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46087发布日期:2019-08-27 21:4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畜禽肌体炎性反应治疗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规模化养殖畜禽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当前,规模化养殖场中经常发生病毒性疾病,而服用化药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的畜禽体内残留有化药抗病毒药物,不仅对人们的饮食造成影响,而且不符合“绿色养殖”的观念,与抗生素减量化应用及饲料无抗化理念背道而驰,所以化药抗病毒药物在动物养殖上属于禁用药品,此举导致许多规模化养殖场在应对病毒性疾病发生时,治疗手段匮乏。病毒感染的中后期,感染畜禽的肌体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炎性反应,造成畜禽体内多脏器快速衰败,从而导致养殖对象大量死亡,养殖效益大大降低,甚至亏损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解决动物感染病毒后容易继发多种炎性反应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中医辩证及整体治疗观,按照中医“有病治疗,无病防病”的治未病思想,合理配方,优选药材,进行了大量前期的对症实验,临床反应效果很好,可以满足养殖场畜禽在病毒感染后的日常肌体保健调理之需。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的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所述中药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数为:黄连10-15份、大黄50-60份、石膏100-120份、丹皮12-15份、赤芍15-20份、栀子10-15份、甘草15-20份、黄芩10-15份、知母10-15份、升麻15-20份、僵蚕10-12份、炮附子10-15份、柴胡20-30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数为:黄连10份、大黄50份、石膏100份、丹皮12份、赤芍15份、栀子15份、甘草20份、黄芩10份、知母15份、升麻20份、僵蚕10份、炮附子15份、柴胡20份。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按中药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数称取原料:黄连10-15份、大黄50-60份、石膏100-120份、丹皮12-15份、赤芍15-20份、栀子10-15份、甘草15-20份、黄芩10-15份、知母10-15份、升麻15-20份、僵蚕10-12份、炮附子10-15份、柴胡20-30份,将原料混和均匀后粉碎;其次,粉碎的原料通过40目筛网得到粗粉原料;再次,将粗粉原料加入固态发酵罐中,同时向固态发酵罐中喷入占原料总重量50%的纯净水,纯净水与粗粉原料混合均匀后浸润5-6小时;

s2、待步骤s1中的粗粉原料充分润湿后,取出润湿的粗粉原料并以手揉捏成团,直至原料团轻压即散为准,然后将原料团放入灭菌装置中并向灭菌装置中通入高压灭菌蒸汽,湿热灭菌2小时,最后在灭菌装置中密闭降温至30~35℃;所述高压灭菌蒸汽的温度为115℃,高压灭菌蒸汽的压力为0.15mpa;

s3、取出步骤s2中湿热灭菌后的原料团,加入乳酸试剂调节原料团的ph值为4~5,然后向原料团中接入原料团重量2~2.5%的米曲霉孢子培养液,有氧发酵72小时后,取样检测物料中糖化酶含量为每克1000单位;

s4、将培养好的酿酒酵母种子接入步骤s3有氧发酵后的物料中,物料发酵6小时后取出;

s5、将步骤s4发酵后的物料在60℃温度环境中烘干,然后将烘干后的物料粉碎,粉碎后的物料通过100~150目筛网,制得用于预防病毒引起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装袋密封备用。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米曲霉孢子培养液中孢子含量不得低于150个每毫升。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5中,烘干后的物料中水分的含量不超过物料总重量的5%。

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的药理分析:

1.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及肝经。功能主治: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在本发明中大黄主要作用是配黄连、黄芩,泻火凉血止血,防治家畜家禽体内脏腑由于热毒引起内脏出血,坏死发生。同时还可以通腹泻下,保持胃肠道通畅,防治由于大便干结引起的毒血症发生。

2.石膏:味甘辛,性寒,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本方中主要配合知母,起到泻火退热作用。可以快速消除外感温热邪气引起的高热不退,采食下降症状。

