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辅助肢体康健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2472发布日期:2019-06-26 01:25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辅助肢体康健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辅助肢体康健用具,属于医疗保健器械。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如今社会总体呈现出年龄“长寿化”现象,截止到201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14440万人,老龄人口数目和增加速率的加快,意味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日益严峻,劳动力比例的迅速下降将严重加重未来的社会负担,因此,专业、高效、有效的养老设计,是减轻老龄化社会工作负担的重要途径。

在当下老年人面临的众多问题中,健康问题一直居于首要位置,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机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托马斯·M·吉尔博士指出,老年人身体机能丧失,尽管恢复率很高,但转变也很频繁,若不及时对身体机能进行锻炼和恢复运动处理,相关病理复发和并发病症出现的几率会高达70%,其中永久丧失能力的可能性占据13%,目前针对老年人身体机能丧失的问题,主要包括手部无力、手部颤抖、关节屈曲困难和手部屈伸困难,具体表现为抓力与握力不足,整个手部乃至上肢的颤抖,并伴有手部力量削弱。

针对上述困难,亟需一种辅助产品,以满足身体机能逐渐丧失的问题;目前市面上存在的部分商品,如Hybrid Assistive Limb混合辅助假肢,外侧是主要机械部件,通过一个感应贴片部件,位于手肘内侧部位,用来感知肌肉神经的紧张程度,从而辅助上肢进行负重运动,Cyberdyne辅助机械套装,通过搜集人体表面的肌肉电信号,来对机器人传达行走的意志,从而帮助人手部活动和腿部行走,这些产品感知灵敏,佩戴者可轻易抬起重量物品,但是单品重量大,不易携带,而且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辅助肢体康健用具,不仅结构简单,穿戴简易,重量轻便,同时实现了对身体机能的实时监测,满足人体的上肢康复锻炼。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合辅助肢体康健用具,包括肩部支撑部件、肘部支撑部件和小臂支撑部件,大臂支撑架的顶部安装在肩部支撑部件位于人体背部的侧边,其底部活动安装在肘部支撑部件的顶端,小臂支撑部件的顶部连接在肘部支撑件的底端;

还包括肘部支撑组,其包括第一肘部支撑架和第二肘部支撑架,第一肘部支撑架的顶端活动连接在大臂支撑架上,其底端与第二肘部支撑架的顶端旋转连接,第二肘部支撑架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在小臂支撑部件上;同时第一肘部支撑架和第二肘部支撑架均呈立体U形结构,第一肘部支撑架的立体U形开口和第二肘部支撑架的立体U形开口相对连接形成中空包覆结构,肘部支撑部件置于中空包覆结构内,第一肘部支撑架与第二肘部支撑架形成的两处连接部分同时与肘部支撑部件的两侧固定;

还包括第一大臂固定部件、第二大臂固定部件和小臂固定部件,第一大臂固定部件固定连接在肩部支撑部件肩部支撑部件位于大臂外侧的底端,第二大臂固定部件安装在第一肘部支撑架与大臂支撑架连接处,小臂固定部件安装在第二肘部支撑架与小臂支撑部件连接处;

还包括控制装置,其通过电线与肩部支撑部件、肘部支撑部件以及小臂支撑部件联通,接收各部件信息并向各部件发送指令进行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肩部支撑部件呈弧形结构设置,且弧形结构中间两侧向外侧膨大,其开口处包覆在人体肩部,与人体肩部匹配;

肘部支撑部件呈弧形结构设置,且弧形结构中间两侧向外侧膨大,其开口处包覆在人体肘部,与人体肘部匹配;

小臂支撑部件呈弧形结构设置,其开口处包覆在人体臂部,与人体小臂匹配;小臂支撑部件的顶部至底部宽度逐渐减小;

在肩部支撑部件、肘部支撑部件和小臂支撑部件的内侧贴合布置软布泡棉层;

在第一大臂固定部件、第二大臂固定部件、小臂固定部件和小臂支撑部件处均安装固定魔术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大臂支撑架的底部通过连接带与肘部支撑部件的顶部活动连接,肘部支撑部件的底部通过连接带与小臂支撑部件的顶部活动连接;

在肩部支撑部件相对人体的一侧安装固定肩部固定带;

