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腹壁戳孔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1583发布日期:2019-10-13 01:01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自动腹壁戳孔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腹腔镜手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腹壁戳孔缝合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应用,如何安全、快捷的进行术后缝合成为一个重大问题。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程度较轻,进而腹壁并发症率有大幅度的下降,但腹腔镜手术也出现了一些在开腹手术中罕见的腹壁并发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因为腹腔镜手术之后没有缝合好腹壁戳孔而引起的,而且,腹壁戳孔缝合不好还会带来诸多其他的隐患。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缝合效果良好的腹壁戳孔缝合装置,以降低腹壁并发症率,并满足医生对于医用器械安全易用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能够安全、便捷的进行腹壁戳孔缝合的装置,并能提高戳孔的缝合质量,降低腹壁并发症率。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腹壁戳孔缝合器,设置于穿刺器的靠近穿刺端的外壁上,包括:拉钩、可溶线和外科手术胶水;所述穿刺器的靠近穿刺端的外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藏置槽,所述藏置槽沿穿刺器的轴向延伸,且藏置槽的靠近穿刺端的槽壁呈倾斜状;所述藏置槽的远离穿刺端一侧的穿刺器外壁内设置有容腔,所述容腔与藏置槽的相邻侧通过连接孔连通;每一所述藏置槽内设置一所述拉钩,所述拉钩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拉钩的根部卡装于所述连接孔内并与连接孔密封配合,拉钩的根部连接一所述可溶线,所述可溶线容置于所述容腔内,并在容腔内填充所述外科手术胶水;所述拉钩的钩尖部突出于穿刺器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容腔对应每个藏置槽各设置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藏置槽的数量为不小于3的奇数。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可降解材料为聚乙交酯纤维,或者为聚丙交酯纤维,或者为聚乙交酯丙交酯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上述的自动腹壁戳孔缝合器,将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拉钩集成在腹腔镜手术的常规穿刺器上,拉钩设置在穿刺器外壁的容置槽内,仅让钩尖部突出于穿刺器的外表面,从而形成穿刺器穿刺时拉钩顺刺、拉出时倒刺的结构,进而在穿刺时不影响穿刺器的正常工作,在完成腹腔内手术操作拔出穿刺器时,倒刺状态的拉钩会钩住穿刺戳孔的内侧边沿,在穿刺器的持续外拉取出过程中,外拉力使拉钩从卡接固定的连接孔上脱离而挂置在戳孔的内侧,并同时打开连接孔释放出容腔内的外科手术胶水,直至穿刺器完全取出,拉钩尾部的可溶线顺势拉出到戳孔外,此时,戳孔的内段涂覆有外科手术胶水,通过外部牵引可溶线即可使戳孔的内端靠近贴合,并通过外科手术胶水快速粘合,实现戳孔内侧的安全有效的自动缝合,之后仅需要进行简单的皮肤表层缝合,即能完成整个戳孔的缝合操作,拉钩在体内留存一段时间之后会被人体吸收,无残留,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安全、便捷,降低医护人员的操作强度,且内外层双重缝合,提高了戳孔缝合的质量,有效降低腹壁并发症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断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戳孔自动缝合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0-穿刺器,11-藏置槽,12-容腔,13-连接孔,20-拉钩,30-可溶线,40-外科手术胶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腹壁戳孔缝合器,设置于穿刺器10的靠近穿刺端的外壁上,包括:拉钩20、可溶线30和外科手术胶水40。穿刺器10的结构可参照现在腹腔镜手术常用的穿刺器,并在穿刺器10的靠近穿刺端的外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藏置槽11,藏置槽11沿穿刺器10的轴向延伸,且藏置槽11的靠近穿刺端的槽壁呈倾斜状,便于拉钩20脱出时沿藏置槽11的下壁逐步向外滑出,直至脱离穿刺器10;藏置槽11的下壁也可是设置成弧形,只要能方便拉钩20顺利滑出即可。藏置槽11的数量最好是不小于3的奇数,从而在穿刺器10取出后、戳孔自动回缩闭合时,各拉钩20不会用对称的排布方式靠拢接触,各拉钩20相错排列,保证戳孔闭合的完整性,确保戳孔缝合的效果。