3.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主治功能:清心火,除烦惊。利水退黄利胆。

4.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方中主要配合大黄起一个清热解毒,泻火止血作用。主要清泻肺中伏火,同时和栀子大黄配合还有祛除肝胆湿热淤积之效果。

5.丹皮:味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方中配合赤芍起到凉血活血作用,防止内脏火热邪气过盛引起淤血发生。

7.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在本方中与丹皮相配,主要防止温热邪毒内迫引起的吐血,衄血发斑症状发生。

8.知母: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润燥滑肠。临床配合石膏泻火退热,同时还可以防治体内高热引起大便干解症状。

9.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方中主要起防治时行疫疠邪气,同时配合柴胡生发体内下陷阳气。减轻苦寒药物引起脾胃中气下陷的副作用。

10.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功能主治: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在本处方中主要起祛风止痉,化痰散结作用,防治高热引起的神经症状及咽喉肿大疼痛发生。

11.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及肺经。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在本方中主要是为了配合石膏知母加强其退热效果,同时兼顾调理肝胆及三焦气机运行,护肝利胆,配合升麻生发体内中气。

12.附子: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功能主治:回阳就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本方中配入附子主要是为了反治方中苦寒药物过多伤及机体阳气,同时固护体内命门真火,防止高热之后造成的继发性体温下降,死亡加大的阳脱症发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辛甘苦咸,寒热温凉皆俱,升降浮沉兼顾,既可清热解毒通腑泻热,又可温中升阳举陷救逆。标本兼治,配方合理,防治效果俱佳,既适合在规模化养殖场日常防病渐抗阶段使用,又适合病毒引起畜禽患病后肌体炎性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的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所述中药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数为:黄连10份、大黄50份、石膏100份、丹皮12份、赤芍15份、栀子15份、甘草20份、黄芩10份、知母15份、升麻20份、僵蚕10份、炮附子15份、柴胡20份。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按中药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数称取原料:黄连10份、大黄50份、石膏100份、丹皮12份、赤芍15份、栀子15份、甘草20份、黄芩10份、知母15份、升麻20份、僵蚕10份、炮附子15份、柴胡20份,将原料混和均匀后粉碎;其次,粉碎的原料通过40目筛网得到粗粉原料;再次,将粗粉原料加入固态发酵罐中,同时向固态发酵罐中喷入占原料总重量50%的纯净水,纯净水与粗粉原料混合均匀后浸润5-6小时;

s2、待步骤s1中的粗粉原料充分润湿后,取出润湿的粗粉原料并以手揉捏成团,直至原料团轻压即散为准,然后将原料团放入灭菌装置中并向灭菌装置中通入高压灭菌蒸汽,湿热灭菌2小时,最后在灭菌装置中密闭降温至30~35℃;所述高压灭菌蒸汽的温度为115℃,高压灭菌蒸汽的压力为0.15mpa;

s3、取出步骤s2中湿热灭菌后的原料团,加入乳酸试剂调节原料团的ph值为4~5,然后向原料团中接入原料团重量2~2.5%的米曲霉孢子培养液,有氧发酵72小时后,取样检测物料中糖化酶含量为每克1000单位;

s4、将培养好的酿酒酵母种子接入步骤s3有氧发酵后的物料中,物料发酵6小时后取出;

s5、将步骤s4发酵后的物料在60℃温度环境中烘干,然后将烘干后的物料粉碎,粉碎后的物料通过100~150目筛网,制得用于预防病毒引起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装袋密封备用。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3中,米曲霉孢子培养液中孢子含量不得低于150个每毫升。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5中,烘干后的物料中水分的含量不超过物料总重量的5%。

将实施例一制备的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的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应用于天津某家禽养殖场,存栏aa型白羽快大型肉鸡2万只,日龄23天。

