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拔针机的拔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1420发布日期:2019-09-20 22:03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自动拔针机的拔针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拔针机的拔针机构。



背景技术:

损伤性废物是指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医疗用锐气,其造成的伤害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一旦锐器被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病毒感染,被刺着就可能被感染,目前大多数医院使用普通利器盒作为收纳容器,由于该利器盒无分离输液器针头的功能,而其能装带针输液管、输血管的量不多,转运、处理过程成本费用较高,故日常工作中,护士需要用剪刀剪掉输液器针头部分,或徒手分离注液器针头,只将针头装入盒内,其步骤繁琐,易发生针刺伤,存在安全隐患。

现有公开号为CN107551359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动拔针机,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支架、驱动装置、夹持部、针头固定块,所述驱动装置可带动夹持部线性移动,所述夹持部包含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针头包含金属针头和针头座,将针头座固定在针头固定座上;驱动装置带动夹持部向远离针头固定块方向移动的同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向移动夹紧金属针头,带动金属针头与针头座分离,其可以方便快速的将针头上的金属部分分离,并收入储料槽中,自动化控制,操作简便。然而该技术方案还是存在着缺陷,驱动电机需要正反转才能带动针头固定块来回移动,导致控制电路以及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存在着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拔针机的拔针机构,结构以及控制电路较为简单,便于实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拔针机的拔针机构,包括支架、夹针钳、带动夹针钳移动的驱动机构、以及驱使夹针钳的夹口在移动时夹紧的导向件,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曲柄摇杆组件和电机,所述曲柄摇杆组件中的摇杆的端部连接于支架,并且夹针钳安装于摇杆上,所述曲柄摇杆组件中的曲柄与电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针钳包括固定夹块和活动夹块,所述固定夹块固定安装于摇杆上,所述活动夹块的一端铰接于摇杆,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且自由端与支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驱使自由端背向固定夹块转动。

优选的,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轮和导向块,所述导向轮安装于活动夹块的侧壁上,所述导向块安装于支架上,并位于活动夹块的一侧,所述导向块朝向导向轮的侧壁上具有供导向轮配合的凹凸面。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电机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通过曲柄摇杆组件,电机在驱动夹针钳往复移动时,无需进行正反转,而只需单向转动即可,从而简化了控制电路以及驱动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拔针机的拔针机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拔针机的拔针机构的另一状态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自动拔针机的拔针机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自动拔针机的拔针机构,包括支架1、夹针钳6、带动夹针钳6移动的驱动机构、以及驱使夹针钳6的夹口在移动时夹紧的导向件8,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曲柄摇杆组件和电机5,所述曲柄摇杆组件中的摇杆2的端部通过销杆铰接在支架1上,并且夹针钳6安装于摇杆2上,所述曲柄摇杆组件中的曲柄4与电机5连接,即电机5带动曲柄4转动,曲柄通过连杆3带动摇杆来回摇摆,以驱动夹针钳6的来回移动。本实施例中,电机5在驱动夹针钳6来回移动时,无需正反转,而只需单向转动即可,从而方便了控制电路以及结构的设计,便于本实施例的实施。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针钳6包括固定夹块61和活动夹块62,所述固定夹块61通过两个连接栓固定安装于摇杆上,所述活动夹块62的一端通过销杆铰接于摇杆,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且自由端与支架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7,该弹性件为弹性绳,所述弹性件7驱使自由端背向固定夹块61转动,该设置下使得夹针钳6在没有导向件8的作用下,夹针钳6的夹口处于开口状态,便于针头的插入。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件8包括导向轮81和导向块82,所述导向轮81安装于活动夹块62的侧壁上,所述导向块82安装于支架1上,并位于活动夹块62的一侧,所述导向块朝向导向轮81的侧壁上具有供导向轮81配合的凹凸面821,即弹性件拉动导向轮贴靠于凹凸面上,导向轮81在来回移动的过程中贴合在凹凸面821上,因此当导向轮81贴合在凸面上时,凸面能够推动活动夹块62的自动端朝向固定夹块61转动,起到夹紧的作用,当导向轮81配合在凹面时,凹面起到避让作用,使得自由端在弹性件7的作用下,背向固定夹块61转动,实现夹针钳6夹口的张开,以将拔出的针头丢进收集箱,该结构简单,并且便于实施。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电机开关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