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耳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8221发布日期:2019-09-03 20:02阅读:1867来源:国知局
心耳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心耳夹。



背景技术: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之一,房颤发生时血液进入和流出心耳的速度会很低,临床表现中,房颤病人的左心耳入口明显增宽,心耳失去有效的规律收缩,心耳壁运动难以引起足够的左心耳排空,导致血液在左心耳淤积,进而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可能会堵住脑血管或体内其他血管,引发脑卒中或其他病症。由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后果非常严重,死亡率和致残率达到70%。非瓣膜性房颤是房颤中的一种高发类型,在非瓣膜性房颤中,90%以上血栓的形成与左心耳有关。

目前对于预防房颤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有三个途径:

第一种是服用抗凝药物治疗,如华法林,但应用华法林具有一定的出血风险,且须要频繁监测,禁忌症和副作用比较多,临床应用较为困难;

第二种是外科手术切除左心耳,但由于这种方法的左心耳完全闭合率较低,既往研究显示完全切除左心耳的成功率最高约80%;

第三种是利用器械封闭左心耳。该方法又分为经皮介入心内左心耳封闭和心脏外科手术或微创手术结扎心耳。经皮介入心内左心耳封堵术产品,如经皮导管左心耳封堵器等,但由于该方法操作复杂,风险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验证等原因,尚未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心脏外科手术或微创手术结扎心耳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

目前市场上已经流通有用于结扎左心耳的器械,如公告号为CN203074795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心耳夹,包括两个连接管和位于连接管两端的弹簧,该心耳夹将连接管作为夹臂夹持在心耳上,通过弹簧提供夹紧力,用于封闭左心耳。该心耳夹能快速将左心耳封闭,但该心耳夹的连接管与弹簧存在直径差,而连接管边缘锋利,导致连接管与弹簧的连接处易损伤人体组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耳夹,它具有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心耳夹,包括两个平行的连接管和两个弹簧,两个弹簧分别连接在连接管的两个端部形成闭环结构,所述连接管和弹簧的连接处包覆有柔性保护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固定在连接管上后,两者的连接处存在高度差,使连接管的端部形成有棱角,在连接管的端部均设置有将两者连接处包覆的柔性保护环,柔性保护环起到防护的作用,从而避免对人体造成损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保护层为毛毡,用粘接剂粘合在连接管和弹簧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毛毡的弹簧和收缩性较好,使用毛毡包覆在连接管的端部后能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保护层为硅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胶质地柔软,且形状可调,能更全面的包裹连接管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为U型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U形的结构能为连接管提高稳定的闭合力,从而保证心耳夹的封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插入连接管的端部内,采用挤压变形的方式、焊接、胶粘或螺纹连接方式将所述弹簧和连接管组合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管与弹簧可靠的固接在一起,以保证心耳夹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心耳夹还包括启闭件,所述启闭件包括两个柔性气囊、与两个柔性气囊连通的输气管以及安装在输气管输入端的气源,两个柔性气囊分别活动设置在弹簧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源将气体通入到柔性气囊中,柔性气囊膨胀将弹簧撑开,当心耳夹夹持好后再缓慢放掉柔性气囊内的气体,弹簧随即缓慢复位,使连接管平缓稳定的夹持在左心耳上,从而避免了连接管突然闭合、与左心耳发生错位,从而保证了左心耳的封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柔性气囊位于限位凸起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起对柔性气囊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柔性气囊充气时与施力部发生错位,保证柔性气囊支撑施力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和弹簧最外层包裹有聚酯编织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酯编织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连接管和弹簧的表面易于组织生长,降低心耳夹脱落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心耳夹上套设柔性防护环,心耳夹夹持在左心耳上后,能够更安全更方便地将左心耳彻底隔离在血液循环系统之外,从而更好地减少了房颤病人中风的危险;

2、通过在心耳夹上设置启闭件,使心耳夹的启闭过程更加平缓,从而降低了心耳夹与左心耳错位的可能,使心耳夹封闭左心耳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启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管;2、弹簧;21、弹力部;22、施力部;23、连接部;24、限位凸起;3、柔性保护环;4、启闭件;5、柔性气囊;6、输气管;7、气源;8、输送装置;81、手柄;82、杆;83、连接头;84、支撑架;85、安装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心耳夹,如图1所示,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连接管1和两个对称设置在连接管1两端的弹簧2,弹簧2由一弹性金属制成的直杆弯折而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弹簧2包括呈U型的弹力部21、平行设置在弹力部21两端的施力部22以及垂直设置在施力部22远离弹力部21一端的连接部23,连接管1的内径与连接部23的外径相同,使连接部23能够紧凑的插接在连接管1的端部内,以此实现了弹簧2与连接管1的连接,两个连接管1和两个弹簧2配合后形成了完整的闭环结构。

