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肾病的中药组合物、灌肠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79290发布日期:2019-03-09 00:03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肾病的中药组合物、灌肠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肾病是原发于肾脏或继发于其他脏器病变而影响到肾脏的一类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若病情进展,还会造成的肾单位严重受损,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使机体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脏病。现代医学对终末期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治疗主要为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等,但其均不能用来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脏病,且费用昂贵,已成为患者家庭的沉重负担。研究证实蛋白尿是加速肾病进程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急需开发副作用小及成本低廉的新药出现。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
背景技术
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作用小,成本低廉,治疗肾病效果好的中药组合物、灌肠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大黄5~35份,黄芪20~45份,淫羊霍20~40份,当归20~45份,丹参10~35份,党参5~20份,红花5~15份,生龙牡10~30份,蒲公英20~40份和灵芝5~15份。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大黄20~32份,黄芪30~42份,淫羊霍25~35份,当归30~42份,丹参20~32份,党参8~15份,红花8~12份,生龙牡15~25份,蒲公英25~35份和灵芝8~12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大黄30份,黄芪40份,淫羊霍30份,当归40份,丹参30份,党参10份,红花10份,生龙牡20份,蒲公英30份和灵芝10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肾病的灌肠液,所述灌肠液以上述中药组合物为原料,经水提制得。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灌肠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大黄、黄芪、淫羊霍、当归、丹参、党参、红花、生龙牡、蒲公英和灵芝混合,得到混合物;(2)向所述混合物中加水,150~190℃煎煮,固液分离,得到水提液;(3)将所述水提液与乙醇混合,调节乙醇的体积终浓度为70~85%,沉淀杂质,过滤,得到滤液;(4)去除滤液中的乙醇,灭菌,得到治疗肾病的灌肠液。优选的,所述步骤(1)混合前对各组分进行粉碎,所述粉碎的粒径为25~50μm。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加水量与混合物的比例为1.7l:(0.8~1.2)kg。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煎煮的次数为2~4次,每次煎煮的时间为30~60min;每次煎煮后固液分离,合并水提液。优选的,所述步骤(3)混合前对水提液进行蒸发浓缩,浓缩后水提液与浓缩前水提液的体积比为1:(1.5~3)。优选的,所述步骤(4)去除滤液中的乙醇后,还包括(5)加水稀释的步骤;在所述(5)加水稀释的步骤中,加水量与去除乙醇后的滤液体积比为1.5~5:1。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肾病的组合物、灌肠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大黄5~35份,黄芪20~45份,淫羊霍20~40份,当归20~45份,丹参10~35份,党参5~20份,红花5~15份,生龙牡10~30份,蒲公英20~40份,灵芝5~15份。在本发明中,所述组合物以大黄为君药,通腑泻浊,活血化瘀,红花、当归、丹参活血养血,党参、黄芪、灵芝补气扶正以化生气血,淫羊藿补肾阳,蒲公英苦以开泄,利湿散结,生龙牡收敛固涩,防止大黄卸下伤,为引经之药。全方配伍扶正祛邪,攻补兼用,从而达到益气养血、排毒降浊、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治疗有效率在85%以上。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501574.1的发明专利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组合物对肾病治疗效果更佳,价格更经济;同时,改进后的组合物适应症相较改进前更广,对慢性肾小球肾炎也具有较好疗效。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大黄5~35份,黄芪20~45份,淫羊霍20~40份,当归20~45份,丹参10~35份,党参5~20份,红花5~15份,生龙牡10~30份,蒲公英20~40份和灵芝5~15份。本发明所述治疗肾病的组合物包括大黄、黄芪、淫羊霍、当归、丹参、党参、红花、生龙牡、蒲公英和灵芝。在本发明中,各组分按重量份计,大黄的用量为5~35份,优选为20~32份,更优选为30份。黄芪的用量为20~45份,优选为30~42份,更优选为40份。淫羊霍的用量为20~40份,优选为25~35份,更优选为30份。当归的用量为20~45份,优选为30~42份,更优选为40份。丹参的用量为10~35份,优选为20~32份,更优选为30份。党参的用量为5~20份,优选为8~15份,更优选为10份。红花的用量为5~15份,优选为8~12份,更优选为10份。生龙牡的用量为10~30份,优选为15~25份,更优选为20份。蒲公英的用量为20~40份,优选为25~35份,更优选为30份。灵芝的用量为5~15份,优选为8~12份,更优选为10份。在本发明中,所述生龙牡为龙骨和牡蛎的混合物,二者的混合比例优选为1~2:1~2,更优选为1:1。本发明对各组分的来源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常规在药店中能买到的合格产品均可。在本发明中,大黄为君药,发挥通腑泻浊,活血化瘀之效;红花、当归、丹参活血养血,党参、黄芪、灵芝补气扶正以化生气血,淫羊藿补肾阳,蒲公英苦以开泄,利湿散结,生龙牡收敛固涩,防止大黄卸下伤,为引经之药。本发明各组分配伍具有扶正祛邪,攻补兼用的特性,能达到益气养血、排毒降浊、活血化瘀的功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肾病的灌肠液,所述灌肠液以上述组合物为原料,经水提制得。