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72050发布日期:2019-08-20 20:25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包含一种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伤口的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它的复杂性不仅仅体现在愈合本身,而且通过与伤口的类型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在努力寻找着理想的敷料,包括生物相容性、控制和吸收创面渗液、阻止细菌侵入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保护新生组织、加速创面愈合、止血镇痛、良好的机械性能等。液体敷料是新型医用敷料的一种,属于外科用药制剂,通常以液体形式存在,其通过涂敷或喷雾方式施用于创口表面,在此过程中,施用液体敷料的器械以接触方式或非接触方式将液体敷料施用于创口表面,以达到预期作用,所述预期作用包括但不限于清洁、杀菌、隔离、防护、给药和/或营养等,例如,液体敷料于创口表面形成保护层从而起到物理屏障作用。随着技术进步,各种新型的液体敷料日益增多,液体敷料已广泛用于小创伤口、擦伤、切割伤等浅表性创面及其周围皮肤的护理,并且适用于人体的体表伤口感染控制和促进伤口愈合等范围。但现有的液体伤口敷料因为功能的单一性,存在成膜效果差、愈合效果不理想等缺点,通过需要配合敷贴类敷料共同使用达到愈合效果,从而使人体体表伤口的护理复杂化。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成膜效果好、对人体体表伤口具有很好护理效果的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改性藻酸盐1~10份,羧甲基壳聚糖钙0.5~5份,复合活性肽0.1~1份,生长因子0.005~0.01份,医用甘油0.5~5份,液体石蜡1~5份,凡士林2~8份,电气石粉0.1~2份,川穹提取物2~8份,姜汁1~5份,除氧去离子水20~50份。优选地,所述的复合活性肽包括4~8个氨基酸组成的短链肽,其由三肽-1、乙酰基六肽-8、乙酰基八肽-3、β-丙氨酰羟脯氨酰二氨基丁酰苄基酰胺、棕榈酰四肽-7、肌肽、三肽-1铜、棕榈酰三肽-1、棕榈酰三肽-5、棕榈酰寡肽、四肽-30、五肽-3、五肽-18中的至少四种组成。优选地,所述的生长因子为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细胞生长因子、抗炎因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优选地,所述的改性藻酸盐,其制备工艺如下:将2~5重量份的海藻酸钠、0.5~1重量份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0.5~1重量份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按一定的摩尔比,依次加入到100~200重量份的ph为6~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到50~100重量份的含十二胺的甲醇溶液,室温搅拌12~24h,然后用甲醇沉淀,离心分离,沉淀用蒸馏水溶解,透析48~96h,冷冻干燥即得。优选地,所述的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s1:将改性藻酸盐和1/3~1/2配方量的除氧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形成改性藻酸盐溶胀液;s2:将羧甲基壳聚糖钙、复合活性肽、生长因子、医用甘油、液体石蜡、凡士林、电气石粉、川穹提取物、姜汁、剩余配方量的除氧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复合型混合液;s3:将改性藻酸盐溶胀液和复合型混合液混合,并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带来如下的有益效果:(1)以羧甲基壳聚糖钙为生物交联剂对藻酸盐进行交联,能够使得该液体敷料具有较强的成膜性和一定的粘性,可对伤口进行有效的保护;(2)凡士林和甘油本身的湿润特性,为创面愈合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3)释放的生长因子及超高压微电流静电可以刺激患部肌肉和神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作用,并且可以促进肌肉细胞的新陈代谢;川穹提取物和姜汁能够产生协同的活血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的理疗效果,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加速伤口愈合进程;(4)通过将藻酸盐进行疏水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交联,可将复合活性肽、生长因子、电气石粉、川穹提取物和姜汁等功能成分进行包埋,并且该功能成分在护理伤口时的离子交换得以缓慢进行,利用该恒速缓释控制技术,改善创伤口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肉细胞的新陈代谢,达到消炎抗菌、快速愈合、消肿止痛、预防疤痕增生的多重功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改性藻酸盐1份,羧甲基壳聚糖钙1份,复合活性肽0.5份,生长因子0.005份,医用甘油0.5份,液体石蜡1份,凡士林2份,电气石粉0.5份,川穹提取物2份,姜汁4份,除氧去离子水30份。