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50085发布日期:2019-06-11 22:07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对人体烧伤烫伤进行创面痛感快速缓解的烧伤烫伤防护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中药组分进行调配熬制的用于烧伤烫伤的防护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烫伤和烧伤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肌体由火焰、电流、高温物质、腐蚀性物质、强辐射热等引起的,例如热水烫伤、蒸汽烫伤、炉火烫伤等,现有的烫伤主要通过外敷药物进行治疗,严重的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目前的药物治疗价格昂贵,且多采用化学药物合成,气味刺激性大,制备工艺复杂,且现有的烧伤烫伤在外敷药物后,需要进行包扎,透气性较差,现有的一些配方采用中药制备,多采用蒸馏方式,制备率低,且含有乙醇等挥发性气体,不适用于儿童、孕妇等人群。

授权公告号cn102302677b公开了一种烧烫伤液,包括:虎杖50-150g,紫草30-80g,生栀子30-60g,生黄柏30-50g,五加皮20-60g,乳香15-50g,没药10-25g,生地榆20-40g,白芨10-30g,(煅)五倍子20-60g,麝香0.01-1g,80v/v%乙醇1000-2000ml,该种配方中,药物组分复杂,其通过乙醇作为基液,由于乙醇的挥发性,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一定的刺激反应,不适宜儿童、孕妇等人群使用,使用受到限制。

公开号cn108114055a公开了一种烫伤液,包括:黄连500g,地榆500g,虎仗1000g,三颗针500g,十大功劳500g,黄柏500g,大黄5o0g,续断500g,菊花500g,强盗九柑子500g,金鸡尾500g,千里光500g,小二仙草200g,龙胆草500g,天青地白500g,水适量,该配方中采用药物成本较高,且制备工艺复杂,采用蒸馏工艺进行,其制备效率低下,不适合大量的生产,且大量的药物,且做终蒸馏的产物有限,成本高。

公开号cn103494841b公开了一种不留疤痕烧伤烫伤液,包括:鸡蛋清20-40份、轻粉0.1-4份、利福平0.2-1.2份、酒精40-60份和蒸馏水200-300份;所述的酒精的质量浓度不小于50%,该发明同样以酒精作为辅料,其存在的挥发性气味容易使得部分人群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发明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利用中药组分进行调配熬制的用于烧伤烫伤的防护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包括地龙8-10%、蜂蜜8-10%、土蜂巢18-24%、虰虫15-20%、动物油40-45%、冰片1.5-3%,上述组分按重量百分含量计。

所述地龙为炒制地龙干切段;

所述虰虫为风干后的虰虫干;

本发明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的制备步骤如下:

1)按上述比例称取各原料,对地龙、虰虫、土蜂巢、冰片进行干燥;

2)将动物油放入制备装置内进行加热,将动物油温度从室温逐步加热至80-100℃,加热过程中依次添加地龙、虰虫、土蜂巢,并进行搅拌;至地龙色泽焦黄,停止加热并自然冷却;

所述地龙、虰虫加入温度为60-80℃,土蜂巢加入温度为80-100℃;

3)在步骤2冷却温度至40-60℃时,加入冰片、蜂蜜,进行密封搅拌,直至完全冷却;

