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气道换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5465发布日期:2019-09-21 01:07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化气道换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气道换管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化气 道换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工作中,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时,临床常规采用气管插管 双肺通气。或行胸科手术时进行单侧肺封堵,单肺通气两种方式。气管 导管已是广泛用于患者辅助通气的重要气道工具,其可快速、有效建立 人工通气道。然而,由于人体解剖结构复杂性和气道黏膜耐受性的差异, 常常导致气道黏膜损伤、插管困难和气管内气管导管管体移位导致通气 不良甚至导管脱出气管等问题的出现,最终导致通气失败,甚至引起窒 息等严重并发症。另外,传统的气管插管、双腔支气管插管和支气管封 堵器在通气过程中不能对患者进行气道可视化管理,临床工作中如需要 调整气管导管的深度或方位,往往由于肉眼无法可见,因此气管导管在 气管内的调整过程属于盲探操作,导致对气道及其附属结构如声门、环 杓关节等的损伤,甚至不可逆的生理结构破坏,并且浪费时间,造成患 者缺氧时间延长、甚至耽误患者抢救时间。其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气管插管技术作为全麻手术或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 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使用的重要通气方法,在常规临床进行气管 插管过程中,如何提高经口直视下气管插管及困难气道插管的成功率, 并缩短插管时间、减少对气道的损伤是目前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在临床中,如果遇到困难气道患者需要更换气管导管,或胸科患者由双 腔气管导管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时,经常采用换管器作为引导工具,即 首先在已插入气道的气管导管中插入较细的换管器,随后将已插入的气 管导管沿换管器拔出至体外,拔出体外脱离换管器后,将新气管导管套 入换管器,导管沿换管器的路径,将导管置入气道内,最终在换管器的 引导下置入气管插管,达到引导气管置管或换管的目的。传统的换管器 是一根可弯曲、无刻度的塑制实心导芯,其主要作用为导引气管导管置 入气管内,但是传统换管器置入后,操作者由于无法直观看见换管器的 置入过程,因此无法准确判断换管器的置入深度是否位于气管内,无法 判断换管器置入时是否存在换管器前端刺破气管壁的情况,无法确保使 用换管器更换气管导管的过程中换管器不脱出气道,导致置入气管导管 失败。

其次,双腔气管导管作为一种非可视化气道通气装置广泛用于胸科 患者术中辅助机械通气的重要工具,术中置入双腔气管导管,可将病人 的病侧肺和健侧肺隔离分开,以防止病侧肺分泌物和病原菌播散至健侧 肺,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或健侧肺被感染的危险。双腔气管导管可实现 胸腔内肺部手术或危重病人的单肺独立或同步通气,术中健侧肺单肺通 气,患侧肺暂停通气,以满足术中手术需要。术毕行双肺通气,以避免 术后的肺不张、肺塌陷。临床双腔气管导管置入术操作较复杂,需要大 量的临床,目前是临床工作中有效建立肺部隔离通气,单肺通气的标准 通气方法。然而,在临床中传统的双腔气管导管的主体管截面积较粗, 无可视探头,传统双腔气管导管盲探插管过程损伤较大,可能造成声门 生理解剖结构破坏,气管壁划伤,甚至撕裂,造成严重临床不良事件。 另外,双腔气管导管由于其较粗的外径,在临床工作中存在对气管的外 力压迫,因此在置入后维持过程以及拔管过程中,容易造成对于患者气 管外力压迫性损伤。

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气管插管、双腔支气管插管等在非可视化 操作情况下,气道损伤,且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视化气道换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 术中存在的传统换管导管、双腔气管导管等在非可视化操作情况下,气 道损伤,且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视化气道换管装置,包括更换管导管和辅助气管插管,环绕 所述换管导管的近端侧壁安装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通过第一充气 管连接有设置在换管导管远端的第一充气装置;所述换管导管套装在所 述气管插管的内部,环绕所述气管插管的近端侧壁安装有第二气囊,所 述第二气囊通过第二充气管连接有设置在气管导管远端的第二充气装 置;

