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离方法及血液分离过滤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78174发布日期:2019-11-08 21:53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血液分离方法及血液分离过滤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从血液中分离规定的血液成分的血液分离方法及血液分离过滤器。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从采集自供血者的血液中分离规定的血液成分(例如白细胞或血小板等)而使用血液分离过滤器。血液分离过滤器具备:壳体;沿厚度方向将壳体内划分出血液流入室和血液流出室的过滤用材料;使血液流入血液流入室内的流入端口;和使通过过滤用材料而将血液成分分离之后得到的已分离血液从血液流出室内流出的流出端口(例如参照再公表wo2010/026891号)。

在使用这种血液分离过滤器的情况下,将容纳有分离前(过滤前)的血液的血袋挂在悬挂台,以使流入端口位于上方并且使流出端口位于下方的方式垂直配置壳体,利用过滤用材料对因落差而从血袋被引导至血液分离过滤器的血液进行过滤。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以往的血液分离过滤器中,由于在从血液中分离血液成分时壳体沿垂直方向配置,所以血液会因重力作用而积存在血液流入室内的下侧。这样,由于无法有效使用过滤用材料的上侧,所以过滤用材料有效面积减少。有时因过滤用材料有效面积的减少,会发生过滤时的流速的下降、血液成分的泄漏、过滤堵塞、溶血等。

另外,在以使血液流入室位于血液流出室的上方的方式水平配置壳体的情况下,从流入端口流入血液流入室内的血液在沿过滤用材料的整个表面扩散之前就开始向下方过滤。像这样,有时会发生在过滤用材料的表面残留有空气(气泡)的所谓空气阻滞。在该情况下,由于在过滤用材料中的残留有空气的部位无法进行血液的过滤,所以存在过滤用材料有效面积减少的隐患。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种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过滤用材料有效面积减少的血液分离方法及血液分离过滤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血液分离方法使用从血液中分离规定的血液成分的血液分离过滤器,该血液分离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血液分离过滤器具备:壳体;过滤用材料,其配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划分出血液流入室和血液流出室;流入端口,其设于所述壳体,使血液流入所述血液流入室;和流出端口,其设于所述壳体,使通过所述过滤用材料而将所述血液成分分离之后得到的已分离血液从所述血液流出室内流出,所述血液分离方法进行如下工序:配置工序,以使所述血液流入室位于所述过滤用材料的垂直下方并且使所述血液流出室位于所述过滤用材料的垂直上方的方式配置所述壳体;血液处理工序,在所述配置工序的状态下,使所述血液从所述流入端口流入所述血液流入室并在所述过滤用材料内从垂直下方流通至上方之后,使所述血液流出室内的所述已分离血液流出至所述流出端口;和残留处理完毕血液回收工序,在所述血液处理工序之后,通过以使所述流出端口与所述血液流出室相比位于垂直下方的方式配置所述壳体而将残留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已分离血液引导至所述流出端口。

根据这种方法,从流入端口流入血液流入室内的血液在整个血液流入室内扩散之后液面上升而与过滤用材料的大致整个表面(下侧表面)接触,并在过滤用材料内从下向上流通且被引导至血液流出室。由此,能够抑制在血液流入室内血液偏向。另外,由于能够使空气从血液流入室内可靠地排出,所以能够抑制空气阻滞的发生。因此,能够防止过滤用材料有效面积减少。另外,在血液处理工序之后,由于配置有壳体,所以能够高效地回收残留在壳体内的已分离血液。

在上述血液分离方法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壳体设有入口侧卡定部,该入口侧卡定部能够拆卸地安装与所述流入端口连接的流入管,在所述配置工序中,以将所述流入管安装于所述入口侧卡定部的状态配置所述壳体,在所述残留处理完毕血液回收工序中,通过将所述流入管从所述入口侧卡定部拆卸下来而配置所述壳体。

根据这种方法,能够很容易将壳体从垂直于垂直方向的状态(横卧状态)切换成与垂直方向水平的状态(直立状态)。

在上述血液分离方法中,也可以是,所述入口侧卡定部设于所述壳体中的、所述血液流出室所在一侧的外表面的中央部,在所述配置工序中,在使所述流入管安装于所述入口侧卡定部的状态下使所述流入管的至少一部分在从所述血液分离过滤器的重心通过的重心线上延伸。

