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压力无针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0452发布日期:2019-08-17 01:5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双压力无针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针注射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压力无针注射器。



背景技术:

无针注射器属于对人体进行药物注射的医用器具,广泛应用于胰岛素的注射,其原理为在进行药物注射时不借助针头,利用高压射流原理,使药液形成较细的液体流,瞬间穿透皮肤到达皮下;在实际的注射过程中,高压液流穿透人体表皮时所需的压力较大,穿透皮下组织时所需的压力较小,而目前无针注射器在产生高压射流时的压力是不变的,这就导致恒定压力的高压射流在穿透表皮后到达皮下组织时会产生疼痛感,疼痛感与针头刺入的感觉相差无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针注射器在产生高压射流时的压力是不变的,导致恒定压力的高压射流在穿透表皮后到达皮下组织时会产生疼痛感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双压力无针注射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包括用于提供动力推动药液以形成高压液流的动力组件,该动力组件包括:

气缸内筒,所述气缸内筒内具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上贯穿有连通孔;

活塞,滑动设置在活塞腔内,所述活塞外周面的中间部位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活塞腔的内壁之间形成减压腔;

以及活塞杆,所述活塞将活塞腔分割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无杆腔及连通孔均与气源连通,所述活塞内开设用于连通减压腔与有杆腔的流道,所述活塞外周面的首端将连通孔封堵,当气源的气体从无杆腔推动活塞向前移动至连通孔与减压腔连通后,气源的气体同时从连通孔进入减压腔,并经流道到达有杆腔以此对活塞产生反向推力。

本方案中在注塑时,首先气源的气体从无杆腔推动活塞向前移动提供推力推动药液以高压力穿过人体表皮,当药液穿过人体表皮后,活塞刚好移动至连通孔与减压腔连通,此时,气源的气体同时从连通孔经减压腔及流道后到达有杆腔,对活塞产生反向推力,抵消部分无杆腔中气体对活塞的推力,使活塞杆输出的推力削弱,从而实现药液以低压力进入人体组织,降低注射时的疼痛感。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外周面的首段及尾端与活塞腔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外周面首端的密封圈有两个,所述连通孔位于活塞外周面首端的两个密封圈之间,在初始时,活塞外周面首端的两个密封圈可提高活塞对连通孔的封堵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内筒外套设有气缸外套,所述气缸外套的内壁与气缸内筒的外壁之间形成减压气体通道,所述减压气体通道与连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内筒的首段开设有活塞杆腔,所述活塞杆滑动设置在活塞杆腔内,所述气缸内筒的尾端设有堵头。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上开设有与无杆腔连通的进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上设置有用于和活塞杆腔的内壁接触形成密封的密封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在注射时保持气源以恒定压力在无杆腔推动活塞向前移动,以便为药液注射提供推力,在药液以高压力穿过人体表皮后,活塞刚好移动至连通孔与减压腔连通,此时气源的气体同时从连通孔经减压腔及流道后到达有杆腔,对活塞产生反向推力,抵消部分无杆腔中气体对活塞的推力,使药液以低压力进入人体组织,降低注射时的疼痛感,从而实现药液的双压力注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压力无针注射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双压力无针注射器的连通孔与减压腔连通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双压力无针注射器中活塞及活塞杆的示意图。

图中:1、气缸内筒,1-1、有杆腔,1-2、无杆腔,1-3、连通孔,1-4、活塞杆腔,2、活塞,2-1、凹陷部,2-2、流道,3、减压腔,4、活塞杆,5、密封圈,6、气缸外套,7、减压气体通道,8、堵头,8-1、进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双压力无针注射器,包括用于提供动力推动药液以形成高压液流的动力组件,该动力组件包括:

气缸内筒1,所述气缸内筒1内具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上贯穿有连通孔1-3;

活塞2,滑动设置在活塞腔内,所述活塞2外周面的中间部位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2-1,所述凹陷部2-1与活塞腔的内壁之间形成减压腔3;

以及活塞杆4,所述活塞2将活塞腔分割成有杆腔1-1和无杆腔1-2,所述无杆腔1-2及连通孔1-3均与气源连通,所述活塞2内开设用于连通减压腔3与有杆腔1-1的流道2-2,所述活塞2外周面的首端将连通孔1-3封堵,当气源的气体从无杆腔1-2推动活塞2向前移动至连通孔1-3与减压腔3连通后,气源的气体同时从连通孔1-3进入减压腔3,并经流道2-2到达有杆腔1-1以此对活塞2产生反向推力。

所述活塞2外周面的首段及尾端与活塞腔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5,所述活塞2外周面首端的密封圈5有两个,所述连通孔1-3位于活塞2外周面首端的两个密封圈5之间,在初始时,活塞2外周面首端的两个密封圈5可提高活塞2对连通孔1-3的封堵效果。

所述气缸内筒1外套设有气缸外套6,所述气缸外套6的内壁与气缸内筒1的外壁之间形成减压气体通道7,所述减压气体通道7与连通孔1-3连通,气源中的气体经减压气体通道7后到达连通孔1-3。

所述气缸内筒1的首段开设有活塞杆腔1-4,所述活塞杆4滑动设置在活塞杆腔1-4内,所述气缸内筒1的尾端设有堵头8,所述堵头8上开设有与无杆腔1-2连通的进气通道8-1,气源中的气体经进气通道8-1后进入无杆腔1-2,所述活塞杆4上设置有用于和活塞杆腔1-4的内壁接触形成密封的密封圈5,以提高对有杆腔1-1的密封效果。

上述双压力无针注射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需要注塑时,首先气源的气体从无杆腔1-2推动活塞2向前移动,从而由活塞杆4推动注射推杆前行,将注射通道中的药液从微孔中推动出去,形成高压液流进行注射,当高压液流穿过人体表皮后,活塞2刚好移动至连通孔1-3与减压腔3连通,此时,气源的气体同时从连通孔1-3经减压腔3及流道2-2后到达有杆腔1-1,对活塞2产生反向推力,抵消部分无杆腔1-2中气体对活塞2的推力,使活塞杆4输出的推力削弱,从而降低高压液流的压力使其以较低的压力进入人体组织,进而改善无针注射的体验,降低疼痛感,消除儿童注射时因疼痛而产生的对药液注射的恐惧。

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