第一肘部支撑架与第二肘部支撑架之间通过安装转轴实现两者的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控制装置包括电池板、驱动电机、信息处理器和肌电电极,前述的驱动电机置于肘部支撑部件内部,电池板和信息处理器置于肩部支撑部件内部,肌电电极分别布设在肩部支撑部件、肘部支撑部件和小臂支撑部件内部,驱动电机通过导线与电池板相连通,信息处理器同时与肌电电极、电池板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在肘部支撑部件的两侧分别开设镂空,其上附设泡棉布料层,镂空部分的高度范围为34mm-4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驱动电机为EA100伺服驱动器,信息处理器为STM32处理器,前述的信息处理器同时与客户端联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前述肩部支撑部件的正面宽度范围为141mm-167mm,其侧面宽度范围为93mm-105mm,其高度范围为118mm-140mm,第一大臂固定部件的高度范围为43mm-50mm,第二大臂固定部件的高度范围为40-44mm,大臂支撑架的高度范围为111mm-130mm,肘部支撑部件的高度范围为87mm-103mm,其顶部宽度范围为65mm-75mm,其底部宽度范围为90mm-105mm,其弧形结构凸出的部分宽度范围为30mm-35mm,第一肘部支撑架和第二肘部支撑架连接成型后的高度范围为220mm-260mm,第一肘部支撑架的两侧外围宽度范围为102mm-120mm,两侧内围宽度范围为93mm-110mm,小臂固定部件的高度范围为34mm-40mm,小臂支撑部件的高度范围为84mm-110mm,小臂支撑部件底部的宽度范围为40mm-45mm,小臂支撑部件顶部的宽度范围为63mm-74mm,前述混合辅助肢体康健用具的高度范围为530mm-630mm。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上肢身体机能的实时监测,为身体机能的恢复锻炼提供治疗依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轻便,穿戴简易,可用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适用于男性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适用于男性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适用于女性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适用于女性的主视图。

图中:1为肩部支撑部件,2为肘部支撑部件,3为小臂支撑部件,4为大臂支撑架,5为第一肘部支撑架,6为第二肘部支撑架,7为第一大臂固定部件,8为第二大臂固定部件,9为小臂固定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特征部件:1为肩部支撑部件,2为肘部支撑部件,3为小臂支撑部件,4为大臂支撑架,5为第一肘部支撑架,6为第二肘部支撑架,7为第一大臂固定部件,8为第二大臂固定部件,9为小臂固定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合辅助肢体康健用具,包括肩部支撑部件、肘部支撑部件和小臂支撑部件,大臂支撑架的顶部安装在肩部支撑部件位于人体背部的侧边,其底部活动安装在肘部支撑部件的顶端,小臂支撑部件的顶部连接在肘部支撑件的底端;

还包括肘部支撑组,其包括第一肘部支撑架和第二肘部支撑架,第一肘部支撑架的顶端活动连接在大臂支撑架上,其底端与第二肘部支撑架的顶端旋转连接,第二肘部支撑架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在小臂支撑部件上;同时第一肘部支撑架和第二肘部支撑架均呈立体U形结构,第一肘部支撑架的立体U形开口和第二肘部支撑架的立体U形开口相对连接形成中空包覆结构,肘部支撑部件置于中空包覆结构内,第一肘部支撑架与第二肘部支撑架形成的两处连接部分同时与肘部支撑部件的两侧固定;

还包括第一大臂固定部件、第二大臂固定部件和小臂固定部件,第一大臂固定部件固定连接在肩部支撑部件肩部支撑部件位于大臂外侧的底端,第二大臂固定部件安装在第一肘部支撑架与大臂支撑架连接处,小臂固定部件安装在第二肘部支撑架与小臂支撑部件连接处;

还包括控制装置,其通过电线与肩部支撑部件、肘部支撑部件以及小臂支撑部件联通,接收各部件信息并向各部件发送指令进行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肩部支撑部件呈弧形结构设置,且弧形结构中间两侧向外侧膨大,其开口处包覆在人体肩部,与人体肩部匹配;

肘部支撑部件呈弧形结构设置,且弧形结构中间两侧向外侧膨大,其开口处包覆在人体肘部,与人体肘部匹配;

小臂支撑部件呈弧形结构设置,其开口处包覆在人体臂部,与人体小臂匹配;小臂支撑部件的顶部至底部宽度逐渐减小;