根据这种方法,能够在配置工序中使壳体以接近水平姿势的状态横卧。

在上述血液分离方法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血液流入室所在一侧的外表面的中央部设有出口侧卡定部,该出口侧卡定部能够拆卸地安装与所述流出端口连接的流出管部,在所述配置工序中,在使所述流出管部安装于所述出口侧卡定部的状态下使所述流出管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重心线上延伸。

根据这种方法,能够在配置工序中使壳体以更接近水平姿势的状态横卧。

在上述血液分离方法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残留处理完毕血液回收工序中,将所述流出管从所述出口侧卡定部拆卸下来。

根据这种方法,能够经由流出管部高效地回收残留在壳体内的已分离血液。

本发明的血液分离过滤器从血液中分离规定的血液成分,该血液分离过滤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过滤用材料,其配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将所述壳体内划分出血液流入室和血液流出室;流入端口,其设于所述壳体,使血液流入所述血液流入室内;和流出端口,其设于所述壳体,使通过所述过滤用材料将所述血液成分分离之后得到的已分离血液从所述血液流出室内流出,在所述流入端口上连接有流入管,在所述壳体上设有能够拆卸地安装所述流入管的入口侧卡定部,在将所述流入管安装于所述入口侧卡定部的状态下,所述壳体以使所述血液流入室位于所述过滤用材料的垂直下方并且使所述血液流出室位于所述过滤用材料的垂直上方的方式来配置,在将所述流入管从所述入口侧卡定部拆卸下来的状态下,所述壳体以使所述流出端口与所述血液流出室相比位于垂直下方的方式来配置。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获得具有与上述血液分离方法同样的效果的血液分离过滤器。

在上述血液分离过滤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壳体具有:所述血液流入室所在一侧的第1外表面;和所述血液流出室所在一侧的第2外表面,所述入口侧卡定部设于所述第2外表面的中央部,所述入口侧卡定部构成为在将所述流入管部安装于所述入口侧卡定部来配置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流入管部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在从所述血液分离过滤器的重心通过的重心线上延伸。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很容易使壳体以接近水平姿势的状态横卧。

在上述血液分离过滤器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流出端口上连接有流出管,在所述第1外表面的中央部设有能够供所述流出管装拆的出口侧卡定部,所述出口侧卡定部构成为在将所述流出管安装于所述出口侧卡定部的状态下,流出管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在所述重心线上延伸。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很容易使壳体以接近水平姿势的状态横卧。

在上述血液分离过滤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入口侧卡定部及所述出口侧卡定部的至少一方是形成有能够供所述流入管部或所述流出管部装拆的卡定槽的管夹部。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流入管相对于入口侧卡定部装拆,并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将流出管相对于出口侧卡定部装拆。

在上述血液分离过滤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入口侧卡定部及所述出口侧卡定部的至少一方是能够钩挂所述流入管或所述流出管的钩部。

在上述血液分离过滤器中,也可以是,所述入口侧卡定部及所述出口侧卡定部的至少一方是以在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流入管或所述流出管穿插的空间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壳体能够剥离地接合的带状体。

根据本发明,由于以使血液流入室位于过滤用材料的下方并且使所述血液流出室位于过滤用材料的上方的方式将壳体横卧配置,所以能够抑制在血液流入室内血液偏向并且能够抑制空气阻滞的发生。因此,能够防止过滤用材料有效面积减少。另外,在血液转移之后,由于将壳体配置为直立的姿势,所以能够高效地回收残留在壳体内的已分离血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血液分离过滤器的纵剖视图。

图3是使用图1的血液分离过滤器的血液分离方法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4是对图1的血液分离过滤器的残留处理完毕血液回收工序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5是对图1的血液分离过滤器的残留处理完毕血液回收工序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血液分离过滤器的纵剖视图。

图8是对图6的血液分离过滤器的残留处理完毕血液回收工序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9a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过滤器的立体图,图9b是图9a的入口侧卡定部(出口侧卡定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过滤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血液分离方法及血液分离过滤器举出适当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血液分离过滤器10a是从血液中分离或除去例如白细胞、血小板等规定的血液成分的装置,设有向壳体18内引导血液的流入管14、和从壳体18内引导血液的流出管16。

如图2所示,血液分离过滤器10a具备:壳体18;过滤器部件24,其沿上下方向(与壳体18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将壳体18内划分出血液流入室20和血液流出室22,且包含过滤用材料38;流入端口26,其使血液流入血液流入室20内;和流出端口28,其使通过过滤器部件24将血液成分分离之后得到的血液(已分离血液)从血液流出室22内流出。

