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热咳喘的草本乳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46063发布日期:2019-08-27 21:40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乳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热咳喘的草本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风热咳喘由机体感受风热之邪,肺失清肃所致的咳嗽。因素体火盛,或感觉风热外邪,首先犯肺,肺失清肃,热炼津液成痰,故见咳嗽,咳痰黄稠,口干;风热之邪侵袭肌表,卫阳受遏,邪正相争,故身热恶风;风主疏泄,风热犯表,皮毛腠理开泄,故出汗;风热上扰,熏蒸咽喉,故头痛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侵于肺卫之象。

目前治疗风热咳喘的药物繁多,主要是西药和中成药,西药类是化学组合物,主要采用抗病毒、解热镇痛和抗生素来治疗,没有根治的疗效,病情容易反复,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中成药则是将多种中药粉碎成型制得,而中成药多起到预防的功效,其治疗效果不明显,且疗效缓慢。

现有治疗风热咳喘的药物基本均为口服,西药的口服容易在口服时造成药片粘覆喉管,给服药者造成不适;由于中成药多为中药配制而成,因此中成药多为味苦,从而造成多数人不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风热咳喘的草本乳膏及其制备方法,该草本乳膏采用纯中药配制而成,其将传统的口服治疗改为贴敷治疗,避免了口服药物给服药者造成的不适,同时采用中药贴敷,见效快、疗效好,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风热咳喘的草本乳膏,包括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白芷25-35份、细辛6-15份、苦杏仁10-16份、石膏2-12份、胆南星8-13份、地龙4-10份、广桔梗7-20份、枯芩5-15份、菊花3-8份。

作为优选,所述风热咳喘草本乳膏包括按重量份计的白芷30份、细辛10份、苦杏仁10份、石膏10份、胆南星10份、地龙10份、广桔梗10份、枯芩10份、菊花6份。

一种治疗风热咳喘的草本乳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比选取白芷、细辛、苦杏仁、石膏、胆南星、地龙、广桔梗、枯芩、菊花;

(2)将选取的原料进行粉碎,粉碎温度为0-10℃、粉碎时间为25-30min,粉碎后的混合颗粒目数为280-320目;

(3)将粉碎后的混合颗粒进行乳化,乳化温度控制在60-75℃,乳化时间为30-60min,乳化后即得治疗风热咳喘的草本乳膏。

作为优选,步骤(3)中乳化过程中的搅拌转速控制在40-60r/min。

白芷:性辛,温;入肺、脾、胃经;用于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细辛:辛,温,有小毒。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嗽;

苦杏仁: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石膏:性凉,清热解毒。配白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胆南星:苦、微辛,凉。归肺、肝、脾经。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地龙:其性寒、味咸,清热定惊,痛经活络、平喘利尿;用于脑血栓、脑梗塞、冠心病、中风,关节麻痹,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压症等病症;

广桔梗:广桔梗,镇咳、祛痰药。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

枯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

菊花:味苦、甘,性微寒。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将草本中药制成乳膏用于外敷,免去了患者服药的不便,并且避免首过效应以及口服药的峰谷现象和半衰期影响;

(2)针对风热咳喘,将乳膏外敷在对应穴位,乳膏药性进入与风热咳喘相关的穴位中,针对性的外敷,使得乳膏见效快、疗效好,并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长期外敷。

本发明采用草本中药配伍而成,并进行针对性的外敷,标本兼治,具有良好的疗效,有效率高达9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治疗风热咳喘的草本乳膏,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按重量份选取白芷30份、细辛10份、苦杏仁10份、石膏10份、胆南星10份、地龙10份、广桔梗10份、枯芩10份、菊花6份;

(2)将选取的原料进行粉碎,粉碎温度为8℃、粉碎时间为28min,粉碎后的混合颗粒目数为320目;

(3)将粉碎后的混合颗粒进行乳化,乳化温度控制在60℃,乳化时间为45min,乳化过程中乳化均质机的搅拌转速控制在45r/min,乳化后即得治疗风热咳喘的草本乳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治疗风热咳喘的草本乳膏,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按重量份选取白芷32份、细辛15份、苦杏仁12份、石膏4份、胆南星9份、地龙8份、广桔梗16份、枯芩5份、菊花4份;

(2)将选取的原料进行粉碎,粉碎温度为3℃、粉碎时间为28min,粉碎后的混合颗粒目数为300目;

(3)将粉碎后的混合颗粒进行乳化,乳化温度控制在68℃,乳化时间为55min,乳化过程中乳化均质机的搅拌转速控制在50r/min,乳化后即得治疗风热咳喘的草本乳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治疗风热咳喘的草本乳膏,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按重量份选取白芷26份、细辛8份、苦杏仁15份、石膏8份、胆南星12份、地龙4份、广桔梗8份、枯芩14份、菊花8份;

(2)将选取的原料进行粉碎,粉碎温度为8℃、粉碎时间为30min,粉碎后的混合颗粒目数为320目;

(3)将粉碎后的混合颗粒进行乳化,乳化温度控制在72℃,乳化时间为35min,乳化过程中乳化均质机的搅拌转速控制在60r/min,乳化后即得治疗风热咳喘的草本乳膏。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将本发明治疗风热咳喘的草本乳膏外敷于肺腧穴和膻中穴,每天早、中、晚各外敷一次,3日为一个疗程。

临床实验:

(1)临床资料

共入选风寒感冒患者200余例进行临床观察,男108例,女96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

(2)诊断标准

主要根据患者表现出的咳嗽,无痰,或有痰色黄稠,不易咳出,咽干疼痛,发热、汗出,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来判断;

(3)治疗方法将本发明治疗风寒感冒的草本乳膏外敷于肺腧穴和膻中穴,每天早、中、晚各外敷一次,3日为一个疗程,需要两个疗程,第一个疗程为治疗阶段,第二个阶段为巩固阶段。

(4)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头痛、头晕、咽干疼痛等痛症消失;咳嗽、干咳、汗出等症状消失;

显效:头痛、头晕、咽干疼痛等症状极大地减轻缓解,伴随少量的咳嗽和发热;

好转:头痛、头晕、咽干疼痛等症状有所减轻,伴随大量的咳嗽、咳痰为淡黄色,发热、头晕;

无效:头痛、头晕、咽干疼痛等症状依旧持续,伴随咳嗽、痰色黄稠、咽干疼痛,发热、汗出等症状。

(5)治疗结果

对200余例患者进行治疗及后期跟踪,好转率100%,显效率97.75%,痊愈率92.28%,治疗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发明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