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生吸收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4614发布日期:2019-07-13 09:3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卫生吸收制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吸收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含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和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的卫生吸收制品。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吸收制品,例如卫生巾、婴儿纸尿裤、成人纸尿裤等,由于其更换方便、清洁卫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女性、婴儿、易尿失禁的中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病人等群体中。

现在市面上普遍存在的吸收制品通常由面层、吸收芯层及透气底膜构成。而吸收芯层多由无尘纸、绒毛浆等添加适量的高吸水性树脂组成。在使用时体液通过面层穿透到吸收芯层,体液在吸收芯层扩散并被吸收芯层中的高吸水性树脂吸收并牢牢锁住,防止重新返回面层。但是传统的无尘纸和绒毛浆由于纤维长度较短,纤维长度大约为10~30mm,因此较为蓬松,厚度较大,并且吸收体液后扩散性差,使得吸收制品较为厚重,且吸收制品的利用率不高,在体液排出量较大时容易造成由于局部吸收饱合引起体液渗漏的问题。同时,无纺布、绒毛浆的强度较低,在吸收大量的体液后,很容易出现吸收芯层断裂,起坨等现象,并且由于传统绒毛浆或复合芯体采用的填充物都是纤维物质,吸水后会板结成块,从而失去透气性,严重时吸收制品还会出现漏液,吸收性能下降现象,也会使得穿戴者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和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的卫生吸收制品。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卫生吸收制品,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吸收层和透气底层,所述吸收层包含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和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所述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是由发泡材料组成并位于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之上;所述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与所述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相邻设置,所述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包含复合吸水纸,所述复合吸水纸包含位于上、下表面的纤维网和中间层的绒毛浆,所述发泡材料的开孔率70%~99.9%。

所述发泡材料为开孔软质聚氨酯发泡材料。

所述发泡材料为具有立体三维网格开孔结构的密胺发泡材料。

所述发泡材料在0.3psi压强下的压缩形变率为1%~60%。

所述发泡材料上具有贯穿于发泡材料的漏斗形开孔。

所述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中包含高吸水性树脂。

所述高吸水性树脂为高吸水性树脂层,并位于所述复合吸水纸之下。

所述高吸水性树脂层之下还具有一层或多层复合吸水纸。

所述复合吸水纸中的纤维网为纺粘纤维网或熔喷纤维网。

所述复合吸水纸是由上、下两层纤维网和绒毛浆相叠加后通过加热装置固网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包含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和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由于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中的发泡材料具有高开孔率,并且开孔与开孔之间相互连接,因此在体液渗透时体液在厚度方向能够快速渗透,使得体液集中在很小的面积进行渗透,因此渗透后卫生吸收制品表面的残余较少,残余面积也较小,给人以清爽的感觉,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相邻的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由于复合吸水纸中的上、下表面的纤维网为纺粘纤维网或熔喷纤维网,纤维与纤维之间分布较紧密,可以有效增加体液在平面纵向/横向方向的流动,起到导流作用,均衡了卫生吸收制品的面积利用率。另外,复合吸水纸中的绒毛浆可以快速吸收体液,防止了体液在平面横向/纵向扩散时侧漏或后漏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卫生吸收制品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卫生吸收制品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卫生吸收制品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述卫生吸收制品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所述卫生吸收制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下述中厚度方向为图1-5中的z轴方向,平面纵向为图1-5中的y轴方向,平面横向为图1-5中的x轴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卫生吸收制品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11、吸收层12和透气底层13,所述吸收层12包含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12a和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12b,所述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12a是由开孔软质聚氨酯发泡材料组成并位于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12b之上,其中:发泡材料的开孔率为80%,发泡材料在0.3psi压强下的压缩变形率为20%;所述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12b包含复合吸水纸,所述复合吸水纸与所述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12a相邻设置,所述复合吸水纸包含位于上、下表面的纤维网12b1、12b3和中间层的绒毛浆12b2,由上、下两层纤维网12b1、12b3和绒毛浆12b2相叠加后通过加热装置固网成型,其中:复合吸水纸中的纤维网12b1、12b3为纺粘纤维网或熔喷纤维网。