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灌肠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大黄、黄芪、淫羊霍、当归、丹参、党参、红花、生龙牡、蒲公英和灵芝混合,得到混合物;(2)向所述混合物中加水,150~190℃煎煮,固液分离,得到水提液;(3)将所述水提液与乙醇混合,调节乙醇的体积终浓度为75~85%,沉淀杂质,过滤,得到滤液;(4)去除滤液中的乙醇,灭菌,得到治疗肾病的灌肠液。本发明先将大黄、黄芪、淫羊霍、当归、丹参、党参、红花、生龙牡、蒲公英和灵芝混合,得到混合物。本发明在混合前,优选对各组分进行粉碎处理,所述粉碎的粒径优选为25~50μm,更优选为30μm。本发明对所述粉碎的工具和具体的粉碎方法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均可。得到混合物后,本发明向混合物中加水,通过煎煮的方式提取活性物质。在本发明中,所述加水的量与混合物的比例优选为1.7l:(0.8~1.2)kg,更优选为1.7l:1kg。所述煎煮的温度优选为150~190℃,更优选为160~180℃。在本发明中,所述煎煮的次数优选为2~4次,更优选为3次。每次煎煮的时间优选为30~60min,更优选为45min。每次煎煮后固液分离,合并水提液。得到水提液后,本发明通过醇沉的方法去除水提液中的杂质。在本发明中,所述醇沉前优选对水提液进行浓缩,浓缩后水提液与浓缩前水提液的体积比优选为1:(1.5~3),更优选为1:2。本发明所述醇沉将水提液与乙醇混合。在本发明中,所述乙醇的体积浓度优选为95%。所述乙醇的加入量以乙醇的体积终浓度为标准。所述乙醇的体积终浓度优选为70~85%,更优选为80%。所述水提液与乙醇混合均匀后密闭静置,待杂质析出后过滤,得到滤液。得到滤液后,本发明去除滤液中的乙醇,灭菌,得到治疗肾病的灌肠液。本发明优选采用蒸发的方式去除滤液中的乙醇,蒸发去除的乙醇优选进行回收,再利用。本发明在去除滤液中的乙醇后,优选还包括(5)加水稀释的步骤。在本发明中,步骤(5)加水量与去除乙醇后的滤液体积比优选为1.5~5:1,更优选为2:1。在本发明中,所述灭菌优选采用γ射线方法,所述灭菌的剂量优选为3.0kgy。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肾病的组合物、灌肠液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精确称量大黄30g、黄芪40g、淫羊藿30g、当归40g、丹参30g、党参10g、红花10g、生龙牡20g、蒲公英30g、灵芝10g,得到治疗肾病的组合物。实施例21)按实施例1所述用量称量得到各组分,然后将各组分粉碎至30μm;将粉碎后的大黄、黄芪、淫羊霍、当归、丹参、党参、红花、生龙牡、蒲公英和灵芝混合,得到混合物;2)得到混合物后,向所述混合物中加水,混合物与水比例为1.7l:1kg,170℃条件下煎煮3次,每次45min,每次煎煮后固液分离,合并水提液兵迅速浓缩,浓缩后水提液与浓缩前水提液的体积比为1:2。3)将浓缩后水提液与95%乙醇混合,调节乙醇的体积终浓度为80%,待杂质析出后过滤,得到滤液后去除其中的乙醇,灭菌,得到治疗肾病的灌肠液。实施例3本次试验对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验证。(一)资料与方法(1)所选病例86人,均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住院的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证型和证候积分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本次研究选用病例纳入标准:scr133-707umol/l,ccr<80ml/min。病人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20例;实施例1给药治疗组34例;常规给药治疗组32例。其中,常规给药治疗组与实施例1给药治疗组的区别仅在于灌肠液的制备原料不同(常规给药治疗组所用灌肠液的水提原料为常规经验方:黄芪30g、当归45g、川芎15g、生大黄30g、生牡蛎30g、蒲公英30g、菌灵芝15g、六月雪10g、血竭9g、猫爪草9g、黄蜀葵花6g)。各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方案三组均予常规治疗:低盐、低脂、低磷、优质蛋白质饮食,蛋白质摄入量0.6-0.8kg/d,控制血压,纠正酸碱失衡、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实施例1给药治疗组和常规给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药灌肠,3次/周,每次200ml。各组用药8周后检查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纤维蛋白原、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并评估患者临床症状。(3)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①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5%;②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75%、≥30%;③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二)实验结果(1)对不同处理的三个组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表1不同处理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施例1给药治疗组341713488.24%*常规给药治疗组321213778.13%*空白对照组2047955%与对照组比较,*p<0.05由表1可以看出,两个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例1给药治疗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24%,而常规给药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则为78.13%;实施例1给药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0%,而常规给药治疗组的显效率为37.5%。