4)将步骤3中的混合物从制备装置从抽取出,小瓶分装,获取烫伤液。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的制备装置,由支撑架、主体熬制装置和搅拌装置组成,支撑架由主立柱、辅立柱和斜向支撑杆组成,四个主立柱呈环形等角度分布,四个辅立柱置于四个主立柱形成的环形结构中,且和四个主立柱一一对应,所述辅立柱高度低于主立柱高度,所述辅立柱通过多个连接杆和对应的主立柱相连接,所述辅立柱上置有两个斜向支撑杆,且两个斜向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斜向支撑杆的另一端水平延伸一段距离,主体熬制装置由熬制锅体、回转支架、回转电机、投料管、抽液管、主盖板、上回转环、辅盖板、下回转环、,限位柱、安装耳、加热管、安装套管、滚珠、电源线、卡环、内挡板、外挡板、安装环和内网筒组成,回转支架置于四个辅立柱之间,且回转支架卡置于辅立柱上的两个斜向支撑杆之间,所述回转支架和辅立柱另一端相连接,回转电机置于回转支架上,下回转环置于四个辅立柱顶端,所述下回转环的直径从上向下逐渐减小,所述下回转环内侧置有多个可转动的滚珠,熬制锅体置于下回转环内,所述熬制锅体外侧壁和滚珠相接触,所述熬制锅体中部向上隆起,所述熬制锅体底部中间位置置有连接套,所述回转电机的电机轴一端和连接套相套接,限位柱置于熬制锅体内隆起位置,所述主立柱的顶端置有安装耳,上回转环置于熬制锅体顶端,所述上回转环底部开有两个环形卡槽,所述熬制锅体顶端置有两个卡环,且分别可转动的置于两个环形卡槽内,主盖板和辅盖板分别铰接置于上回转环上,且形成闭合盖板,所述闭合盖板盖置于熬制锅体顶端口部,且所述闭合盖板中心位置开有贯穿孔,所述限位柱顶端从贯穿孔内向上穿出,投料管置于主盖板上,且和熬制锅体内部相连通,安装套管置于主盖板的上方,多个加热管一端分别置于安装套管上,另一端分别穿过主盖板置于熬制锅体内,所述加热管由固定环、陶瓷环、加热棒固定座、安装螺纹、进气管、导气管和加热棒组成,固定环置于主盖板上,所述固定环顶部开有安装孔,加热棒固定座置于安装孔内,且通过安装螺纹和固定环相螺接,所述加热棒固定座和固定环之间置有陶瓷环,导气管一端置于固定环内,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所述导气管一端的外径大于导气管另一端的外径,所述导气管和固定环内部相连通,所述固定环上置有进气管,且和固定环内相连通,所述进气管位于主盖板上方,且进气管一端和安装套管相连通,加热棒置于导气管内,且加热棒一端和加热棒固定座相连接,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出导气管,所述加热棒和导气管内壁之间置有间隙,所述加热棒固定座上置有电源线,且和加热棒相连接,安装环置于主盖板上,抽液管一端置于安装环内,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内网筒一端置于抽液管一端内,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至熬制锅体内,多个内挡板一端等距置于抽液管一端端面上,多个内挡板另一端分别竖直向下延伸一段距离,然后向内网筒中心方向折弯延伸一段距离,再斜向上弯曲延伸一段距离,多个外挡板一端等距置于安装环底端端面上,多个外挡板另一端分别竖直向下延伸至内挡板高度,然后再反向折弯向上延伸至固定环高度位置,相邻的两个外挡板之间置有一段距离,相邻的两个内挡板之间置有一段距离,且相邻两个内挡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外挡板之间的距离,搅拌装置由搅拌电机、长距搅拌轴、搅拌杆、搅拌罩和限位卡板组成,搅拌罩置于辅盖板上,所述搅拌罩上置有限位卡板,所述限位卡板为弧形板状结构,且套置于限位柱上,所述主盖板上置有电机座,搅拌电机置于电机座上,所述搅拌电机的电机轴上置有驱动齿轮,长距搅拌轴置于辅盖板底部,所述长距搅拌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轴承和辅盖板相连接,所述辅盖板上对应长距搅拌轴的位置向上弧形弯曲,所述长距搅拌轴上置有从动齿,且和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长距搅拌轴上套置有固定套,多个搅拌杆一端等角度置于固定套上,所述搅拌杆另一端上置有搅拌头,所述搅拌头的中间窄、两端宽,所述搅拌杆对应位于搅拌罩内。

