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科用肠外瘘伤口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2926发布日期:2019-08-07 01:52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普外科用肠外瘘伤口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普外科用肠外瘘伤口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肠瘘的常见原因有手术、创伤、腹腔感染、恶性肿瘤、放射线损伤、化疗以及肠道炎症与感染性疾病等方面。临床上肠外瘘主要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是术后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的病因是术后腹腔感染、吻合口裂开、肠管血运不良造成吻合口瘘。主要应用双套管负压吸引装置作持续负压引流,将漏出的肠液尽量引流至体外。约经1~4周引流后,可形成完整的瘘管,肠液不再溢出至瘘管以外的腹腔内。再经持续负压引流,如无妨碍瘘口自愈的因素,管状瘘一般在3~6周内可自愈。

负压吸引装置需要两个负压瓶,每个负压瓶内都有袋子用来收集肠液,袋子套在瓶盖底部,在需要更换时,必须打开瓶盖取下,然后倒入病房里的垃圾桶,其气味扩散到满屋,让陪伴家属难忍其味,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普外科用肠外瘘伤口负压吸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外科用肠外瘘伤口负压吸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取出装有肠液的袋子繁琐且收集不卫生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普外科用肠外瘘伤口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瓶身,所述负压瓶身的下方连接有负压瓶底,所述负压瓶身的顶端连接有扣盖,所述扣盖的上方设有一体盖,所述一体盖的下方连接有袋子,所述负压瓶身的底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卡接有密封垫,所述负压瓶身的外侧设有若干凸块,所述负压瓶底的顶端设有凸起,所述负压瓶底的外侧设有若干扣块,所述一体盖的底部设有挡环,所述挡环的外侧卡接有挡圈,所述一体盖的顶端中心处设有圆柱台,所述圆柱台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底面为开口状,所述圆柱台的内部顶面设有若干卡柱,所述袋子的上端设有袋嘴。

优选的,所述负压瓶身呈圆柱环结构且上端外侧设有螺纹,所述密封垫的底面开设有环槽。

优选的,所述负压瓶底呈圆柱环结构且底端封口,所述扣块的内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凸起与所述环槽卡接配合,所述卡槽与所述凸块卡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扣盖呈圆柱环结构且顶端设有压块,所述扣盖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扣盖与所述负压瓶身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环呈圆柱环结构,所述挡环与所述负压瓶身卡接配合,所述圆柱台的顶端设有进端和出端。

优选的,所述袋子其材质为PE,且厚度为0.05mm,所述袋嘴与所述袋子为整体结构,所述袋嘴呈圆柱环结构且厚度为1.5mm,所述袋嘴的外侧设有螺纹,所述袋嘴卡入所述卡柱和所述圆柱台之间。

优选的,所述负压瓶底的内部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的内侧设有螺纹,所述袋嘴与所述盖子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普外科用肠外瘘伤口负压吸引装置,将负压瓶分为负压瓶身和负压瓶底,通过取下负压瓶底,直接拔取袋子,再取出负压瓶底内的盖子盖紧袋子,避免肠液流出,此改进避免异味飘出,同时也便于多个袋子一起收集,集中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负压瓶身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垫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负压瓶底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扣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体盖和挡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袋子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负压瓶身;10、凹槽;11、密封垫;110、环槽;12、凸块;2、负压瓶底;21、凸起;22、扣块;220、卡槽;3、扣盖;30、压块;4、一体盖;40、挡环;41、挡圈;42、圆柱台;420、进端;421、出端;43、卡柱;5、袋子;50、袋嘴;51、盖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普外科用肠外瘘伤口负压吸引装置,如图1和图5所示,包括负压瓶身1,负压瓶身1的下方连接有负压瓶底2,负压瓶身1的顶端连接有扣盖3,扣盖3的上方设有一体盖4,一体盖4的下方连接有袋子5。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负压瓶身1、负压瓶底2、扣盖3和一体盖4均为塑胶制品,均采用PP材质即聚丙烯,耐热性最好,其质轻、韧性好、耐化学性好且强度刚硬,使其结构稳固,自重轻盈。

进一步的,扣盖3呈圆柱环结构且顶端设有压块30,扣盖3的内壁设有螺纹,扣盖3与负压瓶身1螺纹连接,通过压块30压着一体盖4,使其固定密封。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负压瓶中的袋子存满肠液时,需要更换,为了避免取出费事,异味飘散,本发明人对负压瓶身1、负压瓶底2、一体盖4和袋子5作出改进,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负压瓶身1的底端开设有凹槽10,凹槽10的内侧卡接有密封垫11,负压瓶身1的外侧设有若干凸块12,负压瓶底2的顶端设有凸起21,负压瓶底2的外侧设有若干扣块22,一体盖4的底部设有挡环40,挡环40的外侧卡接有挡圈41,一体盖4的顶端中心处设有圆柱台42,圆柱台4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底面为开口状,圆柱台42的内部顶面设有若干卡柱43,袋子5的上端设有袋嘴50。

具体的,负压瓶身1呈圆柱环结构且上端外侧设有螺纹,密封垫11的底面开设有环槽110。

进一步的,负压瓶底2呈圆柱环结构且底端封口,扣块22的内侧开设有卡槽220,凸起21与环槽110卡接配合,卡槽220与凸块12卡接配合,使负压瓶底2和负压瓶身1合为一体。

除此之外,挡环40呈圆柱环结构,挡环40与负压瓶身1卡接配合,挡圈41的材质为硅胶,从而通过挡圈41进行密封,圆柱台42的顶端设有进端420和出端421,接有管道用来吸取肠液。

值得注意的是,袋子5其材质为PE,且厚度为0.05mm,袋嘴50与袋子5为整体结构,袋嘴50呈圆柱环结构且厚度为1.5mm,使袋嘴50强度坚硬,袋嘴50的外侧设有螺纹,袋嘴50卡入卡柱43和圆柱台42之间,从而使袋子5得以固定。

值得说明的是,负压瓶底2的内部放置有盖子51,盖子51的内侧设有螺纹,袋嘴50与盖子51螺纹连接,在取出袋子5后,通过盖子51封住袋子5,使肠液不渗漏,便于收集,集中处理。

本实施例的普外科用肠外瘘伤口负压吸引装置在使用时,当袋子5积满肠液时,即需要更换,通过旋转负压瓶底2,使卡槽220脱离凸块12,从而向下拿掉负压瓶底2,此时把手伸进负压瓶身1内,捏住袋嘴50向下一拉便可取出,拿出盖子51盖住袋嘴50,从而封住肠液,取来新袋子5时袋嘴50插入卡柱43与圆柱台42之间,通过卡柱43夹紧,再使凸起21卡入环槽110,旋转负压瓶底2使卡槽220与凸块12卡接配合,从而得以固定;本实用新型避免异味飘出,便于多个袋子一起收集,集中处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