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吸收制品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反渗卫生巾。
背景技术:
个人卫生的吸收制品,在使用期间附接到使用者的内衣上,典型的示例包括卫生巾、卫生护垫和失禁衬垫。此类制品通常用于吸收并保留由人体分泌的体液以及其它流出物,诸如尿液和经血。
这些吸收制品通常是单次使用后可抛型,其内部通常设置棉花材料将经血吸收,然而,棉花材料很容易局部吸收饱和并向卫生巾表面反渗,造成大面积经血与空气接触的情况,容易滋生细菌壁并产生异味,影响经期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反渗卫生巾,其具有吸收快速,防反渗效果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反渗卫生巾,包括吸收本体和固定在所述吸收本体两侧边上的侧翼,所述吸收本体包括防水层和固定在所述防水层上的吸水包覆层以及固定在所述防水层和所述吸水包覆层之间的吸水芯;
所述吸水芯与所述防水层之间固定设置有防反渗层,所述防反渗层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靠近所述防水层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其靠近所述吸水芯的直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经血或人体分泌物被吸水包覆层吸入后经由连通孔进入吸水芯,如此设置的连通孔既保证液体能从吸水包覆层进入吸水芯,大幅减少液体从吸水包覆层内反渗出吸收本体而与空气接触的情况,提高人体穿戴的舒适感,减少侧漏的发生,更加卫生、实用。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包覆层远离所述防水层的一面开设有多个导液孔,所述导液孔远离所述防水层一端的直径大于其靠近所述防水层的直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液孔加速液体从吸水包覆层进入吸水芯的速度,使吸水包覆层表面不留存水分,保持干爽,导液孔两端直径大小的设置可大大减少液体能从防反渗层表面渗回吸水包覆层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液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水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吸收本体在吸收瞬时流量较大的液体时,导水腔可临时提供缓冲空间,避免部分液体无法吸收而产生侧漏。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吸收本体受到挤压时会有一部分液体反渗,具有弹性的吸水芯可在失去外力作用时快速的复原并将液体吸回,保证吸水包覆层表面的干爽。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芯内穿设固定有导水棉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棉本身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导水棉网的设置加快液体在吸水芯内的扩散速度,保证吸水包覆层表面液体的快速吸收。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包覆层远离所述防水层的一面开设有多个导水沟槽,所述导液孔开设在所述导水沟槽底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沟槽引导液体快速的流入导液孔内,有利于吸水包覆层表面保持干爽。
进一步的,所述侧翼上固定设置有粘黏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侧翼上的粘黏层可固定在人体穿着上,保证吸收本体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包覆层靠近所述侧翼的一侧设置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与人体表面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与人体表面贴合的隆起部可防止液体从吸水包覆层的两侧漏出,并提高穿戴的舒适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吸水包覆层和连通孔将经血或人体分泌物吸入后经由连通孔进入吸水芯,连通孔靠近防水层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其靠近吸水芯的直径,如此设置的连通孔既保证液体能从吸水包覆层进入吸水芯,大幅减少液体从吸水包覆层内反渗出吸收本体而与空气接触的情况,提高人体穿戴的舒适感,减少侧漏的发生,更加卫生、实用;
(2)通过在导液孔以及导液孔的内侧壁上开设的多个导水腔,加速加速液体从吸水包覆层进入吸水芯的速度,使吸水包覆层表面不留存水分,保持干爽,并由导水腔提供可临时缓冲吸收的空间,避免部分液体无法吸收而产生侧漏,也可在液体反渗时缓冲反渗,提供缓冲空间;
(3)通过由弹性材料制成吸水芯,使得其在其不再受到挤压后,可在失去外力作用时快速的弹性复原并将液体吸回,保证吸水包覆层表面的干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向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1、吸收本体;11、防水层;12、吸水包覆层;121、导液孔;122、导水腔;123、导水沟槽;13、吸水芯;14、导水棉网;15、隆起部;2、侧翼;21、粘黏层;3、防反渗层;31、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防反渗卫生巾,如图1所示,包括吸收本体1和固定在吸收本体1两侧边上的侧翼2,吸收本体1包括防水层11和固定在防水层11上的吸水包覆层12以及固定在防水层11和吸水包覆层12之间的吸水芯13,如图2所示,侧翼2上固定设置有粘黏层21,将粘黏层21与内裤粘黏固定,保证吸收本体1吸收的稳定性,并在吸水包覆层12靠近侧翼2的一侧设置与人体表面贴合的隆起部15,防止液体从吸水包覆层12的两侧漏出,并提高穿戴的舒适性。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吸水包覆层12和吸水芯13层之间固定防反渗层3,防反渗层3上开设有大量的连通孔31,并使连通孔31靠近防水层11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其靠近吸水芯13的直径,可在吸水包覆层12远离防水层11的一面开设打大量的导液孔121,并使导液孔121远离防水层11一端的直径大于其靠近防水层11的直径。吸水包覆层12远离防水层11的一面开设有多个导水沟槽123,将导液孔121设置在导水沟槽123底部,可由导水沟槽123引导液体快速的流入导液孔121内,有利于吸水包覆层12表面保持干爽。
如图3所示,当吸收本体1在吸收瞬时流量较大的液体时,开设在导液孔121的内侧壁上的多个导水腔122可临时提供缓冲空间,避免部分液体无法吸收而产生侧漏。
如此设置,经血或人体分泌物由吸水包覆层12及其导液孔121快速的到达防反渗层3,再由连通孔31进入吸水芯13,这样的连通孔31和导液孔121既保证液体能从吸水包覆层12进入吸水芯13,大幅减少液体从吸水包覆层12以内反渗出气表面而使经血与空气接触,提高人体穿戴的舒适感,减少侧漏的发生,更加卫生、实用。
其中,如图2所示,吸水芯1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该弹性材料可选用由宝洁集团推出的液体材料FlexFoam,用纯净水和纳米分子级聚合物通过乳化技术液化而成,类似于记忆棉的多孔形态,当吸收本体1受到挤压时发生液体反渗,具有弹性的吸水芯13可在失去外力作用时快速的复原并将液体吸回,保证吸水包覆层12表面的干爽,并在吸水芯13内穿设固定导水棉网14,利用棉本身具有良好的吸水性,网状的棉占空间较小,而且能加快液体在吸水芯13内的扩散速度,保证吸水包覆层12表面液体的快速吸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