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骨折术后鼻夹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5745发布日期:2019-09-29 15:26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鼻骨折术后鼻夹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准确的说涉及一种鼻骨折术后鼻夹板。



背景技术:

鼻骨骨折是一种常见鼻损伤,严重时影响鼻腔通气功能及面部外形,在鼻骨骨折临床治疗后,需要对鼻骨进行复位和固定。外部鼻骨固定不良,尤其是有远端骨折片外移的,即使是已复位的鼻骨也容易有反弹的现象,导致需要进行二次处理。鼻外伤还容易导致鼻中隔偏曲,针对鼻中隔偏曲,现在常采用棉球、凡士林纱条进行固定、止血,但是棉球和凡士林纱条的力度不均,对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不佳。

针对鼻骨骨折后的复位和固定,现有技术中具有外用鼻夹板,在鼻外部对鼻骨进行固定。现有的外用鼻夹板采用粘纸与鼻部连接固定,但是由于鼻根、鼻背皮肤薄、松弛,鼻尖、鼻翼皮肤厚,与皮下连接紧密,富含皮脂腺、汗腺,易发痤疮,采用粘纸容易对鼻部皮肤造成损伤。同时,现有的外用鼻夹板仅在鼻外部进行固定,无法对鼻中隔进行固定,容易造成二次损伤。

目前,凡士林纱条填塞仍然为国内鼻中隔损伤后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鼻内部出血常用的填塞、固定方法,临床上反馈的结果是:鼻腔填塞的支撑力不足且随时间逐渐减弱,此时骨痂也尚未全愈,并且伴有通气障碍、头痛、鼻痛、耳鸣、耳闷、溢泪等症状以及取出填塞物时鼻出血的副作用。纱条填塞难以准确控制鼻中隔两侧的力使其受到的压力相同,致使鼻中隔向某一侧偏曲。并且纱条填塞有时无法一次性置入成功,或者需要更换纱条,增加了摩擦,易损伤鼻中隔黏膜。

综上,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同时对鼻骨及鼻中隔固定的要求,无法在保证鼻骨不错位歪斜的同时保证鼻中隔不歪斜,且现有技术中针对鼻中隔损伤的止血固定方式存在较多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骨折术后鼻夹板,具有一体化的一夹板外部、一夹板内部以及一连接部,所述夹板外部从鼻外部紧贴皮肤包裹鼻骨,对鼻骨进行固定,所述夹板外部沿鼻背延伸至鼻孔处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夹板内部连接,所述夹板内部在鼻孔内沿鼻中隔向上,对鼻中隔进行支撑固定,所述夹板内部顶端与所述夹板外部共同对鼻骨形成固定。所述鼻骨折术后鼻夹板针对患者鼻部结构特别定制,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适配性好,有利于患者康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鼻骨折术后鼻夹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体化的一夹板外部、一夹板内部以及一连接部,所述夹板外部从鼻外部紧贴皮肤包裹鼻骨,对鼻骨进行固定,所述夹板外部沿鼻背延伸至鼻孔处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夹板内部连接,所述夹板内部在鼻孔内沿鼻中隔向上,对鼻中隔进行支撑固定,且所述夹板内部顶端与所述夹板外部共同对鼻骨形成固定。

优选地,所述夹板外部具有两个外夹块和一顶连接块,两个所述外夹块沿鼻部两侧鼻背延伸,紧贴皮肤包裹鼻骨,两个所述外夹块顶部通过所述顶连接块连接,两个所述外夹块底部沿鼻背延伸至鼻尖- 鼻小柱部位,并在该部位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端与所述外夹块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板内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板内部包括两个内夹块,两个所述内夹块底部分别与所述连接块连接,两个所述内夹块在鼻孔内部延伸,对鼻中隔形成固定,且两个所述内夹块的顶端从内部对鼻骨形成支撑。

优选地,所述内夹块顶部具有一环形顶部。

优选地,所述环形顶部高2mm,且所述环形顶部顶端距中鼻甲前上缘下方2mm。

优选地,所述内夹块朝向鼻中隔的一侧面具有镂空圆点,所述镂空圆点中设置藻酸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鼻骨折术后鼻夹板的优点在于:所述夹板外部与所述夹板内部共同对未痊愈鼻骨进行固定,固定效果好,能够有效防止鼻部塌陷、歪斜或骨片再次移位;所述夹板内部能够有效解决鼻中隔偏曲问题,且与鼻腔填塞纱条的方式相比,能够有效减轻异物感,同时减少二次伤害,且所述夹板内部保证了鼻中隔两侧的压力均衡适中,治疗鼻中隔偏曲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鼻骨折术后鼻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鼻骨折术后鼻夹板安装在鼻部的正视图。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鼻骨折术后鼻夹板安装在鼻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种鼻骨折术后鼻夹板具有一夹板外部 10、一夹板内部20以及一连接部30,所述夹板外部、所述夹板内部 20以及所述连接部30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夹板外部10从鼻外部紧贴皮肤包裹鼻骨,对鼻骨进行固定,所述夹板外部10沿鼻背延伸至鼻孔处通过所述连接部30与所述夹板内部20连接,所述夹板内部 20在鼻孔内沿鼻中隔向上,对鼻中隔进行支撑固定,所述夹板内部 20顶端与所述夹板外部10共同对鼻骨形成固定。所述鼻骨折术后鼻夹板采用3D打印技术,首先扫描患者鼻部结构,针对不同鼻部结构、鼻骨骨折位置及鼻中隔偏曲程度,设计不同尺寸的所述鼻骨折术后鼻夹板,一次性打印成型,针对性强,满足个性化要求。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夹板外部10具有两个外夹块11和一顶连接块12,两个所述外夹块11沿鼻部两侧鼻背延伸,紧贴皮肤包裹鼻骨,两个所述外夹块11顶部通过所述顶连接块12连接,所述顶连接块12具有弧度贴合鼻梁曲度,两个所述外夹块11底部沿鼻背延伸至鼻尖-鼻小柱部位,并在该部位与所述连接部30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部30包括两个连接块31,所述连接块31一端与所述外夹块11的底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板内部20连接。所述夹板内部20包括两个内夹块21,两个所述内夹块21底部分别与所述连接块31连接,两个所述内夹块21在鼻孔内部延伸,对鼻中隔形成固定,且两个所述内夹块21的顶端从内部对鼻骨形成支撑。具体的,结合图3,所述内夹块21顶部具有一环形顶部211,所述环形顶部211高为2mm,且所述环形顶部211顶端距中鼻甲前上缘下方2mm。

涂上止血敷料后为患者装上所述鼻骨折术后鼻夹板,所述顶连接块12设置于鼻骨骨折部位上方5mm处,两个所述外夹块11沿鼻部两侧鼻背延伸。由于鼻黏膜等结构较脆弱,放置时两个所述内夹块 21沿双侧鼻腔内侧壁缓缓放入,对鼻中隔的摩擦降到最低,进行固定。采用医用胶布对所述夹板外部10进行外部固定。48小时后取出所述鼻骨折术后鼻夹板,更换止血敷料,再将所述鼻骨折术后鼻夹板装上。

优选地,所述内夹块21朝向鼻中隔的一侧面具有若干镂空圆点 212,所述镂空圆点中添加藻酸钙,用于鼻内部止血,减少更换敷料,拆卸鼻夹板更换敷料的可能性,防止鼻黏膜损伤、因摩擦再次出血。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