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止血贴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95833发布日期:2019-10-18 21:15阅读:10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止血贴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止血贴的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新型止血贴的使用方法,主要用于胳膊和腿部的止血。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因为受到外伤而导致小面积出血,为了给伤口止血,人们一般采用止血贴贴在伤口处,但是,现有的常用的止血贴一般只是贴在伤口上,对伤口缺乏一定的压力,从而影响到止血贴的止血效果和止血的速度,一旦伤口的止血没有处理好,就容易出现感染,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为了解决上述缺陷,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申请号为201220498257.0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止血贴,包括医用弹力基带、止血药物层、弹性压块、第一胶贴层、第二胶贴层和离型层;上述止血药物层固定地设在医用弹力基带的中部上;上述弹性压块设在止血药物层和医用弹力基带之间,上述弹性压块包裹在止血药物层内;上述第一胶贴层和第二胶贴层分别设在医用弹力基带上,上述第一胶贴层和第二胶贴层分别位于止血药物层的两侧;上述离型层覆盖在第一胶贴层、止血药物层和第二胶贴层上。

上述止血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传统的止血贴存在的缺陷,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止血贴一旦贴好,对伤口的压力不可调整,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伤口按压止血的效果不同,适用性和止血效率差;2、弹力基带具有一定的弹性,止血贴在对伤口施加压力的同时伤口对止血贴具有反作用力,而弹性的基带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容易被拉伸变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伤口的压力,同时也容易造成胶贴层与人体皮肤的分离;3、止血贴一旦贴好,止血药物层周边的透气性较差,伤口周围的皮肤发白变软,影响恢复的效果;4、止血贴一旦贴好,无法直接观察到伤口感染引起的创面酸碱性变化,从而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5、止血贴粘贴的松紧度不易控制。这就是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止血贴的使用方法,可以对止血药物层可施加压力,且施加的压力可调,止血药物层周边的透气性好,避免伤口周围的皮肤发白变软,而且基带的松紧度可调整。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新型止血贴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止血贴环形包覆在患者皮肤上,将止血贴上的止血药物层对准伤口,将止血贴的基带两端的锁扣扣合;

b.打开第一通气管道上的第一通气阀,挤压手动充气泵,通过第一通气管道向与基带连接的气囊层内充气,所述气囊层设置在基带与患者皮肤之间,当基带被气囊层涨紧后,关闭第一通气阀,停止向气囊层内充气;

c.所述基带的中部设置有套管,所述止血药物层设置在套管的下端,所述套管内设置有弹性压块以及压板,所述弹性压块设置在止血药物层的上方,所述压板设置在弹性压块的上方,所述压板与套管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气囊层与套管之间留有间隙,旋转压板,通过弹性压块对止血药物层向下施加合适的压力;

d.伤口愈合或伤口感染后,剪断基带将止血贴拆除。

采用本技术方案,使用时,将止血药物层放置在伤口处,将基带两端的锁扣扣合,所述气囊层设置在皮肤与基带之间,基带两端的锁扣扣合后,容易出现松动问题,通过手动充气泵向气囊层内充气将基带涨紧,不需要使用粘胶将基带粘在皮肤上,采用第一通气阀控制是否向气囊层充气,然后通过旋转压板向下对止血药物层施加压力,使得止血药物层与伤口紧密接触,提高了止血贴的止血效果和止血的速度,对止血药物层施加压力的大小可通过旋转压板进行控制;所述气囊层与套管之间设置有间隙,当向气囊层充气后,所述气囊层与套管之间形成了气体流通空间,提高了止血药物层周围的透气性,避免了伤口周围的皮肤发白变软,提高了伤口的恢复效果。

优选的,所述止血药物层包括相连接的药棉层和变色层,所述变色层设置在药棉层的上方,所述药棉层接触患者的伤口,所述变色层为浸有姜黄素染料的纤维材料,通过观察变色层处的颜色判断患者的伤口是否感染。采用本技术方案,正常的皮肤和愈合良好的伤口的ph值通常小于等于5,变色层显示为黄色,不发生变化;当伤口感染时,创面会由酸性变为碱性,当ph值大于等于7时,可观察到变色层由黄色变为玫瑰红色。对于在流血的伤口,可能会将药棉层和变色层染为鲜红色,并待血液凝结后变为暗红色,此暗红色与含有姜黄素的变色层在碱性ph值下呈现的玫瑰红色是可以区分的。