使用时,当对防护液进行制备时,首先打开主盖板和辅盖板将动物油放入熬制锅体内,将电源线接通电源,使加热棒通电工作,将安装套管和外部注气管相连通,气体进入到安装套管内,然后进入到多个加热管内,加热管的加热棒工作进行加热,气体经加热棒加热后形成热气进入到熬制锅体内,进而通过热气体对熬制锅体内的动物油进行加热,同时,搅拌电机和回转电机工作,回转电机带动熬制锅体旋转,熬制锅体在下回转环内旋转,且熬制锅体顶端的卡环在上回转上的卡槽内旋转,搅拌电机上的驱动齿轮通过从动齿传动带动长距搅拌轴转动,长距搅拌轴带动多个搅拌杆旋转,多个搅拌杆旋转配合熬制锅体的旋转对熬制锅体内的动物油进行搅拌,且热气体吹动进行辅助搅拌,当动物油加热至60-80℃时,通过投料管按照比例放入干燥后的地龙、虰虫,当动物油加热至80-100℃时,通过投料管按照比例将干燥后的土蜂巢加入,使动物油温度保持在80-100℃之间,搅拌杆旋转配合熬制锅体的旋转对动物油和加入的原料进行搅拌,地龙泽焦黄,停止加热并自然冷却,当动物油温度冷却至40-60℃时,按照比例通过投料管加入干燥的冰片、蜂蜜,搅拌电机和回转电机继续工作,搅拌杆旋转配合熬制锅体旋转继续进行搅拌,直至完全冷却,防护液熬制完成,然后通过抽液管将熬制锅体内的防护抽抽出,在抽取过程中,外挡板、内挡板和内网筒依次对防护液中的药渣进行过滤,防护液最终经内网筒过滤后从抽液管抽出。

有益效果。

一、配方制备工艺简单,纯中药材制备,无刺激,绿色环保。

二、地龙、虰虫以及冰片能够快速进行活血化瘀,止痛,减少烧烫伤位置痛感。

三、制备过程能耗低,熬制效率高,药份配比更加均匀。

四、熬制过程封闭无污染,挥发性气体排放少。

五、气动辅助搅拌配合加热棒进行加热熬制,提高热量传递效率,节约制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制备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发明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制备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其仅仅显示了熬制锅内部的结构示意;

图4为本发明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制备装置熬制锅的立体拆分图,其仅仅显示了熬制锅和回转环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5为本发明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制备装置支撑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制备装置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制备装置熬制锅的结构结构图,其仅仅显示了熬制锅和上回转环卡合关系的结构示意;

图8为本发明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制备装置搅拌杆的立体结构图,其仅仅显示了搅拌杆和长距搅拌轴之间的关系;

图9为本发明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制备装置抽液管的立体结构图,其仅仅显示了抽液管端部过滤结构的立体示意;

附图中

其中零件为:熬制锅体(1),搅拌电机(2),支撑架(3),回转支架(4),回转电机(5),长距搅拌轴(6),搅拌杆(7),搅拌罩(8),限位卡板(9),投料管(10),抽液管(11),主盖板(12),上回转环(13),辅盖板(14),下回转环(15),限位柱(16),安装耳(17),加热管(18),安装套管(19),滚珠(20),主立柱(21),辅立柱(22),斜向支撑杆(23),固定环(24),陶瓷环(25),加热棒固定座(26),电源线(27),安装螺纹(28),进气管(29),导气管(30),加热棒(31),卡环(32),内挡板(33),外挡板(34),安装环(35),内网筒(3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地龙8-10%、蜂蜜8-10%、土蜂巢18-24%、虰虫15-20%、动物油40-45%、冰片1.5-3%,上述组分按重量百分含量计。

所述地龙为炒制地龙干切段,能够通过炒制将内部的水分排出,炒制能够将确保地龙受热均匀,将有效组分锁住;

所述虰虫为风干后的虰虫干,风干后的虰虫惹具备一定的韧性,不会过于干脆,在后续熬制过程中,不会搅拌粉碎,导致过滤困难;

所述组分均为常见中药材,对人体的副作用最小,且原料成本相比现有的配方要低,不含有酒精、利福平等药物组分,减少有刺激的挥发性药物的使用,适用人群更广;