如图2所示,藏置槽11的远离穿刺端一侧的穿刺器10外壁内(即如图1所示的藏置槽11上方的穿刺器10外壁内)设置有容腔12,以容纳外科手术胶水40。容腔12可以是环设在穿刺器10内的一个大的腔室,将其同时与多个藏置槽11连通,可以储存大量的外科手术胶水40;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容腔12对应每个藏置槽11各设置一个,在保证外科手术胶水40剂量的情况下,提高容腔12段穿刺器10的强度,保证腹腔穿刺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外科手术胶水40是近年来医学领域中出现的一种伤口粘合剂,最为人所知的是美国东北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科学家们联合开发出一种外科手术胶水——MeTro,其可在60秒内粘合外伤与内部器官上的伤口,无需用线缝合,使用便捷。

容腔12与藏置槽11的相邻侧通过连接孔13连通,以便外科手术胶水40从容腔12中流出,当然连接孔13初始状态下是封住的,具体可参见图2和图3,在每一个藏置槽11内对应设置一个拉钩20,拉钩20的根部卡装于连接孔13内并与连接孔13密封配合,从而实现容腔12的封闭,且在外力拉扯下,拉钩20会从连接孔13中脱出,进而打开连接孔13。拉钩20仅有钩尖部突出于穿刺器10的外表面,从而形成穿刺器10穿刺时拉钩20顺刺、拉出时倒刺的结构。拉钩20是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具体可采用聚乙交酯(PGA)纤维、聚丙交酯(PLA)纤维、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纤维等材料,可在人体内存留一段时间后被人体所吸收,无残留,不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将其取出,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手术的效果。此类生物可降解材料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并实现国产化,无需进口,如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可吸收螺钉等,其便是采用另外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超高分子聚-DL-乳酸PDLLA。

为方便对拉钩20进行牵引控制,以及导出容腔12内的外科手术胶水40,在拉钩20的根部连接一根可溶线30,可溶线30容置于容腔12内,不会在穿刺器10外部形成累赘,保证操作的安全性。拉钩20脱出连接孔13和藏置槽11之后,可溶线30顺势被拖出,外科手术胶水40在可溶线30的引导下快速从容腔12内流出,经藏置槽11流入到戳孔内。

上述的自动腹壁戳孔缝合器,将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拉钩20集成在腹腔镜手术的常规穿刺器10上,拉钩20设置在穿刺器10外壁的容置槽内,仅让钩尖部突出于穿刺器10的外表面,从而形成穿刺器10穿刺时拉钩顺刺、拉出时倒刺的结构,进而在穿刺时不影响穿刺器10的正常工作,在完成腹腔内手术操作拔出穿刺器10时,倒刺状态的拉钩20会钩住穿刺戳孔的内侧边沿,在穿刺器10的持续外拉取出过程中,外拉力使拉钩20从卡接固定的连接孔13上脱离而挂置在戳孔的内侧,并同时打开连接孔13释放出容腔12内的外科手术胶水40,直至穿刺器10完全取出,拉钩20尾部的可溶线30顺势拉出到戳孔外,并将外科手术胶水40快速涂覆到戳孔内;此时,如图4所示,戳孔的内段涂覆有外科手术胶水40,通过外部牵引可溶线30即可使戳孔的内端靠近贴合,并通过外科手术胶水40快速粘合,实现戳孔内侧的安全有效的自动缝合,之后仅需要进行简单的皮肤表层缝合,即能完成整个戳孔的缝合操作;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去除皮肤表层缝合,完全采用外科手术胶水40缝合戳孔也是可行的;拉钩20在体内留存一段时间之后会被人体吸收,无残留,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可溶线30可在缝合之前或者之后剪断,部影响戳孔的缝合,安全、便捷,降低医护人员的操作强度,且内外层双重缝合,提高了戳孔缝合的质量,有效降低腹壁并发症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