在图1及图2中,壳体18在俯视时具有使长方形的各短边呈圆弧状突出的形状。即,壳体18呈平面状延伸。壳体18是呈水平配置来使用的部件,具有彼此构成相反侧的壁的一对树脂壳(第1壳30及第2壳32)。第1壳30及第2壳32分别例如由聚碳酸酯等硬质树脂构成。壳体18具有血液流入室20所在一侧的第1外表面30a(第1壳30的外表面)、和血液流出室22所在一侧的第2外表面32a(第2壳32的外表面)。

如图2所示,第1壳30及第2壳32的周缘部彼此在整个圆周上通过熔接(超声波熔接等)而接合。为了使血液容易在血液流入室20内流通,在第1壳30中的与过滤器部件24相对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突起34。为了使已分离血液易于在血液流出室22内流通,在第2壳32中的与过滤器部件24相对的内表面设有多个突起36。也可以省略突起34及突起36的至少一方。

过滤器部件24设在第1壳30与第2壳32之间,沿上下方向将壳体18内划分出血液流入室20和血液流出室22,并且成为供血液流入室20内的血液向血液流出室22移动时的流路,是分离或除去规定的血液成分的部件。具体而言,过滤器部件24由彼此为同一形状的多个过滤用材料38沿厚度方向层叠而构成。

过滤用材料38由具有从一个面连通至另一个面的很多微细的连续孔的片状多孔质体构成。作为这种多孔质体,例如可以列举聚氨酯制的海绵片、无纺布等。过滤用材料38的层叠张数例如为2~10张左右。此外,在图2的过滤器部件24中层叠有6张过滤用材料38。构成过滤器部件24的过滤用材料38的张数也可以仅为1张。

为了阻止血液从血液流入室20经由过滤器部件24的外侧流向血液流出室22,过滤器部件24的周缘部通过设于第1壳30的第1凸部40和设于第2壳32的第2凸部42以使过滤器部件24被朝向层叠方向内方压缩的方式被凿紧。第1凸部40和第2凸部42分别沿着过滤器部件24的周缘部延伸一周。

血液流入室20形成于第1壳30与过滤器部件24之间,血液流出室22形成于第2壳32与过滤器部件24之间。

流入端口26相对于流出端口28位于隔着从血液分离过滤器10a的重心g通过并且沿厚度方向延伸的重心线lg的相反一侧。流入端口26是使血液流入壳体18内的部件,具有与血液流入室20连通的流入孔26a。流入端口26一体地设于第1壳30的外缘部。但是,也可以将与第1壳30构成为不同部件的流入端口26相对于第1壳30通过熔接等而接合。

流出端口28是使已分离血液从壳体18流出的部件,具有与血液流出室22连通的流出孔28a。流出端口28一体地设于第2壳32的外缘部。在此,也可以将与第2壳32构成为不同部件的流出端口28相对于第2壳32通过熔接而接合。

流入管14是具有挠性的长条的圆筒状管,与流入端口26连接。流入管14的一端经由密封部件50与容纳有血液的血袋52连接,流入管14的另一端与流入端口26连接(参照图3)。

流出管16是具有挠性的长条的圆筒状管,与流出端口28连接。流出管16的一端与流出端口28连接,流出管16的另一端与容纳已分离血液的容纳袋58连接(参照图3)。

在第2外表面32a的中央部设有能够供流入管14装拆的入口侧卡定部11a。壳体18在将流入管14安装于入口侧卡定部11a并悬挂壳体18的状态下以使血液流入室20位于过滤器部件24的下方并且使血液流出室22位于过滤器部件24的上方的方式横卧(参照图1)。另外,壳体18在将流入管14从入口侧卡定部11a拆卸下来并悬挂壳体18的状态下以使流出端口28与血液流出室22相比位于下方的方式变成直立状态(参照图4)。入口侧卡定部11a构成为在将流入管14安装于入口侧卡定部11a并悬挂壳体18的状态下能够在重心线lg上延伸。

入口侧卡定部11a是形成有能够供流入管14装拆的卡定槽13的管夹部。具体而言,入口侧卡定部11a从第2外表面32a的中央部朝向流入端口26呈直线状延伸。卡定槽13在入口侧卡定部11a的全长范围内延伸。为了能够用适度的力将流入管14嵌入卡定槽13内,卡定槽13的槽宽w1与流入管14的外径(外侧的直径)相比略小,卡定槽13的槽深d设定为与流入管14的外径大致相同。但是,卡定槽13的槽宽w及槽深d能够任意设定。

