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自灌注功能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6146发布日期:2019-08-03 16:46阅读:9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自灌注功能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类介入性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自灌注功能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



背景技术: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治疗技术的提高,冠心病的治疗不再局限于药物治疗,介入手术植入支架治疗也已经成为再血管化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支架置入治疗技术的开展,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改善了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然而,支架介入治疗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的金属刺激血管内皮增生,药物支架表面的聚合物载体又抑制血管内皮的修复,导致晚期血栓的形成。如何既能发挥药物的作用,又能避免支架载体带来的负面作用,这就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来解决。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的出现为解决支架再狭窄带来了希望,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与传统普通球囊相比,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将药物有效持续地扩散入血管壁,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关于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其实早在1991年,即有学者提出来用其预防球囊扩张术后的再狭窄。但是,最初的研究发现,用普通的球囊扩张导管所携带的药物是有限的。另外,与药物洗脱支架相比,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在病变位置的作用时间很短,这是由于球囊在病变位置一旦撑开,是要对血管进行阻塞的,血液短时间内不通过,极易造成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更进一步的,由于普通药物球囊扩张导管扩张时间短,药物并不好被释放,且血管在普通球囊撤出后,由于失去支撑会快速的回弹成原状,所以目前普通药物球囊扩张导管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有:

1.药物涂层快速释放的同时,输送过程也会被血液冲刷掉较多药物;

2.载药球囊短时间贴血管壁,支撑时间短,血管物理回弹较快;

3.药物短时间贴壁,难以大量被血管壁吸收,从而达不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这样,对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的有效性并没有在临床进行研究。然而,近些年,药物洗脱支架所暴露出的各类问题促使医疗领域有必要开发出可替代药物洗脱支架来对冠心病进行治疗的器械,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再次被提出。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的基本原理是冠状动脉局部给药,作为药物涂层球囊的重要技术指标,药物涂层至关重要。在血管内的药物涂层牢固度、在冠状动脉的药物释放能力、药物被血管吸收的能力均靠药物涂层所决定。目前,在国内以及国外上市的几款药物球囊,均采用药物与分散剂共同涂覆在球囊上,通过分散剂来控制药物涂层的牢固性能。然而,这种药物涂层会引入除了有效药物以外的另外一种或几种物质,有一定概率在人体内部产生过敏或者不良刺激反应等安全问题。并且,由于球囊撑开带来的血管阻塞,不能使药物长时间释放,以及血液短时间内不通过造成的远端缺血情况,在药物球囊扩张导管领域并未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自灌注功能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自灌注功能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包括药物涂层和球囊扩张导管;其中药物涂层包覆于球囊扩张导管的球囊表面;

所述药物涂层为双层,里层为结晶态药物层,外层为小分子聚集态药物层。

所述里层药物与外层药物质量比为1:(0.05-0.5)。

所述里层药物或外层药物为能够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有效药物,所述双层药物涂层不含有除有效药物外的任何分散剂或赋形剂成分。

所述里层药物或外层药物为紫杉醇、紫杉醇衍生物、雷帕霉素、雷帕霉素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球囊扩张导管由尖端、载药药物球囊、远端杆、近端杆、导管加强件和导管针座组成,其中远端杆上带有1个或多个灌注孔,所述灌注孔孔径为0.05-0.5mm。

所述灌注孔与球囊扩张导管上载药药物球囊的距离为0.5-10cm。

所述远端杆上带有Rx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有自灌注功能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采用双涂层零分散剂技术,在不引入其他物质诸如造影剂等分散剂的前提下,仅通过药物的不同形态来控制药物涂层的牢固度,以降低药物损失;采用自灌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扩张时间,提高药物释放能力,并能够在持续保持远端血流的情况下,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病人术中由于胸痛等原因带来的痛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自灌注功能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结构简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有自灌注功能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局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1-尖端、2-载药药物球囊、3-远端杆、4-近端杆、5-导管加强件、6-导管针座、7-Rx口、8-药物涂层、9-不透射标记环、10-灌注孔、11-内腔、12-外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自灌注功能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带有自灌注功能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采用载有半顺应性球囊的常规Rx口7(导丝快速交换口)结构的导管,具体由尖端1、载药药物球囊2、远端杆3、近端杆4、导管加强件5、导管针座6和药物涂层8组成;其中,Rx口7为供导管沿导丝进入或撤出的出入口。

附图2中的不透射标记环9为常规导管的构成部件,用作定位环,当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进入人体并到达病变部位周围后,在X光机下通过找到不投射标记环9来标记载药药物球囊2的位置。

其中,载药药物球囊2这一部分在使用时扩张,并紧贴血管壁,使药物充分释放在血管壁上,达到治疗的目的。具体为在球囊表面涂覆药物涂层8,其中,药物涂层8为不添加任何分散剂的双层药物涂层,里层药物为结晶态,外层药物为小分子聚集态,里层药物与外层药物的质量比为1:(0.05-0.5);里层药物或外层药物均为能够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药物,包括但不限于紫杉醇、紫杉醇衍生物、雷帕霉素、雷帕霉素衍生物的一种或多种。

将药物涂覆于球囊表面时,先将药物与有机溶剂混合,采用但不限于喷涂法、浸涂法、冲刷法静电吸附法的一种或多种,将有机溶剂与药物的混合物涂覆于球囊表面;其中有机溶剂包括但不限于四氢呋喃、甲醇、乙醇、异丙醇、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药物涂层涂覆完成后,将载药药物球囊2进行折叠卷缩,折叠卷缩完成后将载药药物球囊用PTFE材质的保护套管套上,以保护药物不掉落和维持球囊拥有较小的尺寸,便于通过病变部位。

整个导管为双层管材,在远端杆3杆体上近球囊端,采用热风焊接或激光焊接的方式将内腔管材与外腔管材结合在一起,然后采用空心针钻眼法或点加热融化法的方式在内腔管材与外腔管材的结合处打1个或多个灌注孔10,灌注孔10孔径为0.05-0.5mm,灌注孔10与载药药物球囊2的距离为0.5-10cm。灌注孔的存在使得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工作时,使得近端血流沿内腔11流向远端,保持血运通路,实现自灌注功能;具体如附图2所示。

由于药物球囊扩张导管是行常规PTCA手术过程进行,使用前充分灭菌,具体使用时,附图1所示的带有自灌注功能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从穿刺部位开始沿血管到达病变部位,载药药物球囊2处于血管中血液冲刷的状态。

载药药物球囊2外层小分子聚集态药物结构致密,将里层药物结晶态包裹在球囊表面,在球囊扩张导管输送的过程中,能够保护内层结晶态药物不被血液冲刷,减少药物损失,更加保证有足够的药量作用于血管壁上。载药药物球囊2在病变部位扩张时,内层结晶态药物紧紧贴附于血管壁上,最后逐渐被吸收,达到治疗病患部位的目的,且质量较大,贴附在血管壁后更不易被血液冲刷,可以保证有足够的药量作用于血管壁上。

载药药物球囊2在病变部位扩张后,将手术配套导丝回撤,露出灌注孔,近端的血液可以从灌注孔进入,并通过内腔从尖端的孔流出,实现自灌注功能,保证在输送双层药物零分散剂涂层到病变部位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扩张时间,延长药物在血管壁上的贴附时间,提高药物输出率即药物释放能力,并能够在持续保持远端血流的情况下,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病人术中由于胸痛等原因带来的痛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