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7100发布日期:2019-09-13 22:4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创伤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



背景技术:

在骨科临床治疗中,需要对四肢创伤患者进行治疗,一般在敷药包扎后,需要在创伤部位加装保护装置,以避免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因自身活动拉扯或外力撞击创伤处;引起患者剧烈疼痛,造成患者痛苦,或导致创伤部位伤口裂开甚至出血,影响恢复。相关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238608.7公开了一种骨科用肢体创伤通风保护套筒,包括金属网筒a、弹性连接器和金属网筒b,所述金属网筒a和金属网筒b上均设有若干通风网孔,所述金属网筒a和金属网筒b外侧设有肢体保护筒a和肢体保护筒b,所述金属网筒a和金属网筒b与所述肢体保护筒a和肢体保护筒b之间围成通风槽,所述肢体保护筒a和肢体保护筒b内壁上均安装有弹性连接器。相关技术的不足在于,相关技术中的用于套设患者创伤肢体处的金属网筒a由两个半圆形的筒体拼合而成,其拼合而成的筒体的直径为固定直径,不能根据创伤部位的大小灵活调节筒体的大小,导致其适应场合有限。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通过控制连接件在连接槽中的位置可控制金属网圈卷曲成型的圆筒直径的大小,可根据创伤部位的大小灵活调节筒体的大小,扩大了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包括圆筒状的金属网圈,所述金属网圈的展开形状为矩形;所述金属网圈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主工作部和调整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多个贯穿其上的连接孔;所述调整连接部上环设有贯穿其上且与所述连接孔配合使用的多条长条状的连接槽;每个所述连接孔内设有与其固定相连的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内置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还包括:贯穿所述连接槽并与所述连接螺母相连,且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调整连接部固定相连的连接螺栓;所述金属网圈的四周边的厚度低于中部厚度,且所述金属网圈的四周边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护件包覆,所述护件整体为矩形框状。

进一步地,所述护件包括:包覆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主工作部和所述调整连接部三者上方的第一支护件,包覆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主工作部和所述调整连接部三者下方的第三支护件,包覆于所述调整连接部的远离所述主工作部的一侧边部的第二支护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调整连接部之间且完全盖设所述连接孔的第四支护件;所述第一支护件、所述第二支护件、所述第三支护件、所述第四支护件四者首尾顺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护件、所述第二支护件和所述第三支护件三者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护件包括矩形的主包边板,由所述主包边板的两端垂直延伸而成的第一支包边板和第二支包边板;所述主包边板、所述第一支包边板和所述第二支包边板共同围成收容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包边板的远离所述第二支包边板一侧面到所述第二支包边板的远离所述第一支包边板的一侧面的距离值等于所述金属网圈的中部厚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支护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粘接固定的主体部,由所述主体部的两端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片状结构的护翼,两片所述护翼与所述主体部之间为光滑过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槽为间隔设置的三条。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连接孔沿所述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的轴向设置,多个所述连接槽沿所述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的周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主工作部和所述调整连接部的展开形状均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金属网圈外的防撞护套,所述防撞护套与所述金属网圈可拆卸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通过控制连接件在连接槽中的位置可控制金属网圈卷曲成型的圆筒直径的大小,因此可根据创伤部位的大小灵活调节筒体的大小,扩大了本申请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的应用范围。且网状的卷筒结构便于通风透气,利于创伤处恢复,同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该结构便于对创伤处进行冷敷,缓解患处的肿胀。此外,本申请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还具有可拆卸的防撞套,便于患者根据需求灵活使用,可同时兼顾创伤处通风和防撞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去防撞护套);

图2为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2中B-B面的剖视图;

图4为2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金属网圈,2.连接螺母,3.连接螺栓,4.第二支护件,5.第一支护件,6.第三支护件,7.第四支护件;11.第一连接部,12.主工作部,13.调整连接部;41.主包边板,42.第一支包边板,43.第二支包边板,44.收容空间;71.主体部,72.护翼;111.连接孔,131.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参见附图1-4,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包括圆筒状的金属网圈1,金属网圈1的展开形状为矩形;金属网圈1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1,主工作部2和调整连接部13;第一连接部11上设有多个贯穿其上的连接孔111;调整连接部13上环设有贯穿其上且与连接孔111配合使用的多条长条状的连接槽131;每个连接孔111内设有与其固定相连的连接螺母2,连接螺母2内置于连接孔111内;本申请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还包括:贯穿连接槽131并与连接螺母2相连,且用于将第一连接部11和调整连接部13固定相连的连接螺栓3;金属网圈1的四周边的厚度低于中部厚度,且金属网圈1的四周边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护件包覆,护件整体为矩形框状。护件包括:包覆于第一连接部11、主工作部2和调整连接部13三者上方的第一支护件5,包覆于第一连接部11、主工作部2和调整连接部13三者下方的第三支护件6,包覆于调整连接部13的远离主工作部2的一侧边部的第二支护件4,设于第一连接部11和调整连接部13之间且完全盖设连接孔111的第四支护件7;第一支护件5、第二支护件4、第三支护件6、第四支护件7四者首尾顺次相连。