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显效率也较高,与之前的经验方相比,其临床有效率和显效率也有显著提高,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2)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一般资料(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纤维蛋白原、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表2治疗前后的uaer、tc、tg、fib、scr、bun的检测对比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由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两个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在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纤维蛋白原、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指标上均有显著差异,并且在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脂等方面相对于常规给药治疗组有显著降低。(3)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比较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实施例1给药治疗组仅1例出现腹泻,其余病例无皮疹、肝功异常、腹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常规给药治疗组有4例腹泻,其余无不良反应。故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较常规经验方的不良反应少,更安全。(三)结论治疗前,三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能通过降低尿蛋白排泄率、血脂、纤维蛋白原、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保护肾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p<0.05)。实施例4本次试验对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慢性肾小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验证。(一)资料与方法选取重庆市中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85年南京中华肾脏病学会第2届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证型和证候积分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本次研究选用病例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西医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4h尿蛋白定量为1.0-2.0g,高血压持续不降或反而上升。将其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20例;实施例1给药治疗组44例;和常规给药治疗组36例。其中,常规给药治疗组与实施例1给药治疗组的区别仅在于灌肠液的制备原料不同(常规给药治疗组所用灌肠液的水提原料为常规经验方:黄芪30g、当归45g、川芎15g、生大黄30g、生牡蛎30g、蒲公英30g、菌灵芝15g、六月雪10g、血竭9g、猫爪草9g、黄蜀葵花6g)。各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方案三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充分休息、控制血压、调整饮食(控制盐分和蛋白质摄入)、抗感染、隔离肾脏危险因子。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实施例1给药治疗组和常规给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药灌肠,3次/周,每次200ml。各组给药8周后检查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并评估患者临床症状。(3)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患者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24h尿蛋白定量持续转阴或“+”6周以上,或24h尿蛋白定量持续<0.2g,高倍镜下尿红细胞消失,尿沉渣计数正常,肾功能正常。基本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50%以上,高倍镜下尿红细胞不超过3个,尿沉渣计数接近正常,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与正常值相差不超过15%)。有效: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1个“+”,或24h尿蛋白定量持续减少25%-49%,高倍镜下尿红细胞不超过3个,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二)实验结果(1)对不同处理的三个组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结果见表3表3不同处理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由表3可以看出,两个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施例1给药治疗组对慢性肾小球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91%,而常规给药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则为83.33%;实施例1给药治疗组的显效率为36.36%,而常规给药治疗组的显效率为33.33%。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对慢性肾小球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显效率也较高,与常规经验方相比,其临床有效率和显效率也有显著提高,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2)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比较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实施例1给药治疗组仅1例出现轻微腹泻,其余病例无皮疹、肝功异常、腹泻、头痛等不适症状;常规给药治疗组有3例腹泻,其余无不良反应。故申请的的中药组合物不良反应少,更安全。(三)结论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尿蛋白排泄,减少血尿,保护肾功能。与常规经验方相比,优化后的中药组合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加。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