在第1外表面30a的中央部设有能够供流出管16装拆的出口侧卡定部11b。出口侧卡定部11b构成为在将流出管16安装于出口侧卡定部11b并悬挂壳体18的状态下能够在重心线lg上延伸。

出口侧卡定部11b是形成有能够供流出管16装拆的卡定槽13的管夹部。具体而言,出口侧卡定部11b从第1外表面30a的中央部朝向流出端口28呈直线状延伸。卡定槽13与卡定槽13同样地构成。入口侧卡定部11a与出口侧卡定部11b从壳体18的中央部彼此向相反方向延伸。

接着,对使用血液分离过滤器10a的血液分离方法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从血液中分离规定的血液成分时,首先,将容纳有血液的血袋52挂在悬挂台并配置于高处。另外,在配置工序中,通过流入管14悬挂壳体18。这样,以使血液流入室20位于过滤器部件24的下方并且使血液流出室22位于过滤器部件24的上方的方式变成接近水平姿势的状态(横卧状态)。此时,流入管14的至少一部分与流出管16的至少一部分在重心线lg上延伸。

之后,在配置工序的状态下进行转移血液的血液处理工序。具体而言,使密封部件50断裂,利用落差(重力)将血袋52内的血液转移至流入管14。被转移至流入管14的血液经由流入端口26流入壳体18的血液流入室20内。流入血液流入室20内的血液在整个血液流入室20内扩散,其液面逐渐上升。然后,当血液在过滤器部件24内从下向上流通时,通过由过滤器部件24捕获血液成分(例如白细胞等)而将其从血液中分离或除去。此时,通过将血液从流入端口26从垂直方向朝向下方导入过滤用材料38,能够将残留在壳体18内的空气从流出端口28排出。在过滤器部件24内流通的已分离血液从血液流出室22内被引导至流出端口28及流出管16,并容纳在容纳袋58内。

当血液处理工序完毕时,如图4所示,将流入管14从入口侧卡定部11a拆卸下来并且将流出管16从出口侧卡定部11b拆卸下来,由此将壳体18设为直立状态。此时,流出端口28位于血液流出室22的下方。这样,如图5所示,血液流入室20内的血液因落差而流向下方并在过滤器部件24的下侧流通。然后,被引导至血液流出室22内的已分离血液经由位于下方的流出端口28被引导至流出管16,并容纳在容纳袋58内。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过滤器10a及血液分离方法的效果进行说明。

血液分离方法使用血液分离过滤器10a从血液中分离规定的血液成分。该血液分离过滤器10a具备:壳体18;过滤用材料38,其沿壳体18的厚度方向将壳体18内划分出血液流入室20和血液流出室22;流入端口26,其设于壳体18,使血液流入血液流入室20;和流出端口28,其设于壳体18,使通过过滤器部件24将血液成分分离之后得到的已分离血液从血液流出室22内流出。

在流入端口26上连接有流入管14,在壳体18上设有能够拆卸地安装流入管14的入口侧卡定部11a。在将流入管14安装于入口侧卡定部11a的状态下,壳体18以使血液流入室20位于过滤用材料38的下方并且使血液流出室22位于过滤用材料38的上方的方式来配置。另外,在将流入管14从入口侧卡定部11a拆卸下来的状态下,壳体18以使流出端口28与血液流出室22相比位于垂直下方的方式来配置。

另外,在配置工序中,以使血液流入室20位于过滤用材料38的垂直下方并且使血液流出室22位于过滤用材料38的垂直上方的方式配置壳体18。然后,在血液处理工序中,在配置工序的状态下,使血液从所述流入端口26流入血液流入室20并在过滤用材料38内从垂直下方流通至上方之后,使血液流出室22内的已分离血液流出至流出端口28。之后,在残留处理完毕血液回收工序中,通过以使流出端口28与血液流出室22相比位于垂直下方的方式配置壳体18,从而将残留在壳体18内的已分离血液引导至流出端口28。

由此,从流入端口26流入血液流入室20内的血液在整个血液流入室20内扩散之后液面上升而与过滤用材料38的大致整个表面(下侧表面)接触,并在过滤用材料38内从下向上流通且被引导至血液流出室22。因此,能够抑制在血液流入室20内血液偏向。另外,由于能够使空气从血液流入室20内可靠地排出,所以能够抑制空气阻滞的发生。因此,能够防止过滤用材料有效面积减少。另外,在血液处理工序之后,由于将壳体18设为直立状态,所以能够高效地回收残留在壳体18内的已分离血液。