所述地龙、虰虫两组分内部分别含有蚯蚓退热碱、角皮脂中烷类、三酰甘油类,能够对烫伤位置进行快速的退热,降低灼痛杆,且角皮脂中烷类成分能够对烧烫伤表皮具有促愈作用;

所述冰片能够在表皮位置形成进一步的降温,使得表皮凉爽清透;

所述蜂蜜能够刺激皮肤内的血液循环,提高代谢水平,促进细胞生长,减少烫伤导致的表皮结痂,同时还能够对表皮上的细菌、病毒等其他微生物进行清洁;

本发明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的制备步骤如下:

1)按上述比例称取各原料,对地龙、虰虫、土蜂巢、冰片进行干燥;

2)将动物油放入制备装置内进行加热,将动物油温度从室温逐步加热至80-100℃,加热过程中依次添加地龙、虰虫、土蜂巢,并进行搅拌;至地龙色泽焦黄,停止加热并自然冷却;

所述地龙、虰虫加入温度为60-80℃,土蜂巢加入温度为80-100℃,能够减少土蜂巢在内部熬制的时间,且延长地龙、虰虫的熬制时间,便于将内部有效药份提炼出;

3)在步骤2冷却温度至40-60℃时,加入冰片、蜂蜜,进行密封搅拌,直至完全冷却;

所述冰片、蜂蜜的添加能够使得蜂蜜、冰片的有效成分能够最少的流失,将大量的成分留置,提高药效;