该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将改性藻酸盐和1/2配方量的除氧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形成改性藻酸盐溶胀液;(2)将羧甲基壳聚糖钙、复合活性肽、生长因子、医用甘油、液体石蜡、凡士林、电气石粉、川穹提取物、姜汁、剩余配方量的除氧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复合型混合液;(3)将改性藻酸盐溶胀液和复合型混合液混合,并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其中,所述的复合活性肽包括4~8个氨基酸组成的短链肽,其由三肽-1、β-丙氨酰羟脯氨酰二氨基丁酰苄基酰胺、五肽-18、四肽-30、组成。所述的生长因子由表皮生长因子组成。所述的改性藻酸盐,其制备工艺如下:将2重量份的海藻酸钠、0.6重量份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0.5重量份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按一定的摩尔比,依次加入到100重量份的ph为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到80重量份的含十二胺的甲醇溶液,室温搅拌12h,然后用甲醇沉淀,离心分离,沉淀用蒸馏水溶解,透析72h,冷冻干燥即得。实施例2:一种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改性藻酸盐5份,羧甲基壳聚糖钙0.5份,复合活性肽0.2份,生长因子0.008份,医用甘油5份,液体石蜡2份,凡士林5份,电气石粉0.1份,川穹提取物4份,姜汁1份,除氧去离子水20份。该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将改性藻酸盐和1/3配方量的除氧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形成改性藻酸盐溶胀液;(2)将羧甲基壳聚糖钙、复合活性肽、生长因子、医用甘油、液体石蜡、凡士林、电气石粉、川穹提取物、姜汁、剩余配方量的除氧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复合型混合液;(3)将改性藻酸盐溶胀液和复合型混合液混合,并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其中,所述的复合活性肽包括4~8个氨基酸组成的短链肽,其由乙酰基六肽-8、三肽-1、五肽-18、肌肽、三肽-1铜组成。所述的生长因子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成。所述的改性藻酸盐,其制备工艺如下:将3重量份的海藻酸钠、0.8重量份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1重量份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按一定的摩尔比,依次加入到150重量份的ph为7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到50重量份的含十二胺的甲醇溶液,室温搅拌18h,然后用甲醇沉淀,离心分离,沉淀用蒸馏水溶解,透析96h,冷冻干燥即得。实施例3:一种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改性藻酸盐8份,羧甲基壳聚糖钙3份,复合活性肽0.1份,生长因子0.01份,医用甘油1份,液体石蜡5份,凡士林8份,电气石粉2份,川穹提取物6份,姜汁3份,除氧去离子水40份。该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将改性藻酸盐和1/2配方量的除氧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形成改性藻酸盐溶胀液;(2)将羧甲基壳聚糖钙、复合活性肽、生长因子、医用甘油、液体石蜡、凡士林、电气石粉、川穹提取物、姜汁、剩余配方量的除氧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复合型混合液;(3)将改性藻酸盐溶胀液和复合型混合液混合,并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其中,所述的复合活性肽包括4~8个氨基酸组成的短链肽,其由乙酰基八肽-3、棕榈酰四肽-7、棕榈酰三肽-1、棕榈酰三肽-5、棕榈酰寡肽组成。所述的生长因子由表皮生长因子和干细胞生长因子组成。所述的改性藻酸盐,其制备工艺如下:将4重量份的海藻酸钠、0.5重量份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0.7重量份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按一定的摩尔比,依次加入到200重量份的ph为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到60重量份的含十二胺的甲醇溶液,室温搅拌24h,然后用甲醇沉淀,离心分离,沉淀用蒸馏水溶解,透析48h,冷冻干燥即得。实施例4:一种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改性藻酸盐10份,羧甲基壳聚糖钙5份,复合活性肽1份,生长因子0.006份,医用甘油4份,液体石蜡4份,凡士林6份,电气石粉1份,川穹提取物8份,姜汁5份,除氧去离子水50份。