压缩变形量测试:

测量仪器:yg141d型织物厚度仪,砝码

测试步骤:

1)选取织物厚度仪的测试压脚面积为2000mm2,加压压强0psi,加压时间10s,将发泡材料在无张力和无变形的情况下放置在基准板上测试其厚度,记录10次测试数据的平均值记录为发泡材料在0psi压强下的厚度t1。

2)选取织物厚度仪的测试压脚面积为2000mm2,加压压强0.3psi(加压砝码425cn),加压时间10s,将发泡材料在无张力和无变形的情况下放置在基准板上测试其厚度,记录10点不同位置的测试数据的平均值记录为发泡材料在0.3psi压强下的厚度t2。

3)通过下式计算得出发泡材料在0.3psi压强下的压缩变形率。

式中:

r—材料在0.3psi压强下的压缩变形率,%

t1—材料在0psi压强下的立体厚度,mm

t2—材料在0.3psi压强下的立体厚度,mm

测试结果如下:

渗透性能测试

测量仪器:天平,标准放液漏斗、标准压块φ100mm,质量为(1.2±0.002)kg、直尺、秒表。

测试溶液:标准合成液,参照gb/t8939-2008附录b,配方如下:a)蒸馏水或去离子,860ml;b)氯化钠:10.00g,化学纯;c)碳酸钠:40.00g,化学纯;d)丙三醇(甘油):140ml,化学纯;e)苯甲酸钠:1.00g,化学纯;f)颜色(食用色素)·适量,化学纯;g)羧甲基纤素钠:约5g,化学纯;h)标准媒剂:1%(体积比)。

在(23±1)℃时,标准合成液的物理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密度:(1.05±0.05)g/cm3;b)黏度:(11.9±0.7)s(用4号涂料杯测)c)表面张力:(36±4)mn/m。

测试样品:本发明的卫生吸收制品、空白对比样采用市售吸收制品。

测试步骤:

1、渗入时间和回渗量的测定

在水平操作台面上放置己知质量的φ230mm中速化学定性分析滤纸若干层,将试样展开呈自然状态(直条型试样两头需翘起,使测试区域长度约200mm)放于滤纸上。

用量筒准确量取测标准合成液5ml,倒入漏斗中。漏斗下开口应朝向操作者,下口的中心点距试样表面的垂直距离为5mm~10mm,然后迅速打开漏斗节门至最大,使标准合成液自由地流到试样的表面,并同时开始计时(测试时溶液不应从试样两侧溢出),记录标准合成液在达到卫生制品表面到完全渗入的时间t,在完全渗入5min时,再次用漏斗注入同量的标准合成液,10min时,迅速将已知质量的φ110mm滤纸若干层(以最上层滤纸无吸液为止)放到试样表面,同时将标准压块压在滤纸上,重新开始计时,加压1min时将标准压块移去,用天平称量试样表面滤纸的质量。

测试试样的回渗量以试样表面滤纸试验前后的质量差来表示,按下式计算:

m=m1-m2

式中:

m-回渗量,单位为克(g);

m1-试样表面滤纸吸液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试样表面滤纸吸液前的质量,单位为克(g)。

分别取5条测试样品和空白样进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精确至0.1g。

2、表面残留测试

如上所述,待测完渗入时间后,1min后用直尺测量试样表面层残留的长度和宽度。以5条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结果,精确到1mm。