4)将步骤3中的混合物从制备装置从抽取出,小瓶分装,获取烫伤液。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烧伤烫伤防护液的制备装置,由支撑架(3)、主体熬制装置和搅拌装置组成,支撑架(3)由主立柱(21)、辅立柱(22)和斜向支撑杆(23)组成,四个主立柱(21)呈环形等角度分布,四个辅立柱(22)置于四个主立柱(21)形成的环形结构中,且和四个主立柱(21)一一对应,所述辅立柱(22)高度低于主立柱(21)高度,所述辅立柱(22)通过多个连接杆和对应的主立柱(21)相连接,所述辅立柱(22)上置有两个斜向支撑杆(23),且两个斜向支撑杆(23)之间的距离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斜向支撑杆(23)的另一端水平延伸一段距离,主体熬制装置由熬制锅体(1)、回转支架(4)、回转电机(5)、投料管(10)、抽液管(11)、主盖板(12)、上回转环(13)、辅盖板(14)、下回转环(15)、限位柱(16)、安装耳(17)、加热管(18)、安装套管(19)、滚珠(20)、电源线(27)、卡环(32)、内挡板(33)、外挡板(34)、安装环(35)和内网筒(36)组成,回转支架(4)置于四个辅立柱(22)之间,且回转支架(4)卡置于辅立柱(22)上的两个斜向支撑杆(23)之间,所述回转支架(4)和辅立柱(22)另一端相连接,回转电机(5)置于回转支架(4)上,下回转环(15)置于四个辅立柱(22)顶端,所述下回转环(15)的直径从上向下逐渐减小,所述下回转环(15)内侧置有多个可转动的滚珠(20),熬制锅体(1)置于下回转环(15)内,所述熬制锅体(1)外侧壁和滚珠(20)相接触,所述熬制锅体(1)中部向上隆起,所述熬制锅体(1)底部中间位置置有连接套,所述回转电机(5)的电机轴一端和连接套相套接,限位柱(16)置于熬制锅体(1)内隆起位置,所述主立柱(21)的顶端置有安装耳(17),上回转环(13)置于熬制锅体(1)顶端,所述上回转环(13)底部开有两个环形卡槽,所述熬制锅体(1)顶端置有两个卡环(32),且分别可转动的置于两个环形卡槽内,主盖板(12)和辅盖板(14)分别铰接置于上回转环(13)上,且形成闭合盖板,所述闭合盖板盖置于熬制锅体(1)顶端口部,且所述闭合盖板中心位置开有贯穿孔,所述限位柱(16)顶端从贯穿孔内向上穿出,投料管(10)置于主盖板(12)上,且和熬制锅体(1)内部相连通,安装套管(19)置于主盖板(12)的上方,多个加热管(18)一端分别置于安装套管(19)上,另一端分别穿过主盖板(12)置于熬制锅体(1)内,所述加热管(18)由固定环(24)、陶瓷环(25)、加热棒(31)固定座(26)、安装螺纹(28)、进气管(29)、导气管(30)和加热棒(31)组成,固定环(24)置于主盖板(12)上,所述固定环(24)顶部开有安装孔,加热棒(31)固定座(26)置于安装孔内,且通过安装螺纹(28)和固定环(24)相螺接,所述加热棒(31)固定座(26)和固定环(24)之间置有陶瓷环(25),导气管(30)一端置于固定环(24)内,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所述导气管(30)一端的外径大于导气管(30)另一端的外径,所述导气管(30)和固定环(24)内部相连通,所述固定环(24)上置有进气管(29),且和固定环(24)内相连通,所述进气管(29)位于主盖板(12)上方,且进气管(29)一端和安装套管(19)相连通,加热棒(31)置于导气管(30)内,且加热棒(31)一端和加热棒(31)固定座(26)相连接,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出导气管(30),所述加热棒(31)和导气管(30)内壁之间置有间隙,所述加热棒(31)固定座(26)上置有电源线(27),且和加热棒(31)相连接,安装环(35)置于主盖板(12)上,抽液管(11)一端置于安装环(35)内,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一段距离,内网筒(36)一端置于抽液管(11)一端内,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至熬制锅体(1)内,多个内挡板(33)一端等距置于抽液管(11)一端端面上,多个内挡板(33)另一端分别竖直向下延伸一段距离,然后向内网筒(36)中心方向折弯延伸一段距离,再斜向上弯曲延伸一段距离,多个外挡板(34)一端等距置于安装环(35)底端端面上,多个外挡板(34)另一端分别竖直向下延伸至内挡板(33)高度,然后再反向折弯向上延伸至固定环(24)高度位置,相邻的两个外挡板(34)之间置有一段距离,相邻的两个内挡板(33)之间置有一段距离,且相邻两个内挡板(33)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外挡板(34)之间的距离,搅拌装置由搅拌电机(2)、长距搅拌轴(6)、搅拌杆(7)、搅拌罩(8)和限位卡板(9)组成,搅拌罩(8)置于辅盖板(14)上,所述搅拌罩(8)上置有限位卡板(9),所述限位卡板(9)为弧形板状结构,且套置于限位柱(16)上,所述主盖板(12)上置有电机座,搅拌电机(2)置于电机座上,所述搅拌电机(2)的电机轴上置有驱动齿轮,长距搅拌轴(6)置于辅盖板(14)底部,所述长距搅拌轴(6)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轴承和辅盖板(14)相连接,所述辅盖板(14)上对应长距搅拌轴(6)的位置向上弧形弯曲,所述长距搅拌轴(6)上置有从动齿,且和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长距搅拌轴(6)上套置有固定套,多个搅拌杆(7)一端等角度置于固定套上,所述搅拌杆(7)另一端上置有搅拌头,所述搅拌头的中间窄、两端宽,所述搅拌杆(7)对应位于搅拌罩(8)内。