该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将改性藻酸盐和1/3配方量的除氧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形成改性藻酸盐溶胀液;(2)将羧甲基壳聚糖钙、复合活性肽、生长因子、医用甘油、液体石蜡、凡士林、电气石粉、川穹提取物、姜汁、剩余配方量的除氧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得到复合型混合液;(3)将改性藻酸盐溶胀液和复合型混合液混合,并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得到藻酸盐理疗液体敷料。其中,所述的复合活性肽包括4~8个氨基酸组成的短链肽,其由五肽-3、棕榈酰四肽-7、β-丙氨酰羟脯氨酰二氨基丁酰苄基酰胺、五肽-18组成。所述的生长因子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抗炎因子组成。所述的改性藻酸盐,其制备工艺如下:将5重量份的海藻酸钠、1重量份的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0.8重量份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按一定的摩尔比,依次加入到180重量份的ph为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加入到100重量份的含十二胺的甲醇溶液,室温搅拌24h,然后用甲醇沉淀,离心分离,沉淀用蒸馏水溶解,透析96h,冷冻干燥即得。实施例5:成膜时间以市面上普通的液体敷料为对照组,本发明实施例1~4为试验组,将这些液体敷料喷敷在皮肤表面,测试其成膜时间,具体如下所示:组别成膜时间(min)对照组31.4实施例116.5实施例213.7实施例314.9实施例415.2从上表中可知,本发明所得的液体伤口敷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其成膜时间较一般液体敷料大大缩短,并且具有经测试一定的自粘性。实施例6:临床试用选择本发明中实施例1~4进行临床试用。本次临床试用纳入符合试验条件的受试者共60名,分为五组,每组12名,具体情况描述如下:共纳入60例,其中男姓24例,年龄从22~54岁,平均年龄35.4岁;女性36例,从20~58岁,平均年龄33.7岁。其中,干燥敏感性肌肤6例、各种皮炎、湿疹22例(包括:化妆品过敏、激素依赖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痤疮、湿疹),皮肤溃疡、压疮、烧烫伤共32例。病史从1天到3年,平均病史8.5个月。临床试验方法:一、入选标准(1)自愿参加;(2)年龄4~60周岁,男女不限;(3)临床诊断为皮炎、湿疹、皮肤溃疡、压疮、烧烫伤等皮肤受损患者;(4)皮损在皮肤表面;(5)患者如采用其他外用药物或口服药物治疗,需停用10天以上者。二、排除标准(1)有严重系统性疾病者,包括心、肝、肾、代谢与内分泌、血液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2)已知或可疑对本产品成分过敏者;(3)临床上必须接受其他疗法的患者。三、试验方法选择符合本试验条件的受试者60名,用市面上普通的液体伤口敷料作为对照组,而本发明中实施例1到实施例4为四个试验组,将这些液体敷料直接喷涂于皮损上。对照组每天3次,试验组每天2次,每次均为15-30分钟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及评价方法:统计方法:采用病例分析方法,判断液体伤口敷料的临床使用疗效。评价方法:对液体敷料的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总有效率超过85%,即可认定有效。评价标准:改善炎症反应的功能评价:均按症状:瘙痒。体征:红斑、鳞屑。评分标准:按0~3分计。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完全缓解为治疗指数≥90%;显著缓解为疗效指数≥50%;轻度缓解为疗效指数≥20%;无效为疗效指数<20%。有效率以完全缓解+显著缓解计算。临床试用结果:临床试验中发现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及其处理情况: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不良事件和副作用。临床试验效果分析:本次临床试验选择的病例多数为皮炎及物理、化学等刺激导致的受损皮肤,皮肤保湿能力下降,皮肤生理水分大量流失,表皮细胞间缝隙加大,外界刺激很容易就穿透皮肤屏障侵入皮肤,进一步诱发皮肤炎症。延长皮肤疾病的治疗时间,同时过度干燥的创面环境,不但导致皮肤瘙痒,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反复抓挠会导致皮肤炎症反复发作。本发明的产品主要成分包括复合活性肽、生长因子、电气石粉,川穹提取物,姜汁,通过将藻酸盐进行疏水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交联,可将这些功能成分进行包埋,并且该功能成分在护理伤口时的离子交换得以缓慢进行,利用该恒速缓释控制技术,改善创伤口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肉细胞的新陈代谢,达到消炎抗菌、快速愈合、消肿止痛、预防疤痕增生的多重功效。而凡士林和甘油本身的湿润特性,为创面愈合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通过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在较少换药次数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大大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因此本发明的液体敷料对创口的护理疗效更持久有效。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