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奶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4355发布日期:2019-08-16 22:1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奶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奶瓶。



背景技术:

奶瓶,是用来盛奶的一种器具,一般给婴儿使用。现有技术上的奶瓶设置瓶身和瓶嘴各为一体,二者通过螺牙相连接,这就导致了瓶身和瓶嘴的连接部分易漏奶,不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奶瓶,包括底座、连接件和瓶身,所述瓶身的第一端设有瓶嘴,所述瓶身与所述瓶嘴一体成型,所述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瓶身的第二端,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回气阀。

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通孔,所述回气阀插设于所述通孔中。

可选的,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外螺纹。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手柄。

可选的,所述手柄呈开口向所述瓶身一侧的圆弧状,所述手柄的底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瓶身上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奶瓶,包括底座、连接件和瓶身,所述瓶身的第一端设有瓶嘴,所述瓶身与所述瓶嘴一体成型,所述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瓶身的第二端,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回气阀。通过设置瓶身与瓶嘴一体成型,防止奶瓶在使用时发生漏奶,易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11、回气阀;12、第一连接部;13、手柄;2、连接件;21、外螺纹;3、瓶身;31、瓶嘴;32、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奶瓶,包括底座1、连接件2和瓶身3,瓶身3的第一端设有瓶嘴31,瓶身3与瓶嘴31一体成型,连接件2套设于瓶身3的第二端,连接件2与底座1螺纹连接,底座1设有回气阀11。通过瓶身3与瓶嘴31一体成型,防止奶瓶在使用时发生漏奶,易于使用。在底部设置回气阀11,保证奶瓶内的液体能够被顺利吸出。在本实施例中,瓶身3和瓶嘴31都是由硅胶制成,在奶瓶不需使用时能够被压缩,减少占用空间,节省空间资源。

其中,底座1上设有通孔,回气阀11插设于通孔中。回气阀11能够从底座1中拆下,实现迅速排气,在奶瓶不需使用时方便被压缩。在本实施例中,通孔设置于底座1的中心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可设置于底座1的其他位置。

请参照图2,此外,底座1的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2与连接件2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上设有内螺纹,连接件2上设有外螺纹21。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21互相配合,实现将第一连接部12与连接件2螺纹连接。第一连接部12上设有手柄13。手柄13呈开口向瓶身3一侧的圆弧状,手柄13的底端与第一连接部12相连接。手柄13的作用是方便拿取奶瓶。瓶身3上包括第二连接部32,连接件2套设于第二连接部32上。由于本实施例中瓶身3由硅胶制成,瓶身3的第二连接部32与连接件2过盈连接,不仅能够将瓶身3牢固的连接在连接件2上,还能够有良好的密封作用,能够防止漏奶。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奶瓶,通过设置瓶身3和瓶嘴31一体成型,防止奶瓶在使用时发生漏奶,易于使用;还通过设置回气阀11,保证奶瓶内的液体能够被顺利吸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