第一支护件5、第二支护件4和第三支护件6三者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第二支护件4包括矩形的主包边板41,由主包边板41的两端垂直延伸而成的第一支包边板42和第二支包边板43;主包边板41、第一支包边板42和第二支包边板43共同围成收容空间44,第一支护件5、第二支护件4和第三支护件6三者均具有收容空间。第一支包边板42的远离第二支包边板43一侧面到第二支包边板43的远离第一支包边板42的一侧面的距离值等于金属网圈的中部厚度值。

第四支护件7包括:与第一连接部11粘接固定的主体部71,由主体部71的两端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片状结构的护翼72,两片护翼72与主体部71之间为光滑过渡连接。连接槽131为间隔设置的三条。多个连接孔111沿本申请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的轴向设置,多个连接槽131沿本申请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的周向设置。第一连接部11,主工作部2和调整连接部13的展开形状均为矩形。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还包括套设于金属网圈1外的防撞护套,防撞护套与金属网圈1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

1)第一支护件5、第二支护件4和第三支护件6三者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均包括矩形的主包边板,由主包边板的两端垂直延伸而成的第一支包边板和第二支包边板;主包边板、第一支包边板和第二支包边板共同围成收容空间,即形成槽状的结构。其中,收容空间的作用在于,利于金属网圈1的周边置于收容空间内,被护件保护。此外,也可在收容空间内打胶,用于与金属网圈1的周边固定连接。

2)本申请中,第一支护件5包覆于第一连接部11、主工作部2和调整连接部13三者上方的描述,具体是指,第一支护件5盖设第一连接部11、主工作部2和调整连接部13三者的上表面且由其上表面向其下表面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即,第一支护件5为槽状结构,槽状结构内具有收容空间,第一连接部11、主工作部2和调整连接部13三者的上部的边缘插设于第一支护件5的收容空间内,被第一支护件5包覆。

3)本申请中,第一支包边板42的远离第二支包边板43一侧面到第二支包边板43的远离第一支包边板42的一侧面的距离值等于金属网圈的中部厚度值。该设计的目的在于,既能够实现包覆的功能,又不会让包覆位置的厚度大于金属网圈1中部厚度,避免金属网圈1的边部凸起造成使用不便。

本申请中,金属网圈1为网状结构,利于创伤处的通风透气,同时也利于对创伤处进行冷敷处理。金属网圈1具有一定的弯折性能,可通过调整连接螺栓3在连接槽131中的位置,从而调整金属网圈1的重叠位置,形成不同大小的圆筒内径。第一连接部11、主工作部2和调整连接部13三者上方边部比中部薄。该设计用于为第一支护件5提供安装空间,使得第一支护件5安装后,本申请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整体保持均匀等厚的壁厚,避免凸起而引起使用者的不适。连接螺母2内置于连接孔111内,该结构解释为,螺母的厚度和安装位置需保证不超出金属网的表面,避免因螺母突出顶至创伤处,引起患者不适,同时避免因螺母突出造成的安装干涉问题。调整连接部13的远离主工作部2的一侧部边部比中部薄,其变薄的面为与第四护件贴合的面。该设计的利于在变薄的一侧固定第四支护件7,变薄后为第四支护件7提供了空间,可将第四支护件7的对应部位加厚,或设置容胶槽,利于填充粘接剂,提高粘接的稳定性。主体部71的两端的护翼72的横截面沿远离主体部71的方向逐渐变小,利于金属网圈1卷曲时重叠开始的地方圆滑过度,避免患者的不适。三条连接槽131沿本申请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的轴线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与金属网圈1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利于稳固锁紧。多个连接孔111沿本申请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的轴向设置,多个连接槽131沿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的周向设置,该设计便于安装时对齐。本申请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还包括防撞护套,其可为充气气囊,或海绵、棉花等制成的缓冲垫等。其作用在于,当患者外出或者处于其它容易发生碰撞的环境时,可带上该防撞护套,避免碰伤。当患者处于相对安全的环境,考虑创伤处的通风透气需求,可将防撞护套取下。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通过控制连接件在连接槽中的位置可控制金属网圈卷曲成型的圆筒直径的大小,因此可根据创伤部位的大小灵活调节筒体的大小,扩大了本申请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的应用范围。且网状的卷筒结构便于通风透气,利于创伤处恢复,同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该结构便于对创伤处进行冷敷,缓解患处的肿胀。此外,本申请一种骨科肢体创伤固定器还具有可拆卸的防撞套,便于患者根据需求灵活使用,可同时兼顾创伤处通风和防撞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