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59529发布日期:2019-08-17 01:54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皮肤的护理越来越重视,但皮肤的各种炎症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皮肤健康,给人们带来烦恼与痛苦,目前也有许多治疗的药物,但均不够理想,还不能够对此类病进行根治。

痤疮、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皮肤病均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易于复发的炎症性、顽固性皮肤病。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主要感染因素是痤疮杆菌,即皮肤未彻底清洁,毛囊皮脂腺开口被阻塞,会促进痤疮杆菌繁殖和生长,有的感觉瘙痒,可留下斑痕,影响容貌美。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常见皮肤病,症状时轻时重,治愈后容易复发。牛皮癣又称“银屑病”,链球菌等微生物感染诱发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病,有人称其为“不死的癌症”,全球有超过1.25亿人银屑病患者,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难题。在中国有超过700万患者正在与银屑病共处,且患者人数呈逐年升高趋势。此类病虽不危及病人生命,但病情反复,容易复发,迁延难愈,由此给病人带来巨大不适及精神压力,还有经济方面的严重负担。对于以上三种常见皮肤病西医主要以内服西药,外用激素类药膏为主,疗效不明显,西医治疗一方面不能根治,另一方面是副作用大。中医综合来讲主要是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生新化腐,养血、凉血、活血,可以根治、副作用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针对治疗痤疮、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类疾病的顽固性而研发的一种中药制剂。使用该种中药制剂能及时有效的杀菌消炎,消除感染,减少细菌毒素对机体的影响。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本发明产品中药制剂对于痤疮、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的治疗有着见效快,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的优势。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马齿苋1-2份;蜗牛1-2份;陈石灰1-2份;当归1-2份;生地黄1-2;猪苓1-2份;苍术1-2份;斑蝥0.25-0.5份;枯矾2-4份;青黛2-4份;甘油4-6份;纯化水4-6份。

进一步,所述马齿苋、蜗牛、陈石灰、当归、生地黄、猪苓、苍术、枯矾与青黛、斑蝥的用量比为1:1:1:1:1:1:1:2:2:0.25。

进一步,按比例称取相应组分的固体物料后,粉碎为细粉,加入甘油及纯化水,混合乳化即可。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将上述原料进行科学配比,各原料相辅相成,诸药协同增效,能有效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生新化腐,杀菌消炎。应用斑蝥主要借助以毒攻毒的效果,这个时候就是利用攻毒的作用。斑蝥能够攻毒释疮,能够治疗顽固的皮肤疾病,像顽癣,痈疽,或者是皮肤上恶疮。当归、生地黄表象上看与皮肤病关系不大,按中医辩证分析,皮肤病存在有血燥、血热、血虚之象,因此,有养血、凉血、活血之效、改善微循环功能的当归、生地黄与马齿苋、蜗牛、陈石灰、猪苓、苍术、枯矾、青黛、斑蝥,等10味中药配方,对于治疗皮肤病具有神奇的功效。经过多年的临床研发,对于痤疮、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皮肤病能起到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效果很理想。无不良反应,使用方便安全。一般2-3天见效,6-7天基本治愈。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痤疮、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皮肤病的中药制剂,不引起医药性疾病,不引起药物依赖现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专治痤疮、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的中药外用制剂。

(3)本发明用于治疗痤疮、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皮肤病的中药制剂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且制作工艺简便、成本低、见效快,疗效好,临床应用安全、无毒副作用、无不良反应。治愈率高、使用方便,费用适中、一般患者均可接受的标本兼治的中药外用制剂的优势。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发明中的原料马齿苋、蜗牛、陈石灰、当归、生地黄、猪苓、苍术、枯矾、青黛、斑蝥等10味中药的药理功效分别如下: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蜗牛:性寒、味咸。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平喘、软坚等功能。能调节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蜗牛含有天然性的动物性多糖体,含有丰富的天然尿囊素、骨胶原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可以使皮肤再生,加快伤口与疤痕愈合,对于皮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还能养颜美容。

陈石灰:具有燥湿,杀虫,止血,定痛,蚀恶肉的功效。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猪苓: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

枯矾:枯矾收湿敛疮,止血化腐。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

斑蝥: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用于癥瘕,经闭,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如下各实施例。

实施例1

马齿苋1份;蜗牛1份;陈石灰1份;当归1份;生地黄1份;猪苓1份;苍术1份;斑蝥0.25份;枯矾2份;青黛2份;即马齿苋、蜗牛、陈石灰、当归、、生地黄、猪苓、苍术、枯矾与青黛的用量比为1:1:1:1:1:1:1:2:2:0.25,分别粉碎成细粉。另加甘油4份;纯化水4份,混合乳化即可。

