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专用引流袋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4877发布日期:2019-06-13 15:55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专用引流袋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专用引流袋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乳腺肿瘤患者在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后,往往会造成乳房的部分或全部缺损,给患者形体及心理造成巨大创伤,对于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也同样会遇到乳房部分切除的苦恼。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些烦恼可通过乳房再造术来解决,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病患选择乳房再造手术。

根据“乳房再造”使用的材料的不同,乳房再造的方法分为自体皮瓣再造和假体再造。皮瓣再造是乳房再造手术的最新技术,能够造出看上去最自然的乳房。在这种方法中,医生从受术者的身体组织部位如背部或腹部取出组织做成皮瓣、皮肤,脂肪和肌肉造成新的乳房。

由于此手术创面比较大,位置比较多,乳房再造术的患者需要在手术后留置多个引流管,以引出积聚于手术切口附近的积液,从而有利于伤口愈合。引流管留置于患者的胸部、腋下、背部等部位,而与引流管连接的引流袋一般需要固定于病号服下襟,以保证引流袋低于手术切口,这样积液才能流入袋中。

这样固定的引流袋存在很多弊端,很多病人在穿脱病号服时会遗忘引流袋,就会造成引流管牵拉、脱出。而且这样固定会在医生为病人切口换药时带来很大的麻烦,换药时病人需将病号服脱下,固定于病服下襟的引流袋只能由家属帮忙手持,由于手术创面位置较多,这样引流管打折、扭曲、拖拽的几率就会增多,会增加脱管的风险。不仅不安全不方便,而且无菌操作也会受到影响,会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专用引流袋固定装置,以改善现有乳腺癌术后固定引流袋的方式不安全、不方便的问题以及可以使患者保持患侧上臂内收位,防止术后手臂外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专用引流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腰髋间系带,所述的腰髋间系带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将腰髋间系带系紧于腰部的系扣;所述的腰髋间系带上套接有引流袋提兜,所述的引流袋提兜能在腰髋间系带上左右窜动,所述的腰髋间系带上对应前侧肚脐部位与后侧腰中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有三角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腰髋间系带为一条两端能接合围成圆的带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系扣为分别设置在腰髋间系带两端的魔术贴,或者为分别设置在腰髋间系带两端的扣子、与扣子相固定连接的多个扣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引流袋提兜包括提兜本体与设置在提兜本体上方两侧的移动套环,移动套环套接于腰髋间系带上,移动套环通过连接带固定连接在提兜本体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腰髋间系带上套接的引流袋提兜个数为大于等于1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腰髋间系带上对应前侧肚脐部位与后侧腰中部分别设置有纽扣,纽扣设在腰髋间系带的外侧面上;在两纽扣之间可拆卸连接有三角巾,三角巾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两纽扣相配合连接的多个扣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专用引流袋固定装置,通过将所述的腰髋间系带、引流袋提兜、三角巾相结合,能够解决现有乳腺癌术后固定引流袋的方式不安全、不方便的问题以及可以使患者保持患侧上臂内收位,防止术后手臂外展;而且医生换药方便,独自可以完成,不需要家属在旁边帮忙手持其他引流袋,大大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专用引流袋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腰髋间系带、2为系扣、3为引流袋提兜、4为三角巾、5为提兜本体、6为移动套环、7为纽扣、8为扣眼、9为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专用引流袋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腰髋间系带1,所述的腰髋间系带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将腰髋间系带1系紧于腰部的系扣2;所述的腰髋间系带1上套接有引流袋提兜3,所述的引流袋提兜3能在腰髋间系带1上左右窜动,所述的腰髋间系带1上对应前侧肚脐部位与后侧腰中部之间可拆卸连接有三角巾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腰髋间系带1为一条两端能接合围成圆的带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系扣2为分别设置在腰髋间系带1两端的魔术贴,或者为分别设置在腰髋间系带1两端的扣子、与扣子相固定连接的多个扣眼;所述的系扣2采用魔术贴或者采用扣子、与扣子相固定连接的多个扣眼,这样能够用来调节松紧,以满足不同胖瘦的病人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引流袋提兜3包括提兜本体5与设置在提兜本体5上方两侧的移动套环6,移动套环6套接于腰髋间系带1上,移动套环6通过连接带9固定连接在提兜本体5的两侧;通过所述的移动套环6套接于腰髋间系带1上,移动套环6通过连接带9连接在提兜本体5的两侧,可以实现所述的引流袋提兜3在腰髋间系带1上随意移动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腰髋间系带1上套接的引流袋提兜3个数为大于等于1个。

具体地,根据患者所需留置的引流管枚数来在腰髋间系带1上套接几个引流袋提兜3,把引流袋放置于引流袋提兜3中;这样即实现引流袋被固定在病人腰髋间,低于切口,不影响引流液排出;而且不受穿脱病号服的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腰髋间系带1上对应前侧肚脐部位与后侧腰中部分别设置有纽扣7,纽扣7设在腰髋间系带1的外侧面上;在两纽扣7之间可拆卸连接有三角巾4,三角巾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两纽扣7相配合连接的多个扣眼8。

所述的三角巾4为具有弹性的三角巾,在所述的腰髋间系带1的上可拆卸连接一个带弹性的三角巾用纽扣7固定在腰髋间系带1上,可调节松紧,使患者保持患侧上臂内收位,防止术后手臂外展;在使用三角巾4来固定手臂时,首先选取三角巾4一端的一个扣眼8来扣在腰髋间系带1上前侧肚脐部位的纽扣7上,然后绕过手臂进行固定手臂,最后将缠绕后的三角巾4另一端的某一个扣眼扣在后侧腰中部的纽扣7上;即完成手臂的固定。

在平时,如果不需要使用三角巾4固定手臂时,可以将三角巾4一端通过扣眼8扣接在腰髋间系带1上前侧肚脐部位的纽扣7上或者扣接在腰髋间系带上后侧腰中部的纽扣7上,然后再将三角巾4的两端头打结在一起即可,如图1所示。

乳房再造术后切口位置较多,腋下、胸前、后背都会有创口,有的病人创口还在躯干两侧;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袋固定装置,医生换药换其中一个位置时,可以把其他的引流袋提兜3移动到身体对侧,因为引流管足够长,不会牵拉、拖拽,可以有效减少脱管发生率,导管固定不会受影响;而且医生换药方便,独自可以完成,不需要家属在旁边帮忙手持其他引流袋,大大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