在配置工序中,以将流入管14安装于入口侧卡定部11a的状态配置壳体18,在残留处理完毕血液回收工序中,通过将流入管14从入口侧卡定部11a拆卸下来而配置壳体18。由此,能够很容易将壳体18从横卧状态切换成直立状态。

入口侧卡定部11a设于壳体18中的、血液流出室22所在一侧的第2外表面32a的中央部。在配置工序中,在使流入管14安装于入口侧卡定部11a的状态下使流入管14的至少一部分在重心线lg上延伸。由此,能够在配置工序中使壳体18以接近水平姿势的状态横卧。

在壳体18中的、血液流入室20所在一侧的第1外表面30a的中央部设有出口侧卡定部11b,该出口侧卡定部11b能够拆卸地安装与流出端口28连接的流出管16。在配置工序中,在使流出管16安装于出口侧卡定部11b的状态下使流出管16的至少一部分在重心线lg上延伸。由此,能够在配置工序中使壳体18以更接近水平姿势的状态横卧。

在残留处理完毕血液回收工序中,将流出管16从出口侧卡定部11b拆卸下来。因此,能够经由流出管16高效地回收残留在壳体18内的已分离血液。

入口侧卡定部11a是形成有能够供流入管14装拆的卡定槽13的管夹部,出口侧卡定部11b是形成有能够供流出管16装拆的卡定槽13的管夹部。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流入管14相对于入口侧卡定部11a装拆,并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将流出管16相对于出口侧卡定部11b装拆。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过滤器10b进行说明。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6及图7所示,血液分离过滤器10b具备:壳体62;过滤器部件24,其沿厚度方向将壳体62内划分出血液流入室20和血液流出室22,且包含过滤用材料38;流入端口64,其向血液流入室20内引导血液;流出端口66,其从血液流出室22内引导已分离血液;和连接片68,其从过滤器部件24向外侧延伸。

壳体62在俯视时具有使长方形的一条短边呈圆弧状突出的形状。即,壳体62呈平面状延伸。壳体62形成为袋状,具有彼此构成相反侧的壁的一对树脂片(第1树脂片70及第2树脂片72)。第1树脂片70及第2树脂片72例如由聚氯乙烯等软质树脂构成。壳体62具有血液流入室20所在一侧的第1外表面70a(第1树脂片70的外表面)、和血液流出室22所在一侧的第2外表面72a(第2树脂片72的外表面)。

第1树脂片70和第2树脂片72的周缘部彼此在除了流入端口64及流出端口66的部分之外的整个圆周上经由连接片68通过熔接(高频熔接等)而接合。

为了使已分离血液容易在血液流出室22内流通,在第2树脂片72中的与过滤器部件24相对的内表面设有沿第2树脂片7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肋76。此外,为了使血液容易在血液流入室20内流通,在第1树脂片70中的与过滤器部件24相对的内表面也可以设有与肋76相同的多个肋。在第2树脂片72中,也可以省略肋76。

血液流入室20形成于壳体62的第1树脂片70与过滤器部件24之间,血液流出室22形成于壳体62的第2树脂片72与过滤器部件24之间。

流入端口64相对于流出端口66位于隔着从血液分离过滤器10b的重心g通过的重心线lg的相反侧。流入端口64是使血液流入壳体62内的部件,具有与血液流入室20连通的流入孔64a。流入端口64例如由聚氯乙烯等软质树脂构成。流入端口64在壳体62的外缘部被夹在第1树脂片70与第2树脂片72之间,并与它们通过熔接而接合。

流出端口66是使已分离血液从壳体62流出的部件,具有与血液流出室22连通的流出孔66a。流出端口66例如由聚氯乙烯等软质树脂构成。流出端口66在壳体62的外缘部被夹在第1树脂片70与第2树脂片72之间,并与它们通过熔接而接合。

在第2外表面72a设有能够供流入管14装拆的入口侧卡定部15a。入口侧卡定部15a与第1实施方式的入口侧卡定部11a同样地构成。也就是说,入口侧卡定部15a是形成有能够供流入管14装拆的卡定槽17的管夹部,从第2外表面72a的中央部朝向流入端口64呈直线状延伸。