测试结果如下: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卫生吸收制品和市售吸收制品1、2相比,渗入时间相差不大,但是回渗量较小,表面残留的长度和宽度均较小,使得表面体液残留尺寸较小,干爽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12a中的发泡材料为开孔率为80%的开孔软质聚氨酯发泡材料,发泡开孔与开孔之间相互连接,因此在体液渗透时体液在厚度方向能够快速渗透,因此渗透后卫生吸收制品表面的残余量较少,残余面积也较小,使用后给人以清爽的感觉,另外,发泡材料在0.3psi压强下的压缩变形率为20%,既保证了与人体接触的柔软性,也防止了发泡材料过于柔软从而引起卫生吸收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塌陷,卫生吸收制品易变形及影响体液回渗等问题;而与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12a相邻的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12b由于复合吸水纸中的上、下表面的纤维网12b1、12b3为纺粘纤维网或熔喷纤维网,纤维与纤维之间分布较紧密,可以有效增加体液在平面纵向/横向方向的流动,起到导流作用,均衡了卫生吸收制品的面积利用率。另外,复合吸水纸中的绒毛浆12b2可以快速吸收体液,防止了体液在平面横向/纵向扩散时侧漏或后漏问题的发生。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卫生吸收制品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21、吸收层22和透气底层23,所述吸收层22包含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22a和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22b,所述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22a,是由具有立体三维网格开孔结构的密胺发泡材料组成并位于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22b之上,其中:发泡材料的开孔率为90%,发泡材料在0.3psi压强下的压缩变形率为10%;所述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22b包含复合吸水纸,所述复合吸水纸与所述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22a相邻设置,所述复合吸水纸包含位于上、下表面的纤维网22b1、22b3和中间层的绒毛浆22b2,由上、下两层纤维网22b1、22b3和绒毛浆22b2相叠加后通过加热装置固网成型,其中:复合吸水纸中的纤维网22b1、22b3为纺粘纤维网或熔喷纤维网。

通过对本实施例2的卫生吸收制品和市售吸收制品进行回渗量、滑渗及表面残留的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2的卫生吸收制品和市售吸收制品相比,渗入时间相差不大,但是回渗量较小,表面残留的长度和宽度均较小,使得表面体液残留尺寸较小,干爽性更好。由于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22a中的发泡材料为密胺发泡材料,开孔率为90%,发泡开孔与开孔之间形成立体三维网格结构,且相互连接,因此在体液渗透时体液在厚度方向能够快速渗透,因此渗透后卫生吸收制品表面的残余量较少,残余面积也较小,使用后给人以清爽的感觉,另外,发泡材料在0.3psi压强下的压缩变形率为10%,既保证了与人体接触的柔软性,也防止了发泡材料过于柔软从而引起卫生吸收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塌陷,卫生吸收制品易变形及影响体液回渗等问题,同时,高的开孔率也增加了材料的透气性,同时发泡材料还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卫生吸收制品的整体触感柔软,富有弹性。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卫生吸收制品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31、吸收层32和透气底层33,所述吸收层32包含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32a和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32b,所述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32a是由具有立体三维网格开孔结构的密胺发泡材料组成并位于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32b之上,其中:发泡材料的开孔率为95%,发泡材料在0.3psi压强下的压缩变形率为6%,并且在发泡材料上具有贯穿于发泡材料的漏斗形开孔a;所述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32b包含复合吸水纸,所述复合吸水纸与所述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32a相邻设置,所述复合吸水纸包含位于上、下表面的纤维网32b1、32b3和中间层的绒毛浆32b2,由上、下两层纤维网32b1、32b3和绒毛浆32b2相叠加后通过加热装置固网成型,其中:复合吸水纸中的纤维网32b1、32b3为纺粘纤维网或熔喷纤维网。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32a的发泡材料上具有贯穿于发泡材料的漏斗形开孔a,使得在使用中,体液在到达该层时,能够更加快速渗透,并且渗透后卫生吸收制品表面的残余量较少,残余面积也较小,使用后给人以清爽的感觉,同时漏斗形开孔a也有效防止了渗透吸收后体液沿贯穿发泡材料的大孔返回卫生吸收制品表面。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卫生吸收制品4,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41、吸收层42和透气底层43,所述吸收层42包含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42a和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42b,所述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42a,是由具有立体三维网格开孔结构的密胺发泡材料组成并位于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42b之上,其中:发泡材料的开孔率为99%,发泡材料在0.3psi压强下的压缩变形率为15%;所述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42b包含复合吸水纸,所述复合吸水纸与所述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42a相邻设置,所述复合吸水纸包含位于上、下表面的纤维网42b1、42b3和中间层的绒毛浆42b2,由上、下两层纤维网42b1、42b3和绒毛浆42b2相叠加后通过加热装置固网成型,其中:复合吸水纸中的纤维网42b1、42b3为纺粘纤维网或熔喷纤维网;所述吸收层42还包含位于复合吸水纸之下的高吸水性树脂层42c。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吸收层42中还包含高吸水性树脂层42c,使得体液能够被牢牢锁在高吸水性树脂中,防止体液在渗透吸收后由于压力的作用重新返回卫生吸收制品的面层41,造成回渗大,潮感强,影响卫生吸收制品的使用效果。同时,高吸水性树脂也可以添加在发泡材料或复合吸水纸中的绒毛浆42b2中,同样可以起到吸液保液的作用。

