾指令、按摩指令和理疗指令。

当用户睡觉时,头部枕在所述多功能止鼾按摩枕正面,选择所述止鼾按钮便可入眠。熟睡过程中,当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鼾声提取单元判断用户打鼾时,结合所述头部位置检测单元确定的用户头部位置,控制用户头部正下方的医用级TPU气囊进行充放气操作,通过调节所述多功能止鼾按摩枕的高度来进行止鼾;如果用户继续打鼾,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用户头部下方左右两侧的医用级TPU气囊进行充气,将用户的睡姿调整为侧睡或者调节用户的侧睡角度来进行止鼾。

当用户睡前需要按摩时,将所述多功能止鼾按摩枕背面朝上,用户枕在所述多功能止鼾按摩枕背面,选择所述按摩按钮,所述按摩转子会对人体头部穴位进行一定时间和力度的触碰、滚动,达到按摩、放松的操作。另外当需要对背、腰进行按摩时,可以使用设置在所述枕套两侧的固定带将所述多功能止鼾按摩枕固定在身体需要按摩的部分进行按摩,同时还不影响用户的其他走动等活动。

当用户睡前需要理疗颈椎部位时,可以将所述多功能止鼾按摩枕的背面朝上,用户躺在所述多功能止鼾按摩枕上,颈椎部位靠近放置有理疗结构的凹槽,选择所述理疗按钮,理疗结构的红外加热装置开始对颈椎加热,或者磁石条开始释放负离子,以达到一定理疗保健功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枕头本体上的保护套以及设置在所述保护套内的导气管和电路信号线,所述气泵通过所述导气管连通所述充气气囊,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电路信号线连接所述头部位置检测单元、所述鼾声提取单元、所述按摩结构和所述理疗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内还设置有蓝牙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蓝牙无线传输模块连接移动设备,以将所述按摩数据、所述理疗数据、所述睡眠数据和医用级TPU气囊的编号以及充放气程度等止鼾数据发送给移动设备。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