连接管1可由不锈钢制成,与弹簧2必须可靠的固接在一起,固接的方式可为挤压变形,即通过在连接管1外施加压力引起压力变形,使得连接管1和弹簧2牢固的连接起来;也可通过焊接将两者固定连接,或者在连接管1的端部开设内螺纹,在弹簧2的连接部23上开设外螺纹,两者通过螺纹连接也可实现固定连接;再或者使用适当的粘接剂也是将两者固定的可行方式。

弹簧2固定在连接管1上后,两者的连接处存在高度差,使连接管1的端部形成有棱角,从而容易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为了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在连接管1的端部均设置有将两者连接处包覆的柔性保护环3,柔性保护环3可由毛毡或硅胶或其他具有一定柔软度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用粘接剂将柔性保护环3固定在连接管1与弹簧2之间,进而将连接管1的端部包覆,起到防护的作用,避免对人体造成损害。

进一步的,在连接管1和弹簧2的最外层包裹有一层聚酯编织物(图中未显示),使心耳夹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利于组织爬附;且聚酯编织物质地柔软,降低了心耳夹对组织的压强,减少对组织的损伤。

在完成闭合左心耳的手术操作时,需要使用相应的输送装置8来完成将心耳夹送入人体的操作,图2示出了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送装置8示意图,该输送装置8用于微创手术过程中输送心耳夹的操作。这种输送装置8由手柄81、杆82、连接头83、支撑架84组成。其中,手柄81可选地具有一个转向轮,用来控制输送装置8的头部的方向。这样的输送装置8使得临床医生在做心脏外科植入手术时有安全合适的调节方式,这样可以方便的将心耳夹植入到合适的位置,从而实现微创手术过程。

安放心耳夹时,具体可通过一根或几根安装线85将心耳夹安装在支撑架84上并使得心耳夹保持在永久开放的位置。在手术中将心耳夹部署于适当位置成功后,用剪刀剪断安装线85,以便可以将心耳夹从支撑架84上拆下来。另外,安装线85的剪断功能也可以由输送装置8本身来实现。其中,安装线85可以使用医用缝合线或其他相似特性的线。

但心耳夹自身具有较好的弹性,保持在开放状态后,再剪断安装线85,会使心耳夹的连接管1突然闭合,这样可能会与左心耳发生错位,影响封闭效果。为了减弱该问题的影响,如图3所示,在心耳夹上设置有使其平缓闭合的启闭件4,启闭件4包括柔性气囊5、输气管6以及气源7,柔性气囊5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弹簧2的施力部22之间,输气管6的输出端一分为二,与两个柔性气囊5分别连通,输气管6的输入端与气源7连通;气源7可选为气泵、气筒或血压计充气球,这里选为血压计充气球。

心耳夹通过安装线85安装在输送装置8上,输气管6和气源7也通过安装线85固定在输送装置8上,心耳夹送入人体前,先按压气源7,气体通过输气管6通入到两个柔性气囊5中,柔性气囊5膨胀以固定在弹簧2的施力部22之间,然后通过输送装置8将心耳夹送入人体,将左心耳位于两个连接管1之间,剪断安装线85,弹簧2因柔性气囊5的支撑不会闭合,此时缓慢放掉气源7和柔性气囊5内的气体,弹簧2的施力部22随即缓慢复位,使连接管1平缓稳定的夹持在左心耳上,以此避免连接管1突然闭合与左心耳发生错位的情况,从而保证了左心耳的封闭效果。心耳夹夹持在左心耳上后,弹簧2的施力部22之间留有间隔,不会影响柔性气囊5与弹簧2的分离,使得心耳夹能够从输送装置8上轻松取下,保障了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如图3所示,弹簧2的施力部22上、与柔性气囊5相抵触的一侧设置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限位凸起24,通过限位凸起24对柔性气囊5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柔性气囊5充气时与施力部22发生错位,保证柔性气囊5支撑施力部22时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