使用时,当对防护液进行制备时,首先打开主盖板(12)和辅盖板(14)将动物油放入熬制锅体(1)内,将电源线(27)接通电源,使加热棒(31)通电工作,将安装套管(19)和外部注气管相连通,气体进入到安装套管(19)内,然后进入到多个加热管(18)内,加热管(18)的加热棒(31)工作进行加热,气体经加热棒(31)加热后形成热气进入到熬制锅体(1)内,进而通过热气体对熬制锅体(1)内的动物油进行加热,同时,搅拌电机(2)和回转电机(5)工作,回转电机(5)带动熬制锅体(1)旋转,熬制锅体(1)在下回转环(15)内旋转,且熬制锅体(1)顶端的卡环(32)在上回转上的卡槽内旋转,搅拌电机(2)上的驱动齿轮通过从动齿传动带动长距搅拌轴(6)转动,长距搅拌轴(6)带动多个搅拌杆(7)旋转,多个搅拌杆(7)旋转配合熬制锅体(1)的旋转对熬制锅体(1)内的动物油进行搅拌,且热气体吹动进行辅助搅拌,当动物油加热至60-80℃时,通过投料管(10)按照比例放入干燥后的地龙、虰虫,当动物油加热至80-100℃时,通过投料管(10)按照比例将干燥后的土蜂巢加入,使动物油温度保持在80-100℃之间,搅拌杆(7)旋转配合熬制锅体(1)的旋转对动物油和加入的原料进行搅拌,地龙泽焦黄,停止加热并自然冷却,当动物油温度冷却至40-60℃时,按照比例通过投料管(10)加入干燥的冰片、蜂蜜,搅拌电机(2)和回转电机(5)继续工作,搅拌杆(7)旋转配合熬制锅体(1)旋转继续进行搅拌,直至完全冷却,防护液熬制完成,然后通过抽液管(11)将熬制锅体(1)内的防护抽抽出,在抽取过程中,外挡板(34)、内挡板(33)和内网筒(36)依次对防护液中的药渣进行过滤,防护液最终经内网筒(36)过滤后从抽液管(11)抽出;

所述辅立柱(22)高度低于主立柱(21)高度的设计,能够使辅立柱(22)上的下回转环(15)位于主立柱(21)上的上回转环(13)下方,进而将熬制锅体(1)安装在上回转环(13)和下回转环(15)之间;

所述辅立柱(22)上置有两个斜向支撑杆(23),且两个斜向支撑杆(23)之间的距离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的设计,便于将回转支架(4)进行安装,使回转在卡在两个斜向支撑杆(23)之间;

所述斜向支撑杆(23)的另一端水平延伸一段距离的设计,能够增加回转支架(4)和斜向支撑杆(23)间的连接面积,提高回转支架(4)安装稳定性;

所述下回转环(15)内侧置有多个可转动的滚珠(20)的设计,能够在熬制锅体(1)转动过程中,跟随熬制锅体(1)进行旋转,对熬制锅体(1)进行支撑;

所述熬制锅体(1)中部向上隆起的设计,使熬制锅体(1)中部不能存放动物油,进而不会存在搅拌盲区,搅拌熬制效果更好;

所述加热棒(31)固定座(26)和固定环(24)之间置有陶瓷环(25)的设计,能够固定环(24)内进行密封,避免漏气;

所述导气管(30)一端的外径大于导气管(30)另一端的外径的设计,使导入管伸入熬制锅体(1)内的部分壁厚较薄,进一步提高导热效果,使加热更快;

所述加热棒(31)和导气管(30)内壁之间置有间隙的设计,为气体的流通预留间隙,且间隙较小,增长气体在固定环(24)内的留存时间,进而对气体的加热效果较好,确保气体较热后进入熬制锅体(1)内;

所述搅拌杆(7)另一端上置有搅拌头,所述搅拌头的中间窄、两端宽的设计,能够增加搅拌范围,提高搅拌效果;

所述熬制锅体(1)和搅拌杆(7)旋转配合,能够在加热的同时进行搅拌,提高熬制效率;

所述熬制锅体(1)配合上回转环(13)和下回转环(15),能够对熬制锅体(1)进行支撑,且不影响熬制锅体(1)旋转;

熬制锅体(1)旋转,同时搅拌杆(7)旋转的设计,能够使搅拌杆(7)对熬制锅体(1)内各位置的原料均进行搅拌;

加热管(18)加热,同时向熬制锅体(1)内注气的设计,能够通过对气体的加热形成热气体,进而通过热气体对熬制锅体(1)内的原料进行均匀加热,加热效果更好;

达到利用中药组分进行调配熬制的用于烧伤烫伤疼痛缓解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