在第1外表面70a设有能够供流出管16装拆的出口侧卡定部15b。出口侧卡定部15b与第1实施方式的出口侧卡定部15b同样地构成。也就是说,出口侧卡定部15b是形成有能够供流出管16装拆的卡定槽17的管夹部,从第1外表面70a的中央部朝向流出端口66呈直线状延伸。本实施方式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过滤器10c进行说明。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9a及图9b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过滤器10c具备:壳体18;入口侧卡定部19a,其设于第2壳32的第2外表面32a的中央部;和出口侧卡定部19b,其设于第1壳30的第1外表面30a的中央部。入口侧卡定部19a是能够钩挂流入管14的钩部。入口侧卡定部19a具有从第2外表面32a的中央部突出的卡定基部80、和从卡定基部80的突出端部呈圆弧状延伸的卡定部主体82。卡定部主体82通过使线材呈圆弧状弯曲而形成。

卡定部主体82延伸的周向上的角度(卡定部主体82延伸的周向上的范围)例如优选为180°以上300°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270°。在该情况下,能够很容易进行流入管14相对于入口侧卡定部19a的装拆操作,并且能够将流入管14相对于卡定部主体82可靠地钩挂。但是,卡定部主体82延伸的周向上的角度能够任意设定。另外,卡定部主体82的延伸端带圆角,以免损坏流入管14。

在由卡定部主体82构成的内孔82a插入有流入管14。卡定部主体82的内孔82a的直径与流入管14的外径大致相同地形成。卡定部主体82的延伸端与卡定基部80之间的开口部83的宽度w2与流入管14的外径相比较窄。由此,能够抑制流入管14容易从入口侧卡定部19a脱落。在该情况下,通过在使流入管14向径向内侧弯曲的状态下从卡定部主体82与卡定基部80之间的开口部83通过,能够进行流入管14相对于入口侧卡定部19a的装拆。

出口侧卡定部19b由于与入口侧卡定部19a同样地构成,所以省略其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流入管14相对于入口侧卡定部19a装拆,并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将流出管16相对于出口侧卡定部19b装拆。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过滤器10d进行说明。此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2及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0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过滤器10d具备:壳体62;入口侧卡定部21a,其设于第2树脂片72的第2外表面32a的中央部;和出口侧卡定部21b,其设于第1树脂片70的第1外表面30a。入口侧卡定部21a是能够钩挂流入管14的钩部,与第3实施方式的入口侧卡定部19a同样地构成。

出口侧卡定部21b是能够钩挂流出管16的钩部,与第3实施方式的出口侧卡定部19b同样地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过滤器10e进行说明。此外,在第5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1所示,血液分离过滤器10e具备:壳体18;入口侧卡定部23a,其设于第2壳32的第2外表面32a的中央部;和出口侧卡定部23b,其设于第1壳30的第1外表面30a的中央部。入口侧卡定部23a是以在与壳体18之间形成有供流入管14穿插的空间的方式相对于壳体18能够剥离地接合的带状体。入口侧卡定部23a向与第2外表面32a相反的一侧弯曲。

入口侧卡定部23a的两端部相对于壳体18的第2外表面32a熔接。入口侧卡定部23a与壳体18之间的接合强度设定为能够通过人工将入口侧卡定部23a相对于壳体18扯掉(剥离)的程度的大小。但是,入口侧卡定部23a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等而能够剥离地相对于第2外表面32a接合。

出口侧卡定部23b是以在与壳体18之间形成有供流出管16穿插的空间的方式相对于壳体18能够剥离地接合的带状体,与入口侧卡定部23a同样地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流入管14相对于入口侧卡定部23a能够拆卸地安装,并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将流出管16相对于出口侧卡定部23b能够拆卸地安装。

(第6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过滤器10f进行说明。此外,在第6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第6实施方式的血液分离过滤器10f具备:壳体62;入口侧卡定部25a,其设于第2树脂片72的第2外表面32a的中央部;和出口侧卡定部25b,其设于第1树脂片70的第1外表面30a。入口侧卡定部25a是以在与壳体62之间形成有供流入管14穿插的空间的方式相对于壳体62能够剥离地接合的带状体,与入口侧卡定部25a同样地构成。出口侧卡定部25b是以在与壳体62之间形成有供流出管16穿插的空间的方式相对于壳体62能够剥离地接合的带状体,与入口侧卡定部25a同样地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与第5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的血液分离方法及血液分离过滤器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当然能够采用各种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