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呼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6101发布日期:2019-06-22 00:2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呼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呼吸装置。



背景技术: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内科临床中常使用吸氧和人工辅助呼吸,有时需要交替进行;现有的呼吸装置留有吸氧管开关接头,接上输氧管就能吸氧,分别在吸氧管和人工吸氧管上设置截止阀就可以实现人工吸氧和吸氧治疗的交替进行;但是由于在吸氧管和人工吸氧管上分别设置截止阀,临床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导致两个截止阀同时打开或者同时关闭,操作麻烦;另外现有技术中鼻塞是固定的,无法满足不同的病人使用,且鼻塞处于呼吸面罩内,安装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呼吸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鼻塞安装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呼吸装置,包括呼吸面罩,呼吸面罩上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三通阀,三通阀上连接有人工吸氧管和吸氧管,人工吸氧管上连接有吹气罩;所述吸氧管上连接有输氧管,吸氧管靠近输氧管的端部套设有连接头,吸氧管上设有与连接头相配合的第一密封圈;所述输氧管上设有与连接头相配合的连接座,连接座上设有外螺纹,连接头上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呼吸面罩上对称设有一对穿孔,呼吸面罩外壁上连接有一对贯穿于穿孔内的连接带,连接带另一端连接有鼻塞;所述连接带上设有锁止结构,锁止结构包括设于连接带中部的倒刺,连接带上套设有与倒刺相配合的锁止帽,锁止帽的外径大于穿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有转轴,转轴上套设有阀芯;所述阀体外壁上设有与转轴相连接的操作杆,阀体上设有与操作杆相对应的指针,指针设于阀体远离吸氧管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上设有分别与人工吸氧管、吸氧管、进气管相连通的人工吸氧口、吸氧口、进气口,人工吸氧口和进气口在同一轴线上,吸氧口的轴线与进气口的轴线垂直;所述阀芯沿吸氧口轴线设置的通孔,阀芯上还设有与进气口相配合的连接孔,连接孔与通孔相连通;所述通孔远离吸氧口的端部设有限位块,阀体内壁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堵块,堵块设置于人工吸氧口和吸氧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上连接有与第一密封圈相配合的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二密封圈内设有球形连接端,球形连接端与连接座相连接,吸氧管上设有与球形连接端相配合的弧形座;所述连接头和输氧管上均设有转动杆。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阀和呼吸面罩之间设有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和三通阀之间设有加湿器接头。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三通阀实现人工吸氧管和吸氧管的无缝转换,转换迅速,使用指针提示医护人员三通阀的使用状态,防止医护人员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出现操作失误,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在人工吸氧时,医护人员使用鼻塞堵塞患者鼻孔,使用连接带调节鼻塞在呼吸面罩内的长度,使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不同患者,且使鼻塞能够更好的适应患者,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应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吸氧状态时三通阀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人工吸氧状态时三通阀的示意图;

