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丸剂撞光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24326发布日期:2019-08-03 10:49阅读:8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丸剂撞光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丸剂撞光的方法,属于药品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丸剂撞光主要是美化药物外观,起到便于吞服的效果。现有的丸剂撞光技术是在丸剂包衣锅内加入约1.5%的水分,转动包衣锅,让丸剂在包衣锅内自己运动磨光。有的厂家会加入植物炭黑等着色剂,以改变丸剂的颜色,让丸剂看起来更光更亮,但是这种操作需要熟练的操作经验,因为操作不好的话丸剂之间会碰撞产生碰伤,影响外观,但即使具有熟练的操作经验,采用这种方式处理后的丸剂光亮效果也不理想,采用传统的撞光方法只能改变丸剂色泽,增加表面光洁度,并没有亮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丸剂撞光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丸剂撞光的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丸剂撞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撞光预混剂,所述的撞光预混剂采用羧甲基纤维素、着色剂、聚乙烯二醇混合而成,所述的羧甲基纤维素:着色剂:聚乙烯二醇=1:0.9-1.05:0.95-1.05,上述比例指重量比,聚乙烯二醇的分子量为6000;

b:将预混剂与质量浓度为65%的糖浆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撞光糖浆液,65%的糖浆溶液的毫升数为预混剂克数的4倍;

c:在包衣锅中加入丸剂,先加入丸剂质量0.1倍的撞光糖浆液,转动包衣锅干燥后再吹凉风彻底干燥,再次加入丸剂质量0.1倍的撞光糖浆液,转动包衣锅干燥,毛丸出现金属光泽的亮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撞光预混剂中的的羧甲基纤维素:着色剂:聚乙烯二醇=1:1:1。

本方法采用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作为撞光预混剂,使用于丸剂撞光,操作简单,不需要操作经验,并减少撞光时间,撞光后颜色像钢珠一样发亮,还具有防潮作用,加入着色剂可以调配多种颜色,增加丸剂的亮度、提高美观程度和装瓶时的流动性,使产品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提供本发明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阐述,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采用等重量的羧甲基纤维素、着色剂、聚乙烯各15g混合均匀,得到撞光预混剂,取撞光预混剂20g,加65%的糖浆溶液80ml搅拌均匀后待用。用3kg六味地黄丸毛丸样品,进行撞光试验。30g撞光糖浆液倒入糖衣锅,转动干燥后吹凉风彻底干燥,再次将每次30g撞光糖浆液倒入糖衣锅,转动干燥,毛丸出现金属光泽的亮度。包衣完成后,丸剂表面有一层颜色均匀的亮光。

实施例2:

取羧甲基纤维素15g、着色剂15.75g、聚乙烯二醇14.25混合均匀,得到撞光预混剂,取撞光预混剂20g,加65%的糖浆溶液80ml搅拌均匀后待用。用3kg六味地黄丸毛丸样品,进行撞光试验。30g撞光糖浆液倒入糖衣锅,转动干燥后吹凉风彻底干燥,再次将每次30g撞光糖浆液倒入糖衣锅,转动干燥,毛丸出现金属光泽的亮度。包衣完成后,丸剂表面有一层颜色均匀的亮光。

实施例3:

取羧甲基纤维素15g、着色剂14.25g、聚乙烯二醇15.75混合均匀,得到撞光预混剂,取撞光预混剂20g,加65%的糖浆溶液80ml搅拌均匀后待用。用3kg六味地黄丸毛丸样品,进行撞光试验。30g撞光糖浆液倒入糖衣锅,转动干燥后吹凉风彻底干燥,再次将每次30g撞光糖浆液倒入糖衣锅,转动干燥,毛丸出现金属光泽的亮度。包衣完成后,丸剂表面有一层颜色均匀的亮光。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发明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丸剂撞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撞光预混剂,所述的撞光预混剂采用羧甲基纤维素、着色剂、聚乙烯二醇混合而成,所述的羧甲基纤维素:着色剂:聚乙烯二醇=1:0.9‑1.05:0.95‑1.05,上述比例指重量比,聚乙烯二醇的分子量为6000;B:将预混剂与质量浓度为65%的糖浆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撞光糖浆液,65%的糖浆溶液的毫升数为预混剂克数的4倍;C:在包衣锅中加入丸剂,先加入丸剂质量0.1倍的撞光糖浆液,转动包衣锅干燥后再吹凉风彻底干燥,再次加入丸剂质量0.1倍的撞光糖浆液,转动包衣锅干燥,毛丸出现金属光泽的亮度。本方法提高美观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徐凯华;张一丁;汪翠芳;刘晓昆;赵长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阳天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26
技术公布日:2019.08.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