所述换管导管的近端安装有设有冷光源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和冷 光源均通过电源线连接设置于换管导管远端的显示器。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换管导管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近 端的摄像头和中部及远端电源线的电源线腔室,用于所述换管导管内部 通气的通气腔室以及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充气管的第一充气腔室,所述通 气腔室的远端连接有肺部通气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气管插管的近端侧壁,即第二气 囊内部侧壁设置有第二气囊的充气开口。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气管插管的远端与换管导管远端 之间通过三通管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换管导管和气管插管的管壁均设 置有刻度线。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摄像头和冷光源均整体被导芯外 壁包绕,所述换管导管的近端形状为钝圆弧形。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换管导管管芯外径为 3.0mm~5.5mm,长度为450mm~850mm。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换管导管主体部分采用挤出或注 塑成型技术,为中空结构,近端采用护帽包饶或钝型熔头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换管导管主体部分采用透明硅胶 材质制作,换管导管的近端中空管芯包饶所述摄像头。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有效利用现有可视化技术,可以清晰观察口腔及咽喉结构, 快速、精准、有效的建立紧急人工气道,引导换气管导管置换,支气管 封堵等操作。损伤更小,有效解决不确定性困难气道问题,保护通气安 全。具体益处如下:

(1)可视化操作:本发明可快速引导气管导管经声门插管,降低气 道损伤,提高插管成功率,且可实时观察气道异性返流物或气道内分泌 物情况,保障气道通畅;

(2)安全换管:本发明对可能发生气道塌陷或插管困难类困难气道 患者,常规拔管和换管存在较大风险,拔出原有气管插管,再将新气管 插管套入换管导管,沿本发明建立的路径,将新的气管插管引导放入气 管内,该方法操作更安全;

(3)安全拔管:本发明预防非确定性困难气道患者,放气拔管后气 道塌陷或梗阻发生,必要时可经本发明装置重复插管,有效、快捷建立 并开放气道;

(4)防误吸:本发明装置换管导管的近端设计封堵气囊结构,拔管 前将换管导管的气囊充气,预防气管插管拔出的过程异物脱落气道,提 高异物封堵和清理隔离效果,保障通气安全;

(5)本发明装置的气囊结构可降低换管导管近端的游离性损伤,减 少气道刺激损伤,保障通气安全;

(6)本发明装置的换管导管采用柔性可塑性材料制作,不易伤害气 道,不易腐蚀、不会出现漏电导电现象,LED冷光源设计,预防气道热 性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 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 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 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 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 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 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 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换管导管;2-气管插管;3-三通管;

11-第一气囊;12-第一充气管;13-第一充气装置;14-摄像头;15- 冷光源;16-电源线;17-显示器;18-肺部通气装置;

21-第二气囊;22-第二充气管;23-第二充气装置;

101-电源线腔室;102-通气腔室;103-第一充气腔室;104-气管环; 105-刻度线;201-开口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 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 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 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 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 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 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视化气道换管装置,包括换管导管1和 气管插管2,换管导管1套装在气管插管2的内部,用于引导更换气管插 管2。气管插管2的远端与换管导管1远端之间通过三通管3连接。可实 现换管导管1和气管插管2之间的相对固定。在换管导管1的引导下抽 出旧的气管插管2引导替换新的气管插管2。其能够快速有效指导建立紧 急人工气道,实现通气定位,引导气管插管2置入气道,降低插管难度。

环绕换管导管1的近端侧壁安装有第一气囊11,第一气囊11通过第 一充气管12连接有设置在绕换管导管1远端的第一充气装置13。第一充 气装置13通过第一充气管12给第一气囊11充放气。

环绕气管插管2的近端侧壁安装有第二气囊21,气管插管2的近端 侧壁,即第二气囊21内部侧壁设置有第二气囊21的充气开口。第二气 囊21通过第二充气管22连接有设置在气管插管2远端的第二充气装置 23。第二充气装置23通过第二充气管22给第二气囊21充放气。通过以 上结构,对于麻醉状态下的患者,在无喉镜辅助下,可进行气管插管1 的无缝切换,紧急气道建立和单侧肺可视通气管理。

为了使本发明装置具有可视气道换管功能,换管导管1的前端安装 有设有冷光源15的摄像头14。优选的,冷光源15为LED冷光源灯。摄 像头14和冷光源15均通过电源线16连接于设置在换管导管1远端的显 示器17,具备独立显示、拍摄、录像以及存储等功能。冷光源设计,有 利于保护气道黏膜;有线传输设计,将操作换面传输至显示器17,信号 更稳定,减少手术室或监护室内电子元器件干扰,实现精细化可视操作。