图中:1、呼吸面罩,2、进气管,3、人工吸氧管,4、三通阀,5、吹气罩,6、吸氧管,7、加湿器接头,8、连接头,9、输氧管,10、过滤器,11、连接带,12、锁止帽,13、倒刺,14、鼻塞,15、穿孔,16、指针,17、操作杆,18、阀体,19、阀芯,20、堵块,21、转轴,22、转动杆,23、第一密封圈,24、球形连接端,25、第二密封圈,26、连接座,27、通孔,28、连接孔,29、吸氧口,30、进气口,31、人工吸氧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呼吸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呼吸面罩1,呼吸面罩1的内壁上覆设有防护垫,呼吸面罩1上连接有进气管2,使用防护垫保护患者与呼吸面罩1接触部分,防止长时间接触造成压伤,保护患者,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进气管2上连接有三通阀4,三通阀4上连接有人工吸氧管3和吸氧管6,人工吸氧管3上连接有吹气罩5,吹气罩5的内壁上覆设有软垫,使用三通阀4实现人工吸氧管3和吸氧管6的无缝转换,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三通阀4和呼吸面罩1之间设有过滤器10,使用过滤器10对气体进行过滤,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吸氧管6上连接有输氧管9,吸氧管6靠近输氧管9的端部套设有连接头8,吸氧管6上设有与连接头8相配合的第一密封圈23,连接头8和三通阀4之间设有加湿器接头7,使用加湿器接头7连接加湿器,提高氧气的湿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输氧管9上设有与连接头8相配合的连接座26,连接座26上设有外螺纹,连接头8上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连接头8与连接座26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头8与第一密封圈23接触对吸氧管6和输氧管9的连接实现第一层密封;呼吸面罩1上对称设有一对穿孔15,呼吸面罩1外壁上连接有一对贯穿于穿孔15内的连接带11,连接带11另一端连接有鼻塞14,在人工吸氧时,使用鼻塞14塞住患者鼻孔,提高人工吸氧的效果,使用连接带11使鼻塞14能够适应不同的患者,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适应性;连接带11上设有锁止结构,锁止结构包括设于连接带11中部的倒刺13,倒刺13朝向鼻塞14设置,连接带11上套设有与倒刺13相配合的锁止帽12,锁止帽12的外径大于穿孔15的直径,使用锁止结构防止在鼻塞14安装完成后,连接带11向呼吸面罩1内移动影响患者人工吸氧。

三通阀4包括阀体18,阀体18内设有转轴21,转轴21上套设有阀芯19;阀体18外壁上设有与转轴21相连接的操作杆17,阀体18上设有与操作杆17相对应的指针16,指针16设于阀体18远离吸氧管6的端部,操作杆17指向指针16时,三通阀4处于人工吸氧状态,操作杆17指向进气管2时,三通阀4处于吸氧状态;阀体18上设有分别与人工吸氧管3、吸氧管6、进气管2相连通的人工吸氧口31、吸氧口29、进气口30,人工吸氧口31和进气口30在同一轴线上,吸氧口30的轴线与进气口30的轴线垂直;阀芯19沿吸氧口30轴线设置的通孔27,阀芯19上还设有与进气口30相配合的连接孔28,连接孔28与通孔27相连通;通孔27远离吸氧口29的端部设有限位块,阀体18内壁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堵块20,堵块20设置于人工吸氧口31和吸氧口29之间,使用堵块20与限位块相配合,防止阀体18转向过度;吸氧状态时,氧气经吸氧口29、通孔27、连接孔28、进气口30流向进气管2;人工吸氧状态时,氧气经人工吸氧口31、通孔27、进气口30流向进气管2。

连接座26上连接有与第一密封圈23相配合的第二密封圈25,第二密封圈25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二密封圈25与第一密封圈23相接触,对吸氧管6和输氧管9的连接实现第二层密封;第二密封圈25内设有球形连接端24,球形连接端24与连接座26相连接,吸氧管6上设有与球形连接端24相配合的弧形座,弧形座与球形连接端24接触,对吸氧管6和输氧管9的连接实现第三层密封,使用三层密封提高氧气管和输氧管9连接部的密封性;连接头8和输氧管9上均设有转动杆22,使用转动杆22转动连接头8和输氧管9进行连接,使连接头8和输氧管9的连接更加的方便,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使用时,医护人员将吸氧管6和输氧管9通过连接头8与连接座26相连接,吸氧管6和输氧管9之间通过连接头8和第一密封圈23、第一密封圈23和第二密封圈25、球形连接端24和弧形座形成三层密封,提高吸氧管6和输氧管9之间连接的密封性;医护人员将呼吸面罩1安装至患者口鼻处为患者提供吸氧治疗,此时三通阀4处于原始状态,氧气流动如图3所示;当患者需要进行人工吸氧时,医护人员转动操作杆17至指针16处,此时三通阀4状态及氧气流动如图4所示;医护人员将鼻塞14安装至患者鼻孔处,调节连接带11在呼吸面罩1内的长度,调节锁止帽12至穿孔15处,倒刺13与锁止帽12相配合防止连接带11向呼吸面罩1内移动,然后医护人员使用吹气罩5对患者进行人工吸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