再者,由于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42a中的发泡材料为密胺发泡材料,开孔率为99%,发泡开孔与开孔之间形成立体三维网格结构,且相互连接,因此在体液渗透时体液在厚度方向能够快速渗透,因此渗透后卫生吸收制品表面的残余量较少,残余面积也较小,当然,所述高吸水性树脂层42c可以是结构相同或者不同的双层,所述高吸水性树脂层42c可以仅由高吸水性树脂构成,也可以由高吸水性树脂和固定高吸水性树脂的材料构成,同时所述高吸水性树脂层42c和绒毛浆42b2的相互位置和层数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位于下面的高吸水性树脂层42c中含有的高吸水性树脂添加量大于位于上面的高吸水性树脂层42c中高吸水性树脂的添加量,则会由于亲水梯度的作用,更加促进了体液在卫生吸收制品厚度方向移动,使得渗透速度更快,从而防止了体液滑漏。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卫生吸收制品5,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51、吸收层52和透气底层53,所述吸收层52包含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52a、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52b、52b’和高吸水性树脂层52c,所述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52a,是由具有立体三维网格开孔结构的密胺发泡材料组成并位于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52b之上,其中:发泡材料的开孔率为95%,发泡材料在0.3psi压强下的压缩变形率为6%;所述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52b包含复合吸水纸,所述复合吸水纸与所述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52a相邻设置,所述复合吸水纸可以为一层或多层,所述复合吸水纸包含位于上、下表面的纤维网52b1、52b3和中间层的绒毛浆52b2,由上、下两层纤维网52b1、52b3和绒毛浆52b2相叠加后通过加热装置固网成型,其中:复合吸水纸52b中的纤维网52b1、52b3为纺粘纤维网或熔喷纤维网;所述高吸水性树脂层52c设于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52b、52b’之间,所述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52b’包含复合吸水纸,所述复合吸水纸包含位于上、下表面的纤维网52b1’、52b3’和中间层的绒毛浆52b2’,由上、下两层纤维网52b1’、52b3’和绒毛浆52b2’相叠加后通过加热装置固网成型,其中:复合吸水纸中的纤维网52b1’、52b3’为纺粘纤维网或熔喷纤维网。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高吸水性树脂层52c设于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52b、52b’之间,使得体液在经过厚度方向渗透吸收层52a、平面纵向/横向扩散吸收层52b和高吸水性树脂层52c后多余的体液再次在平面纵向/横向扩散,进一步加大卫生吸收制品的吸液量,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卫生吸收制品的利用率,不会出现由于局部吸收量饱合而引起的侧漏或后漏现象。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本发明的组成部件的数量并不以上述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发明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发明创作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