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夹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5763发布日期:2019-09-29 15:26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夹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夹板,属于医疗耗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骨科夹板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一般由瓦片状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构成,这两块夹板之间通常用软性材质链接,如尼龙、绷带等。

现有骨科夹板的缺点是:1、由于两块夹板之间通过软性材质链接,在固定夹板时易产生移位,导致接好的骨头错位,进而失去夹板固定骨头的意义;2、现有夹板通常需要多人配合操作,一人保持夹板位置不移动错位,一人进行夹板连接固定操作。3、夹板通常为硬材质制成,对患肢易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紧密,操作简单方便,单人即可快速完成固定且不会造成移位和磕碰的骨科夹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骨科夹板,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这两块夹板均为瓦片状结构,所述第一夹板在一端通过铰接结构与第二夹板连接,第一夹板在另一端通过搭扣结构与第二夹板连接,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内侧均设有自动填充层结构,所述自动填充层结构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弹性材料的厚度由上到下逐渐变厚,所述自动填充层结构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处设置有单向阀门。

所述铰接结构为轴连接结构,所述轴连接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一夹板上设置挂轴,在所述第二夹板上设置与所述挂轴相适配的轴套。

所述硬质材料包括硬塑料、钢板、合金板、高分子材料。

所述自动填充层结构内侧设置有可拆卸式亲肤层。

所述自动填充层结构中所用自动填充物为液体、气体或小颗粒固体。

所述弹性材料包括橡胶、凝胶或高分子材料。

所述亲肤层包括尼龙层或者棉布层。

所述小颗粒固体包括细砂或者磁粉。

有益效果:首先,本实用新型采用铰链结构连接两块夹板,连接稳固,不会移位,且连接结构位于夹板外侧不会对骨折处产生影响,其次,在另一端通过搭扣结构进行连接,可以快速进行固定与拆卸,单人即可快速完成固定操作,此外,在夹板内侧设有自动填充层,可以快速填充夹板与患肢直接的空隙,加强固定,在患者运动时保证夹板不会移位、不会磕碰患肢,另外,弹性材料的厚度由上到下逐渐变厚,能够克服填充液体或固体的重力,避免填充物都聚集在下部压迫人体,而人体四肢,下部均较上部细,因此填充物分布在上面更舒适、更贴合人体。

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拆卸方便度,在自动填充层结构设置了出口,可调节松紧程度和排空填充物。

为了增加患者舒适度,在自动填充层内侧增加可替换式亲肤层,对骨折处有伤口的患者可以减少二次伤害,保障伤口洁净、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夹板;2、第二夹板;3、铰接结构;4、搭扣结构;5、自动填充层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轴连接示意图;其中:6、轴连接结构;11、挂轴,21轴套。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填充层示意图;其中:5、自动填充层结构;51、进口;52、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骨科夹板,包括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这两块夹板均为尺寸一致的瓦片状结构的硬塑料,第一夹板1在a端通过铰接结构3与第二夹板2连接,保证夹板在固定时不会产生移位,第一夹板1在b端通过搭扣结构4与第二夹板2连接,单人就能够快速固定夹板,操作简单,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内侧均设有自动填充层结构5,自动填充层结构5由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厚度由上到下逐渐变厚,通过进口51处单向阀,快速将一定温度的液体填充物导入填充层内,对夹板与患肢间空隙进行填充,可对骨折处红肿进行冷敷或热敷,加快患者康复,还能避免因填充液体的重力使填充物都聚集在下部对人体造成压迫,必要时可以将填充物通过出口52处单向阀快速排空。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可以是橡胶、凝胶或者其他材料。自动填充层结构5中所用自动填充物为液体、气体或小颗粒固体,小颗粒固体为细砂,细砂也可由磁粉或者其他固体颗粒替换。

实施例2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一种骨科夹板,包括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这两块夹板均为尺寸一致的瓦片状结构的钢板,在第一夹板1的a端上设置挂轴11,在第二夹板2的对应端设置与挂轴11对应的轴套21,第一夹板1在b端通过搭扣结构4与第二夹板2连接,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2内侧均设有自动填充层结构5,自动填充层结构5靠近患肢一侧设置有可拆卸式亲肤层,亲肤层由棉布层构成。棉布层也可由尼龙层或其他亲肤材料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