实施例2

马齿苋1份;蜗牛2份;陈石灰2份;当归1份;生地黄2份;猪苓2份;苍术1份;斑蝥0.4份;枯矾4份;青黛2份;分别粉碎成细粉。另加甘油6份;纯化水6份,混合乳化即可。

实施例3

马齿苋2份;蜗牛2份;陈石灰2份;当归2份;生地黄2份;猪苓2份;苍术2份;斑蝥0.5份;枯矾4份;青黛4份;分别粉碎成细粉。另加甘油6份、纯化水6份,混合乳化即可。

实施例4

马齿苋2份;蜗牛2份;陈石灰2份;当归2份;生地黄2份;猪苓2份;苍术2份;斑蝥0.25份;枯矾4份;青黛4份;分别粉碎成细粉。另加甘油6份;纯化水6份,混合乳化即可。

实施例5

马齿苋2份;蜗牛2份;陈石灰2份;当归2份;生地黄1份;猪苓2份;苍术2份;斑蝥0.5份;枯矾4份;青黛4份;分别粉碎成细粉。另加甘油6份;纯化水6份,混合乳化即可。

上述制备的药膏使用时每次取适量涂抹于患处30分钟至1小时,最好覆盖一层膜,每日早晚各1次,七天一疗程基本治愈。比较顽固的可连续使用两个疗程。

临床病例如下:

1、郎先生,45岁,我甘肃岷县人,患有牛皮廯2多年,牛皮廯在耳后及后颈部位,用过好多种牛皮廯药膏,有的药膏用上好了又复发,有的效果不明显,有的不起作用。后来朋友介绍用了本发明实施例1研发的中药制剂洁肤膏一个疗程。结果一试还真治好了我的顽固性牛皮癣,至今1年多未复发。

2、王女士,48岁,甘肃陇南人,患有牛皮廯6年多,主要分布在四肢,四处求医无效,钱花了不少,后来经人介绍使用了本发明实施例2研发的中药制剂洁肤膏2-3天效果很明显,7天牛皮癣症状消失,皮肤恢复正常。至今1年多未复发。

3、张先生,56岁,甘肃定西人,患有神经性神经性皮炎4年多,散布于头部,奇痒难忍,多方治疗效果不佳,时好时坏,不根治,经使本发明实施例3研发的中药制剂洁肤膏4天后有明显效果,继续使用至7天时,奇痒难忍的症状消失。至今1年多未复发。

4、何先生,60岁,甘肃岷县人,腿部患有牛皮藓已30年左右,刚开始一小块,后来逐步扩散至碗口大,呈棕红色斑块,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灰白色状鳞屑,有时奇痒不比,瘙痒时常抓破皮肤,用了好多的皮肤用药,治标不治本,只是暂时止痒而已,未能从根本上解除病痛,而且越来越严重。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研发的中药制剂洁肤膏使用3天时效果感觉很明显,皮肤逐渐有了改善,皮肤表面灰白色状鳞屑也少了,也没那么痒了。坚持用到7天时,皮肤色泽也正常了,至今半年多未复发。洁肤膏效果确实不错,根除了我多年不愈的牛皮藓。

5、后女士,26岁,2017年脸上陆续长出了好多痘痘,2018年11月份开始最为严重,青春痘发展到脓包型痤疮,满脸几乎毁容了,后来有幸推荐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研发的中药制剂洁肤膏,刚开始也没抱多大的希望,因为在专治皮肤医院看了好多钱都没见多大的效果。然而,自从用了本发明实施例3研发的洁肤膏3天后,我的痘痘(脓包型痤疮)开始慢慢的干了,少了。继续坚持使用到7天,痘痘几乎全干了,同事们都说效果很明显。再未用药,到现在一年多了,我的痘痘全好了,痘印也没了。也未复发,说实话,心情都好了。

6、王女士,25岁,2016年脸上陆续长出了好多痘痘,2018年7月份,青春痘发展到脓包型痤疮,8月份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研发的中药制剂洁肤膏,连续涂抹7天,痘痘开始变干,后继续涂抹5天开始结痂并慢慢脱落。

7、宋女士,26岁,2017年夏天开始脸上逐渐长了很多痘痘,服用多种药物均无效,于2018年3月份开始涂抹本发明实施例5研发的中药制剂洁肤膏,连续涂抹5天,痘痘开始变干,后继续涂抹7天痘痘几乎全部干了,后结痂并慢慢脱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