1、临床表征:咳嗽、气喘,解剖气管有大量白色痰液,气管伴有出血,内脏肠道出血,肝脾肿大,采食量下降10%,日死亡量150只左右。

2、临床诊断:病毒性流感,继发性支气管炎。

3、治疗方法:将本实施例一制得的中药拌入饲料中,所述饲料总重量为家禽全天采食饲料总量的1/3,中药与饲料的重量比为1:150,拌好的料投喂后家禽自由采食,连续使用5天。

4、效果判定:

用药后第一天:死亡数量减少为105只,解剖气管痰液变少,气管出血减轻,采食量增加2%;

用药后第二天:死亡数量减少为63只,解剖气管无出血,痰液极少,咳喘减轻,采食量提升8%;

用药后第三天:死亡数量减少为21只,解剖气管无出血,痰液无,咳喘消失,采食量恢复正常;

用药后第四天:死亡数量为23只,均为体弱淘汰的病鸡,其他症状无;

用药后第五天:死亡数量为15只,均为体弱淘汰的病鸡,其他症状无。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的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所述中药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数为:黄连12份、大黄54份、石膏115份、丹皮13份、赤芍17份、栀子13份、甘草17份、黄芩12份、知母14份、升麻18份、僵蚕11份、炮附子13份、柴胡25份。

中药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中记载的相同,将本实施例二制备的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的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应用于河北邢台某猪场,存栏孕产母猪150头。

1、临床表征:本猪场受孕母猪经常发生流产现象,产后仔猪体弱、咳喘、拉稀、消瘦,死淘率达10~20%。

2、临床诊断:圆环蓝耳伴发(非急性)。

3、治疗方法:将本实施例二制备的中药按6‰拌料,全天应用15天后,再按3‰拌料,全天预防,连续使用三个月,每个月7~14天。

4、效果判定:

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拌料使用15天后,孕畜产仔后观察母仔健康状况,均比不使用前的体质大大改善,仔猪死淘率达2~5%,母猪采食量正常,产乳正常。联系使用三个月后,总体仔猪死淘率达<5%,效果理想。

实施例三

将实施例二制备的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的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应用于河北迁安某大型养猪场,存栏母猪800头,发病群存栏2000头。

1、临床表征:咳嗽、气喘、流产,采食量下降,日死亡15~20头。

2、临床诊断:圆环蓝耳伴发传染性胸膜炎。

3、治疗方法:将实施例一制备的中药按5‰拌料,全天料1/3集中拌料喂投,连续喂投15天并持续观察;后续按2‰拌料,全天投喂,连续喂投三个月,同时拌1‰阿莫西林配合使用。

4、效果判定:

投药4天后,咳喘消失,采食量恢复正常,死亡偶有发生,每天死亡1~2头,均为前期病弱母猪。产仔母猪用药一个月后,母仔体质改善明显,毛色发亮,体质较之前未用药个体提高,死淘仔猪减少10%。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的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所述中药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数为:黄连15份、大黄60份、石膏120份、丹皮15份、赤芍20份、栀子15份、甘草20份、黄芩15份、知母15份、升麻20份、僵蚕12份、炮附子15份、柴胡30份。

中药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一中记载的相同,将实施例四制备的用于治疗病毒引起的畜禽肌体炎性反应的中药应用于河北承德某规模养殖场,存栏母猪1500头。

1、临床表征:咳嗽、气喘、流产,采食量下降,日死亡15~20头。

2、临床诊断:圆环蓝耳伴发缓发,猪场日常免疫效果不佳,仔猪产后死淘率达20%左右,仔猪消瘦,咳喘拉稀频发。

3、治疗方法:将实施例一制备的中药按4‰拌料,长期全天投喂,连续投喂三个月(产前两个月,产后一个月)。

4、效果判定:

应用本中药三个月后,所有产仔母猪均较未用母猪血红蛋白检测提高10%,仔猪死淘率减少80%(与原来未用药时相比),咳喘拉稀症状散发,治疗效果明显。

用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