优选的,换管导管1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电源线16的电源线腔室 101,用于换管导管1内部通气的通气腔室102以及用于容纳第一充气管 12的第一充气腔室103,通气腔室102的末端连接有肺部通气装置18。 管线都位于换管导管1的内部,结构精简,同时换管操作更方便。换管 导管1主体部分采用挤出或注塑成型技术,为中空结构,换管导管1主 体部分采用透明硅胶材质制作,具有较好柔韧性,换管导管1的近端中 空管芯包饶摄像头14。摄像头14和冷光源15均整体被导芯外壁包绕, 换管导管1的近端形状为钝圆弧形。换管导管1的近端采用护帽包饶或 钝型熔头方式。同时配合近端软化技术,易于引导换管导管1插入气道, 提高置管易用性,保证置管安全,降低置管过程黏膜损伤。换管导管1 和气管插管2通体隔热、防烫设计,保护置管安全,降低黏膜损伤。气 管插管1的病人端通过摄像头14和冷光源15配合钝型熔头封堵,换管 导管1的远端采用熔融封堵,可实施清洗,降低交叉感染,同时保护气 道。结合气管的口径以及长度,优选的,换管导管1管芯外径为 3.0mm~5.5mm,长度为450mm~850mm,便于引导气管插管2顺畅插入 和拔出。

摄像头14和冷光源15采用内镶式固定在换管导管1的电源线腔室 101的内部,电源线腔室101的管壁通体包绕于摄像头14和冷光源15的 外部。摄像头14和冷光源15均整体被导芯外壁包绕,形状为钝圆弧形, 便于伸入气管,保护气道。电源线16以及信号线设置在电源线腔室101 的内部,其连接头一端连接摄像头14和冷光源15,另一端连接显示器 17,方便与显示器17组合拆分。

为了便于了解换管导管1的插入深度,便于为插入新管提供参考, 换管导管1的管壁为半透明材质,且换管导管1和气管插管2的管壁均 设置有刻度线105。第一气囊11远端侧壁设置气管环104,气管插管2 的近端侧壁设置有辅助开口通孔201。通过上下滑动摄像头14可观察到 开口通孔201,可辅助确认换管导管1与气管插管2的相对位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

临床应用时,首先将换管导管1通过电源线16与显示器17相连, 将显示器17放置于患者头侧,打开电源,确认显示器17画面正常。准 备一根新的气管插管2,确认型号正确,维持换管导管1的第一气囊11 充气状态,准备就绪,进行换管。

换管导管1和旧的气管插管2之间的三通管3断开,在换管导管1 的引导下,将气管插管2置入气管的内部,通过刻度线105确认新置入 气管插管2的深度。气管插管2的第二气囊21通过第二充气装置23进 行充气。在抽出的换管导管1的时候,将第一气囊11内的气体排尽,在 气管插管2的引导下抽出换管导管1。抽出换管导管1时,右手持换管导 管1,左手固定气管插管2,顺着气管插管2的内部腔道拔出换管导管1, 此时通过显示器17所呈画面,确保气管插管2始终位于气管内,并使该 气道换管装置的换管导管1的病人端减少触碰气管插管内壁,顺利抽出 换管导管1,实现换管导管1和气管插管2自由切换。

旧的换管导管1整体拔出于口腔后,操作者用手固定本发明气道换 管装置,嘱另外一人将本发明气道换管装置旧的换管导管1与电源线16 断开,将旧的换管导管1与本发明气道换管装置的气管插管2分离,再 将新的换管导管1整体套入本发明气道换管装置的气管插管2内后,将 摄像头14和冷光源15等与显示器17的电源线16重新连接,恢复画面, 再次确认新的换管导管1与气管插管2的相对位置。

将新的换管导管1沿本发明气道换管装置气管插管2建立的路径置 入气管内,达到之前刻度线105记录的深度,此时略回退本发明气道换 管装置,通过显示器17可见新的换管导管1开口端位于气管内,实时确 认监测换管导管1置管位置和深度。

通过第一充气装置13对新的换管导管1的第一气囊11充气,固定 换管导管1远端,再次确认换管导管1位于气管插管2内深度是否合适, 对第二气囊21放气,拔出本发明气道换管装置的气管插管2。

本发明实现换管过程全程可视化操作,可实时确认和监测换管导管1 的位置,且临床可不使用喉镜辅助操作,降低麻醉药使用剂量,旨在提 供一种可视化气道换管装置;且本发明的气管插管2和换管导管1近端 设计气囊结构,可通过远端充气装置实现自由充气与排气,可用于支气 管封堵通气,能够克服双腔支气管插管在临床应用中损伤气道黏膜,划 伤气道壁的缺陷。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 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 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 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