在肩部支撑部件、肘部支撑部件和小臂支撑部件的内侧贴合布置软布泡棉层;

在第一大臂固定部件、第二大臂固定部件、小臂固定部件和小臂支撑部件处均安装固定魔术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大臂支撑架的底部通过连接带与肘部支撑部件的顶部活动连接,肘部支撑部件的底部通过连接带与小臂支撑部件的顶部活动连接;

在肩部支撑部件相对人体的一侧安装固定肩部固定带;

第一肘部支撑架与第二肘部支撑架之间通过安装转轴实现两者的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控制装置包括电池板、驱动电机、信息处理器和肌电电极,前述的驱动电机置于肘部支撑部件内部,电池板和信息处理器置于肩部支撑部件内部,肌电电极分别布设在肩部支撑部件、肘部支撑部件和小臂支撑部件内部,驱动电机通过导线与电池板相连通,信息处理器同时与肌电电极、电池板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在肘部支撑部件的两侧分别开设镂空,其上附设泡棉布料层,镂空部分的高度范围为34mm-4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驱动电机为EA100伺服驱动器,信息处理器为STM32处理器,前述的信息处理器同时与客户端联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前述肩部支撑部件的正面宽度范围为141mm-167mm,其侧面宽度范围为93mm-105mm,其高度范围为118mm-140mm,第一大臂固定部件的高度范围为43mm-50mm,第二大臂固定部件的高度范围为40-44mm,大臂支撑架的高度范围为111mm-130mm,肘部支撑部件的高度范围为87mm-103mm,其顶部宽度范围为65mm-75mm,其底部宽度范围为90mm-105mm,其弧形结构凸出的部分宽度范围为30mm-35mm,第一肘部支撑架和第二肘部支撑架连接成型后的高度范围为220mm-260mm,第一肘部支撑架的两侧外围宽度范围为102mm-120mm,两侧内围宽度范围为93mm-110mm,小臂固定部件的高度范围为34mm-40mm,小臂支撑部件的高度范围为84mm-110mm,小臂支撑部件底部的宽度范围为40mm-45mm,小臂支撑部件顶部的宽度范围为63mm-74mm,前述混合辅助肢体康健用具的高度范围为530mm-630mm。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的混合辅助肢体康健用具分别男性用具与女性工具两种,两者只是在尺寸上存在差异,也是经过实际测量统计进行的分类;

具体的,男性用具:肩部支撑部件的正面宽度为167mm,其侧面宽度为105mm,其高度为140mm,第一大臂固定部件的高度为50mm,第二大臂固定部件的高度为44mm,大臂支撑架的高度为130mm,肘部支撑部件的高度为103mm,其顶部宽度为75mm,其底部宽度为105mm,其弧形结构凸出的部分宽度为35mm,第一肘部支撑架和第二肘部支撑架连接成型后的高度为260mm,第一肘部支撑架的两侧外围宽度为120mm,两侧内围宽度为110mm,小臂固定部件的高度为40mm,小臂支撑部件的高度为110mm,小臂支撑部件底部的宽度为45mm,小臂支撑部件顶部的宽度为74mm,前述混合辅助肢体康健用具的高度为630mm。

女性用具:肩部支撑部件的正面宽度为141mm,其侧面宽度为93mm,其高度为118mm,第一大臂固定部件的高度为43mm,第二大臂固定部件的高度为40,大臂支撑架的高度为111mm,肘部支撑部件的高度为87mm,其顶部宽度为65mm,其底部宽度为90mm,其弧形结构凸出的部分宽度为30mm,第一肘部支撑架和第二肘部支撑架连接成型后的高度为220mm,第一肘部支撑架的两侧外围宽度为102mm,两侧内围宽度为93mm,小臂固定部件的高度为34mm,小臂支撑部件的高度为84mm,小臂支撑部件底部的宽度为40mm,小臂支撑部件顶部的宽度为63mm,前述混合辅助肢体康健用具的高度为530mm。

本实用新型通过贴合在人体内的肌电电极获取人体机能实时的数据情况,通过反馈至信息处理器处,信息处理器进行分析,驱动电机能够自主提供电能,及时输送至电池板为系统提供运作电力。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申请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

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