优选的,关闭第一通气阀,停止向气囊层内充气后,可将手动充气泵拆除。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外侧设置有充气夹层,间隔一段时间,打开第二通气管道上的第二通气阀,挤压手动充气泵,通过第二通气管道向充气夹层内充气,加快气囊层与止血药物层之间的间隙内的气体流动。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手动充气泵向充气夹层内充气,可以随时加快止血药物层周围的气体的流动性。

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止血贴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型止血贴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带,2-锁扣,3-气囊层,4-套管,4.1-充气夹层,5-弹性压块,6-压板,6.1-旋转把手,7-止血药物层,7.1-药棉层,7.2-变色层,8-手动充气泵,9-第一通气管道,10-第一通气阀,11-第二通气管道,12-第二通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止血贴,一种新型止血贴,包括基带1,所述基带1的两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锁扣2,所述基带1的中部设置有套管4,所述套管4的下方设置有止血药物层7,所述套管4内设置有弹性压块5和压板6,所述弹性压块5设置在止血药物层7的上方,所述压板6设置在弹性压块5的上方,所述压板6与套管4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弹性压块5与套管滑4动配合,所述基带1上固定连接有气囊层3,所述气囊层3通过第一通气管道9与手动充气泵8连通,所述第一通气管道8上设置有第一通气阀10,所述气囊层3与套管4之间设置有间隙。

上述新型止血贴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止血贴环形包覆在患者皮肤上,将止血贴上的止血药物层7对准伤口,将止血贴的基带1两端的锁扣2扣合;

b.打开第一通气管道9上的第一通气阀10,挤压手动充气泵8,通过第一通气管道9向与基带1连接的气囊层3内充气,所述气囊层3设置在基带1与患者皮肤之间,当基带1被气囊层3涨紧后,关闭第一通气阀10,停止向气囊层3内充气;

c.旋转压板6,通过弹性压块6对止血药物层7向下施加合适的压力;

d.伤口愈合或伤口感染后,剪断基带将止血贴拆除。

将止血药物层7放置在伤口处,将基带1两端的锁扣2扣合,所述气囊层3设置在皮肤与基带1之间,基带1两端的锁扣2扣合后,容易出现松动问题,通过手动充气泵8向气囊层3内充气将基带1涨紧,不需要使用粘胶将基带1粘在皮肤上,采用第一通气阀10控制是否向气囊层3充气,然后通过旋转压板6向下对止血药物层7施加压力,使得止血药物层7与伤口紧密接触,提高了止血贴的止血效果和止血的速度,对止血药物层7施加压力的大小可通过旋转压板6进行控制;所述气囊层3与套管4之间设置有间隙,当向气囊层3充气后,所述气囊层3与套管4之间形成了气体流通空间,提高了止血药物层7周围的透气性,避免了伤口周围的皮肤发白变软,提高了伤口的恢复效果。所述锁扣2可选用住院时使用的腕带上的锁扣结构,所述锁扣扣合后不能随意打开,所述锁扣的锁定位置可以调整。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止血药物层7包括相连接的变色层7.2和药棉层7.1,所述变色层7.2设置在药棉层7.1的上方,所述变色层7.2为浸有姜黄素染料的纤维材料。

正常的皮肤和愈合良好的伤口的ph值通常小于等于5,变色层显示为黄色,不发生变化;当伤口感染时,创面会由酸性变为碱性,当ph值大于等于7时,可观察到变色层由黄色变为玫瑰红色。对于在流血的伤口,可能会将药棉层7.1和变色层7.2染为鲜红色,并待血液凝结后变为暗红色,此暗红色与含有姜黄素的变色层在碱性ph值下呈现的玫瑰红色是可以区分的。

在未使用止血贴时,所述止血药物层7粘贴在套管4的下端,在使用压板6向下对弹性压块5施加压力时,所述止血药物层7可从套管4的下端脱离。

为了方便旋转压板6对弹性压块5施加压力,所述压板6上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6.1。

将止血贴固定后,为了减少止血贴对使用者的影响,向气囊层3充气完成后,可将手动充气泵8拆除。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止血贴固定后,不拆除手动充气泵8,所述套筒4的外侧设置有充气夹层4.1,所述充气夹层4.1靠近止血药物层7的一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手动充气泵8通过第二通气管道11与充气夹层4.1连通,所述第二通气管道11上设置有第二通气阀12。通过手动充气泵8向充气夹层4.1内充气,可以随时加快止血药物层